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注射毒品的醫生

  ◎ 紀佳德

  《解剖一種毒癮》

  H。 馬可 著

  萬神殿出版社

  現在的世界上毒品是警察管的事,吸毒或注射毒品是犯法的事。過去卻不是這樣的,特別是對於醫生來說,誰都可以弄到毒品並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使用它們。結果是發生了令人驚訝的醫生自己上癮的故事,而且不但是一般的醫生,一些著名的醫學巨匠也會陷入毒癮而不能自拔。

  美國醫生霍爾斯特德名聲非常大,他是現代外科之父,他發明的無菌手術的技術和規程使得外科手術成為安全有效的醫學手段,現在世界上各國醫院裏做外科手術時還遵循著許多他開創的方法。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後半生被毒品毀了。霍爾斯特德染上了毒癮倒不是因為他意誌薄弱,禁不起毒品的誘惑。在一八八四年的一次世界醫學大會上,一位眼科醫生演示了可卡因能夠用來做眼科手術的麻醉藥。霍爾斯特德知道了以後非常感興趣,他立刻在自己和他的學生身上做可卡因的麻醉試驗,由於試驗用的量沒有得到控製,試驗的次數也過於頻繁,霍爾斯特德上了癮,朋友們幾次迫使他接受戒毒治療,都沒有成功,最糟糕的是當時人們還試圖用嗎啡來治療可卡因成癮,結果讓霍爾斯特德既離不開可卡因,又染上了更可怕的嗎啡癮。

  另一位染上了毒癮的名醫是赫赫有名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創始人。他和毒品的關係也是開始於治療的試驗。他有個朋友染上了可卡因毒癮,弗洛伊德相信了當時一些不可靠的醫學報告,讓他的朋友注射嗎啡來戒毒,這使他朋友的狀況更加惡化。難以想象的是,在他朋友死後,弗洛伊德自己也成了癮君子,他本來有嚴重的煙草癮,一天要吸二十支雪茄,後來又離不開可卡因。不少弗洛伊德的批評者認為,他創立的心理分析理論和他的吸毒經曆恐怕頗有些關係。

  托馬斯·庫恩是位科學史家,他提出的範式論現在已經是個非常流行的概念了,庫恩發明這個概念是用來解釋科學發展過程的。他在研究哥白尼革命的過程中創造了範式論,認為任何科學理論都是構成了一個範式體係,所有的概念事實數據都能在這個範式裏得到解釋和獲取意義,當範式遇到挑戰後,會發生範式轉換,新的範式對事實和數據作出新的自洽的解釋。

  現在庫恩的這個範式論本身遭到了挑戰。他的第一本著作《哥白尼革命》發表在一九五七年,這些年來的研究進展使得庫恩的這部著作顯得過時了。新出版的這部關於哥白尼革命的著作更新了我們對哥白尼革命的認識。這部著作的寫作過程非常長。作者在一九七一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就著手準備寫一部新的關於哥白尼的著作,一九八六年時出版社就宣布他的著作將要出版了,但是他繼續研究,繼續修改,繼續充實內容。整整四十年的辛勤努力之後,這部學術界等待已久的著作終於問世了。

  從作者的描述我們看到,哥白尼提出他的“日心說”,並不是因為當時天文學遇到了什麽挑戰,而且,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後並沒有引起什麽震動或什麽範式轉換,以後的五十年,歐洲的專家學者一直在讀他的這部著作,大家重視的是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新的幾何天文學工具,都樂於使用哥白尼書中的圖表來預測行星的位置,但是沒人太注意他的“日心說”,還覺得那是他的著作中最不足道的部分。隻有他的兩個學生曾著文捍衛他的“日心說”。到了一五七二年出現了一顆明亮的超新星,一五七七年出現了一顆彗星,這些天文現象難以用傳統的宇宙理論解釋,這時哥白尼的“日心說”才開始取代托勒密體係而為天文學家們采納。從這部巨著的詳細曆史描寫來看,庫恩的範式理論並不是很符合哥白尼革命的實際過程。

  若要說世界上的旅遊城市,哪個地方也比不過羅馬城,其他地方的旅遊點都是現代開發出來的,羅馬吸引遊客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不說古代的羅馬城裏早就滿是四方來客,在整個中世紀裏,羅馬作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一直有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跡,這些朝拜者實際上就是觀光旅遊者。近代以來,到羅馬觀光的人更是一年到頭絡繹不絕。現在每年到羅馬來觀光的人多達八百萬,都為羅馬的古跡而著迷。

  羅馬被稱作是永恒之城,但是,時代不同,遊客來尋找的和來看到的東西也常常不一樣。過去的年代裏,羅馬也有為建造新建築而拆掉古跡的事情,十六世紀時教皇拆掉了羅馬時代康斯坦丁大帝建造的聖彼得大教堂,在原地造起了現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被現在的羅馬人嘲笑像個生日蛋糕的龐大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碑是建在古羅馬有名的圖拉真廣場之上的。墨索裏尼上台後在羅馬大興土木,拓建了許多寬闊的大街,毀壞了無數個古建築遺址。

  不同時代的觀光客們希望在羅馬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過去的遊客總是圍著斯巴達宮的一尊龐培像細看,想在雕像的腳下看到凱撒被刺時流出的血。實際上這尊雕像是從羅馬的一個兵營裏搬來的,原址並不在曆史記載中凱撒被刺時所處的位置。

  羅馬的許多傳說和習俗其實也是一直在變化的,現在每天遊客如織的特萊維噴泉,是在十九世紀斯塔爾夫人的著名小說《高琳娜》出版後才出名的,因為小說裏描寫了主人公月夜來到這個噴泉邊沉思這樣一個著名的情景。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人們說如果你喝了這個噴泉裏的水,你就會有機會回到羅馬。直到一八六九年,有本羅馬導遊書中第一次提到,如果你向噴泉扔一枚硬幣,你就會再來羅馬。這個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過去來到羅馬的遊客大多是按照他們在經典文學作品裏讀到的故事來尋找古跡,遊客們一邊念著拜倫的詩句一邊欣賞“垂死的角鬥士”雕像;現在則是電影和通俗小說在引導著遊客。自從有了《羅馬假日》以後,遊客們就會去把手伸入“真理之口”裏麵。以前從沒有這個風俗。

  南太平洋中的複活節島令人著迷。無邊的汪洋中的一個小島,遠離所有的大陸或文明地區,居然聳立著一大群誰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古怪的巨型雕像。關於這些雕像及其製作者有過許許多多假說。外星人的假說當然早已沒有人信了,目前比較流行而可信的是生態自殺說。根據這個假說,複活節島上的居民人口持續膨脹,又沒法向別處移民或進口資源,為了爭奪權力,各個部落又在建造巨像上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後,在耗盡了島上的有限森林資源後,這個社會就垮了,原來繁榮的小島變得荒無人煙,樹都砍光了,隻剩下當年瘋狂建造的這些無用的巨像。

  這兩位作者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和曆史研究,對複活節島的毀滅提出了另一個解釋。島民們的祖先來自於波利尼西亞群島,可能是在十三世紀左右到達複活節島的。他們認為島民們並沒有使用巨大的木橇來運輸他們製作的石頭雕像,因此也不存在過度伐木的問題。根據他們的研究,島上的人口一直保持在可持續生存的三千人左右,沒有達到有的研究者估計的一萬五千人。小島的末日不是來自於島上居民的內亂,也沒有發生什麽生態災難。

  那麽,是什麽導致了複活節島的毀滅呢?作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十八世紀路過此島的歐洲水手帶來的傳染病,特別是性病。島上的原住民對此沒有任何抵抗力,複活節島的居民很快就被這些疾病滅絕了。至於島上的植被,原來島上覆蓋著樹林,主要的樹種是一種非常高大的棕櫚樹,這種樹現在已經絕種了,作者認為是大量繁殖的老鼠吃光了這種棕櫚樹的種子,導致了島上樹林的消失。當然,老鼠也是歐洲的船隻帶到複活節島上來的。

  總而言之,這兩位西方學者花了大力氣試圖證明是西方人導致了複活節島的被毀。

  伊朗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一個關鍵的人物是已經死去多年的老國王巴拉維。如果巴拉維的政策更有效一點,伊朗就不會變成今天這樣一個教士們管轄的國家。

  巴拉維王朝本身曆史不長,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才建立了起來。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蘇兩國一起占領了伊朗,開國君主禮薩汗·巴拉維一世被迫退位,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這位巴拉維二世從小在瑞士受的教育,繼位以後主要依靠首相治理國家。摩薩台首相是位民族主義者,打算從西方石油公司那裏奪回伊朗的石油利益,他製定了石油國有化的政策,結果在一場混亂的政變中被推翻。這場政變的內幕至今還不清楚,許多人相信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不少人說英國軍情六處也插了一手,還有人認為中情局的計劃最後失敗了,是伊朗內部反對摩薩台世俗政策的力量推翻了他。不管怎樣,這場政變是現代伊朗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在這場政變以後,巴拉維二世逐步建立起了個人獨裁統治,但是他個性軟弱,缺乏決斷力,沒有遠見。伊朗產油,石油美元滾滾流入,但是專權導致的腐敗越來越嚴重,巴拉維家族是腐敗的主要得益者,導致民怨沸騰。巴拉維國王在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同時,卻坐視宗教極端勢力滋長,毫無作為。政策上的這一切失誤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醞釀成被稱為“伊斯蘭革命”的伊朗社會大動蕩,巴拉維被迫黯然退位離國,他的仇敵霍梅尼凱旋歸國。

  巴拉維的一生是個悲劇,如果他在打擊腐敗或者在遏製極端勢力上有所作為,今天的伊朗就會完全不一樣。

  奶和人類曆史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中國人看來,牛奶以及奶製品是西方人喜愛並帶到中國來的食物,但是直到中世紀結束時,西方人其實並不喜歡飲用奶和奶製品的,那時奶是中亞遊牧民族的食物,那些給西方人帶來極大恐慌的野蠻民族騎士們主要以發酵的馬奶和奶酪來支撐他們的體力的。西歐人對此是頗感厭惡的。文藝複興時代有一股回歸自然的思潮,歐洲人開始喜愛牛奶,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是大自然的產物,鮮奶和奶酪在意大利和歐洲的其他國家流行開來了。啟蒙時代的人們把牛奶和健康的田園生活聯係起來,牛奶是純樸自然的農家生活的產物,這進一步推動了牛奶在歐洲的生產和消費。

  一六三四年,當兩百名英國的清教徒到達北美洲的馬薩諸塞灣時,他們的船上帶著一百頭牛。那些早期的北美殖民者四處擴張領土,和印第安土著衝突,主要是為了開拓養牛的牧場,而不是因為人口增長的壓力。牧場在美國的擴張使得美國成了世界上食用牛奶最多的國家。到了十八世紀,美國人的平均身高是世界上最高的,這和牛奶顯然很有關係。美國人不僅多喝牛奶,他們還發明了各種加工牛奶的技術。他們發明了罐裝的濃縮牛奶,使得戰場上的士兵也能喝上奶咖。他們建立奶酪工廠,大批量生產標準格式的奶酪。奶粉的發明使牛奶的使用更加方便了。一切用牛奶製成的食品美國人都熱愛,特別是冰淇淋。歐洲人發明的冰淇淋成了美國人的最愛,一九一九年一年中美國生產了多達一億加侖的冰淇淋。

  牛奶現在是種幾乎無處不在的食物,特別是作為兒童的營養物。但是圍繞著牛奶和奶製品的爭議也一直不斷。衛生問題,添加劑問題,激素問題等等困擾著消費者,衝擊著生產者。原來是因為直接來自大自然而受人們喜愛的牛奶,現在已經因為受到過度工業化處理而成了一種令人擔憂的食品了。

  考古學不是一門遠離現實的學問,有時考古發現會引發激烈的衝突和對立。一九七七年希臘考古學家安德羅尼科斯在希臘北方一個叫維伊納的小村子發現了一組三個古代墓地,從此揭開了一場至今也沒有解決的國際爭端。這三個古墓中,有兩個沒有被盜過,在其中的第二號墓裏發現了一個三十到三十五歲的男人的骨殖和一個更年輕一點的婦女的遺骸。安德羅尼科斯在檢查了墓中豐富的陪葬物後宣布,這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王後的墓,另一個沒有被盜過的三號墓則應該是他早死的孫子的墓。這個發現引起了國際上和希臘國內的巨大反響,因為腓力二世不是別人,正是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亞曆山大大帝的父親,而三號墓的那個孩子如果真是腓力二世的孫子的話,那他就是亞曆山大四世,亞曆山大大帝的兒子。

  從曆史記載我們知道,亞曆山大大帝在征服東方的途中暴亡,他的遺體在運回馬其頓故土的途中被他的部將托勒密劫到埃及,後來在埃及被供奉了好久以後不知去向;所以,如果這次真的找到了腓力二世的遺體和他的墓,那將是我們能找到的唯一的與亞曆山大大帝的直接聯係了,由此引起了許多人的熱望。維伊納的二號墓和三號墓裏的陪葬品精美得無與倫比,引起爭執並不是誰該擁有這些寶物,而是誰可以以腓力二世和亞曆山大大帝的繼承人自居。希臘自認為是亞曆山大大帝的當然後裔,這是希臘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可是南斯拉夫解體以後,有一個獨立的小國的國號是馬其頓,並且已經為國際社會所認可。馬其頓當然認為腓力二世和亞曆山大大帝這兩位馬其頓國王是他們的祖先,這樣,希臘和馬其頓為了這個二號墓的墓主的精神上的歸屬爭吵不息。二號墓內的骨甕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十六角的星,被稱做維伊納之星,馬其頓立國後把維伊納之星繪在她的國旗上,這下激怒了希臘,雅典政府又是強烈抗議,又是宣布經濟製裁,迫使馬其頓將這個星取掉。

  希臘和馬其頓為了這個二號墓爭論個不休,可是對於考古學家們來說,二號墓的墓主身份還不是沒有一點疑問的,因為墓中沒有發現一點文字證據,持不同意見的專家認為二號墓的墓主很可能是亞曆山大大帝的弟弟,一個有智障的殘疾人,那個已經被盜空了的一號墓倒可能是腓力二世的墓。盡管這個假設也有其證據,希臘政府根本不接受這個殺風景的說法。因為希臘在這個二號墓上寄托了太多的民族感情。

  美國士兵們在加快撤出阿富汗等戰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軍在撤出,隻是士兵們被無人駕駛飛機取代了。越來越多的打擊恐怖主義武裝分子的戰爭行動現在是由像“掠食者”這樣的無人飛機進行,而這樣的軍事行動和傳統的戰鬥完全不一樣,載著尖端的偵察和攻擊武器的飛機在阿富汗荒涼的山區上空飛行,操控著它的軍人遠在幾千英裏以外的美國內華達州的空軍基地裏,通過先進的遙測設備,操控者能真切地看到幾千公裏之外的山區小路上可疑的武裝人群和車輛,也仿佛他自己就在戰地,他要立馬決定是否發動攻擊,消滅地上的那些人。一切都是在高清屏幕前握著操縱手柄和按鈕完成的,與常見的電子遊戲一模一樣。設計人員也特地將無人飛機的控製裝置設計成電子遊戲機那樣,因為操控這類武器係統的軍人大多是從小玩電子遊戲長大的,在他們這代人中,科幻電影裏描寫的未來戰爭正在變成現實。

  美國軍方和政府對發展無人飛機熱情非凡,因為在這樣的遙控戰爭中不會有美國人最害怕的人員傷亡,如果在阿富汗上空的無人飛機行動失敗了,操控它的軍官隻是關掉機器回家休息,美國國會也因此從不為這樣的遙控戰爭而找總統的麻煩。

  由於無人駕駛飛機的戰果喜人,美國現在在機器人戰爭上投入非常大的研製經費,軍方把無人的遙控戰爭作為未來戰爭的主要方法來研發。現在美國空軍每年培訓的無人飛機操控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他們培訓的新飛行員人數,美國的軍用航空工業已經不再開發任何新的有人航空器項目了,所有的研究經費和研究人員都用在無人飛機上了。空軍無人飛機的成功也觸動了其他軍種,美國的陸軍和海軍也在大力發展機器人武器,許多無人武器係統已經達到相當精準的水平,不久也可以像無人飛機那樣派上戰場。我們將要看到自坦克發明以來又一場重大的武器革命了。

  必須調整和縮小四大差距

  有專家認為,我國的外貿依賴度達到66%,高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倍到三倍,對外依賴度過大,自主性就減弱了。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啟動內需,而啟動內需,必須調整和縮小四大差距:

  一、城鄉差距。我國的城鄉差距上世紀八十年代是1∶1.8,九十年代是1∶2.5,現在是1∶3.3.我國的城鄉差距是世界前三名。

  二、地區差距。二○○二年的數據是1∶13,而美國五十個州地區差距是1:2,英國是1∶1.68.

  三、收入差距。現階段我們低收入者和富人的收入差距在20倍以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隻有1∶4.3,美國隻有1∶7.1.

  四、行業差距。我們是1∶15,日本隻有1∶1.62,美國、德國和韓國是1∶2.3到3.2.

  慢性病是中國人健康的頭號威脅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癌症、糖尿病、精神病、心髒病和呼吸道疾病這五大慢性病,未來二十年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達到47萬億美元,在同一時期造成的累計產值虧損,估計將相當於全球年生產總值的40%。

  在中國,慢性病,這種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人民健康的頭號威脅,目前患者超過2.6億,占人群死因構成的85%。也就是說,在目前導致死亡的原因中,85%都歸於慢性病。而慢性病導致的經濟負擔在中國總的醫療負擔中又占了69%。上述兩個比例,都高於全球的平均數。中國衛生部陳竺部長說:“中國是慢性病的重災區。”

  為什麽會出現暴力現象

  為什麽生活中不時發生暴力現象,《中國青年報》最近作了一次針對暴力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一些人所以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解決問題的常規渠道走不通”(73%),其次是“弱勢群體無力維權”(64%),以及“用暴力擺平問題的例子比比皆是”(54%)。其他原因還有:“社會缺乏安全感,人們自衛心強”(51%)、“選擇暴力的人缺乏法律和道德觀念”(40%)、“使用暴力的成本小”(38%)等。

  我國工業汙染源成為大氣汙染物排放的主體

  世界銀行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汙染(主要是空氣汙染)中國每年有七十五萬人過早死亡。國家環保部的統計表明,我國的工業汙染源是大氣汙染物排放的主體。“十一五”期間,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的85.7%,工業煙塵占煙塵量的75.5%,工業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總量的76.1%,造成大氣汙染的重金屬微粒和氟化物幾乎全部來自工業源,主要大氣汙染物濃度與工業汙染物排放量多數呈正相關。

  據環保專家介紹,我國發生的工業汙染,大都是“政府汙染”,即地方政府允許、認同和支持的汙染。為追求短期內的政績,一些地方政府過度依賴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從而導致工業汙染源不斷擴大。

  中國的社會思潮之複雜為近十年來罕見

  新華社主辦的《財經國家周刊》二○一○年曾報道,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在二○○九年的基尼係數就達到0.47(歐洲與日本在0.24~0.36左右),遠超0.4的國際警戒線。並且,中國的財富集中度遠遠超過美國。美國是5%的家庭掌握了60%的財富,中國則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

  專家們認為,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社會思潮之複雜,為近十年來罕見。各種五花八門的觀點碰撞、爭鋒,互不相讓,改革共識越來越稀缺。魯迅先生說的“曾經闊氣的要複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用來形容當前思想界的狀況並不為過。一句話,中國的改革與發展麵臨空前挑戰。

  中國的環境突發事件的數量迅猛增長

  二○一二年開始不久,我國發生了兩起環境汙染事件,汙染了廣西龍江和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實際上,這兩起環境事件隻是冰山一角。我國的環境突發事件的數量正迅猛增長,成為亟須應對的現象。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通過對二○○四年到二○○九年之間上報到國家環保部的709起環境事件進行的統計,中國的環境事件呈現迅速上升的態勢,六年之間環境事件的次數幾乎上升了三倍,在二○○九年接近180起。按汙染介質分類,地表水汙染事件最多,占了環境事件總數的49%。而地表水汙染事件數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廣東、浙江和江蘇。

  潘旭瀾和學生

  潘旭瀾教授對學生十分關愛。他曾說:“古人有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則說,人之樂在甘為人師。教師生涯,隻要肯付出,就會收獲友誼與快樂;即使清貧,也是充實而富有的人生。”他自己“一輩子像粒沙子,在好些個學校滾來滾去”。他的學生中,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本科生、碩士生、青年教師進修生,來華留學的高級進修生、博士生、博士後。潘先生很為自己如此齊全的 “教曆”而自豪,一輩子為師並樂此不疲。課堂內外,他都把學生看作朋友,力求彼此之間平等親和。潘先生有一段話道出了他的為師原則:我經常對這些年輕朋友說,做人比做學問重要,學問好而人品次那也是失敗的人生。做學問主要靠自己。我盡力幫助你們激發創造性思維和提出可供參考的治學方法。要力求拓展精神視野,在廣博的基礎上在一兩點上專深,不要急於求成才可能有大成。你們的觀念、方法即使與我很不同甚至相反,隻要有道理,我就認可或給予好評。學習是互相的,我也注意向你們學習,汲取新觀念新知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