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章 突兀歧出的史論

  ◎伍立楊

  近時看南明史料甚多,後世曆史學家評述此段史實的著作,以顧誠先生的《南明史》最厚重。但這厚重似乎隻能指其篇幅而言。蓋其辨析結果,頗有突兀歧出的走火之論,極關鍵處俱不中的,令其學術價值大打折扣。

  顧誠先生說:

  至於南明政權的腐朽、內訌本書同樣作了如實的揭露。讀者不難發現,書中不僅鞭笞了朱由崧、朱常淓、朱由榔等南明統治者的昏庸懦弱,對一些直到現在仍備受人們景仰的人物如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鄭成功都頗有微詞。有的讀者可能會問:你對南明許多傑出人物是不是指責得過分了一點?我的回答很簡單,如果這些著名人物都像曆來的史籍描寫的那麽完美,南明根本不會滅亡,這些人也將作為明朝的中興將相名垂青史(《南明史·序論》)。

  這樣的論斷,真可說是醉漢打槍,隨意之至,以為中的,而偏離靶心不少。

  世上本沒有在任何時、地都能手定乾坤處置任何危難的人。壞的製度,將好人變成壞人。國家強於社會,體製的力量淹沒個人,如海浮槎。好人難有大作為。史可法、瞿式耜、鄭成功他們的傑出品行,或曰完美度,並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滿足人群的預期,並獨力旋轉乾坤。他們即使達到作者想象中的完美標準,南明同樣會滅亡。

  他們盡了最後的心力。不能把壞製度的弱點加在他們身上。反而他們的處境,數百年後仍令人一掬傷心之淚。晚明業已陷入專製朽壞周期率的死穴,他們所受的掣肘太多太多。幹呢,幹不起來,笑呢,絕無此理,哭呢,不像話!

  正因其優異“完美”,其所受壓製越烈,所受邪惡勢力的聚焦打擊也越沉重。較之入侵者和腐朽當道,他們恰恰是老百姓微弱可憐的希望。

  如果說,製度對邪惡的壓製消彌可起到能動的作用,則“南明根本不會滅亡”倒還似乎可以成立;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專製實體的朽壞,無論內外因,總不能維持其命運於永久。當時外族來侵略,令明帝國解體。後則混雜通婚融合之。但他們當時洶洶而來之際,無論明朝怎樣腐朽,他們前來,卻並不是推翻專製、打擊腐朽,不過是乘其危而遂其欲。城破之日,遷怒於老百姓,放肆殺戮,可百姓並未得罪他。今有人以當下眼光視往事,他們今天完全不能想象先人是怎樣從那場浩劫中活過來,煞有介事以為抵抗錯誤。難道應該引頸受戮嗎?須知,他們是殺戮來的,是竊掠來的,是鎮壓來的,是蹂躪來的,是持刀揮鞭來的……不是送壓縮餅幹也不是送美國罐頭更不是送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來的……他們所依賴為統治合法性的背景,乃是皮鞭大棒和刀槍炮。

  左光鬥在京擔任主考的時候,在郊區的廟宇裏遇到複習應考的史可法。風雪嚴寒,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左公即解下貂皮袍子蓋在他身上。後來考試時又將他批為第一。他已看出文卷中的擔當,等到左公被魏忠賢構陷下獄,備受酷刑,麵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脫盡,史可法去探望他,嗚咽不止。而左公以糜爛之國事曉諭,力促其離開。史可法後來流涕告人:“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是方苞的名文《左忠毅公逸事》所載。可窺史可法的精神資源之所由來,他的良知、以及作為民意代表的份量。

  史、瞿、鄭這幾位梁柱,國難當頭,他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並非盡為一家一姓之天下,實在也是對深重民瘼、人間疾苦,念茲在茲,而作悲壯的一搏。製度決定人的命運,而非完美度。完美度,也不能替壞製度背黑鍋。

  顧先生乃做學問的典範,他著《南明史》,看了一千餘種相關資料,有的相當偏僻。端的是皓首窮經,令犄角旮旯資料無遺類,即資深同行專家也極為讚佩。這本來是他所獨有別人略無的巨大優長。但其問題在於,一者綜合辨別能力稍遜,不能以調和鼎鼐之力手定乾坤;一者運用資料闡明觀點時嚴重走偏,令其價值失色不少。所以他的強勢未能轉化為優勢,徒呼奈何。

  周作人的最後一封信

  一九四九年後,周作人多次上書毛澤東、周恩來、周揚、康生,上書的目的不一,起初瞄準政治待遇,其後隻求生活待遇的改善,有時被擋,有時要求被滿足,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從沒得到過直接的回音,沒有人給他回信,沒有人召見,都是交代給具體的辦事的人傳達意見。

  周作人最後上書是在一九六八年九十月間,其時他已被趕到一個小棚子裏居住,睡在搭在地上的木板上。此次不再是致信給某位要人,不指望上達天聽,他兩次將寫好的“呈文”遞給兒媳,讓她躲過紅衛兵交給派出所。顯然彼時他已不把自己看做特殊的人物,隻是一介平民了。“呈文”大意如下:

  “共產黨素來是最講究革命人道主義的。敝人已年過八旬,再延長壽命,也隻是徒給家人添負擔而已。懇請公安機關、恩準敝人服安眠藥,采取‘安樂死’一途。”

  這最後一次“上書”,沒有任何幻想。

  (摘自餘斌:《周作人晚年窘境一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