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我為什麽要寫赫德

  趙長天

  一

  和赫德相遇,很偶然。

  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個愛爾蘭人,應該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海關的真正創立者,同時開創了中國現代郵政和海務等事業。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晚清政府的經濟命脈,又是中國和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多次重大談判的外交代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退入舞台側幕,在我們這代人的曆史視野中消失了。

  當然,隱約聽說過這個名字,卻朦朦朧朧,弄不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鴉片戰爭後來到中國的英國(愛爾蘭)人,自然囉,是個帝國主義分子,殖民主義者。我們的思維經常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攪得很模糊,卻對模糊的概念從來沒產生過追根究底的欲望。所以,一九九八年當我由於一項寫作任務接觸到有關赫德的曆史資料時,我非常吃驚。

  多年寫小說養成的職業習慣使我意識到,我遇到了一個特別的人物,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一個值得為他寫一本書的人物。

  二

  我正在走進一個人的生命。這個生命存在於一百多年以前,卻似乎就在我的麵前,伸手就可以觸摸到。

  這種感覺很奇特。我是在讀兩個人的通信。這批來往信件(包括電報)多達八千零二十四封,持續了整整三十四年。在閱讀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我感到空間和距離的消失。

  三

  過去,在讀曆史書的時候,我常常想,我所讀到的,果真就是曆史嗎?曆史學家們在編纂厚厚的學術著作時,依據的是一些什麽呢?當然是有依據的,比如曆史典籍、考古發現等等。但這些東西往往隻是留下了一鱗半爪的曆史印跡,真正客觀真實地反映生活原生狀態的文字,實在不多。於是曆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變成了某些人所理解所解釋的概念,讀起來就不那麽踏實。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感覺到這批函電的珍貴。

  這批函電因為一個特殊的原因已經全部翻譯成中文並匯編成書,書名叫做《中國海關密檔》。我相信,除了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套書。因為這兩個英國人來往函電的匯編,總計將近五百萬字,編成了厚厚的九大本。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誰有耐心有時間來閱讀一百多年前兩個外國人洋洋灑灑五百萬字的書信呢?所以,中華書局一九九○年出版該書第一卷和第二卷時隻印了兩千冊,到一九九二年出版第三卷又減至一千五百冊。在藏書豐富的上海圖書館,這部書僅館藏一套,所以不準外借。(這僅有的一套書,看來也沒什麽人認真讀過,因為在我閱讀時常常發現有些書頁被裝訂時的膠水粘在一起。)偌大一個中國,這樣的發行量,自然不可能引起社會反響。

  我由衷地覺得可惜。這些材料太珍貴了。因為它們是書信,是真正的書信而不是仿書信體的創作,就具有了創作的文字所無法替代的真實性。並且,這樣大的數量、在整整三十四年裏從不中斷、每周不少於往返一次的頻率,又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就極其難得了。

  函電來往的兩個人,一個就是赫德(Robert Hart)。上海的常德路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叫做赫德路。北京以前也有一條赫德路,在東交民巷附近。上海外灘現在豎立陳毅市長塑像的地方還曾經有過一個赫德的全身銅像,日本人攻占上海以後拆掉的。這些都象征著這個人在中國曾經有過的地位和影響。

  從一八六一年到一九一一年,赫德在中國海關當了將近五十年總稅務司。總稅務司,就是現在的海關總署署長;其職權,則比現在的海關總署署長大得多。一個人,連續五十主管一個政府的重要部門,就已經非常罕見了。一個外國人,連續五十年主管著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重要部門,就更加罕見了。我不知道在世界曆史上,是否還有第二個這樣的例子。

  和赫德通信的是金登幹(James D。Campbell),一八三三年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長赫德兩歲。金登幹一八六二年起在中國海關工作,後成為赫德的親信,於一八七三年被赫德任命為中國海關駐倫敦代表,擔任這個職務達三十四年。赫德和金登幹之間除一九○○年六至八月間因義和團運動,通訊一度中斷外,三十四年間一直定期函電往返。

  四

  在中國從傳統的封建社會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赫德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他的人生履痕是一麵鏡子,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記錄了近代中國從封閉走向世界的最初腳印。當然,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對這個人作出政治的評價以及通過他重讀晚清曆史;同時我關心這樣一個人,一個外國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外國人,一個作為中國政府高級雇員的外國人,他由於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處境所帶來的獨特感受。

  在特殊的環境中,人往往更容易表現出人性本質的一麵。我試圖以這些大量信件為基本素材,還原出一個具體的、真實的、活生生的曆史人物。

  在寫作準備階段,我閱讀了大量論述晚清曆史的著作和資料。我忽然覺得,對於中國來說,二十世紀的一百年,和十九世紀的一百年,居然有那麽多的相似之處。

  二十世紀,經過了無數的災難和動蕩,中國終於在七十年代後半葉走上了全麵中興的道路。二十多年來,中國的變化有目共睹。如果把中國的曆史往前推移一百年,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二十多年,中國發生過一些什麽事情呢?

  赫德的曆史在某種意義上,是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對外開放史的一個注腳。

  赫德是一個複雜的人物,這個人物在中國現代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樣是複雜的。他是個英國人,他是作為英國的外交官到中國來的,這種民族血緣關係決定了他會處處維護英國的利益。但是,從一八五四年到一九O八年,他在中國整整生活了五十四年,對這塊土塊也自然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除了洋務派官僚和外國傳教士,海關的外籍稅務司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資本主義的、高效率的海關,對腐敗落後的封建王朝的國家機器,會產生多麽巨大的衝擊。

  我不是曆史學家。我想用一個寫小說人的眼光,去裁剪現有的真實資料,畫出一個具體的曆史人物,並展示西方文明進入東方文明過程中的深刻衝突。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說得好:“我絲毫不想通過自己的虛構來增加或者衝淡所發生的一切的內外真實性,因為在那些非常時刻曆史本身已表現得十分完全,無需任何後來的幫手。曆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甭想去超過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