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國 史 的 魅 力

  ——訪樊樹誌教授

  ◎王琳妮

  《國史十六講》作為一本大學曆史教材,在沒有任何媒體炒作的情況下,短短四個月多中,就取得了四萬多冊的銷售量,並持續榮登學術類圖書銷售排行榜的前列。在逐漸被邊緣化的人文學科中,如何打造這樣的暢銷書?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走訪了作者樊樹誌教授。

  樊教授年近古稀,卻有著像孩子一樣燦爛無邪的笑容,談起《國史十六講》,他更是興致盎然。

  筆 者:您的書賣得這樣好,訪談節目也接二連三地找上您,都快成為學術明星啦。

  樊教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子,能依著我的路子受大家喜愛,我當然很高興。我首先堅持作品的學術性,要有事實根據有來源,還能適時地反映最新的學術動態。其次是大家都喜歡看,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真實,像現在很火的易中天,我覺得並不是件壞事。首先,他的書根據的是《三國誌》而不是《三國演義》,也就是說他的作品不論怎麽誇張,起碼不是戲說,讀者看到的是比較純正的曆史文化。另外從效果上來說,至少他講的曆史大家感興趣了,就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領域中來。不過像黃仁宇、史景遷那樣更好,在學術著作之外,寫一些暢銷的普及讀物,刮起一股“曆史風”,讓讀者了解曆史研究的魅力。

  筆 者:您當初是怎麽會想到寫《國史十六講》?

  樊教授:因為二○○五年複旦大學創立複旦學院,要求大一新生在文理平台接受通識教育,《國史概要》就在公選基礎課程中。我開這個課很多年了,但現在情況不同,學生有人文類的,社科類的,還有理工類的,曆史學基礎各不相同,而且課時隻有以前的一半,原先的教材——《國史概要》是為每周四堂課寫的,現在卻要精減一半——每周兩堂課,必然要刪去原先教材的很多內容,我琢磨用專題的方式才能把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短短三十二節課裏講明白,同時又讓學生喜聞樂見。另外,複旦學院的學生都是剛剛從高中畢業,我上課四十幾年,很了解高中畢業生的曆史水平,所以我在寫講義時,有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讓大一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消化。

  筆 者:原本也就隻是講義,怎麽想到付梓成書呢?

  樊教授:出版社看我的講稿,結果從責編到總編都覺得很好,他們決定要出成書。但畢竟這個稿子從書名到內容都是比較嚴肅的,書局一開始很謹慎,第一版隻印了六千冊,也沒投入資金大幅宣傳,僅在大型書店裏貼新書廣告,不料一個月不到就賣完了,於是一版、再版,至今已經七版了吧。

  筆 者:雖然是講義,很多人說《國史十六講》不像曆史教科書。

  樊教授:對,我的角度不同。我現在寫的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曆史書,而是二○○六年的,所以我力求展現的是二○○五年的學術水平。曆史是一個不斷被解讀的過程,比如DNA檢測是這個時代才有的,雖然這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但它對人類的探索與曆史的研究動向很有關聯。例如這兩年用DNA對古人類化石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與非洲人的DNA一樣,便得出“人類非洲起源說”,認為人類的起源是單一的,都來源於非洲,這就引起了曆史學界熱烈的討論,《文化報》上也刊登文章關注這個問題,可見曆史研究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的。西方學者說:“曆史是現在與過去永無止境的對話。”這個話的涵義很深。對於曆史,我們今天為什麽要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而到了明天,又有另外的解釋方式,原因就在於不同的時代,對於曆史的感受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曆史學家不停地解讀曆史,所以我的書要體現這一點。再舉個例子,我年輕時候對曆史的看法就與現在不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因為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的曆史學家接觸到更多海外的文獻材料,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就為我們打開一片新的視野。

  筆 者:您的書多次引用了海外學者的著作及文章,據稱您的書引用海外著作的次數是國內學者的兩倍?

  樊教授:是的,在一個專題中,我引用多家之言,這家怎麽評,那家怎麽看,最後才說我的觀點,就像個學術討論會,不是單向地知識灌輸,而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被啟發的感覺,躍躍欲試。有人說讀我的書就好像在看BBS論戰一樣,觀戰之餘,逐漸有開放、客觀的國史輪廓。另外,《國史十六講》畢竟是通史,我不可能全部都熟悉,所以要旁征博引,我要把各個朝代全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包括國內海外的。讀者看到最新的學術動態,會很有親切感,同時對中國曆史也有更開闊的眼界。大家都喜歡看,證明這樣的做法是成功的。當然海外的漢學研究有它的優勢,首先在材料上,海外的學者可以看到我們沒有的珍貴文獻和文物。其次,他們以局外人的姿態看待中國曆史,必然打破很多觀念上的框框,另辟蹊徑,得到與眾不同的結論。另外,他們的態度更審慎更客觀,曆史是怎樣就是怎樣,研究的基礎就很堅實。所以有很多可參考的地方。

  筆 者:那麽您在把講義轉換成書稿時,考慮最多的是什麽?

  樊教授:在形式上我也動了很多腦筋。你看《國史十六講》的題目,我說宋朝是“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因為人們觀念中宋朝一直是積貧積弱的,和契丹打,輸了,和女真打,又輸了,和蒙古打,還是輸,結果隻能南遷。但是,我要說它是黃金時代,這就很吸引眼球,必然會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為什麽你要說窩囊的宋朝是黃金時代。而且,這個說法是有來源的,是西方學者的觀點,我力求的是一種有顛覆性,但又有學術根基的效果,比如“東林黨”非黨,“倭寇”大部分是中國商人等等。

  隨後在十六個大標題下,我都用四個小標題,這樣就很整齊很漂亮。在《國史概要》裏,我也動了很多腦筋,正好湊滿一百個小標題,看起來就很圓滿。

  筆 者:現在買書的不全是大學生吧。

  樊教授:這是麵向大眾的書,準確地說,我的定位是高中畢業的人。中華書局在出書之前,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不僅僅是大學生需要這樣的書。所以,我在寫的時候,就很注意。在引用古代文獻的時候,盡量翻譯成白話,有些如《老子》、《論語》等翻成白話會失了興味的,我就引用原文,並在後麵加上白話解釋,使文本更加淺顯流暢。

  此外,我有意使文字流暢,富有形象感。因為我的受眾群很明確,是高中畢業生,所以要盡量用生動的語言和例子把曆史講活。比如在“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的時代”這一節裏,我談到高足桌椅——就是《水滸》裏的交椅,是從胡人那裏學來的。早先的漢人都是席地而坐,男子盤腿,女子跪坐。古代的“筵席”就是一張大席子,放幾個靠枕在上麵,與會者就坐在席子上舉行“派對”。然而胡化以後,“筵席”開始使用高足桌椅,從而演變成我們今天理解的筵席。但是韓國和日本最高級的酒店餐廳裏都是沿襲我們古代的傳統,坐在地上舉行宴會,即使偶爾活動腿腳,打個招呼把腿叉開,也被認為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這樣一說,就把曆史和今天拉近了,讀者看到了就感到很親切,很有趣味。

  筆 者:您很有商業意識啊。

  樊教授:當初寫《國史概要》時,我已經考慮到讓海外讀者也能接受,立論便更加嚴謹客觀,現在香港已經二版了,精裝本每頁都有插圖,非常精美,開價都在100港元以上。這就意味著我的書麵向的是全球的華人,在寫《國史十六講》的時候,我也考慮到這點,這是一個更加廣泛巨大的市場。

  筆 者:《國史十六講》現在很受歡迎,賣得很好,您之前預料到麽?

  樊教授:我是作者,當然希望書能暢銷,但沒想到反響這麽好。現在香港和台灣的出版公司都想買《國史十六講》的版權。

  筆 者:您怎麽看待通俗的曆史書熱賣的這個現象?

  樊教授:我呼籲更多的好的普及讀物,其實人文學科,包括理科也是這樣,要發揮作用,隻有讓普通讀者了解,才能真正地體現價值,所以很多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都寫過學科原理性的普及讀物,效果很好。而我們現在,像甲骨文這種最高端的學術其實隻有幾十個人在做,學術爭論也始終在一個小圈子裏流轉,沒有新鮮血液,隻會讓基礎學科越來越跟不上潮流,越來越邊緣化。我們需要讓別人喜歡參與進來的作品,否則從事曆史研究的人會越來越少。

  筆 者:您這樣說,以後通俗的曆史讀物會越來越多嗎?

  樊教授:這很難說。像《品三國》一類的讀本,大部分學者還是有些不屑的。另外,目前來說很少有人來做這個事情,雖然我認為很必要,但年輕學者忙著趕論文,資深學者不願意多事。在這樣的真空下,我還是讚成通俗曆史讀物這個現象的,總的來說,是希望更多的人喜歡曆史,投身曆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