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章 越恐怖越好看

  王雪明

  近些年,恐怖小說成了書市的一個新的熱點。

  有很多媒體都把二〇〇五年稱為“恐怖小說年”,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二〇〇五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兩部引人注目的恐怖小說:鬼古女的《碎臉》和蔡駿的《地獄的19層》,並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碎臉》銷售十二萬冊,《地獄的19層》銷售三十萬冊。這一數據表明了兩點事實:本土恐怖小說寫手經過五年的不斷淘汰後終於出現了被市場高度認可的新的寫手;五年的時間培育了恐怖小說的讀者和市場。

  二〇〇六年春,“中國恐怖小說家評選”活動揭曉,周德東、鬼穀女、蔡駿、一枚糖果、餘以鍵、成剛、李西閩、莊秦、離、七根胡等十位作家當選。這次活動由兩個著名的網站——新浪網文化頻道、天涯社區蓮蓬鬼話論壇和兩家不太知名的報刊——《中國網友報》、《膽小鬼》雜誌聯合舉辦。鑒於《膽小鬼》和周德東千絲萬縷的聯係,如果我們隻以網絡選票為依據可能更真實一些。結果如下:鬼穀女22298票(網絡票數,下同)、蔡駿9995票、離6048票、一枚糖果5933票、周德東3423票,後五位選手的選票不足2011票。從得票數可見,當選票數第一名和最後一名拉開的差距非常大,應該不在一個等量級中。且本土恐怖小說的第一代作者似乎開始走下坡路,新生的網絡寫手勢頭非常強勁。

  要對中國恐怖小說市場有個完整的描述,市場培育期中的周德東、魏曉霞、餘以鍵、李西閩、丁天等恐怖小說“元老級”寫手的功績不可忽略。這些“元老”大多是傳統作家轉型寫起了恐怖小說,被外界評論為“落草為寇”。

  本文以恐怖小說寫手為線索,試圖對自二〇〇〇年以來的恐怖小說整體狀況做個介紹。

  黑馬級實力派寫手

  ●鬼穀女 小說恐怖指數★★★★★

  出道:二〇〇五年一月

  鼎盛期:二〇〇五年至今

  代表作:《碎臉》、《傷心至死·萬劫》、《傷心至死·輪回》

  一部名為《碎臉》、署名鬼古女的恐怖小說,自二〇〇四年年底連載於新浪網上的“玄異怪潭”後,短短數周點擊率就逾百萬,被海內外百家網站轉載,以超過一千萬的人氣登上原創小說榜首。上海人民出版社通過美國雅禾出版有限公司找到作者,並在二〇〇五年的元旦推出,首印超過五萬冊。

  截至二〇〇六年六月底,鬼古女的小說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銷售情況:《碎臉》,銷售十二萬冊以上;二〇〇五年十一月推出《傷心至死·萬劫》,銷售六萬冊;二〇〇六年四月出版《傷心至死·輪回》,銷售四萬冊,成為市場認同度最高的寫手。

  以一部小說而成為“恐怖小說陣營的領軍人物”的鬼穀女到底是怎樣的人物?這個問題曾引起多方猜測。鬼穀女二〇〇五年七月曾到南京等地簽名售書,真相是:鬼古女為一對夫妻合用的筆名,丈夫易銘,妻子餘揚,生活在美國的一對華人夫婦。夫妻倆一同在上海一所醫科大學就讀,畢業後一起到了美國從事IT業。兩個人的職業都不錯,過著中產的生活。有閑了,便你構思我主筆,寫起了小說。而且“通常白天工作,下班後再寫幾個小時的小說。”真令國內專業寫手們汗顏。

  有媒體評價其小說:小說懸念不斷,死亡的汁液四處流溢,恐怖詭異的氣氛渲染頗有些“哥特式”小說的魅力。

  ●蔡駿 小說恐怖指數★★★★★

  出道:二〇〇一年

  鼎盛期:二〇〇五年至今

  代表作:《病毒》《地獄的第19層》《詛咒》《貓眼》《幽靈客棧》《荒村公寓》《荒村歸來》《聖嬰》等,剛剛出版了《瑪格麗特的秘密》。其中《詛咒》被拍攝成電視連續劇《魂斷樓蘭》。

  這個一九七八年出生的上海人在二十二歲那年開始發表小說,同年獲得“人民文學·貝塔斯曼杯文學新秀獎”。當二十三歲寫出成名作《病毒》時,他的心裏也異常欣喜:“我覺得我終於找到了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接下來,我一口氣準備了好幾部恐怖小說的素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驚悚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我還是在十月底開始了《詛咒》的寫作,花了一個半月完成了近二十萬字。”從此蔡駿就一發而不可收,被稱為中國原創“新一代懸疑小說旗手”。

  蔡駿在二〇〇四年與“萌芽書係”簽約之後,出版的三本書《地獄的第19層》、《荒村公寓》、《荒村歸來》銷量都在十萬以上,其中《地獄的第19層》銷售達三十萬冊。

  蔡駿曾癡迷於考古學,所以他的小說融入了曆史文化的內容,書中的主人公常常以福爾摩斯的方式來探究曆史的“真相”,一段恐怖的故事在曆史與現實、愛情與驚悚、懸念與推理之間展開。蔡駿是製造恐怖懸念的高手,更是講故事的高手。

  新生級網絡派寫手

  ●離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生人,憑借《魂行道——湖濱鬼穀》一書出名。該書前半部分曾在起點、天涯、貓撲等文學網站首頁強推,並立即引發掀然巨波,俘獲“魂迷”無數,被眾多網友推薦為年度不可不看的校園恐怖絕對經典,二〇〇五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離,女,當過編輯、自由撰稿人、電台DJ、業餘演員以及神出鬼沒的都市遊民。有輕度的幻想症和嚴重的恐懼症。夜裏走路不敢回頭,一個人睡覺害怕麵對天花板。有避世傾向,靠觀心術與相麵術與人交往,現隱居於成都某處,行蹤不明。

  ●一枚糖果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生人,一個喜歡寫恐怖故事的女孩。文字與她的人一樣,美麗而輕舞飛揚。著有《鼠皮玉人》(北方文藝出版社2005年出版)、《抓狂》(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兩本書,未出版的作品有《衣冠禽獸》、《有多快樂有多寂寞》)、《墮落的姿勢很美麗》、《愛情心懷鬼胎》等,在網上人氣很旺。

  如果一枚糖果去寫言情,文字一定是甜美的。可是,這個女孩披著糖衣在寫恐怖,就會讓人產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的不安感,一旦掉下去深不見底。

  ●七根胡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生人,對考古和謎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現居北京;二〇〇三年開始上網寫作,二〇〇四年成為新浪專欄作家,二〇〇五年出版個人合集《壽衣裁縫》和長篇小說《死亡邀請》。二〇〇六年四月出版古代長篇小說《懸蘭枯》,五月出版《超級女性死亡PK》,即將出版《菩提美人》。寫作風格詭異。

  ●莊秦 小說恐怖指數★★★☆☆

  從事營銷行業,業餘以寫作為樂。自二〇〇二年底迷上了驚悚小說泥潭,不能自拔。目前已有五十餘萬字作品散見於各類雜誌報刊。出版有小說集《夜葬》(含台灣繁體字版)、《醫院怪談》。在圈子裏是個出名的快槍手,隻要有了構思,就想立刻完成。結果是,第一稿趕時間出來的,很粗糙。所以花在修改上的時間,比別人多出了很多。譬如《夜葬》,邊寫邊在網絡上發,在網上的第一稿,隻花了二十八天的時間完成。但後來出版的時候,卻花了整整兩個月來修改。

  元老級傳統作家

  ●周德東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原《文友》雜誌主編。一九八九年開始,周德東發表大量散文,先後出版十餘部散文集。二〇〇〇年定居北京並開始恐怖小說創作。現任《青年文摘》彩版主編。出版有《天惶惶地惶惶》《我愛你》《我看到了我自己》《三減一等於幾》《我遇見了我》《誰摸了我一下》等。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導演李少紅改編成電影,正在拍攝中。

  至於為什麽轉型寫恐怖小說,周德東自己說,他寫恐怖小說有兩個目的,一為賺錢,二為給讀者一個刺激。

  周德東寫恐怖小說寫了六年,又很會炒作,成為這個行當不可不提的人物,對於培育恐怖小說市場功不可沒。有評論認為,周德東強調“心理恐怖”,其恐怖小說初讀起來似乎很平淡,但是讀著讀著,讀者的神經就慢慢地被繃緊了,好像周德東牽著一個線繩,他一抖手腕,你就哆嗦一下……

  不過,筆者對於他寫的恐怖小說不敢恭維,故事的立體感不強,說白了就是不太會講故事,這大概與周德東寫散文出身有關。另外,他的小說中恐怖元素常常是“虎頭蛇尾”,一個開頭很恐怖的情節往往續了個很“沒勁”的尾巴(即真相很平庸),總之一句話,周德東的恐怖小說一點也不恐怖,創作功力明顯欠火候。

  另外要指出的是,周德東是“773恐怖係列叢書”的開山作者,二〇〇二年元旦開始出版第一本書,本來周德東準備“以每六十天一部書的速度繼續將恐怖故事堅持下去”,自第三本開始,策劃人花青就開始將餘以鍵、李西閩、蔡駿等收入“773”的大旗之下,培育了包括蔡駿在內的一批作者。

  ●張寶瑞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生人,新華出版社副總編輯。一九七一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從事小說、影視劇本、詩歌等創作。是中國“文革”手抄本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一隻繡花鞋》《梅花黨》《落花夢》《葉飛三下江南》《綠色屍體》等。

  對二〇〇〇年開始的恐怖小說複興運動功不可沒。二〇〇〇年十月《一隻繡花鞋》在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紅極一時,帶動了“文革”中手抄本的大量出版,同時帶動了“文革”手抄本為題材的影視劇的拍攝,“來找我拍電視劇的有四十多家電視台”,張寶瑞說。

  進入二十一世紀,張寶瑞沒有新作。

  ●丁天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人,高中沒畢業就開始在社會上“混”。一九九四年在《收獲》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夢行人》。一九九七年開始,丁天簽約北京作家協會,月薪一千。二○○○年初出版《玩偶青春》,是以純淨為底色的青春迷茫和傷感,媒體戲稱其為“七十年代男寶貝”。半年後推出恐怖小說《臉》,一掃青春的感傷和憂鬱之色,從此聲名大噪,有了“惡魔丁天”的大名。二OO五年十月上海三聯書店重版《臉》,二OO六年一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丁天的《命犯桃花》。

  《臉》將現代都市言情和懸疑恐怖、中國畫皮傳說與西方吸血鬼故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被認為“第一部新概念恐怖小說”、“中國當代恐怖小說的開山之作”。但其後很久沒有新作,其地位很快被新人替代。

  ●餘以鍵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生人,當過知青、教師、文學編輯等。四川大學社會學研究生畢業,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現供職於成都《天府早報》。早年寫詩和短篇小說,曾獲四川省文學獎和北京文學獎等數十項文學獎。

  從二○○○年起致力於中國本土懸疑恐怖小說的創作,二OO一年開始出版長篇恐怖小說《死者的眼睛》《背後有人》《招魂》《誰在等你》等。

  ●李西閩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軍旅作家。曾在《解放軍文藝》《天涯》《作品》等刊發表小說一百餘萬字。

  從二○○○年開始恐怖小說寫作,二OO三年恐怖小說《蠱之女》《血鈔票》相繼亮相,奠定了其作為一個恐怖小說作家的地位。其後一年一部新作,又出版了《尖叫》《死鳥》,李西閩的恐怖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離不開對死亡的描寫和渲染。

  ●魏曉霞 小說恐怖指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做過教師、廣播電視主持人、報刊記者。現居北京,二OO一年獨力撐起自己的恐怖小說品牌“黑狐·恐怖體驗係列”,並已出版《死亡時間表》《12小時驚魂》《鬼穀逃生》《恐怖星期三》《奪命隱私》《黑貓的獰笑》《無處藏身》《老宅魔影》《自掘陷阱》等十二部作品,成為一個較成熟的國產恐怖小說品牌。

  魏曉霞是個頗有些傳奇色彩的人物,她一個人支撐起“黑狐”品牌,也有相當的讀者群。但對於我這個“骨灰級”恐怖小說讀者,她的小說淺了些。

  最具成長性的寫手

  ●成剛 小說恐怖指數★★★☆☆

  二OO四年開始懸疑恐怖小說創作,三年間出版了八本小說,有《沉睡穀》《鬼童》《阿絲地獄》《獵人者》《嬰骨花園》等。現為自由職業者、國家二級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獵人者》更被不少網友評價為“中國版的《達·芬奇密碼》”,其創作的懸疑驚悚小說相對於其它同類題材作品,顯得更厚重而有深度。

  成剛認為,隻有那種以人的心理活動為源頭,在現實中產生恐怖事件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心理小說。對於中國其它同類題材作家宣揚的心理恐怖,成剛頗不以為然。

  ●那多 小說恐怖指數★★★☆☆

  曾經是一名國家公務員,後跳槽到媒體,成為一位記者。以《那多三國事件薄》成名。出版的恐怖小說有《幽靈旗》《凶心人》《壞種子》,剛剛出版了《亡者永生》。

  最近圖書市場星座書很熱,那多又寫起了星座書,已出版有《白羊座的雙層世界》《當摩羯遇見處女》。

  ●小汗 小說恐怖指數★★★★☆

  原名韓景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生人。二OO一年從醫院辭職,從此流浪天涯。現旅居法國。《醫生杜明》是他首部中篇小說,有讀者稱之為“中國版的《沉默的羔羊》。

  因為一部網絡小說《醫生杜明》,小汗一夜之間在網絡上成名。當他決定將這部小說貼在天涯論壇的“蓮蓬鬼話”時,也想不到自己會這麽快成名:“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反應過來,我真的在網上很有名了,就憑一部小說。”有很多網友發帖子說,“《醫生杜明》是我這幾年覺得最好看的恐怖小說了”,我也有同感。

  ●李異 小說恐怖指數★★★☆☆

  魔羯座生,血型不詳,性格不詳,工作不詳,經曆極為神秘。長期混跡網絡,編織恐怖之文,忽隱忽現,麵無血色,遂成為長年遊蕩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終極幽靈。出版小說《迷離之水》《十二顫栗》等。

  恐怖小說市場在中國正處於生機勃勃的成長期,發展的空間很大。眾所周知,美國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的小說在中國敗走麥城(在國外銷售過億,在國內卻賣不動);另一位恐怖小說大師本特利·利特的小說更是在地攤上賤賣。據說這與西方的政治環境、曆史背景以及宗教、文化氛圍等多方麵“水土不服”有關。另外,語言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譯文往往太白,不能譯出恐怖的意味。台灣恐怖小說的發展比大陸早若幹年,原以為會很好看。作家出版社二OO六年二月推出了兩本被台灣文學界追捧的恐怖小說《網絡凶鄰》《請把門鎖好》,後者曾獲得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又獲台灣眾多名作家李昂、侯文詠、張曼娟等作家極高的評價,然而捧讀起來,卻非常淺白,猶如台灣的言情小說,令人失望,哪裏有恐怖的影子?

  無論如何,伴隨著鬼故事長大的中國大陸讀者“抗擊打”能力實在太強,隻有中國人才知道怎麽“嚇”住中國人,這就為本土恐怖小說的產生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麵,本土恐怖小說無範本可尋,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是產生本土恐怖小說大家最好的時機。

  令書壇吃了一驚的郭妮

  半年出書六種,

  銷售五百零五萬冊

  郭妮是二〇〇六年上半年新冒出來的一個先鋒青春作家,這位被稱為“美少女作家”外貌還似一位高中生。她半年裏出版了《天使街23號》、《麻雀要革命》等六本書(均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銷售量達五百零五萬冊。據“開卷”的全國暢銷書統計,截止二〇〇六年六月六日,郭妮的小說在青春、校園流行讀物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韓寒、郭敬明等青春文藝小說作家。

  郭妮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貝塔斯曼書友會、榕樹下、聚星中文網共同打造的一位“新華語文化”先鋒青春小說作家。二〇〇六年六月,德國舉行貝塔斯曼直接集團高層管理論壇,僅邀請三位作家參加,郭妮是其中的一位。會上,貝塔斯曼的負責人說,郭妮作品銷售勢頭如此強勁,不僅在中國是一個奇跡,在全球也是非常罕見的。

  郭妮的作品主要以十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為主要對象。她憑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浪漫唯美的風格吸引青少年讀者。針對前幾年“韓流”對廣大青少年帶來的負麵影響,郭妮作品的流行,有人稱之為“抗韓英雄”。在出版郭妮作品之前,中國校園文學市場上充斥著韓式小說,郭妮小說的暢銷,在中國的圖書市場,形成對韓國作品的巨大衝擊。

  據業內人士分析,郭妮作品的暢銷看來還方興未艾,今年暑期,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等單位舉辦一場命名為“夢想妮世紀·和妮在一起”的全國巡回讀者答謝會,在全國十九個城市舉行巡回宣傳,創造郭妮和讀者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這將使郭妮的作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想看看他到底能寫得多差”

  近年來,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是一部非常暢銷的小說,經常亮相於各地的暢銷書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歸咎於餘華的名望;二是歸功於出版社的不遺餘力的推廣和炒作。當此書上部剛出版時,恰逢上海舉辦書展,出版社在展廳內貼滿了廣告,又反複組織“簽名售書”,調動媒體發了大量消息,造成巨大聲勢。使這部書的發行量節節攀升。沒想到,《兄弟》的暢銷還有另一個原因——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不少讀者是因為這部小說寫得太差了,再去買這本書的。該刊報道在新疆舉行的全國第十六屆書市上,一位購買《兄弟》上下冊的烏魯木齊市民羅忠海說:“我是因為別人都說《兄弟》不好,才去買來看的。我知道餘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活著》很棒!但現在很多人說他的《兄弟》寫得一塌糊塗,我真是有點不敢相信,我買這部書,是想看看他到底寫得多差。”

  新浪第三屆華語原創文學大獎賽揭曉

  第三屆新浪原創文學大賽揭曉。十九歲的輟學少年林千羽,和二十二歲的複旦女生楚晴分別憑借《逍遙·聖戰傳說》和《挽雲歌》分享了總狀元的榮譽。本次大賽由新浪網主辦,共收到五千多部長篇小說的投稿。分為奇俠、言情、懸疑、都市、校園、軍史等六大門類進行評比,最後決出六大門派總盟主和總狀元、總榜眼、總探花。大賽的評委有金庸、餘光中、賈平凹、餘華、張抗抗、劉震雲、海岩等作家、評論家。

  本次大賽分為前後兩個賽程,林千羽的奇幻小說《逍遙·聖戰傳說》在前半程曾經力壓楚晴的言情小說《挽雲歌》,成為前半程狀元。《挽雲歌》描寫的是北宋末年,發生在宋朝七皇子身上的一段家國天下和兒女情長的故事。既有金戈鐵馬的時勢動蕩,又有悱惻纏綿的動人愛情。而《逍遙·聖戰傳說》則描述了一個恢弘壯麗的奇幻時代,神的力量和人心的力量展開了一場超時空的對決。不料,到了總決賽的時候,《挽雲歌》再次成為此前一直被看好的《逍遙·聖戰傳說》的勁敵,終審評委中好幾位評委都把選票投向了把一段古典愛情寫得淒婉纏綿的《挽雲歌》,認為這部小說將言情和曆史結合得非常精致,很有“古典版瓊瑤”的味道。最後時刻,終審評委張抗抗力挺《逍遙·聖戰傳說》,認為這部小說極富傳奇性和神奇性。最後《挽雲歌》和《逍遙·聖戰傳說》票數相同,評委們爭執不下,隻好握手言和,讓兩位作者分別當選為男狀元和女狀元。這次獲獎的作者大部分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些專家認為這也預示著“80後”作家的全麵崛起,以及新一輪的“80後”創作高峰即將到來。

  為何陝西出不了“70後作家”

  陝西省自建國以來,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幾十年來,有“陝軍”之稱。賈平凹、陳忠實……等人,在文壇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然而在全國形成影響的陝西作家、詩人大多數出生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不多,七十年代出生者則徹底斷代。這一現象曾引起人們的關注。

  “70後作家”在國內的出現,代表著一種完全不同於前幾代作家的文化氣象。這代作家一踏上文壇,就顯示了他們對現代時尚生活、欲望和感官快樂的興趣。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中國的“70後作家”多出自現代時尚文化比較集中的上海、廣東和北京一帶。陝西這一傳統文化的代表區域,盡管也會有“70後”出生的人去從事寫作,但沒有能力像前幾代作家那樣去從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寫作,又缺乏現代時尚文化的足夠資源。

  在陝西這樣一座以傳統為標誌的文化高地,還能否堅守其製高點的地位,應該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倔強的中國老百姓

  陸穀孫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可興,可觀,可群,可怨,一訣盡之矣!

  “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多麽平民化的幸福觀,偏偏發生在當代中國擁有最豐富精神資源的智者身上;聯想錢鍾書先生死後簡樸到極點的告別儀式(我稱之為minimalist art即“最簡藝術”的典範)以及錢楊給清華的豐厚捐贈,知識界為塵網名韁拘鎖者能不汗顏!?楊又說:“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隻是不願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願做外國人。”中國的文化人,特別是那些愛在體製內外跳越,兩邊討好,左右逢源者,洗洗你那髒耳朵,恭恭敬敬聽聽這席話吧!

  楊絳先生喜用節製的筆法,寧用“失敬”而不出一個“死”字,那萬裏長夢,那古驛道的暗喻,更是亦真亦幻,十分脫化。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雖然心似膏火,淒然自煎,但從表麵看仍是虛心平氣的敘述。僅有一處描寫使人驚悸,給人震憾,那是作者對心的描寫:“我的心上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我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隻聽得劈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我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裏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汙物都洗幹淨了。”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太太突然一反常態,以毫無節製的白描手法寫到血泡和熱淚,寫到血肉模糊和滓雜汙物,可見喪親傷痛之劇。我的一位年輕的學生認為這段寫得過於殘忍,我卻最欣賞這種獰厲而慘酷的真實,也即獰厲慘酷之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