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1章 末代皇帝和外國老師

  ◎王愷

  末代皇帝溥儀的帝師中有一位外國人,這就是擔任過香港總督秘書和威海衛行政長官的莊士敦。他一九一九年三月進入故宮,其後對溥儀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三聯生活周刊》刊登的《利益宮廷:溥儀和他身邊的人》一文對此作了介紹,現摘錄如下:

  在溥儀的眾多師傅中,隻有曾擔任過香港總督秘書和威海衛行政長官的莊士敦能看到,並且使溥儀認識到,他重登以前的皇位不可能了,必須尋找新的出路。莊士敦啟發溥儀對外界產生強烈的向往之心,在溥儀周圍的人裏,隻有他把溥儀當一個人,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萬歲爺。

  莊士敦的筆記詳細記載了他一九一九年三月三日見到溥儀的場景,溥儀先是在大群人簇擁下,身穿朝服,按照歐洲式的禮節和莊士敦見麵的,隨即,兩人坐在書房裏,皇帝的麵前放著莊士敦為他挑選的書籍,師生關係出現了,完全不再拘泥於禮節。莊記載道:“他看上去並不虛偽,或者對有關中國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並不言過其實,他身體強壯,發育良好,他是個聰明,活潑,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而且有幽默感。”

  莊士敦還覺得,溥儀並沒有傲慢之氣,他深居宮中,從沒有跨出紫禁城一步,除了偶爾允許他的弟弟和兩三個皇族的年輕人陪伴他一下,他沒有機會和其他孩子接觸,甚至他每天去書房都有隆重的禮儀。在他看來,溥儀是坐在金色轎子裏麵的孤獨孩子,他當時想到拯救溥儀身心健康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頤和園裏居住,少受拘束。

  不過,這對於師徒二人都是夢想,很快莊士敦就發現,他給溥儀上課的時候,身邊一定有太監監視,此外還有中國師傅陪伴,據說是因為害怕皇帝會緊張和拘束,盡管師傅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睡覺,可是這種被監視上課的行為一直沒有改變。

  其實這種監視真的不需要。據和溥儀一起上課的溥佳回憶,莊士敦是在李經邁和載濤商量後被引薦的,李經邁是李鴻章的兒子,很早接觸洋務,他覺得,張勳複辟失敗後,形勢對清廷很不利,溥儀很可能不能久留宮中,應該趁此苟安之機,讓溥儀學習英文和接觸新知,日後流亡海外也有準備。載濤和載灃,包括陳寶琛經過商量後都同意了。擔任過香港總督秘書和威海衛行政長官的莊士敦成為人選,關鍵原因還是他從年輕時候就崇拜中國的古典文學和佛家釋典,感覺東方文化比基督教文化高深,非常向往中國文化。

  在載濤看來,家裏有五六千卷書,不娶老婆,別號“誌道”的莊士敦,就是一個書呆子。溥傑印象很深的是莊士敦與哈同夫婦見麵的時候,因為哈同夫婦的傲慢,以及粗俗的管事人手上的滿是珠寶,而使莊士敦大怒,用尖刻語言嘲笑了哈同,並且再不來往。

  溥佳還記得剛上課的時候非常難受,因為溥儀沒有一絲笑容,是莊士敦強迫兩人互相開玩笑,他們才慢慢熟悉起來。開始在上課的時候畫漫畫,溥儀的速寫非常不錯,莊士敦覺得,他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家。

  他對溥儀有太多期待,他在給李經邁的信件中寫道,皇上過著極其不自然的生活,他周圍的氣氛和環境亟待改變。他覺得,既然不可能重登皇位,不如保護他的身心健康。當時世界上各地的君主製度的黃金時代都過去了,溥儀唯一有可能效仿的,是英國的威爾士親王,所以,他極力反對溥儀被作為與一般人根本不同的人對待,“當他恢複王位的最後一線希望也消失的時候,就很難指望他會有能力在世界上發揮一個人的作用。”

  他給溥儀講述英國王室生活和世界各地的風光,大戰後的列強實力,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和不可靠的軍閥的態度,並且極力鼓動溥儀去英太子上學的牛津大學去讀書,還將溥儀引薦給各國駐華公使和泰戈爾等人。《泰晤士報》當時報道說:“這對皇家青年夫婦的態度讓人愉快。”

  莊士敦不僅僅教英文,還教導溥儀成為一個“英國紳士那樣的人”,溥儀自己說,在毓慶宮的最後一年,莊士敦已經是“我的靈魂的重要部分”。

  有了莊士敦的教誨,溥儀一天比一天覺得自己受著環境的拘束,他開始對祖宗舊製感到厭惡,並且自行其意,出現了一係列讓遺老們驚駭的“越軌行為”。先是“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我把祖宗在幾百年沒覺得不方便的宮門的門檻統統鋸掉,這些舉動還算好,王公大臣們的神經還能應付,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我一會兒要勵精圖治,一會兒要整頓宮廷內部,清查財務,一會兒我又揚言要出洋留學”。

  十五歲那年,他配眼鏡,太妃們和大臣們聽說有洋人要接近皇帝的眼珠子,群情激蕩。一九二二年,他又剪了辮子,現在史學者發現眾多民國與清廷交涉的史料,民國警察廳曾經要求皇宮當差者剪辮易服,但是溥儀不在受要求之列,他之有此舉動,還在於深受莊士敦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影響。

  電話的安裝,使溥儀有了更廣闊的與外界聯係的方式。“你是胡博士嗎?好極了,你猜我是誰?”胡適接到電話後開始不敢相信,然後真費了一番努力,到了宮中見到了溥儀。因為他和莊士敦事前打聽好了,溥儀“近來頗能獨立,自行其意,不再受一幫老太婆的牽製”。胡適日記裏記載,清秀的皇上很能認識自己的錯,覺得現在還要花民國的錢,心裏很不安,他想出洋留學,並且拜托胡適幫他找一些新書。

  也因為這次會見,使胡適對溥儀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一九二四年溥儀被逐出宮廷後,胡適發表文章,說這行為是“民國的恥辱”,違反了當時定下的優待條約。

  莊士敦和溥儀的親近關係,可以從溥儀的侍從李國雄的一段回憶中看出。當時十三歲的李國雄心目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可是和莊士敦在一起,兩人關係輕鬆而自然,當時莊士敦受命管理頤和園,就住在萬壽山的後山,溥儀專門出宮去頤和園看望他,莊士敦坐上了一條又尖又窄、兩頭狹長的小船,半米多寬,坐上去後,他飛快地劃了起來,並且動員溥儀也上來劃。皇帝哈哈笑著搖頭,表示不敢。李國雄寫道:“我們那時候覺得莊士敦也太大不敬了。”

  不過公開出國留學的夢想迅速被小朝廷撲滅,而私自潛逃準備了好久,借賞畫給溥傑之機籌措了大量的金錢,可是在最後關頭,紫禁城走漏了消息,王爺傳令,叫各宮門一律關閉,進入戒嚴狀態,溥儀和溥傑傻坐在紫禁城裏發呆。深深的宮牆還是“鎖住了一個少年的心”。

  事實上,即使他能逃跑出紫禁城,能不能進一步出走還是很成問題,莊士敦去和英國公使館接觸過,公使表示,除非皇帝出了人身安全的問題,他才可以接納。否則會招致國內反對,英國政府不願意此時卷入這一行動,因為前後有太多糾纏的利益關係,英國政府此時打交道的重點是民國而不是廢掉的清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