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2章 被遺忘的武訓

  ◎艾紹強

  武訓,這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毛澤東發動的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曾使許多知識分子暈頭轉向,盡管至今人們還不太明白這場批判是為了什麽,但從那開始,知識分子漸漸懂得,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他們再也不會平靜。

  《絕版中國》(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一書,提及了有關情況,現摘錄如下——

  實際上我現在仍沒有弄明白一九五一年為什麽要批判電影《武訓傳》,也不知道為什麽連死去五六十年的一個乞丐也要批判,聯係一九七四年批判死去兩千多年的孔夫子,估計答案大體差不了多少。

  孔子和武訓,一個教學、一個辦學,兩人都出自山東,都受到一些毫無幹係的人的批判,不知是曆史的巧合還是時代的笑話。

  武訓七歲喪父,隨母乞討,長大後又當了幾年長工,在受了幾次欺侮、吃了幾次不識字的虧之後,武訓大睡三日、狂奔三日,唱著“扛活被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別看我要飯,早晚修個義學院”的歌謠,開始行乞興學,一腳踏下去,走了將近四十年,直到死在義學的廡廊之下。

  武訓剃了一個奇怪的發式,手拿銅勺,口中唱著歌謠,奔走在運河岸,走街串巷四處乞討,他唱著:“不嫌多不嫌少,舍些金錢修義學;又有名又行好,文昌帝君知道了,準叫你子子孫孫坐八抬大轎。”武訓麵對各色人等,唱歌行乞兼做短工,抱著“又當騾子又當牛,修個義學不犯愁”的信念,將乞討來的錢積到一定數量後放出生息,置地出租。光緒十三年(1887)春,武訓把乞討積錢所置二百三十餘畝土地和曆年所積二千八百吊錢交給當地士紳楊樹坊等人,地做學田,錢作建義塾之資,在堂邑縣柳林鎮興建柳森崇賢義塾。第二年初義塾開學,武訓做牛做馬三十年終於將夢想變為現實。

  武訓不雜私念一心興辦義學,終生鰥居,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怕的是妻子妨礙自己的義行。武訓興義學的行為引起官府注意,逐級上報,光緒十四年(1888)九月,清廷“準堂邑縣民武七自行建坊,給予樂善好施字樣以示旌獎”,但由於種種原因坊未建起,隻製了“樂善好施”匾,掛於崇賢義塾。

  義塾辦起之後,武訓繼續行乞打短工,一生行乞創辦興學的武訓死於他創辦的禦史巷義塾大房簷下,年僅五十八歲。

  武訓死後,山東地方政府逐級上報為其請獎。一九〇九年,山東省巡撫上書朝廷:“請宣付史館立傳”,國史館將其正式列入孝義傳內。此前的光緒二十二年(1896),梁啟超就為武訓作傳,收入其《飲冰室文集》;而清末的另一個改良派代表人物張騫則稱武訓是“中國世界極光明極偉大之叫化子”,“是則六州萬國之教育者,皆當崇奉者也”。

  在柳林鎮隨便問一個人都知道武訓小學校,問武訓墓、武訓祠堂人們也會指向武訓小學。但是那所由崇賢義塾而來的小學,現在已搬出了武訓所創的崇賢義塾舊址,武訓“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的理想,在百年之後就被人動了。到了武訓小學校的校門前我發現,大門上麵“義學第一處”幾字已不太清楚,鐵柵欄的大門緊鎖,門兩側的房子都是商店,從鐵柵欄大門望進去,除了中間閃著白光的水泥路,兩側荒草高可沒人,看不見一間教室,更無學校特有的琅琅書聲,這難道就是武訓小學嗎?

  幾經打聽才知道武訓小學已搬到了別的地方,裏麵現在是紀念館,鑰匙在鄉政府。到了鄉政府,幾個才上班的大學生正圍著電腦看大片。楊國雨說他的小學就是在武訓小學上的,紀念館的鑰匙在他手裏,隨即便推了自行車要帶我去,走了幾步他卻轉身悄悄地對我說:“等一下,我帶你看個東西。”於是我隨他走進了一間似庫房的小屋。楊國雨對我說:“看你來一趟也不容易,我給你看一點真東西。到那邊紀念館也看不到。”他從一堆東西裏取出一個卷軸,展開一看是一張裝裱好的武訓畫像,楊說武訓的畫像原作是一八七五年由臨清民間彩塑藝人李鬆亭畫的,他手中的這一張是一九八五年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伍必端臨摹的,而現在紀念館裏掛的則是彩色噴繪;隨後他又翻出了任繼愈和臧克家等人題詞的裝裱件,看上去都是原件,但由於保存不好,都已破損受潮。楊國雨說自己學的是美術和書法,鄉領導讓他看管這些東西,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汙損成如此樣子自己覺得可惜,但沒有辦法。他送了我幾張鬱達夫、梁漱溟、梁實秋和蔡元培等人題詞的複印件,說這些東西的真跡都不知在哪兒。

  進了武訓小學的大門之後,楊國雨指著兩邊長的老高的荒草說,以前都是教室,拆了之後也不知要修什麽。路兩邊立了許多新刻的石碑,有於右任的,也有馮玉祥的。

  民國時期,對武訓的彰揚一直持續。民國山東省主席韓複榘曾說:“魯西一帶民性強悍,土匪如毛,曆代都沒有肅清,若是窮人個個都像武訓,治魯西也就不難了。”一九三四年,由沙明遠、張自忠、韓複榘等十八名臨清武訓小學校校董發起紀念武訓九十七誕辰征文活動,蔣介石親書了《武訓先生傳讚》,汪精衛、胡漢民、林森等政府要員也題詞,蔡元培、馮玉祥、張學良、鬱達夫、劉建家、梁實秋等紛紛參加,連段祺瑞、吳佩孚等遺老們也出手了;他們題詞、寫詩、作文一起頌揚武訓。當年十二月在臨清召開紀念大會,並在臨清公園建武公紀念堂,立了一座一米多高的武訓漢白玉塑像,另還建“武訓紀念亭”,由於右任書寫了亭額,亭內的石碑上亦刻有武訓的線描畫像。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國民政府命令褒揚武訓先生。一九四〇年代,民國政府幾乎年年舉行紀念武訓的活動。一九四〇年夏,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倡儀將武訓先生誕辰紀念日十二月五日定為興學節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國共產黨冀南區黨委、行署命令將堂邑縣更名為武訓縣,柳林鎮更名為武訓鎮;而毛澤東在延安時也曾在一些講話中讚揚“武訓精神”。一大批教育家如陶行知、梁漱溟、晏陽初,不僅推崇武訓辦義學精神,而且提倡通過辦教育來救國;馮玉祥先生不僅頌揚武訓,一九三一年還在山西汾陽峪道河自費辦學,專收貧苦農民子弟,後又在泰山辦學,亦以窮孩子為對象。整個民國時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多所武訓學校。以至於一九五一年《中央人民教育部通知各地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應即更改校名》中說:“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更所在皆是”,可見武訓影響遍及大地。

  楊國雨帶我到了院子裏唯一的大房子前,說那便是武訓祠。看著高台之上的大屋,我想武訓如果在世的話,大概不會同意用錢給自己修如此大的屋子的——他是每一枚錢都用於興學的。楊國雨給我的資料裏介紹,一九〇三年,臨清、館陶、堂邑三縣聯合在武訓墓前建起正房三間的武訓祠,一九三七年擴建。一九九七年希望集團老板劉永行在參觀時看到武訓祠破敗不堪,捐款四十萬修建了現在的建築。裏麵除了幾張彩色噴繪畫像及介紹外,別無他物。

  楊國雨說院子那邊的荒草裏有幾塊斷碑,過去一看,碑石橫躺,字跡不清,也不知何年月的。轉到大屋後麵,有一水泥墓丘,楊國雨說這便是武訓墓,但他有所不知的是,這是一座沒有遺骸的空墓。

  一九五一年電影《武訓傳》受到批判,當年夏天由《人民日報》和文化部發起,組織了一個由李進(江青)等十三人組成的武訓曆史調查團,赴山東調查了二十多天,最後由《人民日報》連續六天刊發了《武訓曆史調查記》,結論是:“武訓是一個以‘興義學’為手段,被當時賦予特權而為整個地主和反動政府服務的大流氓、大債主和大地主”。“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武訓不僅再受批判,祠堂被毀,而且連墳墓也被扒開,挖出幾根未朽骨頭裝進糞筐遊街,後來竟不知何人將幾根遺骨偷走,至今下落不明。

  盡管院子裏還有季羨林書寫亭名的“武訓魂”八角亭和武訓乞討石像的高歌台,但是站在高高的台階上,望著空曠院子裏半人高的荒草,我感覺滿目淒荒,我不明白當地政府為什麽將學校遷走,讓莘莘學子在武訓的祠堂前、墓前、碑石前讀書唱歌嬉戲難道不是最好的紀念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