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章 世紀風雲的見證人

  蕭文泉

  在清祚殆盡民國初立的那個時刻,袁世凱盡收漁翁之利,成了中外各方都能接受的臨時大總統,但是在通向至高權威的路上還有最後一個障礙,那就是新生民國的首都之選。他不肯到南京受革命黨人的羈絆,然而定都南京又是有約在先已告示天下的。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莫裏循,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給袁世凱出了個主意:讓各省都提名兩座城市為候選首都。他料定各省都會首選各自的省會為首都,而第二選擇則必定是北京,這樣北京就會得票最多而順理當選……袁世凱客氣地誇獎了莫裏循的好計謀,但是老夫心中自有妙策。不久,正當南方代表團來京迎大總統南下履新時,袁總統麾下的大兵就上街燒殺搶掠了,嚇的那些南方代表們再也不敢提勞動大駕的事了。

  莫裏循和袁世凱在解決定都問題上的這兩條計策再鮮明不過地凸現了清末的那些動蕩年代裏兩種思路和行為的差異。莫裏循的這個主意實際上是仿照了古希臘的故智。馬拉鬆戰役之前,雅典將軍米太亞德為了得到聯軍統帥的位置,建議所有的將軍在選舉統帥時都可以投兩票。結果不出他所料,所有的將軍都把第一票投給自己,把第二票投給米太亞德。米太亞德因此以最高票當選為希臘聯軍的統帥。然而,古希臘的這個成功計謀無法得到老袁的認可,給他啟發的當是另一類曆史例子,比如漢末董卓縱兵掠脅帝遷都的故事。浸潤於軍閥專製傳統的袁世凱和來自於西方民主製度和平等傳統裏的洋記者正好代表了當時古老中國的兩個趨勢。

  當莫裏循在北京的街頭看著袁世凱的似匪非匪的兵將們打家劫舍時,他心中充滿的是失望和悲哀,但是卻沒有了驚訝。自從這位澳大利亞人來到中國以來,他已經見過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了。他剛到任時,作為西方一張主要大報的駐華記者,拜訪了李鴻章。交談中李大人問他,如果付給他錢,他能不能在《泰晤士報》上發表文章主張讓中國增加進口稅而不需另加補償?莫裏循聽了大吃一驚,中國外交的首腦居然會這樣公開地賄買記者,竟不顧最起碼的道德準則!當然,在莫裏循當記者的那些年代裏讓他吃驚的也不光是中國人,一八九八年英國的貝思富海軍上將受命來華推動貿易,到了北京後他忽然想出了個對付慈禧太後的主意,他建議袁世凱派人去把慈禧捆起來吊在一口井上,如果慈禧接受政治改革就放她下來,如果她還冥頑不化,就讓她掉井裏去。不知袁世凱身邊的通事有沒有把這個建議譯成漢語,貝思福自己則很為想出這個辦法而得意,他馬上給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發電,建議英國政府采用他的這個主意。當然,英國當政者還沒有像他那麽無知,索爾茲伯裏還耐心地回電解釋為何不可,而英國駐中國公使竇納樂則冷冷地請上將先生管好自己的本分事務。

  貝思福上將和李鴻章大人處理自己國內政務的時候大都能中規中矩,為什麽一涉中西交往就舉止乖異了呢?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除了莫裏循等少數人以外,西方人也好中國人也好都沒把對方當作同類,因此他們都有意無意地覺得自已文明的規矩可以不應用到對方身上。因此在雙方的衝突中都會把自己最野蠻最醜陋的一麵表現出來,莫裏循親身經曆的義和團騷亂就是這樣的一場悲劇。經過意識形態重彩包裝的這場大動亂長久來被說成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義舉,但是實際上縱容其事的慈禧太後是出於保住自己權位的私心,而滿城裏燒殺的拳民們關心的也不是西方列強從中國政府那裏奪去的港口和礦山。他們是華北大旱後生計無著的饑民,突然間得到了可以不受懲罰地任意使用暴力的權力,結果可想而知。在義和拳席卷北京的那幾個月裏,真正的洋人沒傷著幾個,全是無辜的北京市民被殺被搶。當困守在東交民巷裏的莫裏循看到那些拳民們放火燒了隔壁的藏著皇家圖書的翰林院時,他難遏心中的憤慨。“亞曆山大的圖書館和羅馬的圖書館被毀了,可那都是入侵的外族人幹的,隻有中國人是自己燒毀自己的圖書館!”東交民巷裏的人把那些完全無視國際法而圍攻外交使館的大清官兵和拳民稱作野蠻人,那是殖民主義的偏見,但是看看我們的同胞在那些日子裏的行為,恐怕那也不完全是罵人的話。使當時的局勢驟變成不可收拾的是德國公使克林德的被殺。克林德是約好了去總理衙門辦交涉的,為了不引起街上拳民們的注意,他打發走了自己的德國衛士,隻帶了幾個中國隨從,乘著一座綠呢大轎。不知道的人都以為是某個滿漢大人在出行。但是在經過旗人兵營時,一個旗兵小頭目正等在那裏,衝上前對著克德林的頭就是一槍。在光天化日下公然謀殺了一個前往外交部的外國使節,這自然會使北京和世界上的西方人認為他們是在和叢林中的野蠻人打交道。八國聯軍入京是中國人永誌難忘的國恥,但是對戰栗在東交民巷裏的婦女兒童(還有一個嬰兒出生在被圍困的東交民巷裏)和為數不少的中國教民來說,卻是救星。

  八國聯軍是來救援自己的同胞的,這支拚湊起來的軍隊當然把遇到的中國人,都當作野蠻人,當時的西方輿論也這樣看。但是為《泰晤士報》報道中國事務的莫裏循卻還能保持正義感。他本人在拳亂中受過重傷,得到誤報的《泰晤士報》還登了他的訃告,可當他看到來教訓所謂的野蠻人的歐洲軍人自己像野蠻人一樣行事時,他還是毫不客氣地用他的報道來揭露聯軍的罪行,盡管他自己也曾急切地等待聯軍的到來。他的報道向全世界揭露了德國兵的所謂軍事行動是不加警告地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喪心病狂地破壞文物,他記錄下了俄國兵在皇家花園裏瘋狂的劫掠;他報道了法國兵和德國兵搶劫精美的天文儀器的罪行。他為聯軍的暴行感到羞恥,並向英國政府建議讓英國軍隊退出聯軍。他的報道大大地激怒了聯軍的那個粗魯的統帥,瓦德西甚至威脅著要把莫裏循送上軍事法庭。

  莫裏循所報道的拳亂和八國聯軍的入侵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北京,現在讀來好像是另一個星球上的事。製造這場慘劇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把自己身上最醜惡的東西發揮到了極至,都忘了世界上還有文明兩字。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人們所習慣的把中西方對立起來評判善惡的看法是過於偏頗的。我們不如把近代史看成是文明和野蠻的消長史,中西兩邊都曾表現出令人不堪回首的野蠻舉止。同時,中國人和西方人中都有為現代文明前赴後繼的誌士和為中國的進步殫精竭慮的人,莫裏循就是很突出的一位。

  隨著莫裏循的名望和影響力的日益增大,他逐漸地從一個中國事務的旁觀者變成了一個參與者。當辛亥革命爆發時,莫裏循感到很振奮,因為他早就對滿清政府完全失望了。受他的同胞端納的影響,他並不相信那個被他們稱為夏威夷華僑的孫中山,相反認為政治軍事經驗豐富的袁世凱是最合適的新生共和國總統的人選。根據他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他以為袁世凱的推委拖延是世代受清廷恩澤的袁氏不願承擔篡位者的惡名,因此莫裏循向袁世凱建議,最好由清帝頒詔讓位給袁,袁世凱就可以不背叛逆的罪名而當上民國首腦了。時局果然如莫裏循設想的那樣發展,不知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早有這樣的籌劃還是他真的采納了莫裏循的計策。無論如何,在中國曆史的這個關鍵的轉型時代,像莫裏循這樣的一些外國人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我們過去的曆史研究給予他們的注意是很不夠的。在南北議和的過程中,北方代表團的背後有莫裏循在積極活動,在南方代表團裏則有另一個澳大利亞人端納在運動,這兩個人私下還是好朋友,民初政局的變幻顯然有他們的一份作用在裏麵。多年以後莫裏循有了直接接觸孫中山的機會,留下了相當好的印象。他感歎說,如果他早知道孫中山是個不錯的人物,中國的曆史就會不一樣了。這或許有他誇大自己影響之嫌,但是或許也有幾分真實在裏麵。

  比較起來,莫裏循在國際關係方麵所起的作用要更加為人注目。中國開埠以後列強蜂擁而來,莫裏循獨憂俄羅斯的進逼,他極力促動日俄開戰,因為他認為隻有日本能夠遏止俄國在中國的擴張。和絕大部分歐洲觀察家不同,他毫不懷疑日本將獲勝。但是,日俄戰爭以後莫裏循很快就明白,對中國最大的最嚴重的威脅是軍國主義的日本。當時英國政府采取的是在遠東和日本結盟的立場,《泰晤士報》當然也持和本國政府一致的親日態度。莫裏循卻不惜與他在倫敦的上司衝突,在他的報道裏不遺餘力地揭露日本侵占中國的狼子野心。二次革命失敗後避居日本的孫中山給日本首相上書,建議在中日之間確立全麵的特殊關係,以換取日本對他的支持。莫裏循得到這封信後,感到孫對國際關係完全無知,信中給與日本的許諾太危險了。他立刻通過關係把信在上海的《字林西報》上披露,以防患於未然。當日本把全麵控製中國的《二十一條》以最後通牒的形式交給袁世凱時,袁世凱左右為難,條約之毒辣令他實在無法接受,但是他又懼怕日本。據說日本公使日置益在提交條約時囂張地以杖重擊袁的辦公桌以恫嚇他。莫裏循得知後認為隻有公開這份條約,依靠國際社會的壓力才可使日本縮手。他這時已有中國政府顧問的官方身份,不能直接撰文揭露,於是他請來他的老朋友時任《泰晤士報》駐華記者的端納,似乎無意地把文本泄露給他。果然,《二十一條》在國際上一公布,引起軒然大波,日本在它的險惡陰謀被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後隻好退了一步。在抵製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過程中莫裏循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莫裏循在為中國服務的最後幾年裏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日關係上,日本政府曾把他看作是阻止日本實現其在中國的侵略意圖的主要障礙之一。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善後事務的巴黎和會召開時,他是中國代表團的成員。代表團的任務很明確,就是要捍衛國家的根本利益,不能讓日本攫取山東。在和會的開始階段中國捍衛自己的主權和統一的立場還頗得同情,相反日本代表團倒有點孤立。但是弱國總是隻能做別人交易的籌碼。中國原來指望美國的支持,但是威爾遜總統為了得到日本對他的國聯計劃的支持,接受了日本對中國的無理要求。弱國外交本就艱難,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表現使成功的希望更加渺茫。莫裏循一到巴黎,發現代表團裏一片混亂,代表們互相爭鬥,陳友仁和顧維鈞準備的聲明英文稿文字拙劣,根本無法用。他立刻花了兩天時間仔細修改,然後遍訪各國代表,爭取對中國立場的支持。但是他的中國同事們似乎都別有心思,顧維鈞忙於衣冠鮮整地和一個印度尼西亞的美人兒戀愛,被克列孟梭嘲為是巴黎的一隻中國小貓。“個人高於國家是這些人的信條。”莫裏循在他的日記裏憤恨地寫道。巴黎和會的失敗使莫裏循非常失望和傷心,他的健康由此而敗壞,一年後就不治而身亡。

  在隨後幾十年間裏莫裏循的身影幾乎完全為中國曆史風暴所湮沒。現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恐怕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條象征了中國經濟繁榮的大街一直到一九四九年還以莫裏循大街的名稱而聞名。近年來史學界對莫裏循的越來越大的興趣表明我們終於能夠對中國近代史的這樣一個特殊人物作出公正而充分的評價。

  (《死過兩次的人》,P·湯姆遜和R。麥克林著)

  愛因斯坦私人信件公開發表

  今年七月二十日,偉大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最後一批文稿——他的私人書信在塵封半個多世紀之後終於被公開。這批書信大部分來自耶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愛因斯坦博物館,一直由愛因斯坦的繼女馬格特·愛因斯坦保管,她曾要求在她死後二十年中這些信件不能公之於眾。今年七月二十日正好是她去世二十周年,她所保管的信件和另一小部分來自蘇黎世中央圖書館的手稿收藏室及其他收藏點的愛因斯坦書信共有三千五百頁。這些信件將被陸續出版。以下是不久前美國《時代周刊》率先發表的幾封信——

  愛因斯坦用諾貝爾獎金換離婚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之一,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他的相對論在全世界享譽盛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愛因斯坦在探尋這個美妙理論的路上,經曆了多少艱難和坎坷。又有多少人知道,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愛因斯坦是怎樣牽掛和深愛自己的兩個兒子。不久前,美國《時代周刊》首次發表一批一九一五年期間愛因斯坦的通信。使人們對這位科學巨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一九一五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雖然早在此十年前,他就已經形成了相對論的理論構想,但直到這一年,他才真正提出了最終使自己功成名就的廣義相對論。為了論證這個引人入勝而又無比美妙的理論,愛因斯坦幾近瘋狂地工作。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他與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已經出現嚴重裂痕。米列娃帶著她和愛因斯坦的兩個兒子——十一歲的漢斯·艾伯特和五歲的愛杜阿德離開身在柏林的愛因斯坦,前往蘇黎世生活。與此同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食物匱乏,愛因斯坦的胃病加重了許多,隻有表姐埃爾莎·愛因斯坦(後來嫁給了愛因斯坦)在身邊照顧他。

  大兒子期望爸爸來看他

  首度公開的這批愛因斯坦私人信件,揭示了這位天才在一九一五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在情感和科學上的掙紮。最早的兩封信寫於一九一五年四月初,是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艾伯特(愛因斯坦昵稱他為阿杜)寫給父親的。他在信中央求父親,在春假時前往蘇黎世看他和弟弟愛杜阿德(小名泰特):

  親愛的爸爸:

  你知道嗎,泰特已經會乘法和除法了,而我現在正在學幾何。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平時媽媽會給我出題,到時候我也可以跟你那樣。可是最近你為什麽都不寫信給我們了呢?我一直在想:“複活節的時候你會來這裏,到時候我們就又能有爸爸了。”

  阿杜

  父子間靠信件聯絡

  由於戰爭,愛因斯坦無法前往蘇黎世看望兒子,不過他給兒子寄去了明信片,答應他會在七月份帶他去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度假。愛因斯坦還對自己的兒子喜歡幾何表示高興,還說自己像他那麽大的時候,“最喜歡的消遣”就是幾何學了,“可是那時候沒人可以演示給我看,所以我隻能通過看書學習。”愛因斯坦是多麽希望能和兒子在一起,教他數學啊。但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這讓愛因斯坦感到非常遺憾。於是,他希望通過信件來多少彌補一點,“如果你每次寫信的時候都告訴我你學會什麽了,我可以給你出題目讓你來解答呀”。他還給兩個孩子各寄了一個玩具,並叮囑他們要好好刷牙。“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現在我的牙齒才能保持得很健康。”

  夫妻嫌隙影響父子關係

  然而,一家人的關係還是惡化了。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在通信中,因為錢和度假時間的安排發生了爭執,一九一五年六月,漢斯·艾伯特給愛因斯坦寄了一張簡短的明信片,對父親提出的度假計劃進行了答複:

  親愛的爸爸:

  這種事情你應該跟媽媽商量,因為在這裏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不過,如果你對媽媽的態度那麽不好,我也不想和你一起去度假了……

  A·愛因斯坦

  從署名完全可以看出,在這封信中兒子態度的冷淡。漢斯·艾伯特再也不用爸爸對自己的昵稱“阿杜”,而是用和父親在寫正式信件中同樣的簽名“A·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相信,這張明信片一定是米列娃教兒子寫的,於是他決定和自己的新歡埃爾莎一起去度假。在此次公開的一封寫於一九一五年七月的信中,他向自己的朋友、蘇黎世的醫學博士桑戈,這樣解釋了自己的決定:

  親愛的朋友桑戈:

  我的好兒子這幾年來,因為我前妻,已經和我越來越疏遠了。我前妻是個愛報複的人,而且她很狡猾,外人尤其是男人經常都被她欺騙了……本來我早已決定要在七月份去蘇黎世,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我去了我也根本別想見到孩子們。所以在最後一刻我決定,在哥廷根進行廣義相對論的演講時,去塞林放鬆放鬆,我的表姐(埃爾莎)和她的孩子已經在那裏租好房子了。

  A·愛因斯坦

  用諾貝爾獎金換離婚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四日,愛因斯坦在哥廷根發表了自己有關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闡述了自己的新方法,盡管他承認自己還沒有得出精確的數學公式,當天下午,他一結束自己的演講,就給大兒子寫去了一封百感交集的信:

  以後每年我都會盡量和你們待上一個月的,好讓你們能有爸爸的陪伴和愛護。你們可以從我這裏學到很多好東西,這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給你們的。我通過如此艱辛的工作所得到的東西,不應該僅僅對陌生人有價值,更應該對我的孩子有著特殊的價值。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完成了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份論文。等你們長大以後我會把它都告訴你們……我經常太專心工作了,連午飯都忘了吃。

  之後,愛因斯坦接連提交了三份報告,並最終提出了人類曆史上最為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然而,在與家人的關係上,愛因斯坦卻無法得到自己期望的和諧,他最終決定和米列娃離婚,並提出:隻要米列娃同意離婚,他將把自己以後獲得的諾貝爾獎獎金全部給她。盡管當時還沒有獲得這一殊榮,但愛因斯坦對此非常自信。米列娃在考慮了一個星期後,同意了愛因斯坦提出的條件。幾年後,當愛因斯坦果真獲得諾貝爾獎時,米列娃用他的獎金在蘇黎世購買了三套公寓。小愛杜阿德(泰特)後來因為精神病被送進蘇黎世附近的一間精神病院,在那裏度過了餘生。漢斯·艾伯特的命運則要好得多。他後來進入蘇黎世高等工業學院學習工程學(當年愛因斯坦和米列娃也就是在這間學校相遇的)。之後,他又成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教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