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老兵返鄉

  毛劍傑

  近些年,台灣海峽風平浪靜,兩岸關係愈來愈趨於正常。回顧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許多細節令人唏噓。一九八七年,去台的老兵終於可以返還大陸探親,這是兩岸關係變化的重要一步。《看曆史》刊登的《一九八七“小兵”推動“老兵返鄉”》(毛劍傑)一文介紹了具體經過,現摘錄如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是去台老兵們盼望了近四十年的大日子。

  從這天起,台灣紅十字會開始受理大陸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預定當天上午九時開始登記,老兵們在淩晨就已經從四麵八方擁來,“門口擠不進去,樓梯擠不上去”,當天辦妥手續的共一千三百多人。一個月後,第一批老兵終於踏上返鄉路。

  這一天的到來,原本或許還要晚上許多時候。是一群老兵用歌聲,用標語,用故事,用親情令整個台灣動容,甚至引發香港、大陸媒體同氣聲援,連主政的蔣經國也被打動。

  台灣“老兵返鄉運動”的主要操盤者薑思章自己是被“抓丁”到台灣的。一九五○年五月十五日,浙江岱山縣十三歲的初一學生薑思章,在回家路上被一群國民黨兵攔下,強行押上了去台灣的航船。與薑思章一道被送去台灣,有一萬三千名年齡從十三歲到五十歲不等的“壯丁”。這隻是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年間,二百萬人去台大遷徙中的一幕。

  此後是長達三十多年的戒嚴,國共雙方長期隔著台灣海峽對峙,這對數百萬從大陸來的台灣的“外省人”來說,意味著回家的大門徹底關閉,甚至通訊都絕無可能。

  薑思章無時無刻不想回家。因為“和大陸那頭通信”,被同事告發,成了部隊裏的“不穩分子”,不久後,薑思章又因不甘忍受軍營折磨而開小差,被軍法處置,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到一九八○年代,當年追隨而來的“外省人第一代”大多已臨近暮年,懷鄉思親之情愈益強烈,進而將眷念之情寫成文字,膽大者常寫出同大陸子女親人如何在海外見麵、通電話、寫信等細膩感人的情節。

  走得更遠的,甚至已經有了半公開的行動,薑思章就是一個很早的“積極行動派”。一九七八年,為恢複與大陸那頭家人的聯係,他甚至去舞廳通過一位舞女轉托香港客人捎信給大陸。

  一九八二年,他以到香港去看舅舅的名義,轉道廣州、上海、寧波,七十二小時舟車勞頓後,終於回到了闊別三十二年的老家舟山。母親早已在碼頭等候,薑思章一眼認了出來。船剛靠岸他就跳了出去,連爬帶跪地衝向母親,不顧旁人的驚詫,抱著母親的腿縱情嚎啕大哭。

  得知薑思章歸來後,幾十裏外都有人趕來打聽、請他帶信。

  返回台灣後,如何讓數以百萬計的“外省人”自由返鄉,便成為薑思章的心頭所係。他要把這些信息盡力一一轉達。可是,當年僅舟山群島被抓丁的年輕人就超過兩萬,從何找起?看著老鄉們一臉遺憾地離去,薑思章決心站出來,為更多的老兵們爭取權益。

  此時,島內著名雜誌《前進》的總編輯張富忠,也在疾呼民主改革中,注意到了老兵有家歸不得的辛酸,他決定做一件驚動台灣的大事——與薑思章協作,在雜誌上刊登廣告,協助老兵轉信。

  一九八七年,是去台老兵思鄉情緒總爆發的一年,此時,國民黨離開大陸已近四十年,許多老兵將近四十年沒有家裏的任何消息,而自己也已到花甲之年,且不說能否見到八九十歲高齡的父母,就連自己還能不能活著回故鄉向父母磕個頭,都成了問題。

  四月,薑思章等人共同組織成立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成員六百多人,成為台灣最引人注目的返鄉探親團體。那以後,薑思章的身份就曝光了,於是被供職的中學解聘。薑思章去各地“榮民之家”發傳單、感動許多人的同時,卻在彰化的“榮民之家”挨了軍警的拳腳和電棍,頭破血流,他們被目為“共匪”、“台獨”。

  老兵們的舉動驚動了蔣經國。老兵返鄉運動已對國民黨形成莫大壓力,當時國民黨在不久前已宣布了解嚴、開放黨禁、報禁,整體政治氛圍空前寬鬆。實際上,“榮民大家長”自居的蔣經國,麵對老兵的呼號也沒法無動於衷,“退役官兵難能可貴,猶憶橫貫公路預算不足,榮民們說沒有錢也要修好公路,餘亦說榮民如沒有飯吃,願把我的一碗飯分給榮民”“政府始終和榮民在一起,講明白,說清楚,照應做的去做。”重病纏身的蔣經國,在病榻上決定立即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

  十月十四日,內外共推、各界壓力,終於使得蔣經國主持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有關探親的決議案。

  十月十五日,《民眾赴大陸探親辦法》即告頒行。允許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親屬的民眾皆可以赴大陸探親,一年可有一次,一次三個月:長達三十八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的堅冰,終於被打破。

  十月十六日,大陸公布了《關於台灣同胞來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當時,兩岸根本沒有協商管道,但是在雙方都有意開放之下,便有了驚人的默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