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個日本青年看到的中國—— 十大不可思議

  ◎[日]加藤嘉一

  正當我們對經濟的高速發展充滿喜悅和自豪之際,聽一聽旁觀者的議論,是不無裨益的。

  加藤嘉一是一位日本青年,《新周刊》雜誌稱他是:“新銳的國際政治觀察家,在民間外交中爭到重要話語權。他的獨立獨行的觀察所得,為攜手中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角度和有意味的觀照”。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所撰寫的《中國的邏輯——一位日本青年所看到的中國》一書,透露了他對中國現狀的種種看法。現從該書中摘錄一節,以饗讀者。

  我一直關注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摸索其規律和模式,這樣有利於與他們溝通。在我看來中國是文化、習俗、慣例等味道濃厚的社會,它們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的身心上。然而有些現象確實不可思議,對此雖然我也盡量想辦法加以解釋,想借此提出我眼中“中國人的不可思議”。首先聲明,這些都是相對的,不是徹底普遍的,更不是永恒意義的。

  一、中國人為何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消費稅”是百分之多少?征稅是每個國家的生存之道,消費是每一個國民的生存之道,國家是依靠國民納入的稅金被養活的。在日本,消費稅多少是國民最密切關注的大事,如果政府搞不好這一點,一定要下台了,內閣要垮台了。5%和8%是徹底不同的概念,但幾乎所有中國人不知道自己購買商品的時候被國家扣了多少。

  二、中國人為何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個“血型”?日本人習慣問血型,中國人習慣問星座,這是一種生活上的悠閑,沒什麽,但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成問題。“血液”對人的生存是決定性的。我小時候遇到過車禍,出了大量的血,迫切需要輸入血液,若那時父母不知道我的血型就慘了,我就基本沒命了。知道血型,這是常識,不要等待“到時候”在病床上查清。

  三、中國為何有那麽多“博士官員”?我認識的許多官員都有博士學位,但他們在讀期間依然忙著當官,不怎麽上課,似乎也不具備寫學術論文的素質,他們通過發揮官員本身的優勢,以向教育機構提供政治優惠等方式去“換取學位”。中國的博士學位難道那麽“便宜”嗎?在日本,這種做法絕對行不通,若有如此政治家或官員,就會被媒體曝光並永遠失去身份。我認識幾個日本博士官員,他們一般都放棄職位或停職,專門付出一段時間和精力去拿學位,而基本沒有所謂“在職研究生”。

  四、中國人,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嚴重缺乏對“性”的認識和把握。上次我跟一個幾乎同歲的中國女孩聊天時對方談到:“性交不是經嘴巴完成的嗎?”我一時語塞,怎麽有這樣的理解?據我觀察,許多中國年輕人對性沒有正確的理解。這是牽涉到生育的大事,應該重視起來。在日本,從初中開始開設“保健體育課”,男女生一起接受性教育並一起討論。而許多中國老師把它當作忌諱不深入展開,孩子們則通過所謂“A片”享受性故事,這不能不說是深遠的社會問題。

  五、中國人為何在開會時不把手機設置成靜音,還大膽接電話?不覺得很失禮,沒麵子嗎?這與中國的“麵子文化”自相矛盾,不僅影響會議效果和秩序,還阻礙了和諧與發展。說實話,我已經忍受不了了,每次特別想站起來好好教訓那些毫無禮貌的所謂專家學者。中國的會議現場往往都是人越來越少,剛開始有很多人,茶歇一次,大家交換名片,將近一半的人達到目的就離開。在華舉行的國際會議上,出席到最後的往往是外國人,中國人除了主辦方或與它相關的人之外都基本提前退席,去忙自己的事。在我看來,這種普遍存在的作風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形象。

  六、中國人的電動扶梯為何不連接在一起呢?為何上下樓梯需要繞到另外一側呢?這樣很麻煩,要是遇到那些在公共場合上表現很不文明的人阻擋走廊,就要花很長時間,嚴重浪費時間資本。我知道店方是為了讓客人多看看產品,盡量促進消費,但這樣造成人的流動陷入嚴重低效,從社會運轉效應看絕對弊大於利。

  七、中國人為何不回電子郵件,或回得那麽慢呢?我已失去耐心與中國人用電郵溝通了,隻好打電話、MSN或直接見麵談。是中國人沒有用電子郵件的習慣,還是根本忽視我這個人?這是許多老外之間普遍的“抱怨”。我跟其他日本人或外國人之間幾乎是快速、同步來回郵件,這被認為是信任的基礎。其實,電郵既能節省見麵的成本,與電話相比更能沉澱下來整理思路,反而提高辦事的效率和成功率。在我看來,中國人沒有明白通過電子郵件溝通的優勢何在。

  八、中國為何有那麽多“閑人”?我知道中國人多,許多人下崗失業。但不說外地,連北京這一世界中心任何時候都能看到閑人,他們天天與鄰居聊天、打麻將、下棋。難道他們真的沒有可幹的事兒嗎?據我不完全的統計,中國至少有三至四億閑人。我發自內心地想知道,那些閑人是靠什麽吃飯的?是國家補貼?親人給錢?還是賭博呢?

  九、中國為何有那麽多沒有手紙的廁所?五星級酒店基本都有,但許多商場、超市、餐廳、書店、公廁等地方都沒有放置手紙,這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不便,也造成廁所變得更亂、更髒。從保持衛生、文明、秩序的角度出發,不管是公共還是私營,我覺得,國家還是需要製定有關規定,要求所有公私場所務必準備手紙比較現實。

  十、中國的家長為何“幹涉”孩子那麽多年?許多家長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後還要給予照顧,包括買房買車、就業、搬家等。長此以往,不管這個年輕人多聰明,他都無法靠自己的雙腿獨立走下去。在日本,孩子基本上高中畢業就半獨立,隻要大學學費的一半,其他都自己打工。大學畢業就徹底獨立。日本孩子是向父母借錢的,我至今還有五萬多人民幣沒還。

  梁漱溟未能真正原諒馮友蘭

  一九二二年,梁漱溟先生轟動學界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出版。馮友蘭讀完梁的這本著作後,寫了一封三千餘字的長信給梁。梁漱溟將此信保存了六十餘年。在“批林批孔”運動結束約兩年之後,梁漱溟先生翻閱舊劄,又檢出馮友蘭先生這封長信重讀了一遍,看後不勝感慨,在信末空白處,寫了這樣一段話:

  此芝生往昔從美國寄我的一信。芝生年歲略少於我,今亦超過八十。一九七三年春(按:係1972年之誤),我在他家午飯,談甚久,臨別時他誦《論語》“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句,乃分手。不意秋後(按:梁記憶有誤,應為隔年秋後)他竟以批孔鳴於時。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印)

  盡管梁漱溟與馮友蘭早年有師生之誼,而後七十餘年又同為中國當代新儒家之最,私交又相當密切,但梁漱溟卻一直未能真正原諒馮友蘭在“批林批孔”中的過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