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說不盡的“大曆史”

  ——記《萬曆十五年》的出版

  ◎孫 展

  喜歡讀曆史書的人,幾乎無人不知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此書是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影響最大的曆史讀物之一。

  二〇〇六年是《萬曆十五年》成書三十周年。本書刊發孫展先生的文章,以表達對已歸道山的黃仁宇先生的紀念。

  一九七六年夏,黃仁宇完成了《無關緊要的一五八七年:明王朝的衰落》一書的寫作,這就是日後享譽史學界的《萬曆十五年》。這部對後來中國許多史學家影響深遠的著作,當時的出版曆程卻是一波三折。

  黃仁宇當時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曆史教授,盡管他的學術水平被不少世界聞名的漢學家所認可,但他本人在學界卻並不出名。而要出版一本學術書籍,除了自身的名氣,名人的推薦也是相當重要。

  因此,黃仁宇曾在一九七五年夏天攜帶妻兒進行了一次耶魯之行。目的是尋求該校曆史係教授亞瑟·萊特(芮沃壽)的幫助。亞瑟·萊特是美國著名的史學家兼評論家,有了他的推薦,黃仁宇書稿的出版將變得順利許多。

  當時,在黃仁宇的寫作計劃當中,他準備寫作兩本有關中國曆史方麵的書籍,以便於讓他的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麵深入了解中國。在這兩本書的構架中,一本是描述中國曆史的縱切麵,概述兩千年來中國曆史的高峰和低穀。另一本則是描述中華帝國晚期的橫切麵,黃仁宇準備用這個時代的幾個人物的綜合傳記,來反映帝國統治的方方麵麵。第一本已經完成,取名《中國並不神秘》。而第二本還在寫作之中,就是後來的《萬曆十五年》。

  在一個大雨的午後,黃仁宇如約到達了亞瑟·萊特的家,兩人進行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溝通。但遺憾的是,黃仁宇卻沒有得到這位學術權威的肯定。在亞瑟·萊特看來,這位華裔學者的第一部書稿立意過於宏大,它試圖僅僅用數萬字就告訴讀者中國曆史興衰罔替的秘密,而這幾乎是徒勞無功的,他建議黃仁宇選擇具體的研究時段進行細節描述。但黃仁宇卻並不這樣認為,他一直試圖用一種“望遠鏡”的觀點,也就是宏觀視野的“大曆史觀”來詮釋中國曆史發展的邏輯脈絡。兩人最終也沒能達成一致。

  而對於《萬曆十五年》的構想,亞瑟·萊特則表示了一定的興趣,但他提醒黃仁宇要避免這部著作成為小說和曆史的混雜體,“此前一位女作家剛剛受到此類的批評。” 亞瑟·萊特警告說。他提議讓黃仁宇參考朱東潤撰寫的《張居正大傳》。對這些,黃仁宇則表示了感謝。

  帶著沮喪的心情,黃仁宇離開了耶魯,他知道,沒有亞瑟·萊特的支持,自己的著作要想出版必定會困難重重。但更為嚴重的還不是這些,由於紐約州立大學已經開始有削減教職人數的計劃,在這所並不重視東亞曆史教學的學校裏,黃仁宇要急於出版一本有分量的學術著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盡管在學術觀念上沒有達成一致,但卻並不防礙黃仁宇和亞瑟·萊特之間的交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黃仁宇將已完成的《萬曆十五年》部分草稿寄送給亞瑟·萊特。當時亞瑟·萊特已臥病在床,但還是認真讀完書稿,並給黃仁宇寫了自己讀後的觀感。在信中,亞瑟·萊特說:“拜讀了你的萬曆章節,動人之至!行文的確傳達出宮廷生活的豐富紋理。”顯然,這是對黃仁宇的一種鼓勵和肯定。

  以一九七六年整個春天,黃仁宇都請假在家,埋首於《萬曆十五年》的寫作中,直到這一年的夏天,書稿終於全部完成。在此期間,他又多次與亞瑟·萊特商討關於此書的內容和結構,但很不幸,亞瑟·萊特於當年八月去世,黃仁宇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師長和朋友,也少了一位關於此書最好的一個推薦者。

  黃仁宇將寫好的《萬曆十五年》交到了三個出版社,但先後都被退了回來。對於這些書商來說,這本書太奇特了,書中講述的是遙遠中國明代的幾個人物的故事,裏麵有豐富的細節,甚至有大量的人物情感,但它又絕對不是小說,書裏的人物的所作所為,隻不過是為了人們能夠更好的理解那個時代。這本並不算厚的書裏包含的內容太豐富了,從政治、軍事、禮儀、思想、賦稅、民眾生活……帝國統治的方方麵麵都被涉及到了。

  盡管都對這本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還是沒有出版社敢於冒險出版這樣一部前所未見的著作。大學出版社認為這應該是文學讀物,建議黃仁宇找一家商業出版社,但商業出版社顯然並不認可這個觀點,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本學術書。

  隨後,黃仁宇受邀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劍橋中國明代史》撰寫工作,在普林斯頓,黃仁宇將《萬曆十五年》書稿複印了幾本散發給參加會議的專家。書稿得到了著名漢學家牟複禮以及崔瑞德的高度評價,崔瑞德甚至努力為黃仁宇尋找英國的出版社,以尋求出版的可能,但英國出版社卻回複說,必須要有美國出版社共同出版才行。

  書稿在輾轉了多處之後仍然看不到出版的可能,直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黃仁宇去參加亞瑟·萊特遺著《隋朝》的出版紀念會。他約見了耶魯大學出版社的總編輯愛德華,黃仁宇將書稿交給了他。在耐心等待了四個月後,黃仁宇給愛德華打電話,這一次,愛德華告訴黃仁宇,他們對這部書稿“很有興趣”,但是由於美國出版社有著嚴格的審稿製度,所以在時間上會有所耽擱。曆經波折,《萬曆十五年》終於看到了出版的曙光。

  在美國尋找出版商受挫的情況下,黃仁宇將書稿翻譯成中文,期望能在中國大陸找到一家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他在長沙認識的一位老朋友哈維要去中國,黃仁宇托他打聽在大陸出版的種種事宜。哈維回到美國後也帶來了好消息,因為哈維的妹夫就是著名藝術家黃苗子,他答應幫助推薦給北京的出版社。

  黃仁宇於是給黃苗子寄去了信和一份書稿,但是書稿卻在郵寄途中丟失。一九七九年一月,黃苗子寫信給黃仁宇,建議他再寄一份。這一次,哈維的女婿恰好也要去中國,黃仁宇於是托他將書稿親自捎到了黃苗子的手中。收到書稿後,黃苗子立刻寫信給中華書局古代史編輯室的傅璿琮,提到:“這樣做對海外華人知識分子會有好影響。”

  傅璿琮拿到書稿後立即進行了審讀,這的確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稿,在“文革”剛剛結束不久,史學研究還深受意識形態影響,出版這樣一部非內地學人,同時觀點與傳統迥異的著作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傅璿琮在審稿意見中提到:“書名雖然是《萬曆十五年》,但實際論述的是明朝中期的社會情況,著眼點是較廣的。”他和編輯室的另一名副主任魏連科共同向上寫了報告,“原則上同意出版”。

  報告雖然提交,但是中華書局的一位領導卻表示何必要出外國人的書。這樣,出版計劃耽擱下來。正在困境之中,中華書局副總編輯趙守儼看完書稿後卻力主出版此書,就這樣《萬曆十五年》最終列入了中華書局的出版計劃。

  由於黃仁宇長期在海外生活,他自己翻譯的稿子當中有不少晦澀難懂之處。傅璿琮就請了大學時代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對稿件進行潤色。每當沈玉成修改完一章,就交由傅璿琮寄給黃仁宇。黃仁宇對沈玉成修改後的書稿極為滿意,雙方書信往來,商定修改長達三年之久,直到一九八二年,書稿才最終定稿。

  而耶魯方麵,在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後,也終於在一九八一年將書出版了。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美國評論界的興趣。美國著名作家歐蒲台專門寫信給黃仁宇說:“我從紐約《時代周刊》獲悉您的大作。雖然它與我的知識範圍相距甚遠,但我還是請求在《紐約客》上為它寫一篇書評。”他在評論裏評價說,《萬曆十五年》盡管是一部嚴謹的學術作品,但卻具有卡夫卡小說《長城》那樣的超現實主義的夢幻色彩。

  而中華書局版的《萬曆十五年》第一次印刷就有二萬五千冊,結果一銷而空。即便是放到今天,這樣的銷量在學術書籍當中也是相當罕見的。為了表達對中華書局和沈玉成的感謝,黃仁宇提出自己不要稿費,同時將稿費的三分之一交給沈玉成,但沈玉成卻執意未收。中華書局最終將稿費折價為樣書寄給了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中文版的出版,在當時的大陸史學界引發了不小的震動,不少讀者讀過此書後,“才真正領會到曆史學的美感與魅力”。他那種對曆史多麵性深入解析的寫作手法,從長時段總體透視曆史命運的史學觀,為當時還停留在“後文革”時代的人們,打開了一扇自由呼吸的窗。時隔三十年,黃仁宇先生已歸道山,但其一生所倡導的“大曆史觀”則不僅在史學界落地生根,更為世界各國讀者所認知,這也許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