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美國對中國展開的網絡外交

  東鳥

  網絡發展的迅猛,出乎人們預料。今天,網絡戰爭不再是理論上的假想,而是每天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美國總統奧巴馬說過:網絡戰爭已經從理論走向實戰,是最嚴重的國家挑戰之一。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二○,世界網絡大戰》(東鳥)一書介紹了有關網絡戰爭的一些情況,告訴人們當今網絡世界正處於戰爭的對峙狀況,應該引起我們充分的注意。以下摘錄的是此書中介紹的美國對中國開展網絡外交的一些情況——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奧巴馬總統應邀對中國進行了就職後的首次國事訪問。美國在利用互聯網方麵下了很大工夫。

  首先在奧巴馬訪華前的十一月十二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組織了一次中國博客吹風會,八名中國博主與九名美國大使館官員、白宮專員討論奧巴馬訪華和中美關係。美國大使館打破以往嚴格的規定,允許中國博主將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帶入使館,北京的現場還視頻連線上海、廣州,使身在滬、穗兩地的多位博主也能參與討論。美方表示,這次博客吹風會具有創新意義,因為“有時候跟網民的這種溝通,比通過媒體還要直接”。這次吹風會沒有邀請記者參加,但討論內容和圖片照樣在第一時間傳播,參會的博主在現場用手機進行微博直播。另外,“請博主參加吹風會就是因為他們會問非主流的問題,而美方珍惜這種非主流的想法”。

  在奧巴馬抵達上海之前,美國駐華大使館和美國國務院開啟的CO。NX網站,征集中國網民向奧巴馬的提問。網站首頁寫道,“如果你可以向奧巴馬總統提一個問題,你會提什麽問題?”在網頁中,網民無須注冊便可以訪客身份參與,輸入昵稱便可參與討論和網頁設置的調查。十一月十六日,奧巴馬在上海與中國青年的對話,是其訪華行程中的一個亮點。在這場對話中,奧巴馬不僅回答了多位在座學生提出的問題,還回答了網民提出的一個問題,而這一問題是由在場的美國大使洪博培代為提出的。現場的記錄如下:

  奧巴馬:我將讓我的大使提問,我想他有一個通過使館網站提的問題。這是個挑選出來的問題,我想是由我們美國記者團成員挑選的,所以……

  洪博培大使:對。而且毫不奇怪。“在一個有三億五千萬網民,六千萬博客的國家,你聽說沒聽說過防火牆?”第二,“我們該不該能夠自由使用推特?”——就是這個問題。

  奧巴馬:我大力支持信息不受管製。這也是我剛才所說的美國傳統的一部分,我認識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傳統。我可以告訴你們,在美國,我們具有的自由的互聯網——或者說上網無限製,是我們力量的一個來源,我覺得應該得到鼓勵。因此,我大力支持不對互聯網使用、互聯網上網以及推特等信息技術實行限製。我們越開放,就越能夠溝通,這也將有助於讓世界走到一起。

  在這場對話中,美方一方麵精心地帶入奧巴馬善用的“Town-Hall Meeting”形式,一方麵巧妙地編織進中國網民提出的有關中國網絡自由的問題,手法可謂老練。(注:Town-Hall是美國的市鎮公所,或者任何一處公用的小鎮會議場所。奧巴馬從初選說服選民投票,到今天說服民眾支持政府政策,一直把在Town-Hall裏的演講作為他直接與民眾接觸、通過演講直接訴諸感性支持的武器。)

  二○○九年底,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中文網站開通了各為“霧穀飛鴻”的博客。博主在第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這個博客是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網站《美國參考》新建立的一個窗口,目的是借助於博主在美國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經驗,通過與中國網友的互動,增進相互了解,加強美中兩個偉大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同事們為起名曾煞費了一番苦心,先後提出不下二十個建議。例如‘美國之窗’、‘美國印象’、‘美國透視’‘霧穀飛鴻’等。霧穀是美國國務院所在地,我們從這裏向中國朋友傳遞美國的信息,中國古代即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這個名字不僅中西醫結合,而且表達了我們與遠方的朋友通信交流的殷切願望。美國參考網站上的所有內容,包括消息、電子期刊、係列叢書、博客文章、圖片、音像製品等。”目前這一博客的內容分十一類,涵蓋了社會與生活、政治與法治、經濟與市場、文化與曆史、氣候與環境、科學與技術等方麵。

  二○一○年,中國舉辦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除官方網站外,還於開幕第一天,在多個著名的社交網站和Web2.0網站開設專門頻道,如在推特和新浪微博上推出用“美國館”中文拚音作為名稱的微博頻道,在Flickr上開設圖片集錦頻道。同時還在官方網站中開設博客,供誌願者和參觀者發表觀感。總之,希望借機通過多種網上渠道,幫助更多中國人了解美國多元文化、社會價值以及人文特色。最具特色的,是六月二十二日由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館聯合推出的“網上美國館”。

  美國國務院還對外交人員提出了新要求,應熟悉駐在國互聯網情況並加以利用,推動對己方之外交政策有利的網絡社群的形成。美國駐華使館人員不僅熟悉互聯網的新應用,而且熟悉中國互聯網的傳播狀況,並加以積極利用。如美國大使館在騰訊開設官方博客,這個博客始於奧巴馬訪華之際。在利用微博方麵,美國駐華大使館在新浪開設了官方微博,簽證處亦落戶新浪微博,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新聞文化處則@GZPAS的賬號落戶騰訊微博,美國大使館文化處還登錄開心網。凡此種種,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建立一個活動信息發布、活動文字直播、思想交流、文化分享的開放平台。

  美國之音是美國對外滲透的工具,隸屬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該理事會向國會提交二○一二財年預算方案,計劃自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停止美國之音普通話短波、中波及衛星電視廣播節目,全麵取消美國之音粵語廣播。該理事會調查評估稱,在中國通過廣播收聽美國之音的聽眾越來越少,而通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對中國大陸進行宣傳被證明是越來越有效的。經調查發現,隻有百分之零點五的中國成年人把收音機廣播作為新聞的主要來源,百分之三是電視,百分之二十五是從互聯網上獲取新聞信息。中國有百分之六的網民使用代理服務器,百分之三使用破網軟件。廣播投入大,但收效甚微。美國之音對華廣播的黃金時代已經完結,有必要進行調整。中國大陸網民數量正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長,大部分人通過網絡獲取各類信息。同時,網絡空間也是中國言論自由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陣地,不少網民通過“翻牆”獲取外部資訊。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強化這一龐大受眾的宣傳,將大規模地推廣美國的價值觀和民主理念,從而對中國大陸意識形態施加影響。因此,理事會決定削減對華傳統廣播的開支,轉而加大在網絡領域的工作力度。

  其實,美國並不是因為經費不足而停播中文廣播。理事會提交的二○一二財年預算比二○一一年還增加百分之二點五。這部分經費主要用於媒介和內容整合,特別是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新聞分享網站。

  近幾年,美國之音特別重視網站建設和手機傳播,二○一二財年預算在數字媒體轉換和新媒體開發方麵增加三百八十萬美元,中文部削減人員後的人力將全部投入網絡建設和手機傳播。自二○○○年開始,美國之音就重視網站建設,推出內容豐富的信息,並開設博客、播客等,以吸引中國大陸受眾。二○一○年,美國之音中文網站設立www。goEnglish。me網站,提供互動應用和社交網絡應用,以讓用戶通過學習美國英語的方式獲得美國之音的新聞。從二○○九年十月一日至二○一○年九月三十日,美國之音中文網站的總訪問量六百萬人次。

  此外,理事會還設立了專門的新媒體辦公室,為美國之音建立了新的內容管理係統,提供更為穩定的互動平台,建立二十多個手機多媒體網站。美國之音還專門針對伊朗和中國建立了移動裝置接受的音視頻網絡內容係統。對發展中國手機用戶製定了指標,二○一二年要在新媒體和手機方麵每月拓展用戶五十萬,二○一三年每月一百萬,二○一四年每月二百萬。理事會還在手機設備和突破網絡封鎖、審查技術方麵增加投資,加強與技術公司合作,不斷研發新的破網軟件。二○一二年有關預算增加四十萬美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