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章 邵洵美即興寫就《遊擊歌》

  ◎綃 紅

  我曾在《我的爸爸邵洵美》裏提到英國著名詩人奧登(W。H。Auden)和伊修武德(Christopher Ishwood)合作出版的《戰地行》一書(Journey to a War,紐約蘭登書屋1939年出版),書中引用了一首《遊擊歌》,說“這是我們從上海聽來的,係邵洵美先生所譯”。事實上那是邵洵美自己創作的。

  事隔多年,我找到了一九三八年上海《中美日報》刊載的邵洵美所寫“訪華外國作家係列”十篇,其中一篇說的就是這段故事的具體情節:

  一九三八年六月,斯諾夫人想與幾位留在上海的中國作家會會麵,她和邵洵美定了一個日子,由邵洵美去請大家吃夜飯。就在聚會的前一天晚上,斯諾忽然給邵洵美打來電話說,有兩位剛從漢口來的英國作家也希望加入他們的飯局,邵洵美當然歡迎。誰知這兩位竟然是邵洵美一向佩服的奧登和伊修武德。奧登是現代英國青年詩人的領袖。他才發表了十幾首詩,便確立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第一部詩集出版的時候,便已開啟了一個詩歌流派了。伊修武德年紀更輕,還不過二十五歲,以與奧登合作的一出詩劇而得名;但是他更擅長寫小說,此前不久,他有一個集子在英美兩國同時出版。

  那晚伊修武德因病沒來。奧登說,他們來中國,為的是采集戰爭材料,但是和邵洵美的談話,始終沒有脫離過詩的範圍。他要知道中國近代詩的情形,外國近代詩在中國的境遇;他特別感興趣的是戰爭開始以後的新詩與民歌。他說在漢口時,曾得到過幾首譯詩,但語辭老套、意象平凡,使他非常失望。

  那天奧登所有的提問幾乎都讓斯諾夫人搶著回答了。邵洵美雖然大半不能同意,但他並不覺得有爭辯的必要。

  隔了三天,奧登來約邵洵美去華懋飯店晚餐,伊修武德也在座。飯桌上他又重提新詩和民歌的話題。因為奧登的要求太熱切了,邵洵美便造了個謊,說他新近讀到一首民歌,或者更適宜呼作軍歌,極有文學意味。奧登要邵洵美譯幾句給他聽。邵洵美便臨時造了四句外國新詩式的東西。奧登聽了頓時興奮起來,要求邵洵美把全詩譯給他。他因隔天就要動身,竟然當晚要跟邵洵美回家去拿。邵洵美一方麵得意,一方麵慌張。吃好了飯,便與他一同回家。絞盡了心血,邵洵美總算把這個難題解決了——寫出了那首杜造的《遊擊歌》。

  奧登他們真的相信那首詩歌是邵洵美“譯”的。邵洵美臨時即興創作,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中國。他後來一直暗喜著這個小小的“外交勝利”。這一文壇佳話直到現在還鮮為人知。

  三個月後,邵洵美辦了一份抗日宣傳雜誌《自由譚》,在其第一期有一首“逸名”作的詩歌《遊擊歌》。那就是邵洵美為奧登所“譯”的英文詩歌的中文翻版。他在用中文重新寫的時候,增加了四句,表現出遊擊隊員必勝的信心。

  香港《大公報》評論《自由譚》說:“最滿意的是《遊擊歌》。這是一首出色的‘民歌’,也是新詩,可是這種運用民歌的手法的嫻熟,不是許多學文學大眾化的人們所能及的。我們希望有人把它譜出來,結果一定不會壞。”

  邵洵美是個寫新詩的詩人。他崇拜英國大作家喬治·摩爾(George Moore),以其“詩的取材需要是永久的”為至理名言。一九二八年,在《獅吼》複活號刊出的《永久的建築》一文中,他認為詩是一座永久的建築,自然界的一切乃是作詩最好的材料。詩便是天造地設又加以人工製造的情。吟花詠月的詩人是不可以汙蔑的。那時他才二十二歲,已寫了許多新詩,歌頌美,歌頌愛。兩年裏出版了《天堂與五月》、《花一般的罪惡》兩本詩集,人們稱他為“唯美派詩人”。

  然而“一·二八”的炮聲衝擊了他一心為純藝術、為推動文化進步而寫作出版的理想。他以作家的敏感嗅出戰火在步步逼近,逐漸從唯美轉向了現實。在寫文藝作品的同時,他發表了許許多多的時事評論。“八·一三”日軍侵犯上海,他在戰爭打響的前一刻方才攜家眷和工友逃離楊樹浦,家和印刷廠都留在了敵占區。一夕之間,他幾乎淪為無產者。眼看祖國半壁河山被日軍占領,加上切身的遭遇,他義憤填膺,自發地組織和他一樣被迫滯留在上海的文朋畫友,以筆作刀槍宣傳抗日。

  他在一篇《編輯談話》裏說,“我們看見新近發表的抗戰詩歌,幾乎每一首都多多少少要提些‘風花雪月’,好像沒有這一類字眼,便不成為詩的樣子……”可以看出,這時的邵洵美已經沒有了“吟花詠月”的心情。在《中美日報》他的《金曜詩話》專欄裏有一篇《抗戰中的詩與詩人》,他寫道,“所以,抗戰中,談起詩來,我們可以說:‘發生宣傳效用的詩,便是好詩。’在抗戰時間的詩已不能與太平時間的詩相提並論了,況且也不必相提並論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