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瘋狂的寺廟

  ◎劉子倩

  寺廟曆來被認為是至清至淨之地,沒想到,如今社會上的“經濟利益至上”的觀念也已滲透到這片淨土。近些年出現了“承包廟宇”這樣的新鮮事:出資人和寺廟管理者——政府職能部門或村委會——簽訂合同後,前者可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香火等收入賺取利潤,後者卻得到一定的承包費用。宗教場所變身為經營場所,千千萬萬的信眾的“信仰”便迷失在商業的“承包”中。菩薩如有知的話,定會長歎一聲:阿彌陀佛!

  《中國新聞周刊》的記者通過實地調查,刊發一組文章對此進行了披露,現將其中的一篇摘登如下——

  很難想象,一座建於AAA級旅遊景區的寺廟,一年的承包費竟高達七百二十萬。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為遊客解簽占卜的出家人幾乎全是“冒牌貨”。

  那些懷揣虔誠的遊客跨入這些寺院的門檻的瞬間,就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百,多則幾萬。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承包者的口袋。

  寺廟承包大約起於一九九○年代中後期,私人向寺廟主管部門交納一定費用後,采取入股承包的方式經營寺廟,再請來伴侶,通過功德錢和香火錢賺取利益。然而,這一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在利益驅動之下不斷發展壯大,承包費用逐年攀高,經營者開始聘用社會閑雜人員通過欺騙和訛詐的方式盈利。

  歐朋(化名)去的昆明岩泉寺便是其中之一。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到昆明出差的歐朋帶著妻子和兩位親友報了去石林的一日遊的旅遊團,每人一百六十元。大約上午十一點左右,在逛了幾個購物點後,歐朋他們被拉到了昆明市宜良縣岩泉寺,這裏距昆明市區六十公裏,是去石林的必經之地。

  導遊告訴歐朋,岩泉寺求簽頗為靈驗,當年名妓陳圓圓在此求簽,大師言其必皈依佛門,最終一語成讖,故此地也有“滇南第一簽”之譽,遊客到此都會求簽請大師釋疑。

  下車之後,導遊換成了岩泉寺的工作人員,並給每個人一個胸貼——免門票和用餐的標識。歐朋跟著導遊進了寺廟,在“滇南第一簽”牌匾下,每位遊客跪著在簽桶裏抽了一根竹簽。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裏的簽隻有編號。歐朋的噩夢便由此開始。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記者隨團體驗了整個過程。記者抽到了十四簽,在一旁登記後,工作人員給了一張寫有十四字樣的紙條。隨後,導遊帶著來到不遠處的風水轉運堂,也就是解簽房。每位遊客將紙條和十元解簽費交予工作人員後,會得到一張與簽號對應的解簽單。但這項工作進行得極不嚴謹,記者的簽轉眼間就由十四號變成了四十號。

  手拿解簽單的遊客在簽房外排隊等候,“大師”一對一解簽答疑。記者看到,在簽房正中,有一尊菩薩像,一位身披袈裟的長者正襟危坐,八位身著居士服的“大師”在簽房四周落座,每位“大師”身旁一個方桌,地上擺著數柱一人多高的香。

  “大師”看完解簽單後說,記者陰陽五行不調,身後有家災和風水災,而這是一個轉運簽,若把握不好後果不堪設想。隨後,他指著碗口粗,一米多長的香說,燒此香便可轉危為安,六百元一支,並要求記者把名字留下以便其在大雄寶殿誦經百天。記者說沒有這麽多現金。“大師”沉吟片刻,低聲問道:“帶信用卡了嗎?”

  記者說沒帶卡,“大師”便推薦另一款兩百元的香,記者說,也沒有現金。這惹惱了“大師”,他突然瞪眼,指著菩薩像大叫:“你燒不燒?在菩薩麵前說假話,你給我出去。”

  可歐朋卻沒有這麽幸運。“大師”警告他,要燒一萬零八百元的香,否則家裏有人性命難保。未曾想到,剛刷完卡,身披袈裟的長老就走了過來,為其摸頂,要其再為兒子燒一萬兩千六百元的香,否則兒子將有滅頂之災。

  歐朋說,卡裏已所剩無幾,但長者似乎像變了個人,厲色道:“我說你有,你就必須有,否則我一揮手,你這輩子就算完了。”歐朋又求助導遊,導遊卻說這種事隻能和“大師”商量。歐朋最終還是交出了手裏的卡。

  歐朋說,這是他這輩子辦得最窩囊的一件事,“他們就是利用我保平安的心理,在那種氛圍下,他們突然強硬,我就害怕了。跟黑社會一樣,完全是敲詐。”

  岩泉寺是石林九鄉一日遊旅行團的必遊景點。旅遊季節一天的客流量保持在三四千人左右,均來自旅行團。事實上,這座寺廟在遊客中的知名度遠勝於當地人,昆明人並不熟悉它。沒有遊客也就沒有岩泉寺的今天。

  一九九三年,宜良縣政府將岩泉寺劃歸到寺廟所在的蓬萊鄉金星辦事處(後改為匡遠街道辦事處金星村委會)。該辦事處通過募捐、集資、貸款等辦法,將岩泉寺建成占地兩百畝,擁有十多座殿宇以及配套休閑娛樂設施的綜合性宗教旅遊寺院。從二○○○年至二○○三年,金星街道辦事處先後投入六百萬對旅遊設施進行改擴建。

  二○○一年七月,該寺院管委會邀請昆明南方國際旅行社商議並簽署了以寺廟景觀為主開拓旅遊業務的相關協議,當年接待遊客即達二十萬人次,收入突破兩百萬元,加上縣內住宿、餐飲、購物等,旅遊銷售總收入超過五百萬元。

  這便是岩泉寺商業化的開端。

  岩泉寺並未停止商業化的腳步。二○○四年,金星街道辦事處以每年二百二十多萬元的價格承包給某私人老板,直到二○○九年。這位老板從四川峨眉山一帶請來了幾位假大師,為遊客解簽。每位大師有百分之十的提成,一個月有幾千元的收入。

  二○一○年七月底,一名做運輸生意的湖南老板以每年七百二十萬的價格成為岩泉寺新的承包者。一場近乎瘋狂的遊戲開始在這座寺院上演。

  新老板入駐之後仍沿用原有盈利模式,招來近十幾名“大師”,成為其“掘金”的主力。這些“大師”多已結婚生子,並在昆明購置房產,開著價值十幾萬元的轎車。這些“大師”已是業內的老江湖,心理素質好,能說會道。他們很會看人,通過衣著、氣質、談吐即可判別是否是其目標,若是有錢人,“大師”會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學生模樣的便說一句“你與佛無緣”了事。“大師”沒有底薪,全部依靠百分之八的業務提成。

  一位旅行社的帶團人領教了“大師”們的厲害。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師”在解簽之後就會要求遊客燒三支“龍香”,每支六百元,遊客若不願,就會遭遇惡語。

  除此之外,遊客身上的胸貼也有玄機。如果遊客有消費,“大師”就會將消費金額連同胸貼上的團號寫在一張紙條上,交給身旁的工作人員,每個團離開時,帶團人就可以到寺廟財務室領取現金提成了。

  “大師”們也在“與時俱進”。套錢的招數從最早的信物、點燈、賜福、刻碑發展到如今的銀行卡“保值”。“大師”拿著遊客的銀行卡念經,還在卡麵指指點點,以此保佑卡裏的錢隻進不出,並讓遊客選擇保佑的時間期限,期限越長,費用越高。其實,這些在常人看來低劣的騙人手法放在特定的氛圍之中卻能起到奇效。

  對於承包者而言,承包寺廟僅是一場生意,隻是這種近乎瘋狂的方式披上了宗教的外衣。瘋狂的背後是各方對利益的追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