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後記

  今年11月1日,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盡管在曆史的長河中,60年隻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幾代中國科學院人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科學技術的發展,前仆後繼,風雨兼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留下的光輝足跡,將永載史冊。

  曆史不會忘記,當年那些懷著拳拳報國之心,曾經衝破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的老一輩科學家,他們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獻給新中國的建設事業。這其中,有多少傑出的人物,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為了紀念老一輩科學家為科技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展現中國科學家光輝照人的形象,激勵更多的後來者為中華民族的複興而努力奮鬥,中國科學院院慶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編輯出版這本描寫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的作品。作品所描寫的10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他們身上我們會深刻感受到我國科學家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他們是千千萬萬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作品現在終於與讀者見麵了,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寫作的過程是艱苦的。參加寫作的10位作者大都對科學家的專業知識不太熟悉,加上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為了搜集相關資料,他們與科學家或科學家的親屬、同事進行深入交談,經常廢寢忘食,四處奔波,甚至連節假日都沒有休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才開始進行創作。初稿完成後,為了做到精益求精,在提交科學家本人或親屬審閱的同時,還專門召開了部分作者統稿會對初稿進行討論交流。根據科學家和統稿會議提出的意見,作者對原稿進一步作了結構調整和文字加工,使作品更加生動感人。為了使這本書更具有完整性、全麵性,根據出版社領導的意見,我又專門趕寫了一首《放歌共和國科學之旅》的長詩,以紀念那些為新中國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先輩們。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的親切關懷,他對撰寫好這些報告文學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專門與我一起研究,對落實路院長的批示給予具體指導。此外,還得到中國科學院原辦公廳主任蔣協助,辦公廳副主任汪克強、廖方宇,科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劉洪海,江西省教育廳副廳長洪三國,江西高校出版社社長邱少華、總編輯趙詩安、副總編輯陳東林的大力支持。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夏申江副主任、尹漢胤處長、張紹峰同誌對選派報告文學作家的工作,給予了熱情支持。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還要感謝科學家及其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密切配合和具體幫助,感謝中國科學院辦公廳石碩處長、劉東峰副處長,相關研究所的聯係人劉力、姚慶筱、吳天驕、崔桂雲、張維、楊雲珊、楊濟華等的熱情幫助。感謝有關科技工作者給作品提供了大量創作素材。

  感謝路甬祥院長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

  郭曰方

  2009年9月30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