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 首 語

  這一卷作者的來稿中,有多篇談及魯迅。編稿之際,魯迅的身影不時映現眼前。今天的青年也許較少讀魯迅的作品,不甚了解魯迅究竟為何許人?可是魯迅的名字仍將永遠鐫刻在中國的曆史上。魯迅一生可謂命運多舛,身後也不寂寞,忽而被捧上了天,被奉為“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忽而又遭種種非議,甚至原來被收錄在教科書中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作品,也被逐出門外。

  其實,魯迅生前活得頗累,無由的誹謗、中傷、誣陷、造謠……冷槍暗箭時有襲來。有的來自他的敵人,有的則來自某些心懷叵測者。他們不間斷地向魯迅潑汙水,甚至揭發他的作品是“抄襲”的……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然而,魯迅畢竟是魯迅,他猶如一棵頂天立地的大樹,在邪風惡浪中巍然不動。他從不急於表白,也不會無端地把手稿攤在地上,以示清白。魯迅的應對原則是:一是鄙視,不理不睬;二是適時反擊,揭穿讕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魯迅說:“上海之文壇消息家,好造謠言,倘使一一注意,正中其計,我是向來不睬的。”“與此輩講理,乃反而上當耳。”

  此招高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一旦受人誹謗中傷,急於自清,枉費精力,豈不耽誤了正事?!如果當年的魯迅,一聽到誣陷,馬上反擊,到處申訴,怎麽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民族和國家的大事,怎有可能寫下如許可影響中國幾代人的時代檄文。

  魯迅說過:“造謠說謊誣陷中傷也都是中國的大宗國粹。”真乃一言中的。雖時隔大半個世紀,依然是擲地有聲的至理名言。而今,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的交流和信息的傳播方便多了,個人的話語權也增加了。可是,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好事者趁虛而入,魚龍混雜,某些無聊的文章和爭論充斥其間。如果一概認真應對,不僅浪費精力,搞得身心疲憊,而且影響正事。不妨學學魯迅,增強辨別能力,珍惜自己的話語權,讓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多做些有益於民族和國家的大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