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別被酸性體質忽悠了

  劉景

  流言:

  研究表明,癌症不能在弱堿性體質的人體內形成;隻能在酸性體質的人體內形成。一種理論認為,不管是容易疲勞、臉上長痘、頭疼腦熱、失眠多夢,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都和人的體液偏酸有關,隻有身體呈弱堿性才是健康的。你是易患癌症的酸性體質嗎?趕快多吃菜,少吃肉,把體質改造成堿性吧!

  這是一個流傳甚遠也甚久的謠言。可能因為“酸堿”、“PH值”這些術語讓人覺得與科學沾了關聯,那種“少吃肉,不患癌”的結論又與大眾心中的某些預期不謀而合,再加上許多製造、販賣保健用品的不良商家有心推波助瀾,因此雖然屢有辟謠,這條謠言卻一再死灰複燃。

  事實真相是如何呢?讓我們慢慢看來。

  人體內有許多種液體: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還有消化係統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和排泄出的汗液、尿液……不勝枚舉。這些液體各有各的酸堿度,可以用PH值來統一衡量。流言中所說的“體液”肯定不是指強酸性的胃液,很可能是指血液。按時國際常規,檢測體液酸堿度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堿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四個方麵進行測試,顯然這些專業檢測不是簡單的家用儀器能完成的。

  事實上,人體有著精巧複雜的設計,消化係統、排泄係統和呼吸係統都精密地控製著酸堿平衡,血液變酸可不是狂吃幾海碗豬肉就能辦到的事。

  血液的成分與酸堿值對人體非常重要。正因如此,我們的身體有著重重調控關卡,以保證這個酸堿度不偏不倚。事實上,一旦人體血液PH值低於7.35,就會發生酸中毒,而PH值高於7.45則是堿中毒。無論酸中毒或者堿中毒,實際上都代表身體器官出了嚴重的問題,甚至有生命危險,必須立刻接受正規的醫療照護。絕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體質”的狂瀾。

  癌症與酸性確實能扯上一點關係,但並不是“酸性體質”這個“惡因”誘發了腫瘤。這裏的因與果需要對調一下: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周邊的微環境變酸。

  謠言中提及的其他症狀與酸堿失衡是否有關呢?事實上,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並不容易發生酸堿失衡。一旦體液的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意味著患者已患上非常嚴重的疾病。酸中毒早期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進一步發展可表現為嗜睡、煩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如果你真的屬於所謂的“酸性體質”,最正確的選擇是趕緊上醫院,找大夫進行專業治療。

  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並發症,病因也複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瀉、腸瘺、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脊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糖尿病急性代謝並發症。如果你沒有這些嚴重的疾病,就不用擔心自己是“酸性體質”。

  我們的身體能自我調節, 嚴格控製體液酸堿度,單獨的一餐一飯並不會造成什麽影響,隻有在嚴重的病理條件下才會真正“變酸”,不過,在飲食上多注意攝入植物性飲食,確實是有益處的。

  西方的營養學家們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認識到,膳食對人體酸堿平衡存在影響。我們平時吃的肉類、蛋類、海鮮等葷食富含蛋白質,而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後會產生酸性代謝物,還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澱粉和糖的食物消化分解後產物也成酸性,因此這些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蔬菜和水果,雖然很多味道是酸滋滋的,但是這些植物性食物在體內分解後卻會生成堿性物質,所以屬於堿性食物。

  營養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日常攝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謝物增多,確實會影響人體的酸堿平衡。但是,我們的身體並不會因為某天多吃了一斤豬肉就輕易變酸,因為經過各個器官的層層把關和配合,體液的PH值會保持在恒定範圍內。可是我們的腎髒為了將大量的酸性代謝物排出,會馬不停蹄地連軸轉,合成更多堿性的氨(NH3)來中和酸性代謝物,然後從尿液排出。因此長期、大量、單一地攝入酸性食物,會加重腎髒的負荷,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弱腎髒排泄酸性代謝物的能力,最終影響酸堿代謝平衡。

  平時多吃堿性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對身體多有裨益。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更需要注意膳食搭配,因為血栓和糖尿病都有引起酸中毒的潛在危險。

  結論:正常生理狀況下,人體有著嚴格的調控機製,血液的PH值都會被嚴格控製在7.35~7.45,低於下限是酸中毒,高於上限是堿中毒。酸中毒和堿中毒都是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的嚴重疾病。短期內的幾頓飯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堿度。如果長期、大量、單一地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髒長期高強度工作,負擔過重,調節酸堿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不認為體液偏酸與癌症發生相關,血液偏酸也並不是引發疾病的原因,而是某些疾病導致的結果。

  1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