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新 序 二 則

  ◎王元化

  在當今文化學術界,王元化先生的人品和學識是首屈一指的。幾十年來,他對《文心雕龍》和黑格爾作過精湛的研究。對於前者,人們還比較熟悉;而對後者,知之者不多。王元化先生最近撰寫的《<讀黑格爾>引言》一文,扼要介紹了自己研究黑格爾的一些成果,值得一讀。

  ——編 者

  《讀黑格爾》引言

  本書分上下兩編,兩編都是我讀黑格爾時寫下的文字。下編是原始筆記。約十年前,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曾將這部分原始筆記影印出版,其目的主要在於保存筆記的手跡。出版者認為這兩本手寫的筆記字體整齊,書法好看,所以就將它出版了。而我也沒有考慮乘機把自己對這位大哲學家的思考勾勒出來,留下我學習途程的一點痕跡。這兩本原始筆記一本是一九七二年重讀《小邏輯》的筆記,一本是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讀《美學》第一卷的筆記,都寫於“文革”中。那時思想受到拘束,人們也缺乏下筆暢言的膽量,這是經過那場浩劫的人都可以理解的。我記筆記時自然不會想到公開給別人閱讀,但顧忌仍舊難免。其中有些今天看來近似教條的話,一部分原因固然出自自己的水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怕被人發現,因文字而遭禍。我說這些話無非是希望讀者知道我對它們的缺點與局限是不滿意的。盡管那時讀黑格爾曾給予我很多教益,它幫助我逐漸明白怎樣去思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地去思考;不是簡單化的,而是錯綜複雜、如剝筍抽繭、層層深入地去思考。這就使我自然而然地養成一種沉潛往複、多麵推敲、曲折進展的思想習慣。

  本書的上編大多是我在兩種筆記的基礎上醞釀而成的短文,它們或是單獨成篇,或是在其它論題的文章中對黑格爾有所涉及的部分。現在把它們集合在一起,可以算是多年來我對這位大哲學家盡心鑽研所獲得的一點心得。其中一種是我對他的認識和理解:比如關於《小邏輯》裏所闡述的三範疇論、知性的分析方法,《美學》中的某些重要概念如“情誌”等等,均屬此類。這些都是我在反複研讀黑格爾哲學時,感受較深且有自己見解的紀錄。另外一種則是我對黑格爾哲學和別的哲學進行比較和探討其間關係的揭示,比如我發現黑格爾美學中某些地方是受到了威廉·席勒格的影響,《小邏輯》中的三範疇普遍、特殊、個別不僅受到盧梭的公意、眾意、私意三範疇的啟迪,而且和我國先秦時期《墨辨》中的三範疇:達名、類名、私名,以及荀子所謂的大共名、大別名、個體名所闡明的是完全同樣的邏輯範疇。再如黑格爾美學中的“生氣灌注”和我國魏晉時期謝赫所標示的“六法”中的“氣韻生動”,也屬於同樣的美學範疇。諸如此類闡釋,我並沒有看到過其他論者有同樣的或近似的說法,而都是由我首先作出的。這裏我把上編的內容作了簡要交代,倘讀者閱讀本書時能注意及此,那我將感到十分高興了。

  還需要說明一下,上編的這些文字和下編的不同。下編是我在閱讀黑格爾時未遑細思,就把讀時的感受匆忙記下的草稿。上編的文字是我為發表而寫的,但它們寫在不同時期,所跨越的時間很長,其間我的思想是有其發展過程的。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至九十年初,我經過了三次重大的反思,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才認為自己開始步入學術之境,較為成熟起來 ( 關於我的三次反思請詳拙著《思辨錄》序 )。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去衡量,上編的許多文字,我也感到是有缺點與局限的。但我把它們收錄在本書中時,除了在文字上略作修飾和補充外,並未作大的改動,這一點我也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加以注意。本書的導論《讀黑格爾的思想曆程》寫於一九九六年,可以說代表我成熟期的思想成果。這篇文章概括了我對黑格爾的較全麵的思考。文中對黑格爾哲學的某些論點的評述,如邏輯和曆史的一致、抽象的普遍性與具體的普遍性、以及三範疇論中的同一哲學傾向等等,都不是引申別人的意見或受到別人影響,而是我經過多年獨立思考所得出的一點成果,至今我仍認為這些論斷是值得推薦給讀者參考的。 ■

  《清園談戲錄》弁言

  本書是將過去所寫的一些談戲文章編為一集。我原無這種打算,由於朋輩敦促才著手進行這項工作。近年來目力不濟,讀寫都困難,幸得友人錫武的幫助,他不辭煩勞,幫我查閱資料、審讀舊稿,選擇刊用的文章,並為之作按語及注釋。他將這些工作做得很細心,凡有疑難,都向我詢問,本書得以問世,我要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對京劇並無什麽研究,隻是個愛好者。我是以鑒賞的眼光看待京戲的,首先把它當作一種藝術品。我在鑒賞它的時候,是要滿足我的藝術享受。這種藝術享受雖然也包含了劇中的思想意蘊、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在內,但是它不同於過去戲改者所奉行的“政治標準第一”之類的觀念。我曾說過,我寫一些談戲的文章,都不僅僅是出於愛好,而且還兼有探討我國文化傳統資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們,令我們感到喜愛的那些東西。傳統藝術資源中的這些特點固然和西方戲劇藝術特點有不少差殊,但世界文明為人類所共享就在於它除了具有不同文化的共同性之外,還包含著各種文化的特殊性。正是不同的特殊性,才使人類共同建立起來的世界文明成為燦爛多彩的文明。

  未了我要感謝富陽華寶齋蔣山總經理專為我印行了這套再經篩選的精美線裝本。我也想籍此書出版來紀念已故老友蔣放年先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