s 閱讀頁

第八型:魄力型的權威者馬寅初(1882—1982)

  馬寅初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跨越兩個世紀,曆經三個時代。在20世紀40年代曾被國民黨政府軟禁5年,在50-70年代又被誣為“向黨向社會主義進攻”軟禁20年,而終於活到百歲親眼看見徹底平反——親眼看見自己所堅持的真理得到最後勝利。

  馬寅初的個性屬於魄力型的權威者。

  馬寅初給人們的魄力型(堅韌型)印象

  馬寅初(1882.6.24—1982.5.10)童年時候想讀書,而父親馬棣生認為他聰明伶俐,應該學管賬記賬,繼承馬家的“酒坊”家業,學做生意。馬寅初經常挨父親訓斥、毒打,罰跪,可是他堅持“跪下也要去念書”,“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馬棣生於是劈頭蓋臉將馬寅初一通暴揍。秉性倔強的馬寅初說:“念不了書還不如死了算了!”推開父親就向河邊跑去,一頭紮進河裏,以死相抗爭。厲害的嚴父終於拗不過兒子。

  馬寅初是浙江嵊縣人,嵊縣人有名的性子是“亦柔亦剛”。以柔美見長的越劇發源於此,此地又多出綠林好漢,故有“紹興多師爺、嵊縣多強盜”之說。20世紀40年代初,馬寅初批評國民黨腐敗政治。蔣介石氣急敗壞,罵馬寅初是“嵊縣強盜”,馬寅初立即回應:“吾乃是嵊縣強道”,意思說我手中掌握強大的道理。

  20世紀50-60年代馬寅初因寫《新人口論》而受批鬥。全國圍攻之時,馬寅初的牛脾氣又起來了,說:“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我個人被批判是小事,沒什麽,不過我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幾十年以後,事實會說明我是對的。”

  在政治高壓下,當時身為全國人大常委的馬寅初沒有寫過一個字的檢討,這在那個年月極為罕見。他說:“檢討什麽?我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提出控製人口問題,如果隻為個人著想,我完全可以什麽都不管。”

  馬寅初的孫子馬思澤記得,祖父會因為孫兒們淘氣時屠戮螞蟻而生氣,卻從沒有為自己身處逆境、遭受批判和不公而動怒。在孫兒們的記憶中,每天他都在精神飽滿地讀書看報、運動鍛煉,晚上他有時會寫作到很晚,而周末,則照例帶著孫兒們到公園或郊外去活動、爬山,沒有一點頹唐的跡象,始終是開朗安詳的陽光老人。

  馬寅初魄力型(堅韌型)個性特點

  馬寅初被稱為現代中國的堂吉訶德,孤軍奮戰,絕不向惡勢力投降。但他不同於那個中世紀末的“愁容騎士”,而是新世紀初的“歡容鬥士”;他沒有“以失敗而告終”,而是在百歲高齡迎得了最後的笑聲。馬寅初的魄力型(堅韌型)個性,表現在:

  (一)麵向大眾,為民請命

  (二)赤誠說話清白做人

  (三)不畏強暴抨擊貪官汙吏

  (四)形色張狂,不拘言辭

  (五)跟魯迅性格不合

  (六)注重健康,心寬體胖

  (七)堅持學術尊嚴,決不投降

  下麵根據曆史資料和已經發表的回憶錄、訪談錄,摘引一些實例,加以論證。

  (一)麵向大眾,為民請命

  馬寅初既有農民樸實的一麵,又有知識分子剛毅的一麵,天真中飽含大度,厚篤中不乏溫和。超凡的智慧造就了他麵向大眾的廣博,而豐富的閱曆則賦予了他由內而外的慈祥。

  1927年馬寅初先生在杭州參加北大29周年校慶集會,講演《北大之精神》說道:“欲使人民養成國家觀念,犧牲個人而盡力於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諸君當與寅初共勉之”。“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於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

  20世紀40年代,由於仗義執言,馬寅初受到過國民黨當局的拘捕、關押和軟禁,然而,馬寅初不改初衷。郭沫若曾經稱讚他:“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爆的響當當的一枚‘銅豌豆’。”

  馬寅初當年在重慶講學,大呼“殺孔宋以謝國人”,被老蔣囚於鵝湖之頂。鵝湖乃八百年前南宋理學兩大師朱熹、陸九淵論學之地,囚此一馬,也算佳話。馬寅初還曾激於義憤抬著棺材,準備殺身成仁,到南京國民黨總統府去諫諍。

  (二)赤誠說話清白做人

  “粉骨碎身不必怕,隻留清白在人間!”這是馬寅初留下的一幅書法。馬寅初就是這樣的性格,他曾說:“一個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難,而言人之所不敢言者,就更難了。民國以來的監察院,也算是言官衙門了,可是卻沒有聽見他們的聲音。仔細一看,原來言官的嘴巴給堵住了,隻顧了吃飯,就顧不上說話了。我就要言人之不能言。”馬寅初不是言官,可是他那張嘴巴實在令人欽佩。因為不管吃飯不吃飯,他都一定要說話的!

  重慶《新華日報》為馬寅初六十歲辰送去的壽聯是:“不屈不淫征氣性,敢言敢怒見精神。”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推行專製獨裁統治,麵對一係列禍國殃民的政策,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時任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的馬寅初卻毫不畏懼。

  馬寅初因積極投身民族救亡運動而入獄,在他囚禁期間,家人生活遇上了困難。有人奉教育部長朱家驊之命曾送上兩千大洋,意欲讓馬先生“嘴軟”,但此舉卻遭到馬夫人的婉拒:“謝謝。先生臨走時囑咐過我們要清白做人,我不能接收任何施舍。”

  (三)不畏強暴抨擊貪官汙吏

  抗日戰爭期間,前方將士流血,後方百姓流汗,而“四大家族”卻大發國難財。馬寅初在一次立法院的會議上向四大家族發難:

  “大量的事實和材料證明:中國的幾戶大貪汙犯其誤國之罪,遠在奸商漢奸之上。吾人以數百萬同胞之死傷,數百萬財產之損失,希冀獲得勝利以求民族之快複興,決不願以如是巨大犧牲來交換幾個大財神,一個握財政之樞紐,一個執金融之牛耳,將吾人之經濟命脈,操在手中。”

  馬寅初故意模仿蔣介石腔調,重複了蔣常說的一句:“此豈抗戰之用意?”雖然馬寅初自始至終沒提蔣的名字,但對蔣的不滿和譏諷已“盡在不言中”。

  1940年,他在國民黨政府陸軍大學將官班做講座,說:“現在是‘下等人’出力,農民和勞動人民在前線浴血抗敵;‘中等人’出錢,後方廣大人民受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之害;‘上等人’既不出錢,又不出力,還要囤積居奇,高抬物價,從中牟利,發國難財。更有甚者,還有一種所謂的‘上上等人’,他們依靠權勢,利用國家機密從事外匯投機,大發超級國難財。這種豬狗不如的所謂‘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宋子文等人。”

  在國民黨陸軍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馬寅初以更為犀利的言辭抨擊了國民黨高官見利忘義,大發國難財的醜惡嘴臉,並且指明道姓痛斥孔祥熙、宋子文等人:

  還有一種“上上等人”,他們是“上等人”的後台。他們有的靠濫發紙幣賺錢,有的靠克扣軍餉賺錢,有的則依靠權勢,利用國家機密,從事外匯投機。·手成雲,覆手成雨……

  說到這裏,馬寅初索性一“罵”為快:“發國難財的‘上上等人’豬狗不如!我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諸位,這種豬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等人!”

  馬寅初的矛頭直刺國民黨最高當局,讓重慶大學校長葉元龍非常害怕,他問馬寅初:“委員長對您是很尊重的,您的演講是不利於蔣委員長的,他並沒有得罪你啊?”馬寅初答:“不錯,他沒得罪我,但他得罪了全國人民!”

  此後,馬寅初態度更為堅決,言辭更為激烈。一次,應黃炎培的要求在重慶市實驗劇院演講,他直接向蔣介石“開火”:

  “有人說蔣委員長領導抗戰,可以稱民族英雄,但我認為他根本不夠資格。因為他不能法辦孔祥熙、宋子文,因為他包庇親戚和家族,危害國家和民族。所以要說英雄,蔣介石也是一個英雄,不過並非‘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

  在蔣介石的眼皮底下以如此辛辣的言辭抨擊蔣,除了馬寅初,恐無第二人。在常人看來,以如此“大不敬”的語言斥責蔣總裁,完全可能惹來殺身之禍,而此刻他也知道台下有密探,於是索性打開窗戶說亮話:

  今天,我把兒女都帶來了,讓他們都來聽我的演講,知道我的主張究竟是什麽。我的講話,算是對他們留下的一份遺囑……

  1940年12月,蔣介石命令手下秘密關押馬寅初。即使在牢房裏,馬寅初仍尋找“演講”的機會,他向看守他的特務、憲兵講戰時經濟,講四大家族的腐敗。漸漸地,特務、看守們開始同情他,對他的監視越來越鬆。他可以在牢房裏自由看書看報,還可以給家人寫信。有位名叫陳風超的副官聽了馬寅初的談話,深受教育,決定不為蔣介石賣命,找了個機會跑回老家浙江務農去了。四十年後,陳風超還從浙江趕到北京看望馬老,並對馬老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由於馬老教育的結果。特來表示衷心的謝意。”

  1944年冬,曆經近5年囚禁、軟禁的“政治犯”馬寅初終於恢複了自由,但仍被實行“三不準”:不準任公職,不準演講,不準發表文章。但這些限製豈能束縛馬寅初?1944年12月22日,在朋友的邀請下,馬寅初出席了“星期五聚餐會”。他一身中式便服,一出場就對驚愕的聽眾侃侃而談:“各位,前人(筆者注:指唐代劉禹錫)有詩說,‘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我說,政府伎倆施用盡,老馬猶在今又來……”

  國民黨用了5年時間也沒能封住馬寅初的嘴。1945年3月,重慶伊斯蘭青年教會請他去演講,他一口答應,說:“我曾作過許諾,隻要我有空,青年們找我,我是隨叫隨到!”

  那天演講一開始,馬寅初就很巧妙地切入正題:“你們當中免不了有人要成為社會領袖,你們人人都有做大總統的機會。你們人人皆可以做什麽‘袖’,什麽‘長’!但是一旦成了什麽‘袖’,什麽‘長’,可千萬要想著天下的老百姓,要使人民心悅誠服,大家擁護。不要使擁護你的人群,隻限於少數的親友!不要為自己私黨,為幾個親戚朋友謀私利,讓他們弄到幾十萬萬、幾百萬萬元到美國去享受。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領袖,中國並不需要!”

  雖然沒有點這個“自私自利的領袖”的名,但聽眾已心領神會。馬寅初越說越激動:“可有的人不這麽想。他總以什麽‘抗戰領袖’自居,說我想做漢高祖、明太祖,還有什麽祖的。人們告訴他,那不行了!那是一百年、幾百年前的事了,現在的世界潮流是和平與民主,你那套現在行不通了!他卻說:‘我就要這樣做!’”——這末一句是蔣介石的口頭禪,馬寅初模仿老蔣說出這句話,引得聽眾一陣大笑。

  馬寅初接著說:像這種人,一腦瓜殼的自我,一腦瓜殼的自私,外麵的世界潮流一點也裝不進去,拿他有什麽好比的呢?隻能說他是一個“真空管”,對了,真空管!就是你們在試驗室裏做實驗用的真空管。真空管是肚子裏空空的,沒有東西,對外麵的東西卻又堅決地抗拒不讓進來。

  “真空管”的比喻十分傳神地刻畫了蔣介石一意孤行的形象。此後,“真空管”一詞在重慶流傳開來,成了蔣介石的代名詞。

  1947年5月,南京中央大學舉行校慶,南京學聯邀馬寅初演講。中央大學就在國民黨總統府附近,馬寅初去演講,等於在總統府眼皮底下造反。國民黨特務送來裝有子彈的恐嚇信,很多親友勸馬寅初不要去南京,但他說:“我不能讓反動分子說,他們讓我不出門,我就乖乖地呆在家中。我就是要和他們對著幹,不讓我去,我偏去。”

  在中央大學的禮堂,馬寅初再次對蔣介石的獨裁、專製痛加撻伐:“大家知道,民主這個詞,在歐美叫作‘德謨克拉西’,我們就是要爭取這個‘德謨克拉西’。蔣介石也喊要實行民主,並且召開了國民黨代表大會,製定了什麽憲法,竭力標榜民主。但是他這個民主,與全國人民要求的民主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可以把他所實行的民主叫作‘德謨克拉東’吧。”順手拈來的一個“德謨克拉東”,辛辣又詼諧,引來全場一片笑聲和掌聲。

  1947年暑期,南京中央大學邀請馬寅初(上海中華工商專科學校經濟係教授)在校慶活動上講話,揭露國民黨發動內戰。國民黨特務機關獲悉後,威脅要殺死他。演講那天,馬寅初寫好遺書,身穿藍布長衫,大義凜然地登上講台。他一開頭就說:“站在下麵的特務先生們,你們要開槍就開吧!我馬寅初在此專門恭候。你們不動手,我就要發表演講了!”全場掌聲雷動,台下特務們則麵麵相覷。

  (四)形色張狂,不拘言辭

  馬寅初先生是性情中人,他演講起來揮動胳膊,熱情洋溢。他愛與人稱兄道弟套近乎,常說的口頭語是“兄弟我”。據曾經聽他講課的學生回憶,馬寅初講課是很少翻課本、讀講義的,而講得激動時,往往走下講台,手舞足蹈,言詞密集。

  1951年馬寅初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年過七旬,人稱馬老,但他講起話來仍然自稱“兄弟”,這是沿襲下來的一句謙詞。他體格健壯,精神抖擻,異常活躍。在校園見到學生即能招呼攀談,平易近人,也常在全校大會上做報告,興之所至,無所不談。

  (另一版本:每逢全校開大會,馬老總是笑容可掬,用他那濃濃的江浙腔,講上幾句“兄弟我,代表北京大學”之類歡迎詞。然後,他便打開隨身攜帶的小馬劄,打橫坐在報告人的身邊,同全校師生一起,認真聽講。)

  馬寅初是大學者,也是“領導幹部”,但沒有架子,一不像有的洋博士講話動輒漢語外國語混雜運用,二不像大官兒搭起腔調擺資格。他作報告或講課從來不看講稿和講義,講起經典卻如數家珍。或者低沉回憶,或者大聲吼叫。一些坐在前排的學生開玩笑說:“聽馬校長作報告或上課,前排要撐雨傘。”盡管這樣,搶坐前排的人仍很多。

  (另一版本:馬寅初講課很少翻講義,講得激動時,往往走下講台,揮動胳膊,言詞密集,如同陣雨。一些坐在前排的學生說:“聽馬先生上課,須撐雨傘。”)

  馬寅初在公眾場合也有糊塗的時候。有一次北京大學請李富春副總理作報告,他居然姍姍來遲,踏著規定時間的最後一秒鍾到會。他慌忙主持會議:“今天高教部請客,兄弟我吃了幾杯老酒。”他又自稱“兄弟”,北大師生已經習慣了。問題在於,他歡迎李富春副總理時,卻稱“李副總統”。第一次這樣說,全場都笑了。沒想到會議快結束他作總結時,還是稱“李副總統”。全場又是大笑,眾人笑他而不怪他——他真是喝多了!

  “比較”梁捷在《馬寅初和陳岱孫》一文中比較過馬寅初陳岱孫二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言及兩人都是少年出國,專攻財政,均以研究美國財政問題而獲得美國名牌大學博士學位,馬寅初以《論紐約財政》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陳岱孫以《麻省財政》獲哈佛大學博士,兩人歸國後又都出任重要行政職務。其後馬寅初在北京大學、陳岱孫在清華大學教書。兩人又都熬過了文革,得享高齡,都被認為是北大教師的楷模,經濟學研究的泰鬥。

  但馬寅初形色張狂。陳岱孫稟性內斂,所以造成馬寅初在行政上有作為,而陳岱孫則一手開創清華經濟係,奈何抗戰加文革使得學術脈絡盡斷。

  (五)跟魯迅性格不合

  不知何故,魯迅對於比自己年輕一歲的紹興同鄉馬寅初很少好感。

  1926年10月20日,正在廈門大學任國文係教授的魯迅,在寫給許廣平的《兩地書》中提到馬寅初:“這幾天此地正在歡迎兩位名人。一個是太虛和尚到南普陀來講經……一個是馬寅初博士到廈門來演說,所謂‘北大同人’,正在發昏章第十一,排班歡迎。我固然是‘北大同人’之一,也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然而於‘銅子換毛錢,毛錢換大洋’演說,實在沒有什麽趣味。所以都不加入,一切由它去罷。”

  魯迅所謂的“銅子換毛錢,毛錢換大洋”,指的是馬寅初發表在1924年《晨報六周年紀念增刊》的《中國幣製問題》,其中談到了主幣與輔幣的換算問題。

  到1928年1月28日,魯迅又在自己主編的《語絲》周刊4卷7期化名“楮冠”發表《擬豫言——1929一九二九年出現的瑣事》,其中公開諷刺了馬寅初:“有博士講‘經濟學精義’隻用兩句,雲:‘銅板換角子,角子換大洋。’全世界敬服。”

  另據宋運郊在《回憶我們的老校長——馬寅初先生》一文中回憶,1956年秋天,北大文科同學為了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建議邀請許廣平到北大介紹魯迅事跡。時任北大校長的馬寅初雖然同意了這件事情,卻“礙於情感方麵的因素”沒有出麵接待許廣平。

  (六)注重健康,心寬體胖

  馬寅初注重飲食衛生,他出身釀酒家庭,卻滴酒不沾。每天堅持熱水泡冷水淋健身:先用熱水擦熱全身,然後用毛巾浸入冷水,擰幹,再擦肢體,直到全身通紅。有時他也隻用冷水洗澡。

  《胡適日記》1922年8月10日星期四載:“飯後與馬寅初同到公園,我自七月十四日遊公園,至今四星期了。寅初身體很強,每夜必洗一個冷水浴。每夜必近女色,故一個婦人不夠用,今有一妻一妾。”(胡適所記應當不是臆測,如此隱秘的床笫之事,外人無論如何是猜不準的。)馬寅初洗冷水浴的習慣也確有其事。他1906年獲北洋政府官費留學美國,入耶魯大學礦冶係,一年後改學經濟學。在耶魯大學,遊泳是必修課,校方規定,即便各門功課都是優等,不會遊泳者不能畢業。在耶魯的冷水浴室,馬寅初遇到一位鶴發童顏的醫生,得知冷水浴是鍛煉身體的極好方式,從此常年以冷水沐浴。

  馬寅初1942年就想來複旦大學,然而教育部不允。1949後,馬老來上海複旦大學演講,已七十高齡,為了在複旦顯擺一下,在講台上做了個“鷂子翻身”的動作,精彩至極。他說他身體之所以健壯,是由於他年輕時在日本(?原文如此)就開始洗冷水澡,終年不輟。後來他活了一百歲。(據楊寶煌《夏壩憶舊》,來自《複旦雜憶》複旦大學出版社)

  50年代毛澤東號召“三好”(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作為北大校長的馬寅初就向學生介紹自己“身體好”的經驗,主要兩條:一是淋浴,先是中溫,然後逐漸加熱,至皮膚不能忍受為止,再逐漸降溫,至涼水為止。水溫變化,利於毛細血管開合,從而促進健康。二是爬山,每天下午四時驅車至頤和園(離北大不遠)萬壽山下,由山腳爬至佛香閣。他有時還爬香山主峰鬼見愁。這經驗他介紹不止一次,所以當年北大的師生都能清楚地記得。

  馬寅初還要把這經驗發表在學報上,主編翦伯讚以為北大學報是要同世界著名大學交流的,這介紹經驗的文章學術性不太夠。翦伯讚先生敢於頂撞校長,馬老也不以官大強加於人,都是前輩風範。但馬老總還有點悻悻然,他又在大會上提到此事:“毛主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我這是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怎麽不是學問,他翦先生年齡比我小,一到校務委員會(翦為曆史係主任)上就打瞌睡,不鍛煉身體之過!”七十老翁言如赤子,天真之態可掬。

  馬寅初任北大校長不久,毛澤東約他去談,見麵便說:“馬校長,我聽說有一天你喝酒後帽子掉地下了,腰卻彎不下去,你就將帽子一邊走一邊踢。你求人家給你撿起來,有這事嗎?”馬寅初忍不住大笑:“主席,你是笑我肚子大嗎?新中國成立後,我倒是覺得肚子太小了,知識不夠用哩!”

  (七)堅持學術尊嚴決不投降

  20世紀50-60年代,他在解釋自己不顧非議仍然堅持發表對中國人口問題的見解時說:“我為什麽要這樣講呢?這完全是因為人口問題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確實太重要了,我既然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就一定要堅持到底,直到最後勝利。否則,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和人民代表,我就沒有盡到自己對祖國和人民應盡的責任。”

  耄耋之年,馬寅初在報上寫文章說:

  “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因為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

  馬寅初經曆對個性的影響

  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紹興一個釀酒作坊主家庭,排行在五。不久,父親將釀酒坊和家搬至水質更好的嵊縣浦口鎮。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隻允許他讀私塾,馬寅初則向往新學堂,父子間經常發生衝突。

  馬寅初小時非常聰明頑皮,起初跟著兄長在嵊州浦口鎮上的私塾念書,每日讀書練字十分單調,馬寅初對此深惡痛絕,於是他撕毀了課本而背著家人和夥伴們玩起了“擲骰子”、“推牌九”一類賭博遊戲了,被父親發現後狠狠打了一頓。後父親聽說泉崗村有位俞桂軒先生在鄰村設帳授徒,俞先生的學問人品俱佳,以學識淵博教學嚴格而聞名鄉裏。於是父親讓馬寅初轉投於俞先生的門下,果然,在俞師的悉心指導下,馬寅初的學業大有長進,《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他幾乎都能倒背如流,幾年下來,打下了厚實的國學基礎。

  1898年由父親的老友張江聲安排到上海教會學校育美書館讀中學。

  我國最早的經濟學家之一

  1901年回鄉與張團妹結婚。同年入天津北洋西學學堂(1903年改名為北洋大學堂,1951年更名天津大學),選學采礦業和冶金學。

  1907年北洋大學畢業,被保送赴美國留學,專攻經濟學,1910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15年回國,任北洋政府財政部職員。

  191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經濟係教授兼係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務長。兼任浙江興業銀行顧問。

  1917年又在嵊縣第二個妻子王仲貞結婚。小學畢業的王仲貞與女兒馬仰班同歲的,比馬寅初小22歲,當時年僅13歲。

  1920年,繼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首任商科主任楊杏佛之後,出任國立東南大學附設上海商科大學(現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行人)等職。

  1923年,當選中國經濟學會第一任會長。

  1927年後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並先後出任國立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兼係主任、國立重慶大學商學院教授兼院長。曾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交通大學(滬校)、蘇州東吳大學、重慶陸軍大學、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中華工商專科職業學校等校教授。

  熱心關注國計民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馬寅初受聘於重慶大學,任商學院院長。

  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麵對當局利用時局混亂,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大發國難財,馬寅初寫文章,做演講,揭露當局貪汙腐敗,抨擊戰時經濟,呼籲征收國難財者的財產稅。因而罹罪,於1942年12月被捕,先後囚禁在貴州息烽和江西上饒。在社會輿論壓力下,1942年8月出獄,但馬寅初仍被軟禁在歌樂山上,限止與外界接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馬寅初擔任重慶大學教授,後又到上海擔任中華職業學校教授,上海工商專科學校教授。

  1948年當選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底,借道香港,轉赴北京,參加新中國的籌建。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9月,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0月,被任命為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12月,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5月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1954年9月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作為人民代表,馬寅初走遍大江南北,深為新中國經濟的恢複和發展而興奮,但他又發現處處嬰兒繞膝,深感人口問題嚴重。

  從1955年起馬寅初就對我國人口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在1957年3月召開的最高國務院會議上,馬寅初就“控製人口”問題發表自己的主張。4月27日上午,馬寅初又在北京大學作了“人口與節育”的報告,此稿幾經修改,以《新人口論》為題,作為一項提案,正式提交全國人大一屆會議,7月15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新人口論》。

  然而,在當時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新人口論》受到了極不公正的批判。

  遭到圍攻沒有屈服

  圍攻馬寅初的鬥爭在毛澤東的親自發動和中共中央的直接部署下,於1958年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開展。當時《光明日報》開辟了批判馬寅初的專欄,從1958年7月至11月,該專欄就發表了指名道姓的批判文章二百多篇。其他全國性以及各地的報刊雜誌發表的批判馬寅初的文章則是不計其數了。參加這場大批判的,有那些出於對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忠誠而對經濟學理論一無所知的“工人、農民、小知識分子、新老幹部”,還有“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教員和助教”以及有關理論界人士,尤其是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如孫治方、王亞南、蘇星、樊弘、漆琪生、駱耕漠等。這場批判運動集中火力批判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和“綜合平衡論”。這場名為學術批判運動實質從一開始就已定性為政治批判了。

  1959年12月15日,康生向北大黨委書記陸平布置批判馬寅初的事宜,還告知北大方麵,在批判完成之後中央會將馬寅初調離北京大學這個“戰略重地”。陸平回校之後召開常委會,傳達康生指示:“馬寅初最近很猖狂,給《新建設》雜誌寫了一篇《重申我的請求》的文章。他的問題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藉學術為名搞右派進攻,要貼大字報把他拖住,不讓他外出視察。”北大黨委於12月17日給北京市委寫了報告,提出批判馬寅初的做法和安排。這個報告說,要通過學術討論揭發馬寅初的政治問題,要對馬寅初的學術、政治問題一起進行批判,要把馬寅初的“洋奴思想”搞臭,還要徹底揭露馬寅初的政治麵目。具體做法是:以北大人口問題研究會、毛澤東哲學會、經濟學會民意出麵組織學術報告會,批判馬寅初的“人口論”、“綜合平衡論”等謬論,然後動員群眾在校園內貼大字報全麵揭發和批判。據《北京大學記事》記載:12月28日,北大“毛澤東經濟思想學習研究會”舉行報告會,由經濟學係教師作《批判馬寅初團團轉綜合平衡論》的報告。31日,北大學報發表馬寅初的長篇論文《我的哲學和經濟理論》和四篇批判馬寅初的人口論的文章。從1959年12月15日至1960年1月下旬,先後有兩百多篇批判馬寅初的文章在《光明日報》、《文匯報》、《新建設》上發表。許多文章直接辱罵馬寅初是“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地主、資本家”、“披著學術外衣,販賣反動政治觀點,向黨的社會主義路線進攻”。

  馬寅初在這聲勢浩大的批判運動麵前沒有屈服,他在反駁文章中指出:“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一個純粹的學術問題。學術問題貴乎爭辯,愈辯愈明,不宜一遇襲擊,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頭。相反,應知難而進,決不應向困難低頭。我認為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準備,沒有把握,不要亂寫文章。既寫之後,要勇於更正錯誤,但要堅持真理,即於個人私利甚至於自己寶貴的生命,有所不利,亦應擔當一切後果。我平日不教書,與學生沒有直接的接觸,總想以行動來教育學生,我總希望北大的一萬零四百學生在他們求學的時候和將來在實際工作總要知難而進,不要一遇困難隨便低頭。”

  1960年3月31日,馬寅初被迫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由黨委書記陸平繼任。

  最後一笑,笑得最好

  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此後十幾年間,馬寅初徹底從公共領域消失了,他也被剝奪了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的權利。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直接操縱批判北大批判馬寅初運動、並由此當上北大校長的陸平,在6年之後的文革中卻成為北大的“黑幫頭子”,十年間受盡折磨。在牛棚裏、在批鬥會上,陸平有沒有良心發現的時刻,對自己昔日領導的“批馬運動”進行懺悔呢?我們沒有在公開言論中看到陸平曾向馬寅初道過歉。

  60年代以後,馬寅初長期蟄居寓所,撰寫探索中國農業經濟規律的巨著——《農書》。至1965年完成初稿,約100萬字,在文化大革命中,卻被付之一炬。

  馬寅初受批判後賦閑在家。他常帶家人去京郊各處爬山,尤喜攀援香山鬼見愁。過了80歲以後,就不再到遠處去登山了,隻在京城內的景山公園和北海公園小練。1966年文革期間,北京各公園關閉,馬老就在自家院裏遛達,每日要堅持走完3000米。1969年,馬老已87歲高齡,他的右腿突然癱瘓(由於當年他被關押在息鋒監獄,環境潮濕,落下後遺症)。但馬老在房間裏雙手扶著一個高凳,拖著癱瘓的右腿,堅持運動,最終在地板上拖出一條很寬的痕跡。後來,他的左腿也癱瘓了,就坐在輪椅上活動手臂。夏季,他每天堅持揮動大蒲扇數千次。1972年,馬寅初被確診患直腸癌,此時他已91歲高齡。經過兩次手術治療後,竟然康複無恙。醫生說這是馬老幾十年來的運動為克服癌症儲備了良好的體能。在馬寅初生命的最後10年,癌細胞都沒有惡化和轉移,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1979年9月,馬寅初98歲高齡時,得到徹底平反,恢複名譽。同時,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11月《新人口論》正式出版,1980年8月,被選為全國人大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981年2月,被推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1982年5月10日下午5時,馬寅初因肺炎複發,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著作有《新人口論》、《中國經濟改造》、《經濟學概論》、《通貨新論》、《馬寅初經濟論文集》、《中華銀行論》、《中國關稅問題》等數十種。

  馬寅初的知識結構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冶專業。

  1906年得到公費赴美國留學,1910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學成回國。

  馬寅初魄力型(堅韌型)的16種個性特質(Traits)

  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得出馬寅初的16種個性根源特質的測試結果:

  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求新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馬寅初善於交際、赤誠、樂群,他不慣孤獨、喜歡熱鬧;他聰明、富有才識、抽象思考能力強;他平時情緒穩定、態度溫和、不易衝動;他好勝心強、但不武斷,不好鬥,而是溫情、謙遜、隨和;他熱情、但又沉靜、審慎;他自覺、負責任、講道德、不敷衍、遵守規則;他膽大心細、敢作敢當、但不冒險,不退縮、不猶豫畏卻;他敏感、但不抱幻想、不感情用事,而是著重實際、理智、能自我克製;他警覺、但決不剛愎自用,他善於接受、容納別人的正確意見;他不狂放,而是現實、腳踏實地、合乎常規;他老練、世故、精明能幹,但又坦率、樸實、天真;他自信、安詳、沉著、滿足;他求新、思想自由、愛批評、不守舊;他自立、當機立斷、自有主張,不隨大流;他嚴於待己、受約束、不任性、不鬆懈、重視細節;他一般很少緊迫感、不困擾,無拘束、鎮定、放鬆自如。

  馬寅初的個性因素(特質),可以概括為下表——

  馬寅初的魄力型(堅韌型)個性因素表

  A,樂群性(+)外向、愛社交——內向、不善交際(——)

  B,聰慧性(+)聰明、理智——遲鈍、欠理智(——)

  C,(情緒)穩定性(+——)沉著、情緒穩定——易激惹、情緒不穩(——)

  E,恃強性(+——)爭強好勝——溫順、隨和(——+)

  F,興奮性(+)活潑、熱情洋溢——嚴肅、冷靜(——+)

  G,有恒性(+——)道德觀念強——玩世不恭、漠視規則(——)

  H,敢為性(+)膽大、冒險——退縮、猶豫(——)

  I,敏感性(+)感覺敏銳——不敏感(——)

  L,懷疑性(+)懷疑、警覺——輕信、麻痹(——)

  M,幻想性(——)富於幻想、心不在焉——現實、腳踏實地(+)

  N,世故性(+)世故、老練——坦率、樸實(——+)

  O,憂慮性(——)憂慮、不安——無憂無慮、滿足(+)

  Q1,求新性(+)求新、思想自由——守舊、保守傳統(——+)

  Q2,獨立性(+)獨立自主、有主見——服從、依賴群體(——)

  Q3,自律性(+)自律、受約束——任性、無拘束(——)

  Q4,緊張性(——)緊張、緊迫感——放鬆、鎮定(+)

  五因素模型檢測馬寅初的人格結構

  (E)傾向性(+)

  (A)隨和性(+——)

  (C)認真性(+)

  (N)情緒性(+——)

  (O)開放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