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3章 古籍的上、下限

  黃永年

  春秋末戰國時編定撰寫的經、傳、說、記、諸子書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則一般劃到清代末年。這和史的分期有點不同。

  我國曆史現在一般從有史以來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前算作古代史。鴉片戰爭以後,我國封建社會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一八四○年以後的曆史就劃入近代史。但社會性質的變化,並不意味著學術文化馬上統統起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八四○年到辛亥革命清朝統治結束的七十年間,新撰寫的書籍中,絕大部分的內容或形式都和前此的古籍沒有多少不同。因此,把清代末年作為古籍的下限要比一八四○年作為下限來得合適。當然,這個下限仍舊是粗線條的。即辛亥革命以後的著作如果在內容或形式上沿襲前此的古籍而並未完全另起爐灶,如對古籍所作的舊式校注或舊體詩文集之類,一般仍可劃入古籍範圍。采用新體裁對古籍所作的研究或注釋,才不叫古籍,而算作對古籍的整理研究。

  我國的古籍在數量上自以用漢文撰寫的為最多。此外,還有用滿、蒙、藏、彝等兄弟民族文字撰寫的,當然也是我國的古籍。隻是因為整理這些用兄弟民族文字撰寫的古籍需要另一套專門學問,在方法上也和整理漢文的不盡相同,因此通常所謂整理古籍隻限於漢文古籍。(摘自《古籍整理概論》)

  企業管理界掀起“藍色風暴”

  近年來,全球範圍的企業管理界掀起了一陣“藍色風暴”。“藍海戰略”成為企業家們最津津樂道的一個詞匯。

  據說,“藍海戰略”的提出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事情,但直到二〇〇五年二月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出版了《藍海戰略》一書後,這個概念才真正為世人皆知。

  《藍海戰略》是[韓國]W·錢·金、[美國]勒妮·莫博涅兩位教授曆時十五年,對跨度長達一百多年,涉及三十多個產業一百五十個戰略行動精心研究的力作,是當今世界發展戰略研究的前沿性、顛覆性的新思想,並正在被世界許多著名企業所實踐。該書二〇〇五年二月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出版以來,已被譯成二十九種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學院出售國際版權的紀錄。先後榮獲“《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全美暢銷書”,“全球暢銷書”的稱號。我國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的簡體中文版出版發行後,很快便在我國的書店登上經濟類圖書的暢銷書榜。僅上海一家書店在兩個月內就賣出一千二百多冊。

  “藍海”因“紅海”而生。一個代表著在同一市場上不計成本地相互競爭,直到頭破血流,血染成“紅海”;一個代表著創造並捕捉新的市場,超越競爭,如遊弋在一個風平浪靜的“藍海”中。“藍海”為什麽如此受寵?答案似乎並不複雜。“紅海”,是價格戰,眼睛盯著對手,你一招,我一記,逞強鬥狠。“紅海”是企業的“苦海”和“地獄”。“藍海”,是價值戰,眼睛盯著客戶,把精力聚焦在如何發現潛在需求、開發未知市場、創造全新的客戶價值上。據《藍海戰略》作者W·錢·金教授研究發現,企業在“藍海”業務上投入百分之十四,最後對於利潤的影響卻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一!“藍海”是企業的“岸”和“天堂”。“藍海戰略”,首先是一種超競爭戰略。傳統的競爭戰略,是競爭者在同一跑道上賽跑,誰跑第一,誰是冠軍。《藍海戰略》所引起的熱烈反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當今的商業實現和競爭態勢下,全球的企業界對尋求新的戰略手段以實現獲利性增長的強烈渴望。

  “藍海戰略”已成為目前國內財經管理界的熱點話題。許多報刊發表文章對其進行研究和探索。例如《商學院》雜誌連續進行了相關報道;《經理人》雜誌刊登了《對話:開創中國企業的藍海戰略》、《王安倫:實踐藍海戰略》等文章;《中國證券報》刊登了《競爭要塞:利潤掠奪者的藍海戰略》等文章,《中國經營報》、中國人才資本網等單位舉辦了題為“藍海戰略與企業價值創新”的高層論壇……可以預見,企業管理界對“藍海戰略”這個話題的興趣,還方興未艾。

  以下摘錄此書的一個片斷,以饗讀者。

  什麽是藍海

  蓋伊·拉利伯提(Guy Laliberte),曾經拉過手風琴,踩過高蹺,表演過吞火,如今卻成了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的首席執行官,經營著加拿大最大的文化輸出品之一。一九八四年,一群街頭表演者創辦了太陽馬戲團,迄今為止,世界各地已經有九十多個城市的近四千萬人觀賞過其作品。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太陽馬戲團的收入水平就達到了全球馬戲大王——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and Barnum&Bailey)通過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取得的高度。

  更不尋常的是,如此快速的增長並不是在一個新興產業中取得的,而是發生在一個日漸衰落的產業中。以傳統戰略分析的觀點來看,這樣一個產業,其增長的潛力實在有限。大牌馬戲表演明星有強大的“供方砍價能力”(supplier power)。同樣,“買方砍價能力”(buyer power)也很強。其他娛樂形式,如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現場表演、體育比賽、家庭娛樂等都日益為馬戲業的競爭力蒙上一層陰影。孩子們吵嚷著要打Playstations遊戲機,卻對馬戲團的巡回演出不那麽感興趣。凡此種種,部分地造成了馬戲業觀眾的日益減少,也使其收入和利潤日益下滑。同時,動物保護組織對馬戲團役使動物的反對情緒又日漸高漲。在馬戲業中,玲玲馬戲團確立了產業標準,其他競爭對手都如法炮製,隻不過規模較小而已。因此,從基於競爭的戰略角度來看,馬戲業是一個缺乏吸引力的產業。

  太陽馬戲團的成功之所以令人信服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它靠的不是在日益萎縮的馬戲市場中奪取顧客。傳統馬戲市場的主要顧客是兒童。太陽馬戲團並未與玲玲馬戲團就市場份額競爭,而是開拓了嶄新的市場空間,從此如入無人之境,徹底甩脫了競爭。它所吸引的是一群嶄新的顧客:成年人、商界人士,他們願意花費高於傳統馬戲表演門票幾倍的價錢來享受這項前所未見的娛樂。值得一提的是,太陽馬戲團最初的作品之一,就叫做“我們再創了馬戲”。

  太陽馬戲團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認識到,要想在未來取勝,就必須停止與其他競爭對手間的競爭。打敗競爭者的惟一辦法,就是停止那種試圖擊敗競爭者的做法。

  要了解太陽馬戲團所取得的成就,就讓我們來想象這樣一個市場天地吧。它由兩種海洋所組成:紅色海洋和藍色海洋,簡稱紅海和藍海。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這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這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在紅海中,每個產業的界限已被劃定並為人們所接受,競爭規則也已為人們所知。在這裏,企業試圖擊敗對手,以攫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隨著市場空間越來越擁擠,利潤和增長的前途也就越來越黯淡。產品成了貨品(commodities),殘酷的競爭也讓紅海變得越發鮮血淋漓。

  與之相對,藍海代表著亟待開發的市場空間,代表著創造新需求,代表著高利潤增長的機會。盡管有些藍海完全是在已有產業邊界以外創建的,但大多數藍海則是通過在紅海內部擴展已有產業邊界而開拓出來的,就像太陽馬戲團所做的那樣。在藍海中,競爭無從談起,因為遊戲的規則還未製定。

  當然,能打敗對手,在紅海中遨遊,這點永遠很重要。紅海永遠有其作用,它是商業生活中的一個事實存在。但是,今天在越來越多的產業中,供給都超過了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在日益萎縮的市場中為份額而戰,雖說是必要的,卻不足以維持企業的上乘表現。企業需要超越競爭這一境界。它們必須開創藍海,以抓住新的利潤和增長的契機。

  不幸的是,人們對藍海的探求少之又少。過去二十五年裏,絕大多數戰略研究的關注點都落在了基於競爭的紅海戰略上。結果是,人們對如何在紅海中競爭的技巧有了較好的理解。無論是在分析已有產業的基礎經濟結構方麵,還是在選擇低成本(low cost)、差異化(differentiation)或目標集聚(focus)的戰略定位方麵,抑或是在比照和趕超對手方麵,都是如此。當然也有一些討論涉及藍海,但卻鮮有關於如何開創藍海的實用指南。如果我們沒有一套開創藍海的分析框架和有效地處理風險的原則,開創藍海就不過是異想天開,風險太大,無法讓企業管理者作為一項戰略來追求。

  盡管藍海是個新名詞,它卻不是一個新事物。無論過去或現在,它都是商業活動的一個特征。回首百年,並問問你自己,今天的產業有多少在當時還不為人們所知?答案是,很多今天的基礎產業,如汽車、音樂錄製、航空、石油化工、醫藥衛生、管理谘詢等產業,那時都還是聞所未聞或剛剛興起的事物。現在,我們僅把時鍾往回撥三十年,這樣一來,大量的收入數十億的產業便躍入眼簾,比如共同基金、移動電話、燃氣電站、生物技術、折扣零售、包裹速遞、迷你廂車、滑雪板、咖啡吧、家庭錄像,等等。僅僅在三十年前,上述這些產業還無一存在。

  現在,我們再把時鍾撥快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再問問自己,那時又會出現多少今天還屬未知的產業?如果曆史可以作為預測未來的參照,那麽答案是,這樣的產業將有很多很多。

  事實上,產業從來就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在不斷地演化。運營在改善,市場在擴大,企業來了又去。曆史表明,我們大大低估了創建新產業及再創已有產業的可行空間。實際上,由美國統計局刊印、實行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標準產業分類體係”(SIC system,即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已經於一九九七年為“北美產業分類標準”(NAICS,即North America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所代替。新的體係把舊體係所規定的十個產業部門擴展到二十個,以反映產業疆城拓展的事實。比如,舊體係中的服務業這一產業部門,在新體係中已經被擴展成七個商業部門,包括了信息、醫藥衛生、社會救助,等等。鑒於這些體係本來是為了標準化和延續性而設計的,內容上出現這樣的變化就足以顯示藍海的拓展是如何重要了。

  然而,現有的戰略思維將重點全部集中在基於競爭的紅海戰略上。原因之一是企業戰略受軍事戰略的影響頗深。其實,戰略用語本來就與軍事密不可分。比如“總部”裏的首席執行“官”,(公司)“前線”的“隊伍”。這種描述下的戰略就意味著與對手對抗,爭奪有限和不變的一片土地。而與打仗不同的是,產業發展史顯示,市場天地從來不是靜止不變的,相反,不斷有藍海被開創出來。因此,聚焦於紅海,就是接受了戰爭的限製性因素,即有限的土地和打敗敵人以求取勝的需要,同時否認了商業世界的獨特優勢,即開創無人爭搶的新市場空間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十大矛盾 兩大宿命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複雜的時期。中國經濟存在十個矛盾;難逃兩個宿命:第一個宿命是,人民幣必然走向升值;第二個宿命是,人民幣走向升值以後資產必然要走向泡沫。

  我認為,現在調控中國宏觀經濟,要著眼於長期的中國的問題,關心中國的長期穩定。

  中國經濟有十個矛盾。

  第一個矛盾就是高增長、低通脹。

  第二,低價格、高投資。價格低不利於投資,投資在高速增長,但大家怎麽就不顧回報地去投資呢?

  第三,低消費者價格,但各種各樣的資產價格在膨脹。資產價格井噴的力量剛剛表現出來。錢多了要尋找出路啊,這方麵的價格上漲了,另一方麵的價格肯定上不去。

  第四,產能過剩與高投資。國家發改委談得最多的就是產能過剩,但中國的投資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

  第五,高貸款、存貸比下降。貸款與存款的比例是在下降的。這是一個矛盾,一方麵抱怨銀行貸款增長過快了,可是銀行的存款比還在下降。

  第六,成本在上升、國際壓力在上升,但出口仍然繼續高增。為什麽中國的出口仍這麽強?

  第七,高出口、低進口。今年的貿易順差可能會比去年大,去年是一千零二十一億美元,今年可能會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

  第八,如果把消費社會零售總額作為消費的一個代表,它的增長快於城市可支配收入。這本來應該是減少儲蓄的,可現在儲蓄的增長還要快。這說明收入增長肯定是低估的。

  第九,政府認為房價上升太高,但居民支付能力卻在上升:抵押貸款占房屋銷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現在大約才百分之四十。

  第十,人民幣升值壓力大,但是中國政府在短期內難有作為。

  把矛盾擺出來之後,我想談三點。

  第一點,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低估的,全國經濟普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證明了。中國是處在第二階段的工業化,高增長始終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階段,不能夠說經濟增長速度快了,就一定是過熱,得不出這個結論。

  第二點,中國經濟究竟有沒有問題呢?顯然是有問題的。現在明顯的是錢太多。銀行存貸比大幅地下降,表明銀行有大量的錢可以出去。

  總結到一個問題上,就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

  第三點,政府想去解決什麽問題呢?現在鬧不清楚了,是解決現在錢太多的問題,還是人民幣不能升值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現在采取的辦法主要是三條,第一條,提高利率。我不反對提高利率,但提高有沒有用呢?提高利率之後,現在銀行肯定很高興,利差擴大,肯定會促使他們去貸款。企業方麵,企業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企業就是特別好的企業,第二類企業就是特別差的企業。特別好的企業和特別差的企業肯定不在乎二十七個基點、五十個基點,還是一百個基點。

  大量的要依賴銀行貸款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恰恰又是現在就業吸收能力下降的,而今年肯定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就業高峰期,矛盾很大。

  第二條,叫做窗口指導;第三條,禁止地方政府向貸款提供擔保,其他的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

  第三條基本辦法是什麽?都是從需求的角度來講,把板子打在需求上。需求是不是能夠降下來?我覺得這很難,回過頭來也沒有解決問題。

  銀行有這麽多錢,銀行現在又是上市,它有三個壓力。第一它有錢;第二它有壓力,它上市了,它的利益機製已經變了,現是市場的壓力大於它聽政府的了;第三資本一定會找出路。

  現在需要做的是,把供的能力解決掉。

  中國貸幣增長的主要渠道,就是外匯儲備的增加,對外匯儲備的增加以後能不能做百分之百的對衝?人民銀行如果不做,可不可以通過調整資本金的辦法來調整?

  (摘自《經濟觀察報》作者 陳興動)

  美元貶值的背後是掠奪中國財富

  在過去幾年裏,一方麵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貶值,而貶值的美元並沒有因此影響美國物價水平。原因何在?就在於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穩定的匯率上。有廉價的中國製造源源不斷地出口美國,支撐著美國物價,支持著美元匯率。才使得美國經濟出現低通脹高增長的局麵。如果失去了中國低匯率的支撐,可以想象,美國的匯率將會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貶值。實際上近來人民幣的升值和美元貶值的趨勢,正驗證了這一點。人民幣脫離美元速度越快,美元貶值的速度也就越快,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直接影響世界。

  現在的人民幣的升值僅僅是參照美元,如果同時美元貶值過快,原本意在讓人民幣小幅升值就很可能變成了僅僅是美元的貶值,而人民幣還保持原來被低估的巨大幣值偏離。

  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仍然巨大,外資就會繼續湧入中國瓜分人民幣升值空間。如果人民幣升值考慮到會影響到美元的貶值,那麽要使人民幣匯率趨於合理,那麽參照美元的升值幅度之大將是我們意料之外的。

  人民幣升值背後是美元的貶值,因為美元徹底失去中國的支撐。美國必然對其近幾年來的貨幣政策買單。當然中國掌握了大量美元的外匯儲備,也自然成了美元貶值的犧牲品。相反如果害怕美元貶值而害怕外匯儲備損失,中國不采取應對辦法(匯率改革),那麽結果就是中國外匯儲備繼續增多,中國將增加更多可能貶值的美元資產,同時也留給外資更多的瓜分人民幣升值空間。

  (劉兆輝)

  猶太人成功秘訣

  作家馬克·吐溫曾這樣寫道:“猶太人的數目還不到人類總數的1%,本來應該像燦爛銀河中的一個小星團那樣不起眼,但是他們卻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業、政治、學術、文化……在所有領域,猶太人都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那麽他們成功的秘密何在呢?

  事業成功者不勝枚舉

  這裏有一些令人驚歎的數字。

  在根據資產排名的美國前四百個富豪家族中,猶太人占了23%。如果僅限於前四十個,那麽實際上有40%是猶太人。而猶太人在全美人口中僅占2%。在《福布斯》雜誌曾經報道的世界前四百名億萬富翁中,以邁克爾·德爾為首,有六十個人是猶太人,占總數的15%。

  小柴昌俊(物理學獎)和田中耕一(化學獎)曾雙雙獲得諾貝爾獎,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獎項。猶太人在諾貝爾獎領域也獲得了驚人的成績。由於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的獲獎,日本的獲獎者達到了十二人。但是,截至二〇〇一年,猶太人的獲獎累計已達一百二十九人,其中醫學獎四十五人、物理學獎三十一人、化學獎二十二人、經濟學獎十三人、文學獎十人、和平獎八人。

  日本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大大高於猶太人,但猶太人的獲獎人數遙遙領先。確實,猶太人依靠財富和智慧的力量領導著世界。猶太人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何在呢?

  “猶太人聰明。”“猶太人善於儲蓄。”在談論猶太人時,人們總會這麽說。猶太人真的有天賦的才能嗎?

  為何猶太人能夠接連出現不勝枚舉的“人生的成功者”呢?

  第一關鍵是重視教育

  作為少數民族的猶太人,自從公元七十年祖國被毀滅以來,一直到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在漫長的時間裏,一直沒有自己的國土。他們流散到世界各地,與當地人混居在一起,但是盡管經過了無數代,他們仍嚴格地向子孫傳授猶太教的教誨。這就是亞洲猶太人和非洲猶太人的由來。

  居住在亞洲的猶太法律專家,為猶太人團體從事社會義務活動的邁克爾·沙皮羅指出:“在猶太教中,有一部匯總了對《聖經》(指《舊約》)進行解釋和研究的偉大著作《塔木德》。在希伯來語中,《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這是一部我們猶太人作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對沒有自己的祖國並流離失所的猶太人來說,《聖經》和《塔木德》就是祖國。孩子們從父母那裏接受關於戒律和生活習俗的教育,並在猶太教會中接受拉比(猶太教教士)的教導。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猶太人。”

  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塔木德》常被加上新的內容。

  猶太人成功的秘密之一就隱藏在《塔木德》中。在猶太人家庭中,孩子到了七八歲的時候,母親肯定會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麽逃走?”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正確的答案是“教育”。與財物不同,隻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猶太人就是根據《塔木德》的教導開展教育的。猶太人成功的第一個關鍵就是重視教育。

  與眾多猶太人交往密切的外交評論家加瀨英明經常為猶太人把自己置於與其他人不同地位的態度而發出驚歎:“比起知識來,猶太人更重視智慧。不是單純看重知道什麽,而更重視在知道的基礎上能建立什麽。這樣,猶太人從共同的知識中也能夠發揮不同的智慧。在考慮如何創造與其他人不同的東西時就產生了個性,這樣就能獲得新觀點。”

  猶太男孩一到十三歲,就要參加被稱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禮儀式,自己選擇《聖經》中的一節,在眾人麵前宣讀。不僅是讀,還必須闡述自己對這節經文的解釋。雖然剛剛十三歲,但已經被要求發表獨立見解了。

  在逆境之中磨煉才幹

  笑也是猶太人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由於長期以來沒有自己的國家,在他人國家中生活的猶太人,經常受到歧視,登峰造極的就是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為了在逆境下生存,猶太人一直沒有忘記作為心靈港灣的笑。

  笑不僅能使心靈感到平靜,還有其他效果。誘使人發笑的故事裏麵必須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絞盡腦汁地製造這種意外性就使人的想法變得豐富起來,並成為產生新東西的原動力。甚至可以說:“笑是智慧的磨刀石。”

  給猶太人帶來笑的迫害史,同時也帶來了使猶太人獲得成功的機會。例如,現在猶太人擁有巨大勢力的行業,就是因他們受到迫害而誕生的。

  加瀨英明指出:“由於受到迫害,猶太人無法從事農業和製造業。猶太人不得不遠離各個時代的主要產業。為此,他們開始考慮從事其他人沒有幹過的新產業。他們就是所謂的夾縫產業的先驅者。在美國,猶太人在好萊塢的電影業中獲得了成功,這就是他們興起的新產業。百貨商店也是猶太人建立的。由於無法參加已有的商業,因此不得不開拓新的商業機會。”

  大學教授、記者、作家、音樂家、律師、醫生等等,猶太人中湧現出了眾多的人才。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這些行業不用投入本錢。猶太人競相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的工作。

  是否能夠實現逆境也是機遇這一觀念的轉換,也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由受到迫害而產生的反權威主義也是賦予猶太人獨立性的因素。

  “兩個猶太人就會出現三種意見。”猶太人充滿了反叛精神。正是這種不重視權威的性格,才產生了卡爾·馬克思這樣的社會改革家。

  正是由於不重視權威,成功後自己也不會成為權威,這就是猶太人的特征。

  我們還應該學習猶太人對時間的看法。“時間就是金錢”是錯誤的。理由如下:“金線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金錢可以從別人那裏借,而時間不能借。人生這個銀行裏還剩下多少時間也無從知道。因此時間更重要。”

  儲蓄的秘訣之一,也許就是不貪戀金錢。

  以團結構築商業優勢

  猶太人成功的另一個重要法則就是人際網。散居在全世界的同胞之間的交流就是獲得諸多成功的基礎。

  建立人際網的媒介就是猶太教的教義。按照猶太教的規定,安息日是不能工作的,也不能談論工作,必須中斷旅行安靜地休息。如果旅行中的猶太人到了一個安息日中的社區,那裏的人就會留他住宿,並且準備豐盛的飯菜。通過這樣的行動,自然就建立了人際網,經過長年累月的積澱,就變得非常牢固了。

  即使在現代,這種人際網對於商務活動照樣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現在已經實現了全球化。經濟評論家荒和雄說:“沒有國家的猶太人要想保持民族的團結,隻能積累經濟力量。猶太人重視人與人的聯係,建立了誠信度很高的商業網。如果朋友中有誰在某個領域非常活躍,大家都會積極提供援助。一個家族會團結在一起賺錢,利用這筆錢來支持有才能的人,將他培養成自己的領袖。如果用足球來打比方,可以說猶太民族是一個為球場上的球員建立了完整的讚助集團網絡的民族。”

  猶太人建立人際關係的方式也值得參考。“要以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的話。”這是因為,人隻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建立了巨大金融王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就是“少說”。首先應該傾聽對方的話,建立信任關係,才能獲得成功。

  經濟評論家蘆屋曉對於猶太人的商業敏感這樣說道:“由於長期遭迫害,猶太人一直無法實現定居生活,因此非常重視信息和教育,以便在不熟悉的國家裏無論處於什麽樣的情況下都能夠生存。”猶太人的強項在於判斷得失時,能夠不夾帶人情世故迅速作出判斷。由於猶太人的戒心非常強,因此對於危機管理做得也非常好。猶太人的強項在於經過長年累月培養出從事現代商務活動的必要素質。

  (摘譯自日本《現代周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