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護 花 使 者

  ——記冰心老人①

  ◎林東海

  玩味七巧板

  “東海,就算我求你了,行嗎?”嚴文井老社長從電話中傳過來這話,聲音中帶點焦急,甚至有點生氣。

  “老社長,這不是在給我下命令嗎?”我無奈地回答,“看來我隻能服從了。”

  “能做到什麽樣,就做成什麽樣,盡力而為就是了。我相信你能做好。”他的語氣舒緩了許多,乃至有些輕鬆感;可我的心情卻沉重起來了。

  冰心老人把早年集龔自珍詩句的八首絕句抄給嚴文井老社長,並同意在《當代》雜誌上發表。老社長先是讓常務副主編何啟治同仁找我為八首絕句作注,我對於近代文學不熟悉,沒敢接受這個任務,請他找龔詩選本的責任編輯。輾轉找了兩三個人,沒有應命者,於是老社長來電,向我下死命令。

  啟治兄送來冰心老人的八首集句,都是七言絕句,無題,詩雲:

  一

  偶賦淩雲偶倦飛,一燈慧命續如絲。

  百年心事歸平淡,暮氣頹唐不自知。

  二

  光影猶存急網羅,江湖俠骨恐無多。

  夕陽忽下中原去,紅豆年年擲逝波。

  三

  風雲材略已消磨,其奈尊前百感何。

  吟到恩仇心事湧,側身天地我蹉跎。

  四

  三生花草夢蘇州,紅似相思綠似愁。

  今日不揮閑涕淚,一身孤注擲溫柔。

  五

  不容水部賦清愁,大宙東南久寂寥。

  且莫空山聽雨去,四廂花影怒於潮。

  六

  少年哀樂過於人,消息都防父老驚。

  一事避君君匿笑,欲求縹緲反幽深。

  七

  卓犖全憑弱冠爭,原非感慨為蒼生。

  仙山樓閣尋常事,閱曆天花悟後身。

  八

  秀出天南筆一枝,天將何福予蛾眉。

  他年金匱如搜采,坐我三熏三沐之。

  老社長說老大姐(他習慣這樣稱呼冰心老人)自稱是十八九歲時集的詩,並要我好好學習,把體會告訴他。我反複吟味,像走進五味齋,辨不清是什麽滋味。我打電話給老社長,老老實實告訴他:“我讀不懂。您老讀懂了嗎?”

  “老大姐是不是故弄玄虛?她說是拚七巧板,有意思。”我知道老社長有自己的看法,就是不講出來,要看看我的反應。

  “我看是有點像玩魔方。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對老大姐(我在這語境中,跟著這樣稱呼)的詩也不必較真。”我婉轉地推辭了,“好的詩,往往妙不可言,亦不必言。所以我不敢,也不能注老大姐的集句。您說呢?”

  “那你就把龔詩簡單注一下,方便讀者。”

  “好的。我拿龔集核一核老大姐摘錄的句子,以免出差錯。”

  龔自珍繼承明代的啟蒙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光前裕後,是近代影響最大的一位詩人。二十世紀初,許多知識青年,都崇拜這位詩人。冰心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愛讀他的詩,摘他的詩句,集成絕句和對聯。這裏所集龔句,大都出在《己亥雜詩》(三百一十五首),隻有四句出於其它詩詞,在《龔自珍全集》尚未編出索引的情況下,要落實三十二句詩的出處,也是頗不容易的。其中第四首第四句“一身孤注擲溫柔”,老人原稿為“一生孤注擲溫柔”。作“一身”,還是“一生”,在兩可之間,然而都得有版本根據才行。為慎重起見,我必須當麵和老人核實商定。

  老人九十一歲啦,不知變成啥樣子。我第一次見老人,是在一九六七年夏天。那一天,我吃完晚飯,站在中國文聯大樓食堂門口,看到一位老太太從大樓的大門出來,下了台階,快步向院子門外走去。她身材不高,又頗瘦弱,筋骨卻還算矯健,臉上表情有點悻悻然,似乎胸中積壓了許多不平之氣。旁邊有人指著她告訴我:“她就是謝冰心。”我注視著她的身影,並不感到陌生,因為她和我熟悉的福建婦女很有些共性。她是我少年時期就十分尊敬的作家,沒想到竟是在這種情況下見到她,後來再沒見到,在那年代我是不便主動找她的,因而也就無從和她敘敘鄉情。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六日,我隨朱盛昌、何啟治、楊新嵐諸同仁一起驅車到中央民族學院高知樓,拜訪冰心老人。老人住在一套很普通的三居室公寓,沒有豪華的裝飾,一看便知是文化人的家。老人因摔過跤,腿傷了,不良於行,坐在一隻帶輪子的鐵架裏,臉上蒼老了許多,不過精神還是矍鑠的。言談中,她那善良、和藹,同自信、堅強融合在一起的氣質,可以聽得出來,也可以看得出來。朱、何、楊三位是為《當代》的事找她的,我則是為集句的事去求教的。他們談完事,就該我請教了。

  “嚴文井同誌要我好好學習您的詩,可我讀不懂,能指點指點嗎?”

  “當時隻覺得好玩,像玩七巧板似的,沒有什麽用意,你們也不要推測了。”

  詩就是詩,詩的意境往往是撲朔迷離的,作者自己也未必說得清楚。我要她講自己的詩,這不是在難為她嗎?於是我把話題轉到核字上。

  “第四首最後一句,您看的本子是作‘一生’?”

  “是的。作‘一生’。”

  “當年集句用的龔集,不知還在嗎?”

  “在。”她回過頭向裏屋,“阿姨,你把我的《龔自珍全集》拿來,在枕頭邊。”

  阿姨把書拿出來,我看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全集,正是我校核的本子。老人接過書便翻起來,我告她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字,立即就找出來了。

  “是作‘一身’吧。”我也很自信地說:“這句出在《定風波》詞,‘一身孤注擲溫柔’。也許您十八九歲讀的本子和這個版本不一樣。《當代》發表,定哪個字呢?”

  “既然這集子是這樣的,那就作‘一身’吧。”

  我頗擔心老人固執己見,不肯改,沒想到還真痛快地答應改過來。作為詞中的句子,自是“一身”優於“一生”。從老人手中接過龔集,順手翻了翻,我發現她用紅鉛筆圈了不少句子,似乎還在圈,這就不難破譯她的玄虛了。他們談事時,我到會客廳轉了轉,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對聯:“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右上題曰:“冰心女士集定庵句索書。”左下落款:“乙醜閏浴佛日梁啟超。”可知這對聯是梁啟超應冰心之請,於一九二五年(乙醜)五月二十九日(農曆閏四月初八日,浴佛日)書寫的。我想,對聯也是集的龔句,何不一起在《當代》刊登。於是向老人提起這對聯。她說,這對聯是一九二四年她在美國留學時錄龔自珍詩句集成,並寄給他的父親的。她拿起筆,隨手又寫下兩副集龔句對子:

  別有狂言謝時望,更何方法遣今生。(其一)

  烈士暮年宜學道,才人老去例逃禪。(其二)

  “後一對子寫給李叔同(弘一法師)最合適。”她笑了笑說,“隻是法師生前我不認識,不能贈給他。”

  說到對聯,她的興致就來了。她好像從小就特別喜歡對聯,在她的回憶文章中,記下了不少早年見過的對子。她懂得舊詩格律,但不寫舊體詩,卻愛背對聯,愛做對子。寫下兩幅對子,又寫了一副:“一寸春心紅到死,四廂花影怒於潮。”並說:“這是柳亞子先生集成的。”九十一歲高齡的老人,能背下這許多句子,無一字差錯,足見其記憶力之強,也足見其國學根基之深。正如她自己說的,她從小“非常地喜歡古典文學”,她的寫作也“完全得力於古典文學”。今天搞文學創作的人,在古典文學方麵,能望其項背者,恐怕無多。經征得她的同意,她集龔句的三副對聯,擬與八首絕句一起登在《當代》雜誌上。為此,我對三副對聯也作了校核和注釋。

  文井老社長知道我已訪問冰心老人,很想了解談話情況。三月二十一日,我走訪老社長,他還是問我讀懂了沒有。我隻好如實地說出我的真實感受:“從梁啟超書寫的集龔句對聯看,她十八九歲時,古文功底確實不錯,完全能集出那八首詩;但從詩所流露出來的情調看,有些詩不像是少女的詩,隱然可以感覺到經曆風霜的人所特有的心緒,甚至有點牢愁。”老社長似乎很有同感,點了點頭,說:“那當然,解放初兩口子放棄到美國的機會,回歸祖國,她丈夫吳文藻卻成了右派,怎能沒點牢騷。”還是老社長了解老大姐,他們在作協同事過,知根知底。冰心老人在文章中就引用吳文藻的話說:“我若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就到國外去反好了,何必千辛萬苦地借赴美的名義回到祖國來反?”她還找鄧大姐(穎超)發牢騷:“如果他是右派,我也就是漏網右派,我們的思想都差不多,但決沒有反黨反社會主義。”了解她的愛國之心,了解她的遭際,也就不難體味詩中的滋味了。我告訴老社長:“從放在枕頭邊的《龔自珍全集》所劃的紅圈看,她似乎還在集句。”老社長微笑,說:“她說是玩七巧板,有意思,還在玩呢。”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是從宋朝的燕幾圖發展來的,流傳到國外,稱為“唐圖”(tangram),意即中國圖板。清陸以湉《冷廬雜誌》雲:“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餘,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這種玩意還是國粹呢,難怪老人玩得這樣嫻熟。她的這些集句詩,既是玩七巧板,也就沒必要去拆開來,看個究竟。清朝楊振綱《詩品續解自序》說得好:“吾願讀《詩品》者,持以不解之解,不必索解於不解,則自解矣。”對於老人的集句詩,同樣不必索解。所以我在《校注者附記》中說:“作注,最重要的是讓讀者讀懂詩意。如前所說,本人對冰心同誌集句的用意並不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當然是不行的,所以從這一角度作注,我隻好承認無能為力。於是退而求其次,隻注龔自珍原詩的典故和詞語,或適當地點出龔詩的原意。如果這樣注對讀者閱讀這些絕句和對聯能有所幫助,也就算達到目的了吧。”文井老社長在《一直在玩七巧板的女壽星》文章中寫道:“冰心當然也有自己的‘曆險記’和‘受難史’,那滋味不會太好受。不知道她是否向別人訴說過,至少我沒有聽到過。她是一個不喜歡訴苦乞憐的人。”這話裏話外,似乎觸摸到七巧板的機關,領略到集句詩的玄妙,所以文章又說:“淘氣的女壽星啊,至少你可以教教我們玩七巧板吧!……七巧板、七巧板啊!你在考查我們的智商,檢驗我們的想象力。我們不準備再向冰心提出諸如此類的幼稚問題了。”這就是中國文人的所謂“狡獪”,或者說是機智,不過,把機智用在這裏未免讓人覺得有點悲哀罷了。(作者按,《當代》1991年第3期刊登:冰心《絕句八首——集龔自珍句》附對聯三副,林東海《校注者附記》,《嚴文井致謝冰心信》,《冰心複嚴文井信》,嚴文井《一直在玩七巧板的女壽星——記冰心》)

  題寫三角梅

  冰心老人不僅愛國,而且愛鄉,在她的心中蘊藏著濃濃的鄉情。老家福建求她辦事,隻要她能辦到的,她總是熱情地幫忙。福建南安要辦個刊物,叫《三角梅》,寫信請她題寫刊名,她很快就寫了寄去。1992年9月,南安文化館楊新輝女史特地到北京來,要當麵向她表示感謝。經電話聯係,我陪同小楊到中央民族學院高知樓冰心寓所。進了公寓,她已等候在書房裏。她請我們坐下,便衝著我問:“你為什麽注我的詩?”

  這突如其來的問話,我一時不知是什麽用意,因而不知如何回答,倉促之間推擋一下,自己也不知所雲:“不是我要注您老的詩,是老社長嚴文井同誌要我注的。”

  “嚴文井為什麽要你來注?”

  “因為我是搞古典文學的。”

  “為什麽要搞古典文學的人來注?”

  “因為龔自珍寫的是古詩。”

  她問得有點出奇,我答得有點滑稽。好像我們倆又在玩七巧板。我暗自慶幸,我的校注沒給她捅什麽漏子,不然就沒法當麵交代了。

  三角梅,又叫三角花,學名九重葛,屬紫茉莉科,木質藤本,每三朵聚生於分枝頂端,鮮豔美麗。閩南所在多有,故取為刊名。小楊感謝她為南安題寫《三角梅》刊名,她沒答話,隻是笑了笑,拉著小楊坐在身邊,一隻手不斷地撫摸桌上小白貓的頭。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我們福建人特別看重鄉情,應當說,這印象大致不錯。我想老人也一定很愛她的家鄉,知道她出生於閩侯(今福州),便脫口問道:“您家鄉是閩侯?”

  “不是,我家鄉是長樂。”她似乎有點生氣,好像被我觸到了哪個痛處,從牙齒間發出這樣的話:“我最反對不認窮家鄉的人。長樂是窮,再窮也是我的家鄉。”

  我像丈二和尚,一時摸不到頭腦,不知如何回答。她胸中的氣,好像還沒消盡,繼續說:“窮又怎樣!我曾祖父就很窮,他是補衣裳的,這是真實情況,怎麽不敢承認!”

  她的生氣確實是有因由的,我無意中果真觸到她的痛處。一九七九年二月她寫的《我的故鄉》一文,就透露了此中消息:“我並不是‘烏衣門第’出身,而是一個字不識、受欺淩的農民裁縫的後代。”文章寫到她的一個堂哥悄悄地吩咐不要把這些事告訴別人,她很不以為然,接著寫道:“當下,我對他的‘忘本’和‘輕農’就感到極大的不滿!從那時起,我就不再遵守我們謝家寫籍貫的習慣。我寫在任何表格上的籍貫,不再是祖父‘進學’地點的‘福建閩侯’,而是‘福建長樂’,以此來表示我的不同意見!”所謂“農民裁縫”是指她的曾祖父達公,原住福建省長樂縣橫嶺鄉,世代務農,家貧,又遇天災,逃到福州城裏學裁縫。祖父謝子修始入學,成了第一個讀書人。讀了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關於籍貫問題的氣,已是積壓多年,我提到“閩侯”,無異於打開那“氣門”,難怪她那樣“聲色俱厲”。

  老人曾說:“我們的根,是深深地紮在福建橫嶺鄉的田地裏的。”她一生從未忘記這個“根”,也未忘記這個“本”。唯其如此,她才特別重視親情和鄉情。在鄉親中,她最崇拜的人物,應數薩鎮冰。薩鎮冰的兒媳程述舜女士是我在中國音協時的同事,又是在北京和平裏的鄰居,我們有時談起薩鎮冰和謝冰心。她聽說冰心對薩老非常崇拜,曾收集不少有關資料,準備寫薩鎮冰傳記。我很希望能看到冰心寫的薩老傳記,為的是能多了解一點關於中國海軍的情況。我總有個感覺,中國海岸線很長,也是海洋大國,但海軍實力尚難以與強國爭鋒。薩老是中國海軍的創始人之一,從他的事跡中可以得到一定啟示。可惜,冰心老人“文革”中擱筆十年,之後又進入衰年,力不從心,不能完成這樣的大工程,《薩鎮冰傳》也就無從降世了。現在我們隻能從老人的文章中,看到她對於薩老的片斷回憶,所記隻是童年印象。但就這些印象中,已足以看出她對這位鄉賢的敬仰之情。甲午海戰,她父親謝葆璋隨“來遠”號參加威海保衛戰,“來遠”被日艦魚雷擊沉,她父親泅水登上劉公島,之後返回福州。老人在《我的故鄉》中寫道:“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聽到有人敲門,母親急忙去開門時,月光下看見了輾轉歸來的父親!母親說:‘那時你父親的臉,才有兩個指頭那麽寬!’……不久,海軍名宿薩鼎銘(鎮冰)將軍,就來了一封電報,把我父親召出去了。”謝葆璋到了煙台,任“海圻”巡洋艦副艦長,薩鎮冰自任艦長。薩老在煙台東山辦了一所水師學堂,由謝葆璋擔任校長。幼小的冰心,也隨父到了煙台,在與水兵戲耍中,度過了童年。她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回憶巡洋艦到上海的一個情景:“父親回到家來,很少在白天出去探親訪友,因為艦長薩鎮冰先生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派水手來叫他。薩鎮冰先生是父親在海軍中最敬仰的上級,總是親昵地稱他為‘薩統’(‘統’就是‘統領’的意思),我對薩統的印象也極深。記得有一次,我拉著一個來召喚我父親的水手,不讓他走,他笑說,‘不行,不走要打P股的!’我問:‘誰叫打?用什麽打?’他說:‘軍官叫打就打,用繩子打,打起來就是“一打”,“一打”就是十二下。’我說:‘繩子打不疼吧?’他用手指比劃著說:‘喝!你試試看,我們船上用的繩索粗著呢,浸透了水,打起來比棒子還疼呢!’我著急地問:‘父親若不回去,薩統會打他吧?’他搖頭笑說:‘不會的,當官的頂多也就記一個過。薩統很少很少打人,你父親也不打人,打起來也隻打“半打”,還叫用幹索子。’我問‘那就不疼了吧?’他說:‘那就好多了……’這時父親已換好軍裝出來,他就笑著跟在後麵走了。”她通過水兵的口,寫出她幼年的天真,也寫出薩老威嚴而又寬和的形象是如何深深銘刻在她的心中的。她常常聽父親說:“中國海軍的模範軍人,薩鎮冰一人而已。”所以她特別注意薩老的舉止言行,崇仰他的品格風範。她這樣寫道:“時至今日,雖然有許多兒時景仰的人物,使我灰心,使我失望,而每一想到他,就保留了我對於人類的信心,鼓勵了我向上生活的勇氣。”冰心老人最不能忘記的是北京中剪子巷父親客廳裏薩鎮冰先生所寫的那副對聯:

  窮達盡為身外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

  她認為薩老這副對聯,“誠摯之情躍然紙上,充滿著這位老人的風度與風骨”。這位同鄉的處世態度,是那樣的通達,那樣的真誠,成了她仰止的高山。薩老早年在英國學習海軍,清末任北洋海軍提督,北洋軍閥時期任海軍總長,一九二一年一度代理國務總理,一九二三年任福建省省長,一九二七年對蔣介石獨裁不滿,辭職賦閑。他確實經曆過窮達升沉,卻不曾改變他的初衷,也未曾改變他的本性。他和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可以說是早期中國海軍的大功臣。冰心說:“要發展海軍,沒有海軍人才怎麽能行?所以,父親下決心要培養更多的海軍人才來複興海軍,洗雪甲午之恥。”於是謝葆璋在薩老的領導下,創辦了煙台水師學堂,培育了不少海軍人才。抗日戰爭時期,大多海軍將領出自水師學堂。薩老的賦閑,真如王安石詩中說的:“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雨過偶書》)這位鄉賢,有這樣的功勳,有這樣的人品,所以受到冰心老人特別的景仰和愛戴。

  冰心老人愛親人,愛鄉人,愛鄉賢,也愛家鄉的一片熱土。福建長樂離福州不算遠,依山傍海,土地雖較貧瘠,風光卻很秀麗。這裏的鄉親們也很尊敬她,熱愛她,在她一九九九年告別人世後,就積極為她籌建冰心文學館。在她去世五周年之際,冰心文學館落成了。館裏擺放一尊緬甸漢白玉雕成的青年冰心坐像,麵向大海,以象征她的潔白本質和闊大胸懷。我想,她能魂歸故裏,一定頗為欣慰的。她和文藻的賢胄吳平、吳冰、吳青三家經商量,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樓34單元的冰心遺物,全部捐贈文學館。長樂派人到北京,將遺物裝了兩個十噸的集裝箱,運回福州。真正的葉落歸根。

  我兩次拜訪冰心老人,從交談中,體味到她玩七巧板所流露的淡淡牢愁,也體味到她題三角梅所表露的濃濃鄉情,而她一生的文學事業,卻是在完成她的護花使命。她在《複嚴文井信》中說:“龔詩中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黃詩中有‘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都是極好的句子。”黃仲則(景仁)詩引發的是同情,而龔自珍詩引發的則是愛心,是愛花之心。她涉足文學領域,就在護花,直到生命終結,化作春泥,仍然抱持著護花之心。她最為關心和愛護的是兩種花,就是兒童和女人。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她自稱是兒童“最熱情最忠實的朋友”,從青年時期開始直至衰年,不斷以書信形式向兒童傾注愛心,提供精神食糧。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寄小讀者》,五十年代的《再寄小讀者》,七十年代的《三寄小讀者》,就是有意愛護和培育祖國的兒童,幾代的兒童從中得到了極大的教益。她是不同於一般兒童作家的兒童文學作家。女人往往被比喻成花,唐人崔道融《西施》詩就說:“苧蘿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蘇台上春。”以花形容女人之美。然而,在父權社會中,女人卻是弱者,最易受欺淩。冰心從小就為此打抱不平,乃至女扮男裝,以示抗爭。後來署名“男士”寫了十四個女人的事,集成一書,書名是《關於女人》,先在天地出版社出版,後來又在開明書店出版。一時成了熱門暢銷書,在國外也很有影響。她在《關於女人後記》中說:“我所能想象得到的是: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所以她“一生寶貴女人的友情”。兒童和女人,就是文井在文章裏說的,冰心不時寫短文為他們說話的“幼小者和弱小者”,是她特護的兩種花,她辛勤而又細心地用愛和同情來澆灌和培護。她說過:“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通訊》)說得多好啊!前人有詩雲:“抱此冰心何所往,來生化作護花鈴。”(近代楊錫章《澆花罐》)她莫非就是前人“冰心”所化的“護花鈴”,不,是護花使者。

  ① 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一九一一年始,就讀於福州女子師範、北平貝滿中學,參加文學研究會。一九二三年燕京大學中文係畢業,留學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回國後執教於燕京大學、北平女子大學、清華大學。一九四六年赴日本任教於東京大學。一九五一年回國,任職於中國作協、中國文聯。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春水》、《繁星》,兒童文學《小橘燈》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