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1章 中南海保健總管的見聞

  ◎王凡 東平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特別經曆——十位曆史見證人的親曆實錄》(王凡、東平著),介紹了不尋常年代中,十位曆史見證人的不為人知的經曆。曾五度進入中南海,擔任中央高級領導人健康保健總管的王敏清是其中的一位。現將王敏清在為中央高級領導做保健工作時的一些見聞,摘錄如下——

  給周恩來的揭發信轉落到康生本人手中

  王敏清的父親王世英因為很清楚康生、江青曆史汙點,也受到了殘酷的迫害。王敏清對為革命舍生忘死的父親也遭到批判百思不得其解,他刨根問底詢問,可父親就是不講。直到父親感到可能永遠失去揭示真相的時機之際,才把康生的劣跡和他同康生幾度交鋒的真情告訴給王敏清。

  與父親稟性相近的王敏清,隨即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長信,揭露康生的問題。不料,這封信竟輾轉落到了康生的手中。結果父親未能幸免於難,他自己也被打成了攻擊康生及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現行反革命”。

  王敏清自己的家多次被抄,被關、被鬥,後來又下放西北勞改……他的父親王世英則於一九六八年春,被康生、江青陷害而慘死。

  粉碎“四人幫”後,大批受陷害的好幹部陸續平反,但由於康生尚未被還以本來麵目,直到一九七九年一月,突破重重阻力,黨中央才為王世英昭雪平反,鄧小平主持了追悼大會。

  這年九月,蒙冤十三年的王敏清也得到平反。但堅強的王敏清在自己沒獲平反、康生問題未被揭發之際,就在二月冒著政治風險,寫下了七千餘言的長文《爸爸的眼睛——記我父親王世英持續三十年的一場鬥爭》,揭露康生的累累罪行。

  當時的《人民日報》社副總編李莊收到這篇來稿,不禁大喜過望。可在當時,中央尚未對康生定性,發表這篇文章要冒一定的風險,但同時也將引起好的轟動效應。因此李莊決定獨自承擔責任,未與報社其他負責人商議,便拍板發稿。

  文章於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刊出,雖然康生的名字被變通為“那個理論權威”,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矛頭所向,反應很好。而且文中直言“那個‘理論權威’和叛徒江青一夥將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比中央一九八〇年十月十六日在報上正式公布康生反黨罪行和開除其黨籍的消息,整整提前了一年。

  搶救班禪

  一九八五年五月,中央保健局正式恢複時,身任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王敏清兼任局長。

  作為保健局的局長,他有一項例行的公事,就是每個星期六的上午九點,到北京醫院北樓,聽取有關住院的高層領導人病情的匯報。

  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八日是個星期六,他像往常一樣,在八點五十分走進聽取匯報的辦公室。

  剛進辦公室,就有電話找王敏清局長。電話告訴王敏清:班禪今晨四點多發生心肌梗塞,當地立即組織了搶救,現在班禪的呼吸已經停止,搶救仍在進行中。

  了解了基本情況後,王敏清立即打電話通知了中央保健委員會主任楊德中。很快,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複辦公室、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都打回了電話,內容都是要盡快組織搶救組。

  溫家寶在電話裏說得更具體一些:“要組織最好的班子、帶上最好的搶救醫療器械、以最快的速度趕赴西藏搶救。”

  當他們準備得差不多時,中央辦公廳派來接他們去飛機場的車也到了。他們直奔北京南苑機場。王敏清下車時發現,中央辦公廳主任、這次赴藏搶救班禪工作的總領導溫家寶身穿軍大衣,已經在那裏等候了。他們魚貫登機,同行的還有班禪的親屬等十餘人。在這些人中,王敏清是年紀最大的。

  王敏清上了飛機才得知,他們乘坐的大飛機不能在日喀則降落,必須在拉薩換乘直升飛機。當飛機快到重慶時,飛行員報告說接到拉薩機場的消息,拉薩氣候不好,機場不能降落。他向溫家寶請示,是否在重慶降落。溫家寶聽後,果斷地說:“不行,直飛拉薩,要強行降落。”

  下午五點二十分,飛機在拉薩迫降時,果然是狂風呼嘯。機場上有兩架直升飛機已經發動起來了,王敏清和搶救組人員急忙登上了第一架直升飛機,溫家寶也上了這架飛機。

  飛機沿著雅魯藏布江峽穀飛行,兩岸峭壁似乎伸手就能觸摸到,在狂風中匍匐在地的野草清晰在目。由於氣候惡劣,飛機顛簸得厲害,飛機裏沒有座位,所有的人都坐著小馬紮,機上的人被顛過來倒過去。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嘔吐不止,連一名機組人員也吐了。

  六點二十分,飛機降落在日喀則的班禪行宮附近。王敏清提著手包,跳下飛機便朝搶救現場奔去。

  王敏清還清晰地記得,他們進入搶救現場是六點三十分,當時屋子裏已有五十多人。有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總醫院、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醫院的專家和醫護人員,正在進行著緊張的搶救工作。有的在操縱人工呼吸機,有的在輪流做心髒按摩,班禪的病榻邊豎著輸液的吊瓶。

  在聽了搶救情況的簡單說明後,為了及時了解班禪的真實病情,王敏清果斷地下令:一切搶救工作暫停五至六秒。因為當時無法判斷呼吸和心跳,究竟是班禪自動的,還是人工呼吸機和按摩在起作用。

  經過短暫的觀察,王敏清和在場的專家們確認,此刻班禪的呼吸已完全停止,全靠人工呼吸;但他的心室有極微弱的、不規則的蠕動。這就是說仍可能有轉機的一線希望。他遂下令恢複搶救,決定實施心髒直接穿刺心內起搏。第一次穿刺,做得非常準確、到位。但班禪的心髒沒有被帶動起搏。

  他們決定換第二台起搏機,進行第二次穿刺。操作依然準確、到位,可班禪的心髒依然沒有被帶動起搏。起搏機都是事前經過檢查的,顯然,可以排除是機器有故障。

  搶救在繼續著,一切該做的都做了,班禪始終沒有恢複呼吸,心髒的蠕動也越來越弱了。晚八點十六分,心電圖呈現水平線狀態。這說明班禪的心髒已經完全停止跳動。

  從班禪病發實施搶救,至此已近十六個小時,他的呼吸始終沒有恢複。最可能奏效的心髒兩次直接穿刺心內起搏,依然無能為力,起死回生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已黯然。王敏清向溫家寶報告:班禪的心髒於八點十六分停止跳動。

  此後,王敏清吩咐搶救停止,收拾搶救現場。沒有人對搶救組所采取的措施提出異議;也沒有人認為王敏清指揮有絲毫不當之處。

  快到晚間十點時,當地安排醫療組去吃晚飯。王敏清這才記起從早晨離家到現在,他還沒吃飯呢!可他此刻隻感到撐持不住的困倦,吃飯時嘴裏究竟嚼了些什麽,根本不知道。

  飯後,溫家寶對他說:“我已經向北京匯報,中央認為搶救組盡了最大的努力,決定新華社發報道,你們的名字要見報。”王敏清說:“這是很高的榮譽,可我當時聽了卻一點反應都沒有,當時的意識大概都停止了,唯一的欲望就是躺倒睡覺!當時不僅是勞累,更主要的是缺氧。”

  搶救胡耀邦

  一九八九年,實在是個不尋常的多事之年,而且幾件事都出乎意料。班禪副委員長辭世沒過多久,又一位精力充沛身體一直很好的中央領導人驟發病變,他就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而王敏清則又一次成為現場搶救的組織指揮者。

  題為《胡耀邦最後的瞬間》文章,記述了胡耀邦那次發病和搶救的過程,那篇文章與王敏清的敘述有很大差異,很有必要對當時真實的情況加以辨析澄清。那篇文章寫道:

  在政治局開會時,胡耀邦站起來說:“我胸悶,難受。”

  這時,胡耀邦雙眼緊閉,已經不能說話。大家萬分著急,慌亂中有人問了一句:“誰帶了保險盒?”恰好江澤民隨身帶了,就給胡耀邦口服了硝酸甘油片,嗅了亞硝酸異戊脂。後來,醫生認為這一措施對舒張血管,爭取時間起了很好的作用。

  據當時擔任保健局局長的王敏清回憶,四月八日中午大約十二點十五分左右,他正在衛生部保健局辦公室吃中飯,突然接到電話,說胡耀邦在懷仁堂開會時病倒,要他立即趕到現場。按正常情況,如果中央保健局局長在北京,當胡耀邦出現危機病狀,應該在第一時間通知中央保健局局長,由保健局局長親自部署搶救,不可能在搶救了幾個小時之後,才得到通報。

  他放下電話,立即丟下碗筷,叫來中央保健局的車就直奔中南海。當時中央保健局有一部最高級的轎車,裝有車載電話,就是供這種緊急情況時使用的。王敏清在車上給北京醫院打電話,要他們派醫生緊急趕往中南海懷仁堂。北京醫院方麵告訴王敏清,救護車和醫生已經從醫院出發。

  當王敏清下車走進懷仁堂時,北京醫院內科主任、原來也曾在中南海裏當過保健大夫的錢貽簡,已經在他到達之前趕到這裏。胡耀幫此刻在懷仁堂後麵的一個小廳,他躺在擔架床上,一麵輸著液,一麵做心電圖等檢查。

  當時情況緊急,胡耀邦麵色蒼白,閉著眼睛,顯得非常痛苦。錢貽簡見到王敏清過來,指著心電圖的顯示悄聲對王敏清說,胡耀邦的心髒有問題。按照通常的慣例,當患者患的是相當嚴重的病症或絕症時,例如心肌梗塞、癌症等,不能把病情直接告訴病人,隻能悄悄地告知患者的家屬。因為考慮到他和王敏清說話胡耀邦可能聽到,所以他才指著心電圖含混地說胡耀邦“心髒有問題”。

  誰知胡耀邦聽到了錢貽簡的話,馬上睜開眼睛說:“不對,我不是心髒病,我的胃部疼痛,是胃病。”顯然,胡耀邦此刻處於清醒的狀態,他說這話時,流露出對醫生判斷的不信服,情緒也有些躁動。

  此刻王敏清通過觀看心電圖,已經注意到分明地顯示心肌梗塞的線象。他用很嚴肅、很鄭重的口吻對胡耀邦說:“您確實是心髒病,是心肌梗塞,而且很重,需要住院治療。”

  王敏清說他和胡耀邦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父親和胡耀邦在延安時期就相識,自己在擔任中央保健局局長後以及自己父親的平反問題上與胡耀邦有多次接觸,相互間已經很熟悉。他知道胡耀邦的脾氣跟自己父親差不多,梗直爽快、忘我奉公。同時也了解胡耀邦一向自以為身體不錯,平時不太注意休息,也不太在意醫生的勸告,經常違背醫囑連續緊張工作。

  正是鑒於對胡耀邦性格習性的了解,王敏清感到倘若不把問題的嚴重性向他挑明,就不可能引起他的重視,遵照醫囑配合治療。因此,王敏清一變通常不向患者透露病情嚴重信息的做法,一反常態地向胡耀邦挑明了實情。

  胡耀邦堅信自己是胃病,連醫生的話都懷疑,自以為是胃病,他怎麽可能像“最後”一文中寫的那樣,吃下江澤民隨身帶的硝酸甘油片,嗅亞硝酸異戊脂?而且在中央領導人開會的場合,這些領導人會在不待醫生出現、診斷就自己掏藥給患者吃的情景,是不可能發生的,吃出了問題誰負責?這樣描寫實在是一種主觀臆想。“最後”一文還寫道:“醫生認為這一措施對舒張血管、爭取時間起了很好的作用。”王敏清說他在現場組織搶救,根本就沒人提到曾經給胡耀邦吃了硝酸甘油片,嗅了亞硝酸異戊脂一事,那位做出“起了很好的作用”結論的醫生不知究竟是哪一位,又究竟據何得出如是結論?

  聽王敏清出語很重,又見他神態嚴峻,胡耀邦大概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遂安靜了下來,輕聲問道:“住哪個醫院?”

  王敏清說道:“要住院就住北京醫院。”胡耀邦聽罷,又閉上眼睛,未再做聲,顯然是認可了。王敏清又對他說:“您現在需要安靜,待到血壓好轉後,再送您去醫院。”就這樣一邊診治,一邊觀察,直到下午四點左右,血壓好轉,病情稍顯穩定,才將胡耀邦抬上車,送往北京醫院。

  對“最後”一文中有關“經同家屬商量,將胡耀邦送入北京醫院”的文字,王敏清說:“急病搶救現場,完全由醫生根據病情做決斷,哪有跟家屬商量的?醫療救治的事醫生和家屬商量,這醫生是幹什麽吃的?而且當時胡耀邦的家屬根本不在現場,他的孩子們更不在北京,跟哪位家屬商量?”

  另外,王敏清說:“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在搶救現場的醫生,隻有北京醫院的、中南海保健處的和我這個中央保健局的,再沒有別的單位的。我可以負責地說,‘北京阜外醫院、協和醫院的心血管病專家們也很快被接來了’的說法是根本就沒有的事。對此,除了我之外,當時在場的錢貽簡大夫也可以作證。”

  王敏清跟著胡耀邦乘的救護車,一起到了北京醫院。他親自把胡耀邦送進了病房,並和醫院方麵共同做了安頓醫護的部署。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他又在胡耀邦的病房逗留到臨近晚上七點,才離開醫院。

  在此後的四月九日、十日,王敏清都到北京醫院去看望胡耀邦,了解病情。他說通常的情況下,病人在醫院安頓好了,是不需要中央保健局局長一而再地到病房去看的,但他和胡耀邦的關係非同一般,況且胡耀邦的孩子當時不在北京,所以他一定要親到病房看望。

  心肌梗塞搶救過來後,連續三天病情穩定,按說短期內就沒什麽危險了。三天後,王敏清因有公務,離開了北京前往廣東、海南出差。然而就在四月十六日晚,正在海南的王敏清,從廣播中收聽到胡耀邦於十五日不幸逝世的噩耗。王敏清感到非常的震驚和突然。他離京時,胡耀邦的病情似乎已經穩定,不存在什麽危險了,怎麽突然就去世了呢?

  王敏清懷著極度不安的心情立刻購買了機票,趕回了北京。到京後,他隨即去了北京醫院了解胡耀邦逝世的情況,醫生們告訴他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胡耀邦沒能絕對臥床靜養。這和他的性情習慣有關,他不容易靜下來。心肌梗塞患者,下床走動,大便用力,甚至在床上翻身用力,都可能發生意外。所以,醫生們要求他大、小便不要下床。但胡耀邦總想下床,特別是他對在床上由別人幫助解手極度不習慣,非要上衛生間大、小便,結果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在那些日子裏,王敏清的心情十分沉重:對自己熟悉和敬重的父執胡耀邦,本應替代他不在北京的孩子們更多地在他身邊守候,可自己偏偏因事外出了。王敏清後悔得無以複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