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3

  2009年3月,陳麗瓊女士來函囑我為她的新作《三峽與中國瓷器》撰寫小序,筆者自愧才疏學淺,不敢擔此重任,但又不好推辭,因為我們是陶瓷界交往較多的老友,又是中國錢幣學會的老友,更重要的是,她是天府之國研究邛窯的主帥,筆者則是芙蓉國裏酷愛長沙窯的一員老朽。所謂邛窯與長沙窯是一對孿生的姐妹窯,所以我們在一起經常有問題相互交流,或展開爭論,因而越走越近。

  陳女士生於1932年,比我小一歲。1954年畢業於西南師院,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已將近半個世紀,重點研究古陶瓷,其主要著作有1987年出版的《四川古陶瓷》和2001年出版的《古代陶瓷研究》,以及論文《茶文化起源發展與三峽地區的唐宋茶具》、《中國瓷器中佛教藝術題材的魔羯紋》等等。

  三峽位於長江中遊,其支流縱橫千裏,交通十分發達,巴蜀、楚越、中原文化交相輝映,曆代豪傑、詩人、名人薈萃,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全國主要名瓷破土而出。其中青瓷有源於越窯、湘陰窯、耀州窯、洪州窯、壽州窯、龍泉窯產品;白瓷有源於邢窯、定窯,青白瓷產品;彩瓷有源於長沙窯、邛窯、鈞窯、磁州窯產品;黑瓷有源於建窯產品,另有青花瓷等等。三峽地區,簡直匯成了中國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館。

  為了將三峽地區的曆史、地望和名瓷公布於眾,陳女士特撰寫《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以饗讀者。

  該書主要分兩大部分:

  1.論述三峽地下出土的各種名瓷。

  2.收錄中國古陶瓷的調查與研究。

  陳女士是我國著名的陶瓷專家,數十年來他不怕艱難,不辭辛苦,為調查與探索古陶瓷到處奔波,爬巴山,涉蜀水,跨長江,越黃河,赴歐美,這種鍥而不舍和勇於追求的精神令人敬佩。安金槐、汪慶正等先生讚美她是中國古陶瓷四個女強人之一,筆者認為英雄所見略同。其研究成果,今試舉三例,可見一斑。

  一、對邛窯的研究——2001年在《邛窯古陶瓷研究》中提出以下論點:

  1.邛窯始燒於南朝,結束於南宋中晚期,共經曆了八個世紀。

  2.早期燒青瓷為主,至隋代創燒釉下彩繪瓷,唐代流行“邛窯三彩”。

  3.采用龍窯和饅頭窯燒製,中唐開始采用匣缽裝燒。

  4.邛窯屬外銷產品。

  5.邛窯與長沙窯的關係類似姐妹窯,如釉色有綠、黃、褐、藍和使用褐斑裝飾等。

  至2002年,她又在《邛窯古陶瓷發展概述》一文中進一步提出了以下論點:

  1.邛窯始燒於東晉,發展於南朝,成熟於隋,興盛於初唐,至唐末五代長盛不衰,結束於南宋中晚期,共經曆了九個世紀。

  2.隋創燒了高溫彩繪瓷,到唐代又以邛窯三彩著稱。邛三彩有別於中原的唐三彩,它是在釉上和釉下用銅、鐵、錳、鈷為著色劑進行繪畫或點彩,以高溫一次燒成。

  3.邛窯之釉下彩主要是高溫釉,但也有黃、綠、褐、藍、棕色的低溫彩繪。

  兩文相互對照,發現2002年的論文較2001年論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即:

  1.將邛窯燒製的年代提早了一個世紀。

  2.提出了邛窯產品既燒高溫釉,也兼燒低溫釉產品。

  二、有關陶瓷紋飾的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國瓷器佛教藝術題材的魔羯紋》、《宋代重慶塗山窯裝飾藝術》和《彭州窯的紋飾內涵》等。其中“魔羯紋”散見於古建築、銅鏡和金銀器,因而研究“魔羯紋”對研究古代多種裝飾工藝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為此,陳女士翻閱了大量文獻和實物資料,對“魔羯紋”的來龍去脈作了深入淺出的研究,並得出了以下結論:

  1.魔羯為梵語音譯。雄日鯨、雌日鯨,民間稱之為鼇魚,後來演變為和尚敲擊的木魚。

  2.傳說魔羯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先世受過五戒”等等。

  3.公元前200~250年古印度所見魔羯紋的形象是:張口利齒,長鼻上卷或有雙足,皆鱗身魚尾,或似魚形、龍形,或作非魚非龍形。

  4.唐至明代,魔羯紋的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唐宋時期)——似魚。第二階段(遼宋時期)——似魚、龍。第三階段(明代)——似龍形。

  以上結論,對研究陶瓷和其他工藝美術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三、有關茶文化和茶具的研究——其代表作有《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與三峽地區的唐宋茶具》等,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1.三峽地區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所謂“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中的神農氏,就是生息在川東、鄂西山區——即三峽地區的“三苗”等氏族部落。

  2.古蜀國的“葭萌”,是以茶命名的城邑。說明在戰國以前此地就是以茶著稱於世。

  3.兩漢時,四川的武陽(今彭山雙江鎮)已出現茶市。唐朝是茶文化的繁榮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時期。

  4.引經據典,闡述茶文化的趣聞軼事。介紹三峽出土茶具的製作特點,釉色以及品茶、點茶的相互關係等等。

  使人讀後,長知識,飽眼福,逛詩海,品茶香,不亦樂乎!

  筆者與陳麗瓊女士相識屈指近30年,往事如煙,現將難忘的趣聞軼事略記一二,以備不忘。

  1984年,中國古陶瓷年會在四川邛崍召開,主題內容是研討邛窯與長沙窯的特點和相互關係。那時,陳麗瓊女士是東道主之一,雖然會務繁忙,她卻一直陪同我參觀窯址,詳細講解,筆者受益匪淺,但也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是邛窯與長沙窯的關係。陳說,長沙窯來源於邛窯。周說,邛窯與長沙窯的阿媽是嶽州窯,互不相讓。

  2001年“邛窯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討會”在四川邛崍召開,筆者有幸與許多知名的邛窯專家相聚在一起交談,大會即席發言時,筆者提出兩點看法:

  1.邛窯和長沙窯是一對孿生的姐妹窯。

  2.妹妹(長沙窯)比姐姐(邛窯)漂亮,姐姐好比兩漢卓文君,妹妹好比楊玉環。文君才華橫溢,玉環美若天仙。

  1990年,我與陳女士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古陶瓷國際學術研討會”相遇,會後我們要趕往蘇州參加“中國錢幣學會第三次年會”。旅途中,談到我撰寫的論文《馬王堆漢墓“帛幣”考》,《湖南考古輯刊》不肯刊用時,她卻誇我寫得好,果然不出所料,該文1993年榮獲中國錢幣學會金獎——金泉獎。

  陳麗瓊女士善交際,有組織才能,國外陶瓷界的專家學者對她無人不知,哪個不曉,筆者性格內向,不善交往,有時她拉我與大夥一起湊熱鬧,還拍了不少照片。如今,不少知名學者已不幸仙逝,如三上次郎、馮先銘、汪慶正等,但我們當年的合影卻萬古長存,這一切當歸功於陳麗瓊女士。

  值此陳女士的大作《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即將於讀者見麵之際,特草就此序以表示衷心的祝賀,並借此機會,談談往事,以留作紀念。

  湖南省考古所研究員

  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錢幣學會學術委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