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神舟”係列飛船發射曆險記

  ◎席誌剛

  十二年來,我國神舟飛船發射次次成功,引得世人的讚歎。然而,人所不知的是,發射過程其實一路跌跌撞撞,險象環生,驚心動魄。《鳳凰周刊》記者席誌剛撰文介紹了有關情況,現摘錄如下——

  十二年來,中國神舟飛船發射次次成功,鮮為人知的是,發射其實一路跌跌撞撞,險象環生、驚心動魄。

  一九九九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最為關鍵的一年。中國“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進入倒計時。

  七月二十三日,載著“神舟一號”飛船的專列從北京悄然出發,三天後,順利抵達酒泉發射基地,八月十五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出廠,三天後同樣抵達酒泉發射基地。到了十月二日大合練中,火箭係統一路過關,飛船卻出了問題。

  先是飛船的數據處理裝置和返回艙無法加電,緊接著,更嚴重的情況出現了:一個定向陀螺儀被卡在裏麵,原因不詳。測試人員分析是返回艙內的控製器出了問題。控製器屬於環控生命保障係統,事關航天員的安全,而陀螺儀則是飛船的“眼睛”,為飛船提供定位的基準信號。

  這兩個問題一出,發射基地頓時炸開了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打開飛船的防熱大底,對裏麵的設備全部進行檢測,待排除故障後再把大底重新合攏、密封。業內人士清楚,打開大底,就意味著所有工序重新走一遍,一旦碰壞一個焊點、接錯一根導線,就有可能毀掉整艘飛船。據有關部門計算,打開大底再重新複原,新的損害率是百分之九十六點三。

  爭論了一天,飛船大底打不打開,誰也決定不了。此時,最焦急的人當屬飛船係統總設計師戚發軔和總指揮袁家軍。拆開大底有十四個風險,這些風險中又有四個是致命的,但不“開膛破肚”,萬一上天後再出現問題,這個責任誰承擔得起?事情驚動了中央。很快,總指揮曹剛川、航天部門的負責人、專家趕到發射場“會診”。究竟打不打開,爭議仍然很大,最後,大家都不說話了,看著總指揮曹剛川,等他最後表態。

  當年,飛船發射“爭八保九”(爭取九八年,保證九九年發射)曹剛川喊得最厲害,聽過匯報,曹最終當機立斷:“開!”飛船大底拆開了,專家們如釋重負,原來故障的原因不算複雜,是一根小小的信號線在合攏大底時不小心給壓斷了。由於飛船拆開大底耽誤了時間,原定的發射日期隻有往後推,最佳發射窗口期推至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指揮部最終將發射時間定為十一月十八日。

  然而,發射窗口剛剛確定,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測量船遇到強烈風暴,無法按時到達指定海域;與此同時,中科院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的一份加急電報說,根據天文預測,十一月十八日太空將出現獅子座流星雨。中科院空間環境預報中心主任龔建村說,若“神舟一號”十八日發射,風險率百分百。

  難題再度丟給了曹剛川。曹在緊急會議上說,“首次發射飛船,事關重大,別說百分之六的風險,就是萬分之六的風險也不能冒。”於是發射時間推遲到十一月二十日,再次上報中央。二十日六時三十分,點火發射。火箭、飛船分離正常,飛船準確入軌。

  然而,慶賀的掌聲落下不久,當“神舟一號”飛船進入第十三圈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又發生了。按預定程序,飛船進入最後一圈後,地麵要給飛船注入一個變軌返回控製指令,但渭南測控站第一次向飛船注入返回控製指令時,沒有成功;青島測控站第二次向飛船注入指令依然沒有成功;飛船飛臨日本海上空時,位於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第三次注入指令再度失敗。最後,“神舟一號”飛船進入最後一圈,這次機會隻能由“遠望三號”發出,而此時留給“遠望三號”的時間隻有四十七秒。北京指揮控製中心的緊張氣氛到了極點。還剩十秒時,飛控組果斷向飛船發出應急指令,最終打開了飛船艙內的接收設備轉換成應急電源,“神舟一號”總算接收到了變軌返回指令。

  於是,“神舟一號”就這樣“跌跌撞撞”上了天,驚心動魄地返回了。

  二○○○年十一月八日,“神舟二號”抵達酒泉發射基地。

  “神舟一號”與“神舟二號”的最大區別在於:“神一”是一艘配置較簡單的試驗性飛船,僅有八個係統參加了飛行試驗,且隻飛了十四圈;“神二”則是一艘配置完整的正樣飛船,十三個係統全部參加試驗,且飛行一百零八圈。由於“神舟一號”出師不利,這次飛船係統對“神舟二號”格外小心。

  十二月三十一日,就在一切安排妥當,靜候四天後正式發射之時,萬萬沒想到,已經處於垂直對接狀態的火箭被活動發射平台給撞了。消息如晴天霹靂,在發射場炸響。短短幾分鍾,發射基地所有領導的辦公室電話和手機同時鳴響,全都愣了的領導專家手足無措。

  事故原因很快查明:基地發射站的一名低階員工在二崗沒到位的情況下,給發射平台備份電源通電,由於疏忽大意,陰差陽錯,把備份電源和正式電源接反了,導致不該行走的活動發射平台突然向前行走,撞到了火箭。

  火箭係統的直接負責人黃春平、劉竹生、張建啟緊張起來,無論如何,此事故他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若火箭真被撞壞了,用張建啟的話說,“搞不好是要坐牢的。”在做過檢查後,大家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飛船受到震動的力度遠遠小於發射時的震動。但同樣令他們揪心的是,火箭的受損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飛船係統表態說,飛船沒有問題,不用測試。

  火箭意外被撞,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取消此次發射,更換火箭被撞的所有部件。但重新組裝一次火箭,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顯然,這將打亂後期的全部計劃。經初步檢測,火箭身有十八處傷痕,不過因為受力不大,估計沒有“傷筋動骨”,處理修複後不致影響發射。但空說無憑,科學講究的是嚴謹數據,火箭係統的專家隻好表態說,先給火箭做個“體檢”再說。事故組、現場組、分析組分頭展開工作,並將事故情況上報中央。

  一月三日,經過專家組檢查,火箭箭體正常,氣管有幸逃過一劫,隻差幾毫米就撞上了。若火箭氣管被撞,價值幾千萬的火箭便徹底報銷。一月四日的報告結論是:火箭修複後可以發射。一月六日,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對火箭作了進一步討論和評審,最後為火箭頒發了可以“上崗”的“通行證”,並將發射日期定在二○○一年一月十日淩晨一時。

  “神州二號”在所有人的不安中上天了,百感交集的火箭係統專家淚流滿麵。不過,令飛船係統專家仍有遺憾的是,原本是一次漂亮發射,在返回時由於傘降係統出現故障,導致返回艙受創,部分空間科學實驗品受損。

  尚未從“神州二號”返回失利打擊中醒過神的飛船係統專家來不及多想,就接到了“神州三號”發射任務。

  然而,這一次,飛船係統出了問題。二○○一年十月三日,一位技術員發現“神三”壓力傳感器上有一個插座節點不通。消息傳出,發射基地再掀波瀾。這種插座飛船上有七十七個,涉及的點一千多個,到底是一個插座有問題,還是所有插座都有問題?袁家軍和戚發軔又一次睡不著覺了。

  北京的元器件權威專家朱明讓也趕往基地,連招待所都來不及去就直奔發射場。發射基地的專家都清楚,“行”或“不行”,是這個北京來的“欽差大臣”的最終表態。不過,令飛船係統專家心裏發毛的是,朱明讓的結論既沒有肯定是,也沒有肯定不是,而是“很難排除”。飛船係統的專家心一下懸了起來,總設計師戚發軔幾乎急眼了:“老朱,你要給我一個明確的意見啊,你說這話的根據是什麽,原則是什麽?”

  朱明讓毫不示弱,嗓門大了起來:“要搞清問題,隻有拆開飛船。第一,這個缺陷是係統性問題還是偶然性問題?我認為是係統性問題。第二,故障篩選,不但剔除不掉,而且是發展的,有可能越來越多。第三,出現故障的概率不符合航天元器件的標準,允許的故障率是萬分之五,而現在是千分之一。”

  雙方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專家奔赴插座生產廠家分析檢驗後發現,插座在設計和生產上都存在問題,而且是批次性問題,全部更換插座已成定局。“神舟三號”的命運也將發生變化,至少推遲三個月發射,這意味著發射場人員將全部撤場。

  事關重大,上報中央決策的報告送到了總書記手中,很快得到了批示:要絕對保證安全。於是,參加此次發射任務的各係統人員全部撤出發射基地。如此大撤退,在中國四十多年航天發射史上尚屬首次,對載人航天工程人員的震動非同一般:有些人眼含熱淚,甚至抱頭痛哭。

  回到北京的戚發軔和袁家軍立即率隊伍投入到“神舟三號”的修複工作中,苦幹了三個月後,飛船於二○○二年二月二日抵達發射基地。在三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一時,火箭控製係統地麵發射台的一個繼電器卻出現了故障,火箭係統不敢怠慢,當日下午派人坐火車把繼電器送住蘭州。三月二十五日上午,北京傳回消息說,無大礙,且火箭還有冗餘設計,完全不影響發射。但由於“神舟三號”發射窗口正趕上日淩中斷時間,發射時間被迫推遲五分鍾。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晚十時十五分,“神舟三號”成功起飛,準確入軌。

  “神舟四號”是航天員上天前的最後一次發射,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最後一次“彩排”。十月三十日,“神舟四號”飛船和運載火箭抵達發射基地,進場後無論測試還是聯合檢查均進展順利,發射時間初步定在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股西伯利亞寒流氣勢洶洶地撲向酒泉發射基地。在零下二十攝氏度以下的條件下發射火箭,全世界亦無先例。中國寫進發射條文的規定是:發射火箭最低氣溫不得超過零下二十攝氏度。發射區內,土洋結合的保溫方法都用上了,專家還不放心。已升任酒泉發射基地司令的張建啟一聲令下,戰士扛來了兩百床被子,包裹在火箭和飛船的關鍵部位。為防止撤下時出現疏漏,還給被子一一編號,誰抱來的誰負責撤走。

  氣象部門的消息令人沮喪,更大的寒流將再度襲來。十二月三十一日零時四十分的發射時間確定了。接下來,忐忑不安的專家們焦灼地看著溫度計水銀柱的高低變化。沒想到的是,奇跡出現了。一股東南風瞬間把氣溫穩定在了零下十八攝氏度到十九攝氏度之間。火箭騰空而起,飛船如期返回。

  到了二○○三年,中國首次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由於該年“非典”肆虐,加之一係列的航天事故和自然災害給首次載人航天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八月五日,“神舟五號”進入發射場,二十三日,運載火箭如期抵達,係統測試,合練沒有任何問題。前四次發射磕磕絆絆但發射成功,這次順利得出奇,反而讓發射場的專家心裏有些發毛。

  九月三日,火箭做加電實驗,不料加電後,回傳數據報告:火箭一級四台發動機出現最大擺幅,火箭內還發出嗤嗤的碰撞聲。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一名操作手把一個測試插頭插錯了,導致發動機和伺服器碰撞,發出嗤嗤聲。好在對發動機反複衝擊實驗,證明這次誤操作沒有造成對火箭的破壞性傷害。

  最終,十月十五日九時整,楊利偉實現了中國人飛天的夢想。

  (本文部分資料引自李鳴生《千古一夢——中國人第一次離開地球的故事》、《發射將軍》等書籍)

  愛石頭的沈鈞儒

  我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沈鈞儒,生活十分儉樸,不抽煙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石頭。沈鈞儒愛石頭,就是看重其堅強的品質。他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與石居”。馮玉祥曾題詞:“南方石,北方石,東方石,西方石,各處之石,鹹集於此。都是經過風吹日曬,雪浸雨蝕,可是個個頑強,無虧其質。今得先生與石為友,點頭相視,如舊相識,且互相祝告,為求國家之獨立自由,我們要硬到底,方能趕走日本強盜。”

  沈鈞儒藏石,和現在的概念完全不同,絲毫不計錢利。石頭記錄著他的足跡, 也是最廉價的紀念品。一九○○年,沈鈞儒曾在陝西漢水襄河揀過石頭;在貴州的安順、廣西的百色、甘肅的玉門等處都揀過石頭。他在鴨綠江邊國界橋下、羅盛教烈士陵墓處揀過石頭;到蘇聯訪問時,他在列寧躲藏過的拉茲裏夫草棚旁揀石頭;八十九歲時,他在北戴河洗海水浴,還從鷹角石海灘揀回一塊大石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