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4章 關鍵時刻的提醒

  [美]瑪洛·托馬斯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關鍵時刻的提醒》([美]瑪洛·托馬斯著),記載了美國八十五位傑出人士講述的自己真實的故事。在他們的人生曆程的關鍵時刻得到的忠告,為他們的命運帶來了至關重要的轉折。現摘選若幹,以饗讀者——

  芭芭拉·布什(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布什的妻子)

  你能給你孩子的隻有三樣東西。第一樣是給他們盡可能最好的教育。第二樣是樹立一個好榜樣。第三樣是給他們世界上所有的愛。

  在我遇見喬治·布什之前,我的父親馬文·皮爾斯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聰明的人。我崇拜他。直到現在,當我回想起我作為第一夫人在全世界遇見的所有的人時,我想不起還有誰能與他的聰明才智相媲美。他經常開懷大笑,我認為這正是人們那麽喜歡他的原因。他的微笑,他的小笑話,給每個人都帶來了輕鬆愉快的氣氛。他一生中甚至總帶一點孩子氣。我記得我們一家圍坐在餐桌旁,父親在他那盤搗碎的土豆泥裏掏一個小坑裝肉汁,母親隔著桌子看著他,嗔怪他舉止那麽不文明並且吃那麽多土豆。但是,我的父親就是喜歡這種平淡無華的生活,而我就是喜歡他的這種生活態度。

  在我年輕的時候,父親一直在麥考爾公司工作。在我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他成了那家公司的總經理,但早在這之前,他就深知努力工作的價值。他當過服務員,年輕時在邁阿密照看過火爐。他總是尊重努力工作的人。父親有幾次出差帶我去麥考爾公司設在俄亥俄州代頓的工廠,向我介紹在那家工廠工作的人。我喜歡跟父親一起出門坐一夜火車。而且,我還有機會更多地了解他是如何待人的。他待人總是彬彬有禮。他經常對我說:“待人要真誠,自然。”他說:“你就是你,不要做作,不要擺架子,不要裝模作樣。”他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在我十九歲那年,一次午餐時間,父親又教給我一些重要的做人原則。幾個月前,我愉快地接受了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求婚,他當時二十歲,正在服兵役。我瘋狂地愛著他。有一天,父親要我在紐約跟他一起吃午飯,就隻有我們父女兩人。我認為這看來非常雅致和高尚。

  父親在那次午餐時間給了我一些他認為我今後可能需要的忠告。他說:“你能給你孩子的隻有三樣東西。第一樣是給他們盡可能最好的教育。第二樣是樹立一個好榜樣。第三樣是給他們世界上所有的愛。”這些指導方針是如此簡單,但卻包含了一切。這是他給我的寶貴禮物。這是多麽好的禮物啊,他能總結出這三條說明他是多麽的有智慧,而且,作為父親,他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喬治和我也是按照父親的教誨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們的。

  當喬治和我剛開始建立家庭時,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麽樣。我們考慮過當農民,但一想到農場那麽貴而且當農民需要許多專業知識,我們馬上就放棄了這種念頭。最後,我們著手進行一項很不尋常但最終很有意義的事業,成為得克薩斯州敖德薩油田的開拓者。喬治剛開始入行時在烈日下油漆鑽井架。就在那個時候,我對朋友們說,喬治總有一天要當總統,但是,我那樣說隻是說明我對他很有信心,我並不真的要暗示說我的預感多麽靈驗,會成為事實。

  我們在敖德薩隻住一套小房子的一半,鄰居家的院子裏栓著一隻山羊,並且還要眼一對當妓女的母女共用一個衛生間。當時,喬治和我都不知道我們能靠什麽來養家。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有什麽樣的家風可以往下傳,那就是我們父母給我們的基本行為準則和他們為我們樹立的榜樣。教育、好榜樣和世界上所有的愛。

  在這些建議之外,我還要加上一條,給你的孩子獨立,盡管這很難。我記得,我的兒子喬治剛上高多弗高中的時候,他給我寫了一封信,看著這封信,我忍不住掉眼淚。他在信中說,“上周未是我有生以來最快樂的一天。”而我當時所想的是要他回家團聚。但是,我馬上意識到我是多麽自私。孩子的快樂應當是最重要的。我努力遵循這一原則。相信你的孩子。喬治和我給了孩子們獨立,他們一個個都遠走高飛了。

  希拉裏·克林頓(美國第42任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妻子)

  家裏容不得膽小鬼。

  “噢,一定是你上的學校太一般了。”

  隻要是人,就會遇到逆境,就會受到挫折。人人都會碰到困難,都會遇到挑戰,都會尋求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就我而言,我的力量源於我的父母,特別是源於我的母親。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位具有非凡力量和常識的女人,她總是知道在任何情況下應該怎麽做。

  我至今還記得母親最早傳授給我的一個經驗。那時我大約四歲,我家也剛剛搬到芝加哥郊區的帕克裏奇。我急於交上新朋友,但很快我就發現這並非易事。每當我到外麵去玩耍時,鄰居的孩子們不是嘲笑我就是欺負我,有時還將我推來推去或將我打倒在地。每當這時我都會哭著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門了。

  媽媽靜靜地觀察了幾周後,終於有一天當我又一次跑回家時,看到媽媽在門口等著我,她對我說,家裏容不得膽小鬼。她讓我回去勇敢地麵對欺負我的孩子。我又走出家門,這讓別的孩子和我自己都大吃一驚,他們沒料到我會這麽快又回來了。等下次再遇到挑戰時我就鼓起了勇氣,我終於以自己的勇氣贏得了新朋友。直到很久以後媽媽才向我承認她躲在窗簾後看著,並為我所要遇到的一切擔著心。

  爸爸也教會我一些重要的經驗。有時我從學校帶回來一些好消息時,他的反應很平淡,隻是說:“噢,一定是你上的學校太一般了。”他的這種教育方法可能並不適於所有的孩子,但它卻教會了我不要過多地考慮自己,可也不要一點也不考慮自己。爸爸這種對待問題的方法使我在後來的生活中受益匪淺,尤其是在政治競選時,我會聽到各種各樣對我的評論,既有最惡毒的誹謗中傷,也有最肉麻過分的讚揚,而我都能做到榮辱不驚。

  我為人處事總的準則是不理會那些極端言論,而將精力集中於我認為對我來說是正確的事情之上。我努力認真對待對我的批評,但這些批評不能帶有人身攻擊的成分。總之,我認為,記住什麽是你想要達到的目的和如何實現這些目的,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答複那些愚蠢的和以訛傳訛的批評,或者是沾沾自喜於那些一文不值的讚揚,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遇到困難時,特別是我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時,我會從家庭與朋友那裏汲取力量,尋求支持。在切爾西成長期間,我和比爾總是設法在女兒上學前與她一起吃早餐,晚上抽空和她一起吃晚飯。雖然這樣做並不一定會有什麽效果,但這是我和比爾每天必做之事。每當我們遇到麻煩和感到壓力時,這樣做對於我們團結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我也依賴我的宗教信仰來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失敗和挫折。我發現對上帝的信仰和使自己超凡脫俗是一種擺脫諸如“九一一”慘劇這類令人難以理解、不公平或使人毛骨悚然的困境的最佳辦法。

  亨利·J·M·瑙文在其小說《浪子回頭》中談到“感恩的懲罰”,指出當我們在聽到批評時應該努力工作以銘記生活的恩賜,了解我們所得到的好處。我喜歡把逆境作為對我們能否有愛與原諒的考驗。感謝上蒼給予我們一切常常是對我們最好的撫慰。

  沙奎爾·奧尼爾

  (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效力於洛杉磯湖人隊,綽號“大鯊魚”)

  她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以後’。”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這些話讓我正視現實,並且讓我有了計劃。

  我差不多十七歲的時候,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是我升入中學畢業班之前的那個夏天。我正在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的科爾中學打籃球。對於我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我的球技相當不錯。報紙上總是登出我的照片。我是中學全明星球員,也可以說是個超級童星。

  對我來說,籃球不僅是個競技項目。在我成為籃球運動員之前,其他孩子總是挖苦我,取笑我的塊頭是多麽大。沒錯,我確實很不一般:我十一歲的時候就有六英尺四英寸高。孩子們總是給我取外號,一些諸如“大狗”和“大猩猩”之類的難聽綽號。等到我開始打籃球的時候,一切都變了。他們開始崇拜我,而不是嘲笑我。籃球拯救了我的人生。所以,我不僅是想打籃球。我非打不可。我簡直是春風得意。

  但是,那年夏天,我去參加了籃球夏令營。那些把目光瞄準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的人都去參加這個夏令營。我一到那兒,就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不知道自己在籃球方麵是否真能有所建樹,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備必要的才能。

  夏令營的競爭相當激烈。我們都是全國各地最出色的中學球員。在科爾中學,我總是名列第一,但在這個夏令營,有些人的名字排到了我的前麵。我總是被排在阿朗索·莫寧和吉米·傑克遜等人的後麵。那些人受到的注意更多,也得到了更多的單獨訓練和最好的運動短褲。他們比我更能令人們激動。這可是個沉重的打擊。我的第一個直覺是想,也許我根本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出色。我覺得自己可能根本無法成功。

  每當我遇到麻煩的時候,我總是去找我的父母,向他們尋求我所需要的建議。我有一些比較年長的朋友,但他們都是沒頭腦的人,你總不能去找沒頭腦的人征求人生建議吧。於是,當我需要指點的時候,我就去找母親或者父親。他們的話總能讓我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他們說話的方式迥然不同。我的父親總是直來直去。他告訴我:“別垂頭喪氣地轉悠。”他的意思是說:不要放棄;不要為你自己感到難為;挺起腰板來努力。

  我母親的方式是不同的。她像我父親一樣堅強,但她也很溫柔。她說:“你必須在機會尚存的時候實現自己的夢想。積聚全部力量向他們發動進攻。機不可失。你應該展示給大家看。”

  我覺得自己不可能從那些運動員當中脫穎而出。我想把她的建議拋在一邊,於是說:“我現在可做不到。也許要以後再說。”

  然後,我母親所說的話徹底改變了我。她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以後’。”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這些話讓我正視現實,並且讓我有了計劃。你現在就得努力。你不能等。如果你懶惰或者無所事事,你就別想出人頭地,你將一無所獲。如果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你就會得到自己應得的一切。從那以後,一切對我來說都變得容易多了。

  在那年夏天剩餘的時間裏,我有了集中點。我非常非常努力。到了夏令營結束的時候,所有人的話都印證了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我是最棒的。當吉米·傑克遜、阿朗索·莫寧和我參加一九九二年的NBA選秀時,傑克遜是第四名。莫寧是第二名。我是狀元。

  我不會等待“以後”的。

  伊紮克·帕爾曼(以色列出生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無論是音樂、數學、或者甚至是反手擊球,如果你真想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你就必須願意投入時間做到最好。在我多年來得到的數以千計的建議、創意和鼓勵當中,影響最大的一條(也是在我的童年和成年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的一條)可以歸結為一個詞:練琴。

  我從三歲半開始拉小提琴。我的父母經常聽收音機,每當我聽到小提琴獨奏時,我就會說:“我也想拉這個。”很簡單,我喜歡那種聲音。

  於是,我的父母給我買了一把小小的提琴——是十六分之一大小的,也許十五或者十六英寸長。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樂器是不可能產生美妙音樂的——盡管我隻有三歲,但也知道這種聲音不對勁。因此,當我五歲的時候,就得到了一把四分之一大小的小提琴,尺寸稍微大了一點。

  然後我就需要上課了。一天,我的父母聽到一個人在特拉維夫的一個路邊咖啡館裏拉琴,於是就跟他商量給我上課的事。

  他們問他:“你教小提琴嗎?”

  他急切地說:“哦,當然了,我什麽都能幹。”

  我開始跟這個人學拉琴,但過了一段時間,情況清楚地表明,他這個老師實在算不上好。於是,我後來就去了特拉維夫的音樂學院,有一位名叫日夫卡·戈德加爾特的女老師那裏學習以正確的手法拉小提琴。戈德加爾特夫人是俄羅斯人,教我按照傳統手法拉琴。她是個出色的老師。在我生活在以色列的十三年時間裏,她也中我唯一的老師。

  然而,“練琴”這個詞幾乎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我的世界。盡管我的父母喜歡聽各種音樂,但他們沒受過專業訓練;因此,他們無法幫助我了解小提琴的構造,也無法教我掌握速度、音高和短句之類的東西。不過,他們能隨時聽著從我的房間裏傳出的音樂聲,從而監督我認真練琴。如果他們聽到我在拉琴,就知道我在認真練琴。如果他們聽不到琴聲,就會說:“練琴!”

  與此同時,戈德加爾特夫人也在強調這個詞,隻不過她采取的方式(正如我們音樂人所說的那樣)是主題變奏。她經常說的話是:“你練琴了嗎?”比如,如果我來上課的時候把一個段落拉得很不錯,她馬上就會知道我回家認真練過琴了。如果拉得不太好,她就會降低我學習的課程難度。所以,我在課上學到些什麽,都要取決於我預先從事的準備工作如何。

  正如大多數學習演奏樂器的孩子一樣,我並不真的喜歡練琴。請注意,我練了,有時候一天要練三四個小時。但是,我覺得大多數時候都是單調乏味的。我真正想做的就是演奏一些新曲子,或者和別的孩子一起出去玩。

  但是,由於大家及時(確切地說,就是我第一次拿起小提琴的時候)向我灌輸了“練琴”的觀念,所以這已經成為了我的音樂生涯中的基本構成內容。如今,練琴其實已經成為了我的第二天性,我的習慣。我練琴的次數取決於我演奏的水平。如果我在音樂會上表演之後能對自己說:“嗯,聽起來不錯——但隻是對付得過去而已。”我就知道該練習一下了。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小時,有時候隻需要五分鍾。我稱之為“按需練琴”。

  多年來,我把這個不起眼但十分關鍵的小建議傳給了我自己的學生們。如同戈德加爾特夫人一樣,我加進了自己的內容:我提醒年輕的音樂家們,他們必須慢速練習。學生們反複對我抱怨說,盡管他們花了好幾個小時練習小提琴,但水平並沒有提高。於是,我要求他們讓我看看,他們是如何練習的。在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下,他們都拉得太快了。

  大腦是按照一連串的小片斷來運轉的,要讓它處理複雜的信息——比如帕格尼尼的高難度段落,就要明白準確地輸入這些信息。如果一個小提琴手在練習這個段落的時候隻是竭力快速完成,那麽大腦根本無法吸收所有必要的數據,手指最終就無法掌握該掌握的技巧。因此,慢速練習是個關鍵。

  最後,練琴其實隻是個責任心問題——對你的音樂事業的責任心,也是對你自己的責任心。無論是音樂、數學、或者甚至是反手擊球,如果你真想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你就必須願意投入時間做到最好。無論如何,正如老話所說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最早說這話的是托馬斯·愛迪生。當然了,愛迪生不是拉小提琴的。

  可是,如果他努力練琴的話,也許……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