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讀《追憶似水年華》隨筆之二

  ◎張宗子

  《斯萬之戀》這部轟轟烈烈的愛情交響曲結束於男主角的一夢。在夢裏,作為潛在對手、而實際上早已和奧黛特關係曖昧的福什維爾,化身為不動聲色而富於心計的拿破侖三世,帶著奧黛特悄然離去。這一場景意味深長:形象始終不清晰、但多少給人猥瑣印象的福什維爾,如何能和拿破侖三世聯係起來?其次,當夢中的斯萬繼續隨眾人攀向崖頂之時,奧黛特獨自下行,與暗中等候的情人在崖腳相會。這是在暗示奧黛特一如既往的墮落嗎?果然如此的話,斯萬的攀升有什麽意義呢?自此之後的斯萬,無論肉體和精神、名譽和地位,都在急劇衰敗,他的墮落比奧黛特更徹底,因為奧黛特在墮落中也是生活著的,而斯萬則在墮落中走向死亡。斯萬和奧黛特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他其實是無法承擔墮落的代價的。

  這是早晨八點鍾,男仆把斯萬喚醒,告訴他,理發師就要來了。一早理發,是因為他聽說年輕嫵媚的康布爾梅夫人要到貢布雷去住幾天,那裏久違的鄉間景色同樣使他懷念。於是他決心離開巴黎一些日子,希望借此能把自己因為沉浸在對奧黛特的幻想中而不再留意的東西重新揀拾回來。他想到為奧黛特犧牲了那麽多,而且道德修養也連帶有所降低,心裏忍不住咆哮起來:

  我浪擲了好幾年光陰,甚至恨不得去死,這都是因為我把愛情給了一個我並不喜歡,也跟我並不一路的女人!

  如果小說就此結束,斯萬的形象也許會完美得多。但生活的殘酷就在於,但凡有一點可能性,或出於社會的大環境,或由於人性中細微的、完全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諒的弱點,它非要窮盡一切,追索人到無可逃遁之地,最後把他徹底摧毀(或完成)。

  當我們在後續的零散敘述中,得知斯萬不僅不顧社會上確鑿無疑的傳言而娶了奧黛特,而且生了一個女兒,亦即敘事者後來的初戀情人希爾貝特時,我們一下子很難解釋這一切。斯萬的咆哮無疑表明了他從幻夢中的覺醒,那麽,他為什麽還要和奧黛特結婚?這裏沒有任何道義上的約束,何況斯萬在對待女人上,向來沒有承諾的習慣。

  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其一紙風行的《西方正典》中,結合弗洛伊德的理論,參照莎士比亞的戲劇,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嫉妒,是比愛情更強大的嫉妒,使斯萬娶了奧黛特,一個完全不是斯萬喜歡類型的女人。布魯姆說,對斯萬這樣一個社交生活如此豐富多彩的唯美主義者兼公子哥兒,奧黛特既不夠高尚也不夠低俗。“在普魯斯特的世界裏,你沒法像美國人那樣輕飄飄地說:啊,奧黛特,再見吧,就讓我對你所做的一切隨風而逝吧!也難以采用英國人的模式,告誡她說:失戀是偉大的人生經驗,你將因此重新張開眼睛觀看世界。”

  布魯姆斷言:“對斯萬而言,愛情已然消逝,但嫉妒仍舊持續,於是他娶了奧黛特,這不是因為他不在乎奧黛特在和其他男男女女來往時背叛了他,而恰恰是因為這份背叛。”

  布魯姆非常讚賞普魯斯特在書中對這樁婚事的解釋:

  幾乎每一個人都對這樁婚事感到訝異,而這種現象本身就是令人訝異的。很少人能了解我們所說的愛情純屬主觀的特質,很少人能明白愛情怎麽會另外創造出一個人,這個人和另一個用相同的名字生活在世上的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她的成分大多得自我們自身的真傳。

  布魯姆用了諸如“性的嫉妒是真正的堅持”、“沉入嫉妒有如沉入地獄”這樣的題目,來強調嫉妒可能是最好的小說題材。而且他認為,“普魯斯特超凡的戲劇天才使得他在描繪性嫉妒的能力上直逼莎士比亞,而性嫉妒是最具文學性和經典性的人類情緒之一。”

  在斯萬的愛情故事,以及其後用更龐大的篇幅講述的敘事者本人和阿爾貝蒂娜的故事(尤其是《女囚》和《女逃亡者》這整整兩部)裏,嫉妒和愛密不可分,不僅構成愛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是愛情背後的支配力量,它自始至終操縱和引導著愛情,直至最後徹底顛覆和替代了愛情。普魯斯特這樣描述愛和嫉妒如何統一在斯萬身上:

  我們心目中的愛情和嫉妒都並不是一種連續的、不可分的、單一的激情。它們都是由無數曇花一現的陣陣發作的愛欲和各種不同的嫉妒構成的,隻不過由於不斷地聚集,才使我們產生連續性的印象和統一性的幻覺。斯萬愛情的存在,他的嫉妒的堅持,是由無數欲念、無數懷疑的死亡和消失構成的,而這些欲念和懷疑全都以奧黛特為對象。如果他長期見不到她的話,那些正在死去的欲念和懷疑就不會被別的欲念和懷疑取而代之,而奧黛特的出現繼續在斯萬心中交替地播下柔情和猜疑。

  因此之故,在斯萬那裏,愛最終延展到了肉欲之外很遠的地方,現實中活生生的奧黛特的麵容,再也無法和他心頭的痛苦和持續的焦慮聯係起來。愛就像疾病,當我們凝神觀照時,發現它既不似愛情,也不像死亡,它和人的思想和肉體緊密相連,融為一體,除去它無異於毀滅愛者本身。這樣的病是任何手術都無能為力的。

  斯萬預感到愛情的死亡,那時他曾暗下決心,時刻保持警惕,有朝一日不愛奧黛特了,一定要把那行將飄逝的愛牢牢抓住,扯回來。但事與願違,“隨著愛情的衰退,保持愛情的願望也隨之衰退了”,就像在人變成另外一個人後不可能繼續順從原先那個人的情感一樣。最後,“當斯萬偶然在身邊找到福什維爾曾是奧黛特情人的證據時,他發現自己絲毫不覺得痛苦。愛情已經離他而去,他隻是為它在永遠離開他時沒有跟他打個招呼而感到遺憾。”

  按布魯姆的說法,斯萬的故事為敘事者本人更加不可救藥的愛情病作了預告。事實上,斯萬的一切,他的執迷和猜忌,雖然過於強烈,基本上仍在正常範圍之內,敘事者馬塞爾的嫉妒,則是真正的膏肓之疾,甚至是變態的。在《女逃亡者》中,盡管阿爾貝蒂娜已經死於車禍,盡管阿爾貝蒂娜已經在死前的回信中情意綿綿地許諾回到他身邊,馬塞爾仍舊堅持不懈地探求阿爾貝蒂娜的過去,他一直懷疑她的同性戀行為。希望找到確證,證實心中的懷疑,也因此判定她有罪。這樣的偏執到了令旁觀者齒冷的程度,除了“野蠻”和“殘暴”,不足以形容。在馬塞爾漫長的愛情過程中,懷疑淩駕於愛之上,使他心中的愛意形同附庸。假如說,在決定是否與阿爾貝蒂娜結婚之前,這種對真相的探求尚可理解,而在阿爾貝蒂娜死後,懷疑的證實與否有什麽意義呢?難道一個人的死亡還不足以贖清她生前的過失(假如算得上過失的話)嗎?她的回心轉意還不足以使他更加珍視她過去的那些柔情和他們共度的甜美時光嗎?

  阿爾貝蒂娜略帶荒唐的性遊戲和奧黛特一慣的風流完全不可以相提並論,她的過失遠遠不是墮落。馬塞爾為什麽對女友的同性戀行為那麽敏感,以至於他的嫉妒與癡迷無異?有人說,敘事者和阿爾貝蒂娜故事的生活原形,正是作者自己的同性戀經曆。生活中的同性戀伴侶,雖然在小說中偽裝成少女出現,但馬塞爾對同性戀而非異性戀異乎尋常的激烈反應,無意中把真相暴露無遺。布魯姆引用J。E。裏維斯的說法,說普魯斯特在愛情問題上的觀點不是女性的,而是雌雄同體的,並進一步引申說,《女逃亡者》中敘事者的立場乃是男體女同性戀者的立場,嫉妒的根源在於,“我們試圖描繪的年輕男子顯然是一個女人,因此那些深情脈脈地望著他們的女人注定要和莎士比亞喜劇裏被女扮男裝的女孩所吸引的女人一樣感到失望。”

  雌雄同體的想象也許可以解釋馬塞爾的行為,但對於斯萬,似乎還不夠,因為在本質上,斯萬和馬塞爾是有嚴格區分的。斯萬是一個藝術家,一個美的欣賞者,一個收藏家。在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爾》中,當敘事者向斯萬表白,他從不嫉妒,甚至不知道嫉妒為何物時,斯萬意味深長地告誡說,稍有點妒心,不算壞事,有了妒心,才能真切感受到對一位女性的擁有,但嫉妒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就是,必須在可治愈的範圍之內,否則嫉妒便是最可怕的折磨。斯萬用一句“我曾嫉妒過她們”,打發了過去痛不欲生的愛情生涯。現在,他擺脫了嫉妒,也擺脫了愛,但過去的愛戀不會被忘懷,原因無他,因為他過去酷愛生活,酷愛藝術,而愛就是這一切:

  如今我已疲倦,無法再與他人共同生活,昔日有過的那些純屬我個人的情感,我覺得無比珍貴,所有收藏家都有此等癖好吧。我向自己敞開心扉,猶如打開櫥窗看一看,一件件,有我多少愛,別人無論如何是感受不到的。如今我更珍惜這一珍藏的情感,要是失去了這一切,將會多麽煩惱!

  我覺得,這才是斯萬為何在愛情早已冷寂的情況下仍然娶了奧黛特的理由。在斯萬那裏,奧黛特自始至終不是作為奧黛特,甚至不是作為一個女人,而是作為一個符號而獲得其價值的。被愛與不被愛,都與她無關。起初,她是斯萬理想的化身,是斯萬為自己的精神遊戲而創造出來的尤物。其後,她是作為斯萬過去生活之珍貴記憶的紀念物而坐上斯萬夫人的寶座的。從斯萬最初對她不感興趣到最終對她漠不關心,奧黛特走了一圈,等於寸步不前。到頭來她什麽都不是。在與斯萬有過露水情緣的無數女人中,除了一個頭銜和女兒,奧黛特並不比別人特殊多少。她是其中之一,也許是最漂亮和最幸運的一個,但這些,相對於斯萬的徹底悔悟,已經微不足道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