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3章 江亞輪造就世界最大海難廖小東

  泰坦尼克號遇難,幾乎為世界許多人所共知。其實,這次海難並非是最大的一次海難。一九四八年從上海開往寧波的客船江亞輪發生爆炸,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難。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國十大奇案揭秘》(廖小東編著)一書,介紹了這次海難的經過,現摘錄如下一一九四八年,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全麵反攻,全國即將解放,上海的經濟已經到了徹底崩潰的地步,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動蕩和恐慌之中,苦不堪言。在這種殘酷的現實之下,人們紛紛撤離上海,到周邊的城市尋找一條活路。

  當時,國民黨政府為了和共產黨作最後的拚死一搏,他們從上海征用了大量的民船,這使得本來就運力不足的上海航運業更加雪上加霜,很多客輪超員出航在那段時期已經成了見怪不怪的常情。而正是因為嚴重超載,才造成了“江亞輪”沉船事件。

  江亞輪原名興亞丸,由日商東亞海運株式會社在一九三九年製造,其總噸位三幹三百六十三噸,原來是日本軍隊的船隻。抗戰結束後,由國民黨海軍司令部接管,後來國民黨政府為補償國營招商局在抗戰期間沉船封港的損失,便將日本投降後留下的江亞輪等五艘輪船轉撥交通部交由招商局營運。招商局在接收後,對其進行了重新裝修,船上增設了特等餐廳、休息室等。無論是從船的外觀造型,還是從船上裝置的設備來看,在當時均堪稱精良,它是上海招商局的六大新型客輪之一。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日,往返於上海與寧波之間的客輪江亞號正停靠在上海十六鋪碼頭,靜靜地等待著又一次的航行。在這之前,它已經在上海與寧波之間往返了八百多次了。雖然每次它都帶走了很多人,但是今天碼頭上的人似乎更多一些、更加混亂一些。

  下午四點半,江亞號客輪起航了。

  船剛起航不久,原本平靜的海麵上忽然間刮起了大風,剛駛出吳淞口,船身就出現了較明顯的搖晃,但是當時船上所有的人都急著歸家,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現象。

  當晃晃悠悠的江亞輪駛近位於東經31度15分、北緯121度47分的長江口時,江亞輪的右舷後部,驟然傳出一聲如炸雷般的巨響,船體隨之發生劇烈震動,頃刻間,原本燈火通明的江亞號客輪瞬間陷入黑暗的海洋。與爆炸處緊挨的電報房也在瞬時坍塌,其中一名報務員被炸得屍肉橫飛,收發報機損毀,與外界的聯絡被中斷。而船頭駕駛艙內,求援的汽笛在象征性地鳴響一聲後,就再也發不出半點聲響。

  至此,一場巨大的災難拉開了序幕。在發生爆炸的船體後部,船艙內漆黑如墨,冰涼的海水嘩嘩湧入,船尾迅速下沉。首先遭到滅頂之災的是位於船艙底部的四五等客艙的旅客,這裏聚集了全船大部分的旅客。在爆炸發生的那一刻,因為船上逃票的人數眾多,為了查票,一道厚厚的鐵門將下麵的船艙緊緊地鎖死了,一條狹窄的扶梯成了連接船艙與甲板的唯一通道。爆炸發生十幾分鍾後,洶湧的海水已經淹沒了甲板。

  或許這個時候,船上的人還不知道為什麽江亞輪怎麽這麽脆弱。僅僅一陣狂風就能讓船體爆炸,乃至於沉沒。其實這和江亞輪的嚴重超載有關。按規定,江亞輪正常的載客量是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同時還可載貨二幹噸。但在實際航行中,客貨每班都是超載的。按照當時交通部航政局的規定,江亞輪額定的最大載容量為二幹二百五十人。但是在十二月三日那天,江亞輪上所承載的人數卻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

  在海難事件發生之後,人們對當時的載員情況進行了核查,發現在當時的出口報告單上所填的乘客人數為二幹六百零七人,其中包括船長及船員一百七十九人,載貨一百七十五噸。但後來根據此次海難事故中的幸存者透露,這個數字並不是當時船上真正的載客人數。出口報告單上所填的數字也許僅僅是對那些有船票人員的記錄,除此之外,船上還載有通過各種渠道混上船去的無票乘客一千餘人,另外還包括水手、茶房的三親四戚。大致估算,那天船上的總人數高達四千以上,比正常客位數的三倍還多。就是這樣一個沉甸甸的數字,最終釀成了一場血淋淋的悲劇。

  那麽江亞輪到底是因為暴風而沉沒還是因為超載而沉沒,抑或是因為觸礁而沉沒呢?現在似乎沒有能給予一個正確的、完全客觀的答案。不過人們後來在救援的過程中,發現客輪失事的地點——橫沙西南的裏銅沙是一處淺灘,因此也不排除是因為觸礁而導致船體爆炸的可能性。

  據一些生還者介紹,當時船體大部分都已被海水吞沒,但是船上的煙囪、桅杆以及懸掛的救生艇仍露在水麵之上。可是此時船上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片慌亂之中,又加上天黑,人們根本就看不到外麵的真實情景而隻顧逃生。於是,窄窄的扶梯上擠滿了人,卻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去解開救生艇的纜繩。要知道,這條窄窄的扶梯是人們逃生的唯一通道,但很遺憾的是當時它卻被驚慌而又擁擠的人群給堵住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之下,生還幾率是相當小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即便幸運跳人海中,也會因為天氣太冷,被凍死。江亞輪之所有生還者,還得歸功於中國漁業公司漁輪華孚一號和華孚二號,事發之時,他們恰好從花鳥島漁場返航經過,此時的江亞輪已經幾乎沉沒,僅煙囪和桅杆露出水麵,海麵上還隱約漂浮著忽沉忽浮的人影。震驚之餘他們立即一麵拍發急救訊號,一麵搶撈漂浮著的旅客。

  看見有救生船到來。落水者便紛紛靠攏,奮力攀住船舷,救生的本能使得大家都想抓住這最後的‘救命稻草”,一雙一雙大小不一的手瞬時布滿了救生船的兩邊。噸位本身就不大的漁輪頓時處於傾斜狀態,情況萬分緊急。

  這些漁輪為了避免翻沉、與江亞輪同歸於盡,隻搭救起二十八人便開足馬力駛離了銅沙洋麵,直駛上海楊樹浦碼頭。

  當時,除了華孚一號和華孚二號經過事發地點之外,還有由老板張翰庭押船自滬南返裝橘子的一艘臨海機帆船也經過事發點,他率領自己的船員搭救了幾百個落水者,折回上海。另有一艘機帆船裝運桔子自南向北航行,經過江亞輪出事處,拋掉了幾十箱橘子,也救起了數十人。

  四艘幸運經過的船舶,搭救起了不多的幸運者。這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可是結果還是悲慘的,江亞輪上大多數的人還是難逃一劫。出事後至十二月九日止,招商局登記失蹤人數達三幹二百餘名,扣除後來被救起的人數後,死亡人數還在三幹一百人左右。

  江亞輪海難事件是中國乃至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海難事故。

  江亞輪海難至今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沉船的原因至今仍為一個謎。雖然超載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把如此沉重的災難簡單地歸罪於超載,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在海難發生後,不論是遇難者的家屬,還是外人,都希望能弄清楚整個事件的真相。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引發了此次的大海難呢?根據史料記載,對於造成此次特大海難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六種可能:鍋爐爆炸;觸礁;定時炸彈;夾運爆炸物;遭受魚雷襲擊;誤觸水雷。當時人們對此各執一詞,迄無定論。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沉船事故的真相逐步呈現在人們的麵前。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五日,悲痛交加的江亞輪死難旅客家屬包圍了該船東主——上海市招商局的辦公大樓,要求找出事因,追究責任,嚴懲肇事者。同時,上海各大新聞媒體也對相關的交涉處理細節及時進行追蹤報道。

  迫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國營招商局為了擺脫罪責,於是選派了十四位專家,以及航政、監察等部門的代表,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七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前往江亞輪出事地點勘察爆炸原因。

  根據潛水員作出的報告及通過對其他跡象的觀察,當時受邀勘察的十四位海輪機工程和驗船專家一致認為,江亞輪航線正確,不可能觸礁,同時爆炸處距鍋爐房尚有六十英尺距離,也絕非鍋爐爆炸所致。

  在調查沉船事故的過程中,招商局也曾傳訊生還的江亞輪理貨員,但他透露說在倉載貨物中並無爆炸物夾帶,就算是有人隨身攜帶小型定時炸彈,但是也不可能有這樣大的爆炸當量。

  六大沉船原因被排除了四個,難道真的受魚雷襲擊或者是誤觸水雷嗎?

  當時大多數的意見都趨向於這兩點,其中又以誤觸水雷最讓人信服。因為我們知道,魚雷必須由潛艇、水麵艦艇、水魚雷機發射或投擲,才能擊中目標。而在當時,作為一艘民用客輪。沒有理由讓其遭受魚雷的攻擊。而對於“誤觸水雷”一說,則存在有極大的可能性,但對此也沒有立得住腳的證據來證明。當時海軍方麵隻是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他們說“白龍港附近航線為本埠連接外海的咽喉,進出船隻,日以百計,故不可能觸定位水雷,唯漂雷隨風勢潮流而動,觸船爆炸,亦未可知。”而中國漁輪公司副經理顧久寬在對《新聞報》記者發表談話時則說:“我認為可能係一種——戰時遺留下之水雷,因受波濤激蕩過久,成為漂雷。若幹月前,大西洋上曾有類似江亞輪所遇之海難事件發生。”

  所有的都隻是人們的一種猜測,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來加以證明,謎底依舊未解開。這件謎案似乎就要不了了之了,但是到解放以後,原招商局經理胡時淵於多年沉默之後,突然吐口,對失事原因作出另一種解釋,爆出驚人內幕。

  據他講,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國民黨上海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曾飛往海州執行任務,在返回上海高昌海軍基地經過吳淞口外上空時,機上懸掛的一枚五百磅炸彈,因安放欠妥導致其脫鉤墜海。而此時江亞輪恰好駛經這片水域,炸彈墜入客輪右舷水中,被行駛中的客輪產生的引力吸向船體爆炸。

  事故發生之後,國民黨當局深恐脫鉤炸彈事泄,導致海軍部遭受不堪設想的禍害,於是下令將此事視為絕密事件,對有關炸彈墜海的消息嚴加封鎖,轉而將事件的矛頭指向當時江亞輪的擁有者——上海市招商局,讓他們代為受過。而這段真相也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國民黨兵敗準備逃往台灣,時任國民黨海軍司令的桂永清為了誘勸招商局董事長劉鴻生、總經理徐學禹及胡時淵,在上海國際飯店會見他們時,才將事情的真相吐露出來。但江亞輪爆炸真相是否就是如此,同樣需要進一步考證。

  對於造成江亞輪海難事件的真相,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提出的種種謎底也都是懸而未決。就在人們快要將這一事件淡忘的時候,上海研究海運史的上海海運集團的豆功亞先生又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他說江亞輪的爆炸,可能是國民黨海軍飛機蓄意轟炸的結果。因為國民黨與招商局之間有一段宿怨——國民黨海軍戰艦伏波號沉船事件。

  在一九四七年,招商局輪船海閩號,準備由福建駛往上海。不料在輪船剛開出閩江口不久,便突然與國民黨海軍的伏波號戰艦相撞。海閩號因為是夜間行船,所以行駛速度非常之快,而“伏波”號戰艦又很小,在巨大前衝力的慣性之下,海閩號一下子將國民黨海軍的伏波號戰艦攔腰撞成了兩截。被撞斷以後,該艦迅速下沉,全艦官兵除輪機員一人僥幸生存外,全部遇難。

  事件發生之後,海閩號船長被國民黨逮捕。但是,招商局卻竭力保護該船船長,同時還暗中指使航海協會、駕駛員協會中的主要負責人組織各輪船的船長和船員,進行示威遊行,要求釋放海閩號船長。

  招商局在當時是國民黨政府的四大支柱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政府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地。最後地方法院迫於壓力,隻得將‘海閩”號船長無罪釋放。至此,國民黨海軍與招商局之間的宿怨埋下了引子。後來,國民黨海軍提出要招商局對沉船事故中的遇難官兵進行賠償,但招商局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本來招商局的仗勢壓人就引起了諸多國民黨軍官的不滿。現在對賠償問題又這樣一種冷漠的態度,這更加激起了海軍之中不少遇難者的同學、同鄉和戰友的氣憤之情。他們揚言要報複招商局,炮打海閩號,為死難弟兄報仇。

  招商局的上層在聽到這一消息後,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害怕,於是急忙派人到船廠,對‘海閩”號進行了快速地改裝和修理,同時更名為‘海遼”號,改路線航行於上海和遼寧之間。這些,招商局都是在暗中進行的,國民黨海軍對此一無所知,他們尋找了幾次“海閩”號,也沒找到,這樣他們對招商局就更加氣憤了。

  國民黨海軍與招商局之間本來隻是局部仇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成了一種集體性的宿怨。海軍方麵因為尋找不到‘海閩”號,遂產生了‘隻要是招商局的船,我就炸,我就報仇”的念頭。於是,在國民黨海軍轟炸機奉命返回上海高昌廟基地、途經吳淞口上空之際,發現了招商局的江亞輪,便把一枚五百磅的炸彈投了下來,遂釀成此慘禍。

  這種種關於江亞輪沉沒真正原因的說法,似乎都有道理,又似乎都有一個有力的支撐點。曆史,總喜歡留點懸念給我們,真真假假,也許隻有萬能的上帝才清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