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印度的偉大傳統

  ◎南 達

  《辯論的印度》

  A。 森著

  法拉、斯特勞斯和吉羅出版社

  阿馬特亞·森是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但是他與大部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不一樣,他來自於印度,一個為貧困問題所困擾的發展中國家。盡管森任教於西方頂尖的劍橋和哈佛,他始終關注著自己的億萬同胞。作為經濟學家,他研究的不是財富問題而是貧困、饑荒和針對貧窮人口的社會福利問題。專業以外,森還是一位深切地關心社會曆史問題的學者,他的這部新作就不是一部討論經濟問題的著作,森在這部論文集中以他的淵博的知識,發掘了一個被人們忽視的印度文化傳統。

  新聞大標題裏常常能見到現代印度社會的種族社團衝突,許多血流成河的悲劇常常是由於信仰和種族的不同而造成。這給人一個印象,似乎印度社會是一個非常不寬容的,信仰不同就會白刃相見的地方。這是一個誤解,印度文化的真正精神不在於偏狹獨斷地壓製異己,而是多元共存。現代印度人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善辯好爭論,這是印度文化特性的表現。森引證了印度文明最古老的典籍《吠陀》許多篇章,說明印度的先民們就容忍甚至喜愛歧義歧路,由此而開創了一個非常不同於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分析性,懷疑性和多元性的思想傳統。在整個印度文明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不同的信仰和精神流派在印度次大陸上生根繁衍,佛教、耆那教、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猶太教、基督教、錫克教和伊斯蘭教都曾在印度流行發展,都為印度文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評論伊斯蘭教對印度的貢獻這一點上,森與當代的許多西方和印度的知識分子有分歧。森認為伊斯蘭教也是印度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伊斯蘭教征服印度後給印度帶來的是富有積極意義的新傳統。森對伊斯蘭教傳統的這個評價與印度裔的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奈保爾的看法大相徑庭,奈保爾把伊斯蘭對印度的征服完全看作是一場災難。森的評價並不是純粹建立在他開明的政治立場上的。他有曆史證明。在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莫臥爾王朝的穆斯林皇帝阿克巴,他把探索真理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業,並且認為隻有在不同的宗教和信仰的思辯中才能接近真理。所以他把各種各樣的教徒都請到他的宮廷中來,讓伊斯蘭的遜尼派、什葉派和蘇菲派,以及印度教、基督教、猶太教、拜火教等當時流行於世界的各種宗教的代表都來向他闡述各自的教義。他的首都也因此而成為了一個文化昌盛的聖地。

  森回顧莫臥爾伊斯蘭王朝的往事不是為了懷舊,而是要為當代的社會問題找到答案。他說:“如果把我們(印度的)這個辯論傳統認真和堅定地發揚起來,它就會在抵製社會不平等和消除貧困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尋求社會正義的過程中言論是一個關鍵的因數。”

  讀了森的這部社會曆史論著,我們不禁希望看到在我們這裏也會有像森那樣的有良知有睿智的經濟學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