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講 堅忍

  成就大事的人,沒有不經曆艱難困苦的,總是在經曆大挫敗之後,才贏得傲視終身的成就。晉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嚐遍辛酸,才能即位四年,就稱霸諸侯。劉邦逃命的時候,為了減輕負載,連兒女都不要了,幾次把他們推下車。司馬遷被處以宮刑,於是發奮著述,傳下來《史記》。成吉思汗,不僅老婆被敵人搶走,自己也差點喪命,痛定思痛,才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朱元璋死了父親,窮得隻能用席子來安葬,為了吃飽飯,不得不出家當和尚。一生順遂、靜無風波的人很少,而其成就,也就可能有限。

  初六夜之變

  曾國藩寫了一封信,講他在長沙遇到的恥辱,原文如下:

  而有初六夜之變,毀壞館室,殺傷門丁。國藩思據實入告,為臣子者不能為國家弭大亂,反以瑣事上瀆君父之聽,方寸竊是不安,欲隱忍濡跡長沙,則平日本以虛聲彈壓土匪,一旦挫損,鼠輩行將跳踟自恣,初終恐難一律。是以抽掣轉移,急為衡州之行。至於粵匪猖獗,神人共憤。國藩雖愚昧閑散,亦未嚐須臾忘滅賊之事。意欲練成一萬,以資廓清掃蕩之具。茲並錄呈清覽,吾師視之,亦足以察微誌之所在。惟捐項極難,事不遽就,尚求秘而不宣,至幸至幸。

  ——《鹹豐三年(1853)九月初六日與吳文書》

  這段文字大意是:

  因此就有初六晚上的嘩變,毀壞公館房舍,殺傷門崗衛兵。我原想如實稟報皇上,做臣子的不能為國家消弭叛亂,反而用瑣事去擾亂皇上視聽,所以我心裏頗覺不安。如果隱忍不發,繼續待在長沙,平日虛張聲勢鎮壓土匪,一旦受此挫損,鼠輩跳躍生事,恐怕很難完善了。因此決定抽身轉移,急忙去了衡州。廣西賊匪猖獗,神人共憤,我雖然愚昧閑散,卻也時刻不曾忘記消滅他們。打算練成一萬兵勇,作為掃蕩妖魔的利器。把這些事都呈報上來,您作為老師,一定可以察知我的誌向所在。唯獨捐款一事非常難辦,不能馬上見到成效,懇請老師暫時保密,那就非常感謝了。

  收信人叫吳文(1792-1854),江蘇人,是曾國藩會試座師,有師生之誼。吳文是一個大官,當過福建、江西、浙江巡撫(從二品),又提拔為雲貴、湖廣總督(從一品)。太平軍攻破城池,他就跳水自殺了。江忠源也是跳水自盡的。清朝有這樣的規定,封疆大吏必須與城池共存亡。浙江巡撫王有齡,在李秀成攻破杭州後,也隻好自殺。紅頂商人胡雪岩依靠王有齡發家,王有齡死後,來了個左宗棠,胡雪岩就靠著他,繼續發財,後來還為左宗棠收複新疆做出貢獻。

  曾國藩是堂堂國家二品朝官,竟然遭到士兵圍攻,差點喪命,怎麽想都覺得窩囊。這番羞辱,他怎能忘記,怎能不報仇雪恥?所以他發憤練兵,要爭一口氣,讓那些幸災樂禍的家夥看一看。

  曾國藩是團練大臣,雖有皇命在身,卻沒有實權,事事都得依靠地方,本來難有作為。他卻不想沉淪,而有誌鎮壓叛賊,因此會與地方發生衝突。殺土匪時,地方官吏都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把矛盾公開化。等到開始練兵,曾國藩的手伸得長了,他們就不幹了,開始故意擠兌他、刁難他、打擊他。

  湖南巡撫張亮基特意讓曾國藩出山,他是支持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剛到長沙,日子還比較好過。沒出一個月,張亮基就調走了,新來的官跟曾國藩很不搭調,也輕視他招募的民勇,更反感他的越權行為。

  朝廷任命團練大臣,本是一種應急措施,幫著維護地方治安,相當於民兵組織,誰也不曾指望靠他們來鎮壓太平天國。曾國藩卻不那麽想,他要鎮壓反賊,要澄清天下,不肯流於俗論,一般人不能理解他,也就不大理睬他。

  設立審案局,隨意拘捕殺人,這就侵犯了湖南司法機關的職權。以前宣判死刑,總有一個文書往來,然後再施刑。曾國藩嫌麻煩,幹脆取消文書往來,人犯帶到,稍加審理,就當場處決。湖南司法機關對他大為不滿。曾國藩做了十二年京官,本來曉得這個道理,卻堅持那麽做,原因在於,他以國家大義為重,“苟利於國,苟利於民,何嫌疑之避”?這是他的大誌所在,也因此遭到地方嫉恨。

  練兵之後,利益衝突加劇。按照清朝律令,隻有湖南提督才有權力操練綠營軍務,巡撫以下文官都無權過問。曾國藩以在籍侍郎充團練大臣,更無權過問,但他不那麽想,他不僅要團,而且要練,練得還很積極。

  剛開始他招募了一千人,分為左中右三營。他是文官,不精通營務,就找了三個教練。其中一個本是綠營將官,名叫塔齊布(1817-1857),是個旗人,沒有一般綠營軍官的腐敗氣,深得曾國藩賞識。剛認識的時候,塔齊布還是都司,正四品,在曾國藩的保奏下,不過一年,就升為參將,正三品。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塔齊布也很感謝曾國藩,勇猛敢殺,戰不避死,成為湘軍早期最得力的幹將。這是在挖綠營的牆腳,綠營將官隱忍不發。

  三營民勇操練了一段時間,大概效果還不錯,曾國藩跟塔齊布說,反正都是訓練,你不妨把綠營兵也集合起來,一起操練,到時來個民勇綠營大比武。綠營兵本來就不歸他管,又腐敗墮化,抽煙喝酒,哪裏受得了艱苦的軍事訓練,春天還好點,到了夏天,更是滿腹牢騷、滿腔怨恨。而逢三、八兩日,曾國藩還給他們上政治課,在台上嘮叨半天不下來。綠營兵積壓了一肚子憤怒。

  塔齊布很聽曾國藩的話,他的直接上司、綠營副將德清,從二品官,卻不買賬,堅決不去參加訓練。那年六月初,正是盛夏時節,新來了一個武官,名叫鮑起豹,來當湖南提督,也就是湖南的軍事長官,正二品,跟曾國藩一般大。他也看不慣曾國藩,就支持德清,而責罵塔齊布,還以盛夏酷暑為由,不許練兵,否則軍棍從事。

  鮑起豹跟曾國藩同一個級別,他一說話,立刻就形成對立,綠營兵跟湘勇相互敵視,裂痕日益明顯。

  為了堅定自己的立場,曾國藩就給皇上寫信,請求參劾德清,送交刑部治罪。在他的筆下,德清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家夥。他跟皇上說,官兵望風而逃,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種種惡習,都是因為平常毫無訓練,技藝生疏,將官也貪生怕死。德清就是這樣一個敗類。去年賊匪圍攻長沙,轟塌南城之時,滿城惶恐,德清摘掉頂戴,躲在民房裏,他的兵丁也脫去軍服,扔得滿街都是,扮成百姓逃命,至今還是一個笑柄。今年春天,他帶兵去地方查辦土匪,所過之處,蹂躪勒索,還買花盆裝點船頭,對營務卻茫然不知,形同木偶。今年以來,各營都嚴格訓練,唯獨德清一次也不參加。現在賊匪日緊,處處告急,如不把這等惡劣將官參劾,交刑部治罪,就不能激勵士兵。為了表明自己的公正,他還跟皇上說,臣不敢藏半點私心,請皇上嚴查,一旦查出,就治臣欺君罔上之罪。

  鮑起豹是軍事長官,曾國藩也不鹵莽,沒有打擊一片,而是先攻下盤,抓住德清的把柄,把他參劾掉,同時保奏塔齊布為參將,扶植、獎賞願意站在自己一邊的人。打擊一些人,獎勵一些人,這是曾國藩的手法。這是鹹豐三年六月十二日的事。這個回合似乎是曾國藩勝利了,德清被革職拿問,稍後由塔齊布補副將銜。鮑起豹當然記恨在心,曾國藩認為他是“盡涉私見,而非公忠之道也”,頗不以為然。

  七月十三日,湘勇試槍,誤傷了綠營兵。綠營兵扯開大旗,吹響軍號,操起家夥,跑到城外的校場上,要跟湘勇開仗。曾國藩看形勢不對,為平息兵變,把那個惹事的湘勇帶到城樓上,當眾責罰二百軍棍,才算了事。才過二十天,因為賭博的事,雙方士兵又爭執起來,吹號執旗,要在城下開仗。

  看當兵的勇於私鬥,怯於戰陣,曾國藩非常痛心,決心痛加懲戒一番,就給鮑起豹寫了公文,指名索拿肇事者。鮑起豹本來就為德清被參劾的事惱火,無處發泄,接到曾國藩的公函,大為憤恨,就把肇事者捆綁起來,敲著鑼,打著鼓,弄出一種架式來,公開送往曾公館。綠營兵奔走相告,尾追而來,人人燃起了無名烈火。這正是鮑起豹想要的效果。憤怒的士兵終於失去控製,先攻擊塔齊布,搗毀他的住房,塔齊布躲在草堆裏,才逃脫性命。又去衝擊曾國藩住地,開槍打傷親兵,他自己也差點吃了槍子。

  他的公館設在巡撫衙門院內,跟巡撫駱秉章一牆之隔。那麽大的動靜,駱秉章卻裝著不知道。直到他去打門,駱秉章才出來,裝出一片驚訝。騷亂暫時平定了,曾國藩卻大折臉麵。堂堂二品大員,皇帝親自任命的團練大臣,竟然被一群士兵追著打,還差點喪命,這番羞辱可大了。偏偏官方又不追究,長沙大小官吏,都認為是曾國藩的錯,都是他伸手過長、侵越職權造成的。曾國藩在長沙待不下去了,決定出走衡陽,擺脫是非,銳意練兵。

  這就是曾國藩說的“初六夜之變”。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這番羞辱給了曾國藩極大刺激,遂在衡陽發憤練兵。若幹年後,他跟謀士趙烈文說:“起兵亦有激而成。初得旨為團練大臣,借居撫署,於誅梗令數卒,全軍鼓噪入署,幾為所戕,因是發憤募勇萬人,浸以成軍。其時亦好勝而已,不意遽至今日。”意思是說,正是那天的兵變激發了他的誌氣,所以發憤練兵,當時不過是爭一口氣,沒想到卻成就了鎮壓天平天國的大功。

  曾國藩這種倔強、堅忍、不肯服輸的性格,對於成就大事是必不可少的。

  曾國藩的啟示

  人活一口氣。

  六次困苦

  曾國藩一生經曆的恥辱還不隻這一件,他自己說的就有六件:

  然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於成。李申夫嚐謂餘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誌之訣,不料被申夫看破。餘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醜、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嶽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軍之敗,三縣之失,亦頗有打脫門牙之象。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才是好漢。

  ——《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十八日與沅弟書》

  上麵一段文字摘自曾國藩給曾國荃的信。那時太平天國已經失敗,撚軍卻振作起來。文字大意是:

  然而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的時候,像玉一樣經過打磨才有成就。李申夫曾經說我是慪氣從不跟人說,一味忍耐,徐圖自強,還引用諺語來總結:“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兩句話是我一生咬牙立誌之訣,不料被他給看破了。我在庚戌辛、亥年間被京師權貴唾罵,癸醜、甲寅年間在長沙被人唾罵,乙卯、丙辰年間在江西被人唾罵,還有嶽州戰敗、靖港戰敗、湖口戰敗,打掉牙的時候多得很,每一次都是和血吞下去。老弟這次郭軍之敗,三縣失手,也很像打脫門牙的意思。凡是來信責怪運氣不好,就不是好漢的樣子,唯有一字不說,咬緊牙根,徐圖自強最好。

  本來攻破南京之後,曾國荃和他的湘軍大部都被裁掉,曾國荃也回了湖南老家,算是退休。不料撚軍又在中原崛起,依仗馬隊優勢,衝突奔忽,來去無蹤。曾國藩的功勞已經很大了,清朝不想他再沾光,就派僧格林沁去鎮壓,卻被撚軍打死了。清朝沒有辦法,隻好再用曾國藩。

  同治五年正月下旬,清朝重新起用曾國荃,任命他為湖北巡撫,讓他招募軍隊,得一萬五千人,是為新湘軍,由郭鬆林(上文的郭軍之敗)等人統帶。從七八月一直到年底,他們數次與撚軍交手,接連吃敗仗,撚軍勝利衝出包圍圈。

  曾國荃很久沒有吃敗仗了,這一連串失敗,狠狠打擊了他的信心。曾國藩就反複勉勵他,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之時,要他打掉牙和血吞,培養好漢氣概,一味忍耐挺拔,等待勝利之日。

  文中提到的李申夫,名字叫李榕,四川劍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考中進士,那時曾國藩已經是二品京官。鹹豐九年(1859)開始跟隨曾國藩,曾率領湘軍打敗過黃文金,太平天國後期的一員幹將,也參與圍剿撚軍,因功而官至湖南布政使,正三品。據說他被彈劾罷官時,家無餘資,連路費都困難,曾國藩知道後,非常感歎。晚年窮困潦倒,靠一個曾經做過浙江巡撫(從二品)的朋友養活。

  曾國藩提到自己生平六次困苦,都是咬緊牙關,不說一字,硬生生挺過來的,等到大功告成,春暖花開,過去的種種積怨誹謗,都像冰雪一樣,自行消融。這就是他的堅忍挺拔心訣。

  六次困難時期,一是給鹹豐帝寫批評信那次,前麵已經講過。連皇帝都討厭他,一般官僚也都不肯跟他往來,怕惹火燒身。他本來就看不慣官場風氣,喜歡什麽做官隻求“不愛財,不怕死”,難免與官僚貴胄有一些摩擦,至少不會非常融洽。在會審琦善一案中,又明明得罪了當權者,搞得“諸公貴人”見他就躲,不願跟他同席。惹惱了皇帝,又被諸公貴人孤立,不肯同流合汙;本有澄清天下之誌,卻報國無門,還不被皇帝信任……想想這些,對一個有誌青年來說,是比較痛苦。這裏說他為青年,概因為人一年輕就成長,一成熟就腐敗,他還帶著鄉下人的淳樸,沒有那麽多官氣。

  嶽州之敗,是他第一次與太平軍接仗。當他帶著一萬七千人的大部隊,浩浩蕩蕩出發,結果還沒走出湖南,就在嶽州吃了敗仗。原來,太平軍前鋒跟湘軍接觸後,擔心自己孤軍深入,就往後收縮,退向湖北,聚集兵力。曾國藩見了,以為形勢大好,就水陸並進,一起挺進湖北。他本人亦隨水軍行動。

  太平軍會合之後,卷土重來,順勢包圍嶽州城。曾國藩本來跟嶽州守將不合,又看太平軍聲勢浩大,擔心自己也被包圍,就想撤退。在部下的三次勸說下,才把戰船開到嶽州城外,遠遠發炮,卻不敢靠近。城裏三千人馬,縋城而出者九百,其餘被太平軍收拾。曾國藩訓練的隊伍,除塔齊布一營,別的都逃回了長沙。

  當初鹹豐帝三次要他出兵,他都拒絕,堅持要船、炮、兵勇三者備齊才出,指望著打個大勝仗,報答皇上的諷刺——鹹豐帝在他的奏章上朱批道:“你想數省軍務一肩挑,試問你有那個能力麽?”現在還沒跟太平軍交手,就退縮回來,這麵子可丟大了。長沙官紳大發議論,有的罵他飯桶,有的建議解散湘軍,都把他當做仇人。十幾年後,曾國藩還說,當時他的坐船停在江邊,湖南巡撫會客,明明就在旁邊,卻裝著沒看見,不肯過船來問候一聲。

  靖港之敗是曾國藩第一次跟太平軍正麵交鋒。民團來報,說駐紮靖港的太平軍人數少,曾國藩大概想撿個便宜,就率隊去偷襲,結果遭到反擊,湘軍大潰,掉頭就跑。曾國藩急了,立刻拉起一杆大旗,上麵寫著“過旗者斬”,他本人站在旗下,手執長劍,親自督陣。湘軍卻繞過大旗,狂奔不止,如放在斜坡上的土豆。回撤路上,曾國藩又羞又憤,想不過來,擁身跳入江中,幸好被部下救起。

  前後相隔不過二十二天,連吃兩個敗仗,長沙群憤激昂,紛紛要求解散湘軍,罵聲滿城。曾國藩悲觀到了極點,衣服也不換,東西也不吃,整夜不睡,並寫好遺囑,買回棺木,準備再次自殺,以謝天下。黎明時分,湘潭傳來捷報,猶如一陣春風,吹散了他的滿腹愁緒。原來是塔齊布在湘潭打了一個大勝仗。那個勝仗也是湘軍後來連續六個月節節勝利的開端。捷報傳到北京,鹹豐帝也大為高興,命令嘉獎,曾國藩終於翻了身。

  八個月之後,曾國藩又有湖口之敗。此前他收複武漢,控製長江,贏得朝野一片稱讚,鹹豐帝也徹底改變偏見,任命他為湖北巡撫,執掌地方大權。不過才七天,鹹豐帝就收回成命,擔心曾國藩有了地方實權,尾大不掉。不過,太平天國也重新調整部署,派出名將石達開、羅大綱,欲圖收複武漢。所以曾國藩又吃了敗仗,湖口一戰,不僅大小船隻損失無算,連他的坐船也被奪走。曾國藩羞憤難當,又把自己投入寒冷的江水中,被部下救起。石達開乘勝追擊,再次奪回武漢,重新控製長江。曾國藩失了戰船,隻好上岸,隨陸軍行動,開始了坐困江西的日子。

  他在江西遭唾罵,就是從這裏開始的。他客居江西,大小官員都不歸他管,自然不買他的賬,所以處處被動,處處受氣。軍事上也連吃敗仗,塔齊布死了,羅澤南也死了,構成坐困江西之勢。他自己也說,江西兩年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時期。所以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後,就匆匆回了老家,甚至連朝廷的批複都還沒有下來。

  在這些困境中,曾國藩所能做的,就是堅忍維持,一味忍耐,打掉牙和血吞,不肯說一字委屈。這樣的堅忍執著,確實給人啟發。

  曾國藩的啟示

  唯有從艱苦中得來,堅忍不拔,事業方可大可久。

  堅忍執著的四個人物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複仇事件,當數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報仇雪恨的故事。這裏麵涉及好幾位著名的曆史人物,都具備堅忍執著的成事性格。

  吳國的興起,其直接的推動者當數伍子胥。他本是楚國人,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由於遭到奸人陷害,他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胥單身逃脫。他父親臨死前說:“我兒伍子胥為人剛戾堅忍,能成大事。他這一去,楚國君臣就不得安寧了。”楚平王知道這話,就下了命令,大肆搜捕伍子胥。

  逃跑的路上,據說他遇到好朋友申包胥。聽了伍子胥的冤屈,申包胥也惻然動容。伍子胥賭咒發誓說:“若不能滅楚報仇,誓不立於天地之間!”申包胥聽了說:“我也是楚國人,若教你報仇,是不忠。若叫你不報,又陷你於不孝。你走吧。不過,你能滅楚,我就能救楚,你能危楚,我也能安楚。”一對好朋友就這麽分手了。

  伍子胥一路潛伏,逃到了楚國邊境昭關。關口到處張貼著他的畫像,還有懸賞令,顯然無法過去,急得他一夜白了頭發。民間就傳下來“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諺語。

  在一個老漁翁的幫助下,伍子胥才得偷渡過江,到了吳國。

  他以流亡人士的身份見到了吳王僚。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發現吳王僚並不能幫他實現大誌,反而發現那個名叫公子光的貴族哥兒心懷異誌,就決心幫他奪得王位。他找到一位勇士,獻給公子光,自己則退到農村去,一邊隱居耕田,一邊等待機會。五年一晃就過去了。

  那位勇士經過專門學習,掌握了高超的烹飪技術,就扮成廚師,把鋒利的匕首藏在烹好的魚肚子中,借給吳王僚上菜的機會,一刀刺死了他。勇士本人也被吳王僚的衛士當場砍成肉醬。

  就這樣,那個名叫公子光的人奪取了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他把伍子胥召回來,一起參謀國事。

  伍子胥苦心積慮要複仇,所以一直在幫吳王闔閭尋找人才。另一個著名人物因此現身。他叫孫武,因傑出的《孫子兵法》而留名萬世。伍子胥與孫武都是流亡人士,相同的背景使他們走到一起來,而惺惺相惜。這個時候,楚國的另一個遭到政治迫害的人也逃到了吳國,也做了吳王闔閭的助手,他叫伯。

  在這些聰明的流亡人士的輔佐下,吳國日漸強大起來。孫武做了吳王闔閭的軍事統帥,在他的軍事思想指導下,經過多年準備,打了五場戰役,吳國軍隊終於攻占楚國都城。那時楚平王已死,新的楚王又逃走了。伍子胥氣不過,就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痛打三百鞭子泄憤。

  他的那個好朋友申包胥,派人捎來話,責問伍子胥:你帶兵來打敗楚國,已經達到報仇的目的,為什麽還這麽殘忍,鞭打死人的屍體?伍子胥說:“我老了,也活不了多久了,所以倒行而逆施。”

  為這一天,伍子胥等待了整整十六年。他以自己的堅忍執著,演繹了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的對抗。他成功了,因此留名史冊。申包胥也果然從秦國搬來救兵,趕走吳國軍隊,拯救了楚國。

  十年之後,東南邊的鄰居越國死了君王,吳王闔閭就乘此機會,率兵攻打。伍子胥勸他不要去,闔閭不聽,結果受了傷,逃回都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吳王闔閭對太子夫差說:“你會忘記殺你父親的仇人麽?”夫差說:“不敢忘。”當晚闔閭就死了。

  這個大仇人,就是越國的新王勾踐。勾踐剛剛即位,也很年輕,卻戰勝了強大的吳國,就驕傲自滿起來。夫差卻有父仇在身,發奮練兵。而且他還想出兵中原,稱霸諸侯。他讓人站在王庭中,每當他經過,就大聲喊:“夫差,你忘了父親的仇恨嗎?”他則高聲回答:“不敢忘!”

  三年之後,夫差又打敗了勾踐,把勾踐圍困在一座山上,眼看著越國就要滅亡。

  越國是一個斷發紋身的民族,以今日的紹興為都城,經過二十多代,才傳到勾踐這裏。勾踐看形勢不妙,隻好對範蠡說:“真後悔沒有聽你的話,結果弄成這樣。現在該怎麽辦呢?”

  範蠡說:“現在隻有低聲下氣,送厚禮給吳王,向他求和。如果他不願意講和,隻好把自己也抵押給他。”意思是要勾踐給夫差當奴隸。一個國王去給另一個國王當奴隸,這是多麽大的恥辱,難怪後來範蠡說:主辱臣死。意思就是勾踐受到侮辱,他做臣子的也該死,但為了報仇,才苟活到今天。

  於是,勾踐派文種到吳營求和。文種跪著上前,拚命向吳王磕頭,說明勾踐想要投降的意願。吳王夫差準備答應他,伍子胥卻堅決反對。

  勾踐聽了文種的匯報後,準備殺掉妻兒,燒毀珍寶,親自領兵,與吳王決一死戰。文種阻止他說:“聽說伯是個貪財好色的人,可以用財寶美女收買他。”

  勾踐大喜,就派文種帶著精心挑選的珍寶和美女,偷偷獻給吳國太宰伯。伯就帶著文種去見吳王,還一個勁兒地幫他們說好話。吳王又動搖了,要答應求和。伍子胥進諫說:“如果現在不滅掉越國,將來一定會後悔。勾踐是個賢明的君主,又有文種、範蠡的輔佐,如果讓他們返回越國,肯定會後患無窮。”夫差不聽,答應了求和,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當奴隸。

  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了吳國。

  勾踐到吳國後,夫差讓他們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的石屋裏,叫勾踐喂馬,範蠡做奴仆。每次夫差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牽馬,表現得非常忠順。這樣過了兩年,夫差以為勾踐是真心歸順他,就放他回了越國。

  原來,夫差的想法是,既然已經打敗越國,他就要開始為自己的大誌奮鬥,觀兵中原,稱霸諸侯。又加上伯的勸誘,就驕傲起來,所以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伍子胥的勸告無疑是正確的,穩固了後方,才能專心進取中原。他甚至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吳國會在哪裏呢?”

  勾踐受了這一番奇恥大辱,回到越國後,哪裏能夠安心睡覺?立誌要報仇雪恨。他的仇比夫差還深、還重、還苦,所以更加勤奮,親自耕田種地,他妻子則親自紡紗織布。兩口子飲食也非常簡單,穿著也很樸素,還放下身份禮賢下士,優待群臣,救濟窮苦,與老百姓同甘共苦。

  著名的美人西施,大概就在這個時候,被送到吳國,做了夫差的女人。

  勾踐唯恐時間久了,會消磨鬥誌,就撤去褥子,直接睡在柴草上。還在房梁掛了一個苦膽,坐著、躺著都能看到它,每次吃飯前,都要舔一下苦膽,然後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這就是後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鼓勵生產,獎勵生育,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讓範蠡訓練兵馬,自己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全國的百姓也都願意多加一把勁,要把他們的受淩辱的國家變成強國。

  七年後,勾踐認為力量夠了,打算向吳國發兵。大夫縫同勸諫說:“越國剛剛經曆了流亡的災難,好不容易恢複過來,才富裕了一些,如果我們發兵,災難又將降臨。現在,吳國正與齊、晉交戰,又和楚、越結了仇,雖然名聲顯赫,實際上德行少而戰功多。從長遠打算,不如結交齊、楚、晉,聯合三國,讓他們討伐吳國,越國再乘吳國疲憊之機發兵,就可以一舉攻克它。”勾踐聽了,派他去辦。

  又過了兩年,夫差要攻打齊國。伍子胥勸諫說:“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齊國隻不過是身上的疥癬。請大王先攻打越國。”夫差不聽,繼續出兵,獲勝而回,就派人責備伍子胥。文種了解到這種情況,建議勾踐讓他向吳王借糧,看看他對越國的態度。於是,勾踐派文種向吳借糧,夫差準備答應越國。伍子胥又苦苦勸阻,但夫差最後還是借糧給了越國,勾踐心中非常高興。

  伍子胥說:“大王不聽勸諫,三年後,吳國就會變成廢墟!”伯趁機在吳王麵前詆毀伍子胥。漸漸地,夫差也開始懷疑他。後來,夫差派人賜給伍子胥一把劍,讓他自殺。伍子胥仰天長歎道:“我輔佑你父親成為霸主,又擁立了你,你當初想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都不要。可是,你現在卻聽信讒言要殺我。”他又告訴使者說:“我死後,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門上,讓我親眼看到越軍攻進吳國都城。”說完就自殺了。威名一時的伍子胥就這樣悲慘地死去,沒能逃脫馬革裹屍的命運。

  夫差聽說後,大怒,派人把伍子胥的屍體用皮袋子裝著,拋在江中漂浮。於是,伯受到重用,執掌了吳國國政。

  又過了三年,勾踐召見範蠡,說:“吳王已經殺了伍子胥,重用阿諛逢迎的人,現在可以發兵了嗎?”範蠡說:“還不行。”

  第二年春天,吳王北上黃池會合諸侯,吳國的精兵都隨同赴會,留守國內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範蠡說:“可以進攻了。”於是,勾踐派遣全國的精銳部隊攻打吳國。吳軍潰不成軍,太子也被越軍殺死。吳國派使者向吳王告急,夫差怕天下人聽到吳軍慘敗的消息,就秘而不宣,等會盟結束後,急忙派人送厚禮向越王求和。勾踐認為憑越國的實力,也不可能一下子消滅吳國,就答應了求和。

  初戰獲勝後,勾踐信心倍增,繼續加緊訓練軍士,獎勵生產。四年後,越國國富力強,而吳國因連年征戰,士兵和百姓都已疲憊不堪,精兵又多戰死沙場。勾踐再次攻打吳國,大敗吳軍,將吳國都城包圍了三年。吳王夫差好不容易突圍而出,又被圍困在姑蘇山上。

  夫差毫無辦法,派公孫雄前去求和。公孫雄赤裸著上身,跪在地上,爬到越王跟前,對越王說:“孤立無援的臣子夫差鬥膽向您陳述自己的心願,以前在會稽得罪了君王,夫差不敢違背您的命令,與君王講和讓您歸國。現在,勞動您親自前來懲罰孤臣,孤臣對你唯命是聽,請您也像會稽山上夫差對您那樣赦免夫差的罪過!”勾踐看到他那狼狽不堪的樣子,就想答應他。範蠡堅決反對,並不顧勾踐的命令,繼續擊鼓進軍。

  公孫雄流著淚離開越營,勾踐有些不忍心,就派人對吳王說:“我就讓你活命吧,讓你去管理一百戶人家。”夫差說:“我已經老了,哪能侍奉你!”就自殺了。自殺前,他用東西遮住自己的臉,說:“我哪裏有臉去見伍子胥啊!”

  勾踐又以為人臣不忠的罪名,把伯也殺了。

  範蠡輔佐勾踐二十二年,盡心盡力,備嚐艱辛,幫助勾踐消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又幫他成就霸業,因此被封為上將軍。這時,範蠡認為自己名氣太大,難以長久,而且經過觀察,認為勾踐可以同患難,但不能共富貴,所以他向勾踐辭行,被拒絕後,就帶著親信偷偷地走了,再也沒有回越國。為了表彰範蠡,勾踐把會稽山作為範蠡的奉邑。

  範蠡離開越國後,派人給文種送了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長得像長脖子尖嘴巴的鳥,這種人隻能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您怎麽還不離開?”

  可是,文種認為自己功勞非常大,越王一定會厚待他。沒過多久,越王勾踐賜給文種一把劍,說:“您教給我七條攻打吳國的計謀,我隻用了三條,還有四條掌握在您的手裏,您替我到先王那裏試一下剩下的四條吧。”文種無計可施,隻好自殺。

  傳說,範蠡攜帶了美麗善良的西施,泛舟太湖上,過著富足恩愛的日子。

  這就是吳越之間的複仇故事,讓伍子胥、孫武、勾踐、夫差、範蠡、文種等人名傳後世。

  司馬遷評議說: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伍子胥在逃跑的路上,靠乞討過活,卻須臾不忘報仇大誌,以堅忍執著而成就功名,非烈丈夫,誰能做到這樣!夫差、勾踐都是為了複仇,而名傳至今。範蠡則以智慧者的身份,以堅忍執著的奮鬥精神,不僅幫勾踐完成大事,並能及時隱退,保全自身,成為後世榜樣。

  堅忍成事,大丈夫之所為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