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4章 百夢誰醒

  ◎陸壽鈞

  談“夢”、析“夢”的書不少,最近,老編劇陸壽鈞寫了一本與眾不同的說“夢”的書——《百夢誰醒》。此書記敘了一百個不同身份的人所做的一百個夢,並試圖從文化的視角加以解析。此書即將出版,現征得作者的同意,選刊幾則——

  “菩薩”亦有夢

  新讀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趙樸初傳》時,似乎感到寫得有點瑣碎,但讀下去後,卻越來越有味。作者通過對傳主與各界人士交往的大量細節,把受人尊敬和友稱“菩薩”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形象鮮明地躍然於紙。

  想不到一生信奉、研究佛教的“菩薩”也會有夢,而早不做晚不做偏要在“文革”中做。

  是的,書中所記述的趙樸初在非常時期做過的兩個夢,讓人深感此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菩薩”。

  先說“菩薩”的第一個夢。

  趙樸初在他的好友、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陳同生被迫害致死後的一個晚上,他夢到了陳同生。次日,便有感而發地寫了《臨江仙》一詞,送給陳同生的女兒陳淮淮。詞為:

  豈分相逢難一語,

  仙舟來去何因?

  張天花雨落無聲。

  花痕還是淚?

  襟上不分明。

  信是娟娟秋水隔,

  風吹浪湧千層。

  望中縹緲數峰青。

  抽琴旋去軫,

  端恐瀆湘靈。

  趙樸初在詞前還有個小記:“夜夢江上有巨舟載雲旗鼓楫而過。舟中男女老幼皆輕裾廣袖,望若神仙。中有一人,似小時無猜之友,才欲招之與語,忽空中落花迷眼,付瞬舟逝,悵然久之,醒作此詞以誌異。”

  夢如詩,詩如夢。兩者皆苦澀難言。

  此時的趙樸初,也正處患難之中,隨時有沒頂之災,但他卻冒著極大的危險,還以此詞寄托了對遇難的親友們的哀思,並以“望中縹緲數峰青”句,毫不含糊、明歸無誤地直指江青,加以嘲諷與控訴!愛憎如此分明,膽魄如此無忌,實為難得!趙樸初的“夢”是真做還是假托,隻有他自己心中明白,但在這裏已無關緊要了,反正都被他用來當做抒發悲憤之情的一個由頭,他不但正直勇敢,而且機敏智慧。

  陳同生遇難十年後終於平反昭雪,此時,趙樸初又用同樣的詞牌寫了一詞,終於能標明《臨江仙·陳同生同誌哀詞》了。詞為:

  東進至今付序曲,

  當年才氣縱橫。

  行藏曾不員乎生。

  經霜知勁骨,

  躍火見精誠。

  附首為牛從孺子,

  豈期鬼域相乘?

  十年花雨誦潮聲。

  紅旗終不倒。

  烈烈舞民魂!

  詩人頌揚了亡友的豐功偉績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而且用“十年花雨誦潮聲”與前詞中的“張天花雨落無聲”相呼應,道出了時代在前進,落在尚有價,國家有希望。

  “菩薩”這兩首詞,並不隻是停留在對親友的哀思上,更深刻的是讓人看到了他愛國、愛人民的真誠,這是曆來貫穿在“菩薩”心中的一條紅線——“普渡眾生”!

  他在“文革”中的另一個夢,也說明了這一點。

  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淩晨,趙樸初做夢夢見民進同人周建人贈花一束,並說:“這是中南海落葉所變。”趙樸初看這花的樣子,果然不像荷花,而像芍藥,紅色的花瓣,明豔如霞,似乎還有其他人在座。趙樸初即席賦詩七律雲:“蓬萊水淺手重攜,醇林淵淵是我師。明月舊時留海閣,奈花今日出天池。”正要繼續吟下闋,不料醒來,卻是一夢。

  仔細回味,花的形狀,自己吟的四句詩,依然在腦海,清醒回憶。夢中成詩,還是第一次呢!可惜隻得半首。醒後,趙樸初續吟下半闋:“倘能變化丹青筆,暢寫江山壯麗詩?夢覺何分周與蝶,大風回蕩起予思。”

  這個夢看來不是詩人的“假托”,而是真做的。因為夢中還涉及到當時還健在的周建人。趙樸初絕不會去造這樣的夢。傳記的作者能寫到這分上,實在讓人佩服其收集傳主材料的廣泛與深入。

  詩人在夢中吟出好詩,多有先例,李白、蘇東坡等常在夢中吟詩,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李太白少時,筆於夢中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而趙樸初在夢中吟詩還是第一次,並隻得了半首。對此,他不但認了,而且醒後還認真地續吟了下半闋。此詩半在夢裏半在醒時,實在難得。

  趙樸初學問廣博,他的詩詞,常用典故,尤其在那樣的歲月中,更是曲筆異書,不是博學者或不經他的解說,一般很難領會其深奧的詩意,何況還有寓意難悟。作者在書中,對此夢此詩隻是點到為止,沒作任何解說,是十分明智的。而從另一方麵看,趙樸初的詩詞,又那樣地合民心,所以,我們普通人讀後,雖難領會其全部含意,亦能會心地一笑。

  此夢此詩,都讓人感覺到“中南海”裏將有重大事件發生。以後的林彪事件,鄧小平複出又被打倒,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的相繼逝世,以及“四人幫”終被粉碎,鄧小平再次複出,都證實了這一點。詩的核心在“倘能變化丹青筆,暢寫江山壯麗詩?”兩句上。

  “菩薩”確實有他的悟性和非凡的洞察力!夢中也如此。

  阿彌陀佛,“菩薩”的夢,豈能等閑視之?

  傅雷夫婦的夢

  有的人死了卻仍然活著,因為他活著時是一個大寫的人,死去時還是個大寫的人,大寫的人是永遠活著的。傅雷就是這樣的人中間的一位。他這個大寫的人的“人”字,一撇一捺是由他與他的夫人朱梅馥一起組成的,朱梅馥在他人生的危難時刻,毅然放棄人生,與他同行,也是一個不願跪著生的大寫的人。

  謝謝金梅先生為我們寫了一部《傅雷傳》。這是一部非常難寫卻又寫得很好的書。購得時我讀過一遍,最近,又看了一遍。傅雷之所以受世人尊重,不單是他為大家翻譯了那麽多的世界名著和從心底裏傾吐出的《傅雷家信》等大作,更為吸引人的是他的卓越的人格魅力。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之一。

  有關傅雷動人的故事很多。

  一個流傳較廣的真實故事是:“傅雷被錯劃為‘右派’,蒙受著無端的屈辱,但他依然桀驁不馴,狷介倔強。一九六一年九月間,有關部門決定給傅雷摘掉‘右派帽子’。考慮到傅雷的脾氣,事先讓人給他透出這個喜訊,希望他有個認識錯誤的態度,意思是雙方好下台階。如同兩年多以前,他根本不承認自己有錯那樣,傅雷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還是回答說‘不!’他說寧可戴著帽子也不承認當初有錯!”一九六一年九月三十日,報上登出了摘去傅雷右派帽子的消息,他麵對報紙沒有笑容,說:“當初給我戴帽,本來就是錯的!”

  此話在當時說得有點“狂妄”,也似乎不識事務,不明好歹。但他說的是真話,是事實,在歲月的轉移中,曆史已證實了他所說的話。而我們常見的卻是許多事後諸葛亮。

  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樣擔當起這個故事中的主角?

  有的人隻要一被整就真的認為自己是罪人了;有的人隻要一被整,就會亂咬人,以求自己的解脫;聰明者也隻是要出種種計謀以求“蒙混過關”;大多數則是無奈地承受,等待著仍有出頭之日。真有出頭之日時,便感恩感德。或明知大環境已不能危及自己時,竟當起“三年早知道”的英雄好漢來。當然,被整者是永遠懂得同情的,但真要讓人尊敬卻也並不容易。

  傅雷在一九五七年被錯劃“右派”時,他沒有低下過頭。一九六一年為他摘帽,他隻是淡淡的一句話:“當初給我戴帽,本來就是錯的!”

  是的,能證明這個“錯劃”的證據比比皆是。金梅俯身一拾所得的傅雷的夢,也可證明。

  傅雷在不到二十歲留學法國期間所作的《淺行通信》中,“反複地描述著他那聯翩迭出的夢境囈語。他說,他‘此行幾無夜不夢’,‘無夢不在故鄉’,不在親朋故友,他夜夜都在‘魂夢飛歸’,都在與親友們共話聚談,傾吐著別後衷腸。這樣的描寫,傅雷就將其對祖國的一腔柔情渲染抒發得更加淋漓盡致了。但那不單純是他個人情懷的流泄,也是對一代知識分子愛國之情的生動表現。”

  金梅所引傅雷的夢境來自傅雷自己的著作,是真實的、真誠的、可信的。金梅所加的評語是真切的,恰如其分的,所以,也是令人信服的。

  傅雷這一代知識分子,飽經祖國動亂的苦難,他們身上流動著滿腔熱血,連做夢也是愛國愛人民的。對夢的考察,對於一個有思想的人來說,不應忽視他所處的大環境。

  然而,到了“文革”,傅雷連做這樣夢的權力也被剝斷,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傅雷與他的愛妻朱梅馥終於以死抗爭,雙雙自盡。

  也算老天有眼,在他們攜手走上黃泉路前一年多,他們終於與遠在海外的兒子傅聰通上了一次電話。對此次通話,金梅作了如下描述——

  按照原先與父親商定的計劃,傅聰打算於一九六六年去日本時,順便在香港登台演奏。不知道是預感到那樣打算會難以實現呢,還是傅聰一時的情緒衝動?他將計劃提前了一年。

  一九六五年五月四日清晨,朱梅馥對傅雷說,她夜裏夢見傅聰還是小娃娃的模樣,喂了他奶,他睡著了,把他放在了床上。剛剛說完這話半個小時,突然響起了電話鈴聲,那是傅聰從香港打來的長途電話。

  “這天,傅聰由新加坡去新西蘭途中,在香港停留半天。他給遠在上海的父母通了一次話。除了表達無窮的思念,還把他將於下月在香港登台演奏的決定告訴了他們。”

  “傅聰的長途電話給父母帶來了極大的興奮。整整一天,兩人神情遊移,無法安靜,吃飯做事都有些飄飄然,像是在做夢一般,傅雷更無法安定下來工作。相隔六年,終於聽到了兒子的聲音,他們怎能不高興呢?”

  惡夢難以揮去,好夢永遠短暫。

  他們父子、母子三人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年多後,會天上人間,永遠分離。連再通一次電話的可能也沒有了。

  傅聰母親朱梅馥的這個夢,我們已不能再去用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心靈感應、母愛等釋夢法去解釋了,讀到此處,我心頭隻有一片悲哀……

  我不知這是否是這位平凡苦難的母親一生中留下的最後一夢?她隻想哺育自己的兒子,隻希望兒子能平安,盡管她自身一直處於不平安的環境之中。我想,這個夢,一定會留在傅聰一輩子的記憶之中。也會留在為人子者的記憶之中。這個夢,體現出了我們真正的母親所擁有的情懷。也正是母親的偉大所在,她們哺育出的兒女,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熱愛自己的母親,如何去熱愛自己的祖國與人民。

  讓我們永遠記住傅雷夫婦的這兩個夢!

  馬思聰做了一年惡夢

  人們常說,惡夢醒來是早晨。這是安慰之語:惡夢總會過去的。無論從個人的經曆來說,還是從曆史的長河來看,“惡夢”確實終將會過去。

  是的,馬思聰做了一年的惡夢,又經曆了多年的精神折磨,最終還是過去了。

  馬思聰是眾所周知的著名音樂家,“文革”前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郭沫若詞、馬思聰曲的《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我們都曾唱著它長大,而他晚年的《思鄉曲》更讓人難以平靜,激發出愛國、愛家鄉的巨大熱情。

  馬思聰的出名,不僅在於他在“文革”中不堪承受殘酷的迫害,攜妻帶兒女出逃香港,並由美國駐香港總領事親自陪同,飛往紐約,定居費城。被定罪於“叛國投敵”。還在於一直保護、關心著他的周恩來對此事的另一種看法,他在晚年接待一位來訪的美國要人時,曾深情地說過:“我平生有兩件事深感遺憾,其中之一就是馬思聰五十多歲離鄉背井到國外去。我很難過。”還在於“文革”後,馬思聰終於得到了徹底平反……他的經曆,確實非凡。

  為此,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的“馬思聰熱”。

  一些有關馬思聰的報告文學和傳記作品,讓我們詳盡地了解了有關馬思聰的一切。迷霧之幕終於拉開。

  馬思聰重見了天日。

  我們也重見了馬思聰。

  可馬思聰一直承受著什麽呢?

  這些作品披露了馬思聰給他侄女馬之庸的一封親筆長信。信中寫道:

  你爸爸是我童年時的最靠近的兄長。在他領導下我們幾個較小的兄弟玩的各種遊戲,都那麽興高采烈。可惜我不能再見到他了。說起“文革”後遺症,我也有點經驗,來美後整整一年做惡夢……

  天哪,馬思聰竟做了一年的惡夢!

  他沒有細說這些惡夢的具體內容,隻是用省略號把一切都省略去了。真是不堪回首哇!他去美國後在各種場合都不願談及他在“文革”中的遭遇,他用“不願再回憶”一言以蔽之。除了他從內心來說真的不願再談及那段非人經曆外,當然,還另有深意的。但這段經曆,是他終身難忘、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不願意說,就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宣泄,這就引發了他的後遺症,“來美後整整一年做惡夢……”他雖不願細說這些惡夢的具體內容,但這些惡夢他是肯定做過的,而且做了整整一年!

  尼采在《超越善與惡》中曾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發生於日光之下的,必將回到黑暗中去。當然,發生在黑暗中的也必將回到日光下去。馬思聰的惡夢,則是發生在日光下的黑暗回到了黑暗中的黑暗。反複循環。

  人做惡夢有幾種情況。

  一是在經受了極度的恐嚇或不幸後,大腦中有關的部位受到了突發的強刺激而經常會用夢的形式來釋放。這是人生理病理上的一種常見的現象,並不奇怪。馬思聰的惡夢就是這一種。他整整做了一年,可見他雖說不願再回憶“文革”,而實際上那段生活卻一直騷擾著他。越是不願說,越是要由另一種形式去釋放。整整一年啊,每夜做惡夢,確實已形成了一種病症。馬思聰稱之為“文革後遺症”,很貼切亦很苦澀。這種惡夢是環境強加給他的,希望人們永遠不再成為這種環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要認真消除“文革”的後遺症!

  另一種做惡夢的情況是屬於非常規的,那就是做夢人生活得很正常,沒受過任何驚嚇或刺激,突然在某個夜裏做了一個惡夢,驚醒後怎麽也聯想不起之所以會做這個惡夢的原因。遇到這種情況就應引起自己的注意。如果惡夢驚醒後難以回憶起惡夢的具體內容,也就是說夢境是模糊不清的,那就最好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是否是病理的反應。如果說惡夢的夢境十分清晰,那就該聯係一下自己的親友,聯係一下自己準備要做的事,看看有什麽要注意和預防的。夢的類型中有一種屬於“超感”型的,往往對當事人有預示的作用。對此雖有各種說法,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將信將疑,但小心些、預防著些、檢點些總有好處的。當然,在一般情況下,這種奇怪的夢,在一個人一生中,也僅遇到一兩次。沒必要都往這上麵去靠。

  還有一種惡夢則明確是身體上某一部位產生病變的反應,對此,我們絕不能大意,應趕快去醫院檢查,及時治療。當然,還有的人在行為上產生了“病變”,觸犯了法律,做賊心虛也會做惡夢,這種夢境常常是自己被抓住了,或被人圍堵著,唯一解救自己的辦法是停止作惡並趕快去特殊的“醫院”自首。否則,惡夢不休,直至發生在黑暗中的再回到日光裏去。

  做惡夢者更多的情況是什麽事也沒有發生,偶然做了一個惡夢而已。但願如此。

  惡夢醒來是早晨。一九八五年,馬思聰的冤案得到“徹底平反,恢複名譽,消除影響”。可惜這個早晨對於馬思聰來說實在太短了,馬思聰還來不及回歸,兩年後就病死他鄉。

  惡夢對人來說總不是好東西!

  而馬思聰還是留下了一部《思鄉曲》。這才是他自己的“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