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 散文反映世態與時代的變遷——讀新版牛津英國散文選

  鯤西

  我舊有一本牛津英國散文選,編者何人已不記得,硬皮,小三十六開本。這種硬皮本現在很少見,大多是紙麵,開本也大。這一本珍藏著的牛津散文選,也在那年代隨著所有約兩架書被抄沒丟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遠比我多得多的存書由一位原單位來的人率眾人分數車運去,後來被告知大半是當了還魂的紙漿。往事留下的話語有時極富有諷刺性。絳雲樓珍藏一夜之間化為灰燼,區區普通讀書人這些極普通的書版化為紙漿又何足惜?

  我所以這樣懷念那本三十六開的散文選,是因為有好幾篇愛讀的英國散文是在那個本上讀到的,如W。H。Hudson的《在CROMER海灘邊》,還有好似是ROBERT LYND寫關於奧斯汀小說中兩個女主人公《傲慢與偏見》中的伊莉莎白和《愛瑪》中的愛瑪,哪一個更可愛,伊莉莎白活潑性急,愛瑪驕傲,愛瑪動芳心是遲遲在小說將要結束時才顯現,兩者都是奧斯汀妙手刻畫的可愛女性。然而作者坦然說出他選擇伊莉莎白,我相信多數讀者有同感。就是這些零星的記憶,令我不能忘懷於其實是一本很普通的書。

  今春一位故人的女兒遠道寄來一冊,使我又擁有一本新版的牛津英國散文選,書出於一九九一年,我得到的是二OO二年的再版本。照例從培根選起,直到寫於一九八○年的最後一篇,共收文一百五十篇。編者JOHN GROSS是一位資深的報刊編輯,曾任泰晤士報的文學副刊的編輯,另有著作多種。散文是難於界說的文體,完全與獨立性鮮明的詩歌、戲曲等不相同。每一個選編散文者都必然會有濃厚的個人愛好的色彩,隻有一個規律是必須共同遵守的,這就是他不能割裂曆史,不管他個人的偏向怎樣,他必須選入即使他不喜歡的作家。

  從十七世紀的培根開始,英國的散文也源遠流長,但進入二十世紀是一個轉折點。這或許是科學文化又進入新時期造成的。二十世紀的眾多名家,那些本是哲學學者,或小說家,都曾留下絕妙的散文小品。一個難題是他們的視點是如此相異,無法給予齊一的概括。作品的極端個性化,造成作為副產品的散文也顯示迥然相異的個性色彩。

  然而從這本選集中我還是看到了散文怎樣反映了世態和時代的變化。換言之從散文中流溢的理性與情感,深深地使我感到它們是如此之與我們的時代相近。它全然不象青年時代讀蘭姆的散文那種感受。

  選集收入羅素和邱吉爾文各一篇,很有意思的是這兩人的生卒年代極其相近,羅素生於一八七二年,邱吉爾一八七三年,晚一年,羅與邱分別於一九七○年和一九六五年去世,羅在世稍長。羅與邱先後於一九五O和一九五三年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兒點巧合可稱為近代英國曆史中一個佳話。他們都留下極佳的散文,卻都不列入文學史中。

  邱吉爾有一篇《記夢》,寫於一九四七年,時間恰在二次大戰結束,擊敗納粹德國之後未久。文說在十一月一個多霧的下午,他正在他鄉村別墅的畫室為他父親一幅舊畫像臨摹,這原是一八八六年繪製的,畫已破損,因此他決心由他自己重製一幅。邱吉爾善於作風景畫,人像不是他的擅長,為了紀念他的父親,他才破例這樣做。冬天英倫昏暗的光線,因此室內需要如白日照明。足足有一個多鍾頭,他這樣專心致誌地臨摹著。正當他望畫像上臉部作最後一次修正時,他突然產生一種意外的情感,調色板還在手裏,轉過身他忽然看見在他那紅皮高座圈椅上正坐著他父親的亡魂。於是進入了夢中的父子對話。

  老邱吉爾看來還隻是生活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以後的曆史大事全不知曉。當今的英皇喬治六世,他也全然無知。有趣的是他問起了幾個俱樂部,每一個上層社會的英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俱樂部,這是上流人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麵。老邱吉爾問到CALTON俱樂部,還有賽馬場俱樂部,邱吉爾都——回答說,前者在裝修而後者“OK”,這可把老邱吉爾懵住了,他問:“你說什麽,OK?”,邱吉爾解釋說:“那是美國話,爸爸。現在時興簡單說法。”老邱吉爾又問:“到底什麽意思?”邱吉爾答:“那就是‘對’、‘好’”,言下之意等於說“ALL RIGHT”。讀文至此令人發笑,OK之通行於全世界殆不過百年不到之事,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近數十年成為全世界人通用的語言,在中國先流行於港、台,而今天大陸也婦孺皆知,處於信息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疆界拉得更近了,語言的流通,本來陌生的外國辭匯的引正,是我們這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老邱吉爾不知道有二次大戰,也不知道納粹大屠殺這樣的事,更使他驚異的是英國工黨的上台。真可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問道:“我們是否還處於世界頂峰上,就如維多利亞女王治下那樣?”邱吉爾告訴他周圍的世界變得更大了。但現在世界的強國是美利堅合眾國,不過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已遠遠過去了。如今有馬克思,有蘇聯。最後老邱吉爾對他兒子說,你告訴我這許多可怕的事,我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事,我很幸運沒有活到日睹這些事情。他以慈祥的笑容再看他兒子一眼,然後拿起火柴點燃雪茄。突然之間人不見了,椅子也空了。

  這是邱吉爾為他自己寫的一個幻夢,在希特勒就要入侵英國的最危急的時候,邱吉爾力挽狂瀾,以無比的勇氣挽救了他的國家。但是戰事一結束,迎接勝利的時刻,人們發現大英帝國終於解體,結束了太陽永不落的神話,更有甚的是在戰後第一次大選中工黨的艾德禮擊敗了大英帝國最後一個衛士溫斯頓·邱吉爾。這正是這一篇《夢》所以撰寫的原因。

  進入上世紀三十年代,羅素作為哲學家也進入他成就的高峰,專業領域之外,羅素的文章也是最可讀的。集中選取了他的《論思想上過分標舉現代之不可取》(ON BEINGMODERN-MINDED)。羅素說我們當代思想界所表現的狹隘性不是表現在空間,而是在時間上。本來後一代後都會對已過去的前代有所評判,這是無可非議的。可是曆史上我們也看到從文藝複興到十八世紀末,人們欣賞古羅馬的遺物,在文學上浪漫主義時期也使中世紀一些東西複蘇,最後羅素說他自己的母親雖然深信十九世紀的進步,卻也依然讀莎士比亞和彌爾頓。於是他著重地說是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大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以背棄舊物為思想時尚。

  現代人認為時尚統領思想有極大好處。它使思想本身變得無關緊要,同時又使人人仿佛都已擁有最高的知識。於是作者說時興的術語諸如情結(COMPLEX)、虐待狂(SADISM)、俄狄浦斯(OEDIPUS)、布爾喬亞(BOURGEOIS)、背離(DEVIATION)變得人人能說能用,無須再求教於專家學者。本來象有些學術辭語在創造者是一項非畢生精力不得至的成果,就象紙幣可以轉換黃金,如今到了眾人手裏,已是不可兌換的了,新概念就象貶值的貨幣一樣。於是人們對於前代人的成果也處之以鄙夷的態度。

  現代人隨波逐流,他無意中壓抑了他自己的個性。曆史上巨人如哥白尼,斯賓諾莎,彌爾頓所擁有的那一種靜謐的孤獨的內心世界,在現代人看來都是無意義的。當今的世界外麵的誘惑四麵八方而來,名譽、金錢、權勢、媒介的誘導,使得現代人無法去做他認為最有價值的事,而寧可屈從於潮流的驅使。

  斯賓諾莎是羅素最敬佩的一個哲學家,不隻是關於哲學,而是他的偉大的人格精神,羅素說今天公共事務對於私人的幹預比任何前代都要厲害,在斯賓諾莎生活的時代,雖然有著異端思想,他依然以微賤的方法謀生,過著沉思的生活。若生在今天他或許也難逃法網。可以說從文藝複興以來今天一個人需要付出比任何前代都更大的勇氣來抵禦外界潮流的侵襲。

  羅素最後說我們人是生活在幻想中,不是傾向這一邊,就是倒向那一邊,要緊的是如要期望有一個偉大的作品的產生,在時空上必要的隔離是完全需要的。這就是說人需要看到有些東西更重要更有價值,超越於世俗的讚譽。在以前人覺得他是為神而創作的,現在我們所缺少的不是神學思想的衰落,而是孤獨。

  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文壇處於旺盛時期,詩人、小說家輩出,散文作為多數作者的另類創作,也粲然可觀。伍爾芙夫人寫得最多,她細膩的觀察,高雅的趣味,以及清純的文體皆不可及,此外如赫胥黎、勞倫斯也寫批評散文,這兩人特別是後者有著驚人的為他人所不具有的獨特洞察力。以我私見論,這是伍爾芙夫人所無法企及的。此後是震驚文壇的小說《一九八四》的作者奧威爾的出現,這本選集選取了他的《關於甘地的一些斷想》,(Reflectionson on GanDHi)文作於一九四九年,即甘地被刺次年。

  聖者總是被誤解至迫害之後,最後才被尊崇為聖潔的象征。對於甘地,奧威爾以為他的功過以及偉績最難判斷。上世紀二十年代,奧威爾在印度報上看到甘地的半自傳文。奧威爾說從這篇自傳中可以看出隱存於甘地內心的一些能量,如若不是變成舉世聞名的聖雄,甘地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律師,甚至一個富有的商人。人們要問甘地所奉行的不合作運動、素食主義、紡織棉花諸如此類,是在推廣他的理想,而同時也為印度的統治者英帝國主義所容忍甚至歡迎,因為客觀上他的理想的推行維護了殖民統治的秩序。這是一個PARADOX。

  甘地也有他生活中隱存的部分,早年他也學跳舞,學法文和拉丁文,甚至學拉小提琴,他不象其他的聖者,那些從幼年起就具有虔誠的意識,或者隻在經過墮落後才轉向信奉神的道德。更有甚者,甘地還有一些隱約的放蕩生活,曾兩次光顧妓寮,不曾沾染。他的聖潔的形象出現在世上,最早隻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甘地是一個性格複雜不易透徹理解的人,惟一幾乎為所有人(包括他的敵人)都同意的是你的手不能在他身上指出可以稱為汙點的東西。

  隨著時間的推移,甘地除了以不合作方式抵抗英國的統治以外,人們也把他和世界上五花八門的思潮聯係起來看。一個極端的例子是關於猶太人的。許多和平主義者對於這樣敏感的問題都采取回避的態度。據說甘地也被問及,他的回答是猶太人應該集體自殺,這樣可使全世界震驚希特勒的殘暴。這令他的最熱情崇拜者驚愕。

  於是奧威爾以他慣常雄辯的口氣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倘使甘地不是生活在那時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他的主張又如何表現出來?比方說在一個全封閉的社會,如斯大林治下俄國,這平和的呼聲能允許透露出來嗎?又如果印度主權的轉移,當政的不是工黨而是更具帝國主義霸道的保守黨呢?特別是假設執政的黨魁又是邱吉爾。甘地終於穿著他那套布衣在毫無戒備下,正當望著梯階向上走時,一粒子彈刺殺了他,他倒下。我自己記得極清楚,這消息傳出來的那個早晨,我所在辦公室一個平常的美國人說的一句話:“他是一個好人。”當然奧威爾說得更深刻,他說人們可以厭棄這種把聖潔當作一種理想的做法,因為其實那是反人性的,不過,奧威爾讚歎說,比起當代所有有名望的政治家,甘地留在人世的是多麽清醇的一陣風!

  這裏談到的三篇,隻是我瀏覽之餘挑選的,有意思的是都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之間,無疑它們反映了這一時期英國曆史和思潮的一些側麵。伍爾芙夫人說散文的作者必然是精通於此道的人,這三人各有專職,但他們的文章都極可觀。尤使我驚異的是英國的文字也沒有變味,沒有受到信息時代衝擊的痕跡。這是可喜的。猛地我想起我們的中國,我們有著遠比英國,甚至作為現代西方散文楷模的十六世紀的法國的蒙田都要有著更悠久的曆史,很可惜的是我過於孤陋寡聞,不能如熟悉五四以來新文學中散文家那樣熟悉當代的名家,而我唯一懷著冀望的是,正如上文所引羅素說的,沒有受到當前飛速發展信息時代的時髦思潮太大的衝擊,特別是作為中華民族精粹的中國文字的純沾性得到保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