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從春晚想到文化繁榮的條件

  ◎陳四益

  一

  說是要繁榮文化了,還有了文件。能夠想起文化,是好事。但是,文化的繁榮,單靠文件不行。起草一個文件不難。成立個起草班子,領導指示,羅列大綱,梳理材料,分工撰寫,幾易其稿,討論通過——有幾個月,最多半年,就可以完成。但是,要讓文化繁榮起來,單靠文件,很難有效。想想這六十多年間,與文化相關的文件有過多少,結果如何,就可以明白。

  二

  文件通過不久,就有了文化繁榮景象的報道,造勢而已。其實,不造也罷。如果這樣容易就成就了文化的繁榮,還用得著花力氣發文件麽?這點道理略有頭腦就懂,偏偏有些媒體,不,準確說是有些人不懂,不知他們是真相信還是假奉承。

  三

  一台春晚,年年盼,年年罵。要說策劃者不努力,也真有點冤枉。大腕兒雲集,品種齊全,舞台華美,燈光奇幻,“銀子”花得如淌海水,可觀眾就是不領情。何故?比起三十年前,哪樣不及?何以那幾年的春晚場地簡陋,花錢儉省,服裝隨意,燈光不過照明而已,但就是能牽動人心,引起共鳴?可見,以為隻要掏“銀子”,就能堆出一個繁榮的文化,說得好聽些是對文化發展的一種誤讀,說得不好聽則是對文化的無知。

  四

  或曰:那時的春晚,就是一個聯歡會,現在應當回歸聯歡會的形式。今年春晚,據說已經回歸,但似乎罵聲依舊。

  或曰:年年春晚,觀眾都疲了,再好的節目也提不起勁兒。但何以取消春晚的建議並未得到觀眾廣泛的回應?

  或曰:弄了三十年,腦汁絞盡,點子想完,玩不出新把戲了。然而,生活在前進,需求在增加,矛盾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作為社會生活反映的文化藝術,怎麽會水盡山窮?

  五

  種種跡象顯示,文化的創造力正在消褪。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春晚剛剛舉辦時,整個社會剛剛從文化的禁錮中走出。雖然還保留著過去的慣性,羈絆仍多,但文化界都有一種解放、舒暢、恢複創造的衝動。一麵是對過去的反思與揭露,一麵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那時春晚的節目正是這二者的交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呈現了春晚場內場外群體性的互動。或者說,春晚的節目撥動了民眾的心弦。哪怕節目比較幼稚,哪怕表演並不精致,但觀眾認可,觀眾高興。那時的為政者,無論對過去的反思或對未來的希望,大多與民同心,因而也能與民眾同樂。

  但是,這樣的創造熱情,這樣的創造力,而今不再。能與民眾心意相通的創作者、表演者漸稀,即便有,能夠欣賞這樣作品的為政者也同樣日益稀見了。

  六

  文化創造力的強弱,是文化繁榮的首要條件。

  文化創造力需要培育。培育文化創造力的首要條件,就是解除思想禁錮。這一點,“文革”結束後的那段時期可以證明。十年“文革”,幾乎窒息了所有文化創造,連《創業》與《園丁之歌》這樣盡力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作品,都要列為批判對象,剩下的也就隻有反複高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這種青皮無賴“蓮花落”式的所謂創作了。

  這種文化禁錮一朝打破,文化創造力便噴薄而出,造成那一時期文學藝術、學術研究的全麵繁榮——雖然那時經濟處於崩潰的邊沿,但文化的發展並不與經濟同步。

  七

  回觀中國曆史上幾個思想文化異彩紛呈的時期,如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唐宋時期、“五四”時期,大致都有一些共同特點,或是思想文化禁錮相對乏力的時期,或是受外來文化衝擊並與之互融、吸納,從而豐富或改造了傳統文化的時期,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時期。這樣時期的共同點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有較為寬泛的思想自由度,因而能夠突破或部分突破已經固化的社會主流思想。而這些時代在經濟上、政治上卻並非定是穩定、發展時期。

  遠的不說,就以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源頭的“五四”時期而言,盡管年年紀念,許多身居高位者也都發表過演說,要繼承“五四”傳統。但卻往往忘卻或有意回避了那時新思想傳播的條件。沒有這樣的條件,侈談文化繁榮,有如臨淵羨魚,必致無功而返。

  八

  中國的傳統向來是天人合一,君師合一。天子既是人間之王,又是天之驕子。不僅是政治領袖,也是思想領袖。所以,皇帝的話就是天降綸音,從來是不會錯的,是一切思想是非的評斷標準。“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於是,創造思想或創新思想的權力完全掌握在最高統治者手裏,其他人則都被剝奪了創造的可能,隻需重複上麵的意旨,稍有不合,便成異端,而對思想異端的懲治曆朝曆代都是很嚴厲的。

  這樣的傳統很對統治者的口味,所以幾千年來基本格局都不曾改變,文化的創造力因此而衰退,隻有為聖人立言的八股製藝成了謀求官職的敲門磚。

  九

  思想、文化的創造力被遏製,乘勢而起的便是文化的商業化。商業化的文化也可以造就“文化”的表麵繁榮,但不會有新的文化創造。商業化的文化繁榮不會觸動思想創造的“警戒線”,但卻可以給操縱者帶來豐厚的報酬,因此上頭不加幹預,下頭樂此不疲,遂成一時風氣。

  “旅遊商業文化”帶來了古跡和環境的破壞。遠的不說,隻要看看最近十幾年江南古鎮成了什麽模樣就可以明白。

  “收藏商業文化”推動著文物的爆炒價格,投機獲利,並因此帶來瘋狂的文物盜掘和地下文物的大破壞。一些國家文物研究人員,為此推波助瀾。過去文物界一些好規矩,如台灣至今仍沿襲的國家博物館研究人員不得私自參與鑒定、買賣、收藏文物等活動,在大陸已蕩然無存。張伯駒那樣的文物收藏家而今何處能覓!

  教育文化、出版文化的商業化,也使教育、出版亂象紛呈,論文造假,學曆奉送,校長作秀,教授罵街,抄襲剽竊,令人歎息。

  如果真要文化繁榮,就應該探討如何造成文化繁榮的條件,並努力在造成思想上、政治上、法律上、教育上、製度上有利於文化發展的環境,鼓勵思想的自由和學術的獨立,鼓勵創新,鼓勵爭鳴,激發文化的創造力並確立文化創造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評價體係。著力點不在一統思想,而在鼓勵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文化創造。

  十

  文化要有品格。應當鼓勵獨立研究,獨到見解,獨創成果的創造性文化;不鼓勵人雲亦雲,跟風轉向,阿諛迎合的低俗文化。文化的領導者,不要企圖充當文化創造的“導師”與“裁判”,而要甘當文化發展優良環境的設計師和保護者。

  中國應當也能夠對世界文化有更大的貢獻——如果能有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