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蔣孝嚴認祖

  蔣孝嚴

  蔣孝嚴,從坎坷艱辛的私生子,到目前蔣家唯一的政界代表,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他的自述《蔣家門外的孩子》(九州出版社出版)介紹了自己離奇的身世之謎,以及在政壇崛起的經曆。現將他認祖的過程摘錄如下——

  台灣的蔣家,從來沒有對我和孝慈開啟過回家的大門,但是,在大陸家鄉奉化溪口的蔣氏族長,卻為我們敞開了一扇窗。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四日,經國先生過世九年之後,我意外接到浙江奉化溪口三位蔣家族長蔣中偉、蔣寶祥及蔣嘉富的聯名信函,誠摯邀請我帶妻小去蔣家祠堂祭祖。信中強調,要認祖歸宗便要先來祭祖。以當時我擔任“部長”職務,要前往大陸,幾不可能,因為台灣有不準政務官進入大陸的規定,而且嚴格執行。所以,那封信便被我鎖進抽屜,不僅沒有複函,連夫人美倫我都未曾提及。

  二○○○年三月十八日台灣“大選”,民進黨獲勝。五月二十日國民黨交出“政權”,對在台灣“執政”五十年之久的國民黨而言,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局!我知道五月二十一日後,我和許多所謂“前朝要員”一樣,將離開“政府”,回到民間。

  自從一九六八年二十六歲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特考”進入“外交部”服務,到二○○○年五月二十日離開“政府”崗位,出任公職,轉眼共三十二個寒暑。在這三十二年的歲月,回頭細數所經曆的“黨政職務”,項數之多,在島內鮮有人能超過,依照派令先後次序包括了:“外交部”薦任科員、“駐美大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外交部北美司”科長、“外交部”專門委員、“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常務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海外工作會主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外交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等,多達十九項,若加上“民選國大代表”,一共有二十項之多,其中確有屬“黨政高層要職”在內。

  二○○○年我辦理退職時才五十八歲,以這個年齡若就“告老返鄉”、“安享餘年”,未免太早了!我不會允許自己這麽做,而對新的未來,我勇敢而堅毅地作出第二個生涯規劃。

  我回憶起一件很詭異的往事。在省立中壢中學讀初中二年級時,也就是一九五三年的四、五月間,那時我和孝慈每天在新竹和中壢之間乘火車通勤。

  有天放學,從中壢坐火車回到新竹,在步行回家途中,經過東門市場旁邊的“東寧宮”,在這間香火鼎盛的廟門口,有一位看起來真是仙風道骨的老和尚,擺了一張算命看相的小攤子,我們無聊又好奇地走近攤位,想看看到底在搞什麽。那位老和尚,我記得是河北籍的,對他,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穿著一身白色道袍,腳上踏著一雙黑色布鞋,個頭和長相都很神似現在頗有名氣的星雲法師;他滿麵紅光,神采奕奕,還蓄著一把銀白胡須,看來多了一份神氣。老和尚對我們兩兄弟端詳了一下,很熱絡地笑著說:“你們相貌不凡,要不要看看?”孝慈說:“我們沒帶錢。”老和尚說:“不要緊,讓我替你們看看,我正好閑著沒事,不收你們錢。來,把手伸過來。”

  他先握住我的左手翻來覆去,看了幾眼,然後,要我把手伸直,用一根竹尺量了兩下,再細看手紋還念念有詞。他聲音洪亮地對我說了幾句話:“你的命很好,你會做很大的官,但是要防小人。你年少時很坎坷,你的夫妻、子女緣都很厚。你做了官以後,還會參加選舉……你的父母、兄弟緣很薄,你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貴人……”孝慈不肯把手伸出去讓他看,所以也沒對他說什麽。他看出我們是學生,還鼓勵我們說:“好好念書,你們一定會出頭的。”他那中氣十足的聲音和那白胡須,到今天我都忘不了,像是昨天才發生似的。

  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我踏上認祖之路。妻子美倫、子女蕙蘭、蕙筠和萬安,一家五口,加上孝慈遺孀趙申德及子女勁鬆和友菊,一行共八人,由好友程家瑞夫婦、李慶平陪同,搭華航班機首途香港轉飛上海,再驅車前往奉化溪口。

  在決定前往前,我和美倫曾拜訪了多位親友長輩,聽聽他們的意見,還專程到大理街去探望過身體已不是很好的《中國時報》創辦人餘紀忠先生。紀老毫不猶豫地說:“這當然是應該做的!”

  動身前往奉化之前,為求周延,我還說服了美倫,特地陪我去看了方智怡。我和美倫用了最大的耐心和應有的禮貌,試圖和她溝通,希望經過這種格外的努力,她能有所體諒,接納我們表達的善意。然而,我們的誠意和力氣,事後證明是白費了。她以蔣家媳婦的身份,與蔣家並無血緣關係,卻常在我和孝慈認祖歸宗的路上說三道四,令外界有強烈的反感,但她自己卻渾然不知。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二十分,當我們搭華航六○三班機飛香港轉東方航空往寧波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天台北遇到“碧麗絲”台風來襲,華航起飛時間延誤了近兩小時,但是,當東方航空總經理接到台北電話,我們所搭華航班機已起飛,他硬是將東航班機在香港機坪上等了兩個多小時,待我們抵港登機後才起飛。顯然北京方麵對這趟返鄉祭祖之旅也給予關注,避免有任何差錯。

  當我們一行抵達寧波機場,即受到當地政府非常禮遇的接待,用過午餐後,搭乘由市台辦備妥的專車直奔奉化溪口,並由公安警察開道,所經高速的交流道也做了交通管製,另外有好幾位便衣公安隨行保護。

  當天下午三點四十分我們抵達溪口,直接住進緊挨著剡溪旁邊的武嶺賓館,賓館周圍景色宜人,青山綠水,盡入眼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先人出生地,睹物思人,撫今懷昔,感觸何其良深。奉化溪口,山清水秀,氣勢不凡,予人超世脫俗之感,所謂地靈人傑,良有以也。隻要親臨溪口,不管你相不相信風水,對於蔣家坐落的地理景觀,均會留下深刻印象。

  當地政府特別安排我在晚宴前,和專程前來代表蔣家族人表示歡迎的五位族長晤麵,一位年長的是祖父“周”字輩(祖父蔣公依家譜取名“蔣周泰”),有兩位則是父親“國”字輩的代表,另外兩位是同輩“孝”字輩的代表。這五位蔣家人,都是農民和小百姓,穿著言談都很樸實,文化水平不高,望著他們曬得黝黑和飽經風霜的麵龐,我至為感慨,曆史無情與世事無常,全寫在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

  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我偕美倫、子女、申德及其子女,同往溪口蔣公故居“報本堂”拜祭,並到先人墓前掃墓,受到蔣氏族人和一般民眾夾道歡迎,熱鬧之程度,可謂空前。根據《中國時報》隨行記者尹乃菁二十五日報道:“雖然從昨天章孝嚴抵達開始,大雨持續下著,可是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守在蔣氏故居前,等著章孝嚴祭祖。有一位自稱蔣家族人的老先生,清晨六點就來了,大批人圍在蔣氏祠堂前,議論紛紛。他們對蔣經國和章嚴若的故事都挺熟悉,談到章孝嚴回鄉祭祖,好幾個人都操著寧波口音說‘早該回來了!’……近百位聚在蔣氏故居外的民眾把道路都占滿了,過往車輛必須猛按喇叭才能開出一條路來,……好不容易等到章孝嚴抵達,大家擠著湊上前來和章孝嚴握手,搶著對章孝嚴說:‘經國先生是我堂舅’、‘我也是孝字輩的’,人太多,還有人抱怨公安把章孝嚴包圍得太緊,章孝嚴隻能匆匆招呼;每到一站,總有人指指點點說他長得很像蔣經國。”

  從尹乃菁現場生動的敘述,可以看出那天早上人群的沸騰,也更清楚反映,溪口老家眾多族長及族人們熱烈歡迎我回到蔣家的真情流露。“蔣家”是所有蔣氏家族的統稱,得到他們的肯定才十分重要。

  當天清晨七點三十分,我們就從武嶺賓館出發前往“豐鎬房”。隨行公安說,那邊早就擠滿包括蔣家族人在內的數百位民眾,天不亮就守候在大門口兩邊,爭相一睹遠從台灣回來的蔣經國的兒子。當地居民在幾天前已把這消息傳得火熱。抵達大門後,我們好不容易才擠出層層人群,待進到“報本堂”正式祭祀儀式開始時,已八點多。原本以為大陸經過“文革”,有關傳統祭祀儀式已付之闕如,令人意外的,相關祭品準備得很完備,祭禮也一板一眼,絲毫不苟。我代表家人向列祖列宗靈位上香行禮之外,並宣讀親自撰寫的祭文。

  隨後率家人行三跪九叩禮,情緒頗為激動,全家在淚水中完成認祖祭禮。祭祖之後,冒著風雨前往祖母毛太夫人、曾祖母王太夫人、曾祖父肅庵公及伯祖父介卿公等先人墓前叩拜。隨後抽空到經國先生住過的“小洋房”參觀,那塊因毛太夫人慘遭日機炸死,由經國先生親筆手書的“以血洗血”四個大字的石碑,就立放在客廳,任何人都會直接感受到經國先生當時的悲憤。

  走回武嶺賓館的路上,就有不少純樸的民眾聚在一起很親切向我揮手,並大聲地喊:“蔣先生你好!”

  我想到先母,應當盡快去向她祭告。

  直飛桂林要到上海搭機,於是安排在上海停留一晚,並接受一百多位頗有分量的台商朋友在波特曼飯店的賀宴。這是一場充滿情感、十分溫馨的餐會,讓我和家人深深體會到有那麽多原本沉默的大眾,會適時站出來,對我歸宗的決定以行動表示支持。那晚許多在場朋友直呼我為“蔣孝嚴”。我在致謝辭時,受到現場氣氛影響,曾數度哽咽而熱淚盈眶,難以自已。當說到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叫自己的爸爸、爺爺,我卻要等到快六十歲,才能在公開場合說自己的父親是誰、祖父是誰,眼淚就流了出來,這種苦楚,隻有孝慈可以體會,而他今天卻已不在世,終其一生,心願未了,這是何其殘忍的事。

  我告訴在場的朋友,我這麽做,不期盼什麽,也沒有什麽要求,更不會寄望未來從蔣家分享到什麽,隻是想單純地完成父母親的遺願,也幫助過世的孝慈和他的子女做一些事。說到這裏,我早已抽泣難言,站在台上停頓良久……

  第一次到桂林掃墓,是一九九四年孝慈在北京重病,我專程南下祈求先母保佑孝慈,既焦慮又悲傷。此次攜妻小從溪口前來,內心更是無比悲愴。我帶著妻小跪在母親墓前叩首,告訴母親我已前往蔣家祠堂祭拜祖先,要母親在天之靈安息。我落著淚跟先母說:“媽,我這一路走得真的好辛苦!”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