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1章 哪有你這樣你——木心詩歌評議之一

  ◎李春陽

  篇幅短小確是抒情詩的一個內在的要求,曆史上一些成熟的格律詩都比較短,唐人五七律絕,多則八句,少則四句,宋詞長歌慢詞也少有超過二十句的,更惶論小令。波斯哈雅姆的四行詩,商籟體的十四行,更有日本的俳句。帕斯由此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詩,其複雜性並不亞於《神曲》或《失樂園》。”

  木心先生的詩集已經在大陸出版了兩冊,《西班牙三棵樹》和《我紛紛的情欲》,兩冊詩集先期收錄了木心先生的一些短章,麵對這些精致的文字,我先擇取一首試做評述。

  J J

  十五年前

  陰涼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訣別

  每夜,夢中的你

  夢中是你

  與枕俱醒

  覺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夢中

  哪有你,你這樣好

  哪有你這樣你

  這首詩讀畢,讓人說不出話來,停留一段時間,才又輕吟於心,然而每一遍之後,都要停下來,在美好、真實的麵容出現的時刻,在樂音的間隙,我需要足夠的靜默。

  詩的題目是兩個大寫英文字母J J,並排放的時候,中間有空隙,漢語中的兩個筆畫,像殘缺的漢字,又是完整的符號,代表我和你毫無問題,能勝任。怎麽讀,漢語裏沒有這音。漢語詩歌表達思念的經驗和積累非常豐厚,作者借用題目似乎想跟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全詩十二行,字句輕捷,六個小節,六十字,寫離別、思念、愛,寫我與你。其中四字一句的共六行,占全詩行數的一半。第一節的兩行都是四字一句,最後一節都不是四字一句,其餘的四節,每節的兩句中各有一句是四個字。第三和第六節各用了一個逗號,將其第一句斷開。前三節都分別用了一個現代漢語特有的“的”,大體整齊,很有規律。四字句比較穩定,漢語的成語以四字為主,它的來源更深一些,《詩經》中的大多數詩篇是四字一句,四言詩的發達遠在五言和七言之前。

  十五年前

  陰涼的晨

  記憶的枝杪,流落生機,以現在為結點上溯,距今十五年,在一個陰涼的晨,晨與“沉”同音,音節短促,分量輕擊時光,截留停息,停在那時。

  恍恍惚惚

  清晰的訣別

  生離死別,未必少見,生而“訣別”,寒光鋒利的一個詞語,死亡,尊居生命的兩端,而我與你的“訣別”,十五年前,切入我生命之河,“恍惚”的是波瀾起伏的情緒,清晰是對訣別的鐫刻,即便刻入時光之水,猶以存在。訣在別前,恍恍惚惚,別在訣後,刻骨銘心。

  每夜,夢中的你

  夢中是你

  你與我的關係,由晨入夜,我們沒有白晝,晨之拘謹猶疑直入夜之深摯濃烈。“每夜”,是十五年以來的每一個夜晚,是五千餘個夜中的任意一個,“夢中的你”,因為其他人皆為配角,所以直言夢中的你;還因為你不在別處,隻在夢中,所以“夢中的你”。“你”,在訣別中未曾露麵在夢中現身,“夢中的你”恍惚麽?不!非常清晰,故說“夢中是你”!這是輕輕的判斷,卻毫無疑問,因為夢中隻能是你,永遠是你,但這層意思說出來就直顯、乏味了,從“夢中的你”到“夢中是你”,“你”在第三節詩中連續現身,是訣別後的“到來”,是不在場的在場。

  與枕俱醒

  覺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夢中

  夢的出發是枕,夢醒來,即回枕上,枕是現實生活與夢的聯接,但枕何嚐入夢?將枕認出,枕之為枕;“與枕俱醒”,觸目驚心。回到現實中的“我”,“覺得不是你”,現實是理性的,刻骨的訣別,提示的恰是你的不在場,“覺得”是暗自對的,怎麽會“是你”呢?怎麽會“覺得是你”呢?這不是判斷,而是推理,“不可能”、“不應該”,集中於“覺得不是你”中,多年之後我還是繼續猶疑於判斷、推理,在你與我分離時光的距離、思念的深淺之間,我是否至今還不能躲避你使我產生的羞怯?

  “另一些人”,現實中自然充滿了“另一些人”,他們的枝葉遮蔽我的麵容,他們多樣的青春填滿了我單一的蕭瑟,甚至還入侵了我的夢,他們通過“扮演你”而進入我的夢,若不扮演成蒼翠的你,“另一些人”又怎能入得了我夢中?即使扮演成你,夢中依然被我輕易辨識,我,隻是未做結語。

  哪有你,你這樣好

  哪有你這樣你

  做結語的是最後一節詩,共計六字,鑽石一樣閃爍著簡潔的光芒,璀璨逼人,我們以往所閱文字,見所未見。“你”在這一節詩中四次出現,這最後一節充滿了“你”,“我”已隱退,隻剩下了我的“你”疊依著你。“哪有”“這樣”,平凡的口語,讀者分開日常叢林生活的枝條,是否看清楚了美怎樣美?原來,完美即是完美本身,不需要描摹,而“你這樣你”!

  “我”的愛,是否渴望辨析之力?答案是否定的,情感乃自然者,無聲息最有作為,它來宣布:“哪有你”、沒有你不是你、“哪有你這樣好”!你的好“這樣”,另一些人那樣,所以他們最終也無法“扮演”,隻能徒然使我看清你的缺席,你的不能被代替,因為說到底,他們“哪有你這樣你”!

  在我對你的辨認識別中,你的“這樣好”,上升成為你的“這樣你”。“這樣好”是我對你的感覺,但“這樣你”是你的本質屬性,第二人稱代詞被活用作形容詞,意為你之為你的核心品質!

  “我們居住在閃電裏,閃電處於永恒的心髒”(勒內·夏爾),這一刻,心髒在思念中跳動,“你”到底去了哪裏?時光在增加,你把美的道路越走越遠;詩,是情人品質的收藏者,最後收藏的,是你、是我對你的愛,是經得住時光而聖潔;詩人,往往因其高尚,而成為最有才能的人。

  我們從未在任何漢語的詩句中,閱讀過如此性狀的表達——“你這樣你”。愛,是兩個相愛的人的全部關係,詩中,是“我和你”的關係,木心的詩,善於將極度的抽象和極度的具象不做分離,既有意義也無意義。

  “你”,作為第二人稱的稱謂,馬丁·布伯稱之“原初詞”,“原初詞一旦流溢而出,便玉成一種存在。”假如我們視上帝為“永恒之你”,那麽,將這首詩是否可以理解成對信仰的確認?詩是人類試圖跳出“我——它”關係而步入“我——你”關係的永恒的努力。詩乃存在的證言,一切存在者都是指向永恒的“你”而存在著。與你的訣別,是“我”在世的命運,這首詩發出靈魂的自我言說。

  “詩在話語的空間相互追逐”(讓·貝羅爾),詩是語言中的語言,一首詩常被認為永遠沒有完成,在木心的詩中,我感到什麽存活了下來,誕生了出來。詩成功的瞬間,是美好、真實的麵容顯現的時刻,從這個意義上,詩,乃靈魂本身,好的詩,乃“靈魂出殼”。我們過去所閱讀的漢語新詩,它們依然有品質地活在我們心裏麽?如果我們不能確定它的存活,那麽,我能否懷疑它們的作者是否寫對了,詩人的能力要看通過運用詞匯喚醒情感、恢複事物的魅力,在木心先生這兩冊詩集短章中,我處處看到這種輕而易舉的能力。

  “為了體驗一首詩,我們必須理解它;為了理解它,我們必須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它——把它變成一種回聲、一片陰影,把它變成無。”(帕斯)

  由此我們停頓下來,時間必須在此停止。我們再一次閱讀這首簡短排列的小詩,一條清澈的瀑布,在最後一節之前流淌下來,跌在青石之上,散開飛濺“你這樣你”的生動性,十五年流瀉而去,“我”的生命如此度過,除了愛愛,我到底還愛什麽?這個時候讀者已經成為另一位詩人參與“這份”情感,雖然我已經不能看到“你”,但是——

  多虧有你,否則我怎麽能有這樣的詩?

  多虧有詩,否則我怎麽能有這樣的你!

  2006-12-14於北京西山玉皇頂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