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古代西亞繪畫

  兩河流域是指在亞洲西部縱貫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之間的地區,古希臘人稱它為“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兩河之間的地區。這裏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個地區逐漸出現了一些奴隸製國家,到公元前538年這一地區被波斯征服為止,前後有近3千年的曆史。這一地區在繪畫上曾有重大的成就。由於戰亂和洪水侵襲,古代文明大多被毀,但從考古發掘的文物中,仍可以看出這一地區古代美術的深厚造詣和民族特色。

  兩河流域的藝術背景

  1.兩河流域的古代史是一部戰爭史

  美索不達米亞是個富饒廣闊的平原。半圓形的陸地,它的東北部為亞美尼亞與伊朗高原的群山所環繞,西方與敘利亞草原、阿拉伯沙漠接壤,波斯灣位於兩河入海的南方,所以又有人稱它為“星月平原”。由於它沒有自然的屏障阻擋來自北部和東部山區的入侵者,也無法阻擋來自貧瘠的敘利亞和阿拉伯高原的遊牧民族的幹擾,曆年戰爭比較頻繁。

  在地理上,這裏喜怒無常的河流對農業灌溉毫無價值,卻經常泛濫成災。兩河流域從地理上自然被分為不同的兩部分,下遊是巴比倫地區,係衝積平原,河床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繁榮。上遊是亞述高原,土壤貧瘠,遊牧部落習俗粗野殘暴,善於狩獵,他們不斷向平原地區遷移、侵擾,造成這塊無險可守的土地連年戰爭不斷。這塊富裕的星月平原對於和平的漫遊者和敵對的入侵者都是暢通無阻的。所以兩河流域的曆史是一部戰爭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互相滲透、互相征戰和互相融化的民族發展史。這裏的王朝不斷更迭,先後經曆了蘇美爾人的烏爾王朝、拉伽什王朝、阿卡德王朝、巴比倫王朝、亞述王朝、新巴比倫王朝和波斯帝國的統治時期。在這一係列王朝的盛衰過程中,形成了四種傑出的文化:蘇美爾文化、亞述文化、伽勒的文化、波斯的阿契美尼德文化。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就出現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從中亞經伊朗遷徙到此,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從此。這一地區先後出現了許多奴隸製國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並入波斯帝國為止。在美術史上,一般把這一地區的曆史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

  蘇美爾—阿卡德王朝時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

  巴比倫時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

  亞述時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612年)

  新巴比倫時期(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2.兩河流域的繪畫藝術與宗教緊密相連

  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就像其文化一樣,並不受民族遷徙的影響,民族遷移並沒有引起宗教的變異,那裏的宗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傳統。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神的形象是非人類的奇特樣式。第二階段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神的形象以人的外形為主,神與神之間組成原始的民主政體。每個神代表著自己特有的功能和職責。第三個階段是出現擬人化的宗教,這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間特別盛行。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思想中,諸神也組成了一個民主政體的國家,擁有自己的神廟和城市。眾神中最高權威的天神是“安”,阿卡德人稱之為“阿努”神。第二個主神“恩利爾”是尼爾普城的守護神,也是風和農業主神,是鋤頭的創造者。第三個主神是與恩利爾神同等重要的“尼瑪克神”,她是石地女神,主管東部和西部多石沙漠地區,保護那裏的居民和野驢野山羊等動物,她也是生育之神。與這三個主神有聯係而地位低於他們的是第二階層的神。有“恩基”神,阿卡德人稱之為“埃”神。他象征著河流中的甜水,是最聰明的神,是排除各種困難和糾紛的偉人。其他神都是“恩利爾神”的子女。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古老的文學材料是蘇美爾的神話故事。其美術品也大都與神話有關。

  西亞地區的繪畫

  1.蘇美爾—阿卡德王朝時期的繪畫(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

  蘇美爾人是古代近東文明的開創者之一,是最早成為兩河流域美術的驕子。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建立了有組織的神權社會。他們的智慧首先在建築上表現出來,雄偉的宮殿、神廟和寺塔成為後世效仿的典範,繪畫也頗有成就,造型古拙而富於風趣。

  現存的蘇美爾人的繪畫代表作為烏爾城出土的軍旗。即在刷有瀝青的木板上用貝殼、閃綠石、粉紅色的石灰石鑲嵌成的戰爭和慶祝勝利的場麵。畫麵共分三層,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開,人物、動物、器物的安排有條不紊。人物形象以側麵、正身、側足為主,傾向於平麵的描繪。整幅作品色彩對比鮮明,四周和各層之間用幾何形裝飾。很像一幅掛毯,具有濃厚的裝飾性。

  2.巴比倫繪畫藝術(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

  巴比倫人在文化上繼承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傳統,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巴比倫美術作品卻為數不多。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是漢謨拉比法典石碑。

  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浮雕刻畫了漢謨拉比王肅立在太陽神的寶座前,聽他口授法典。太陽神的威嚴和漢謨拉比的謙恭形成有力的對比,整個畫麵充滿了宗教的虔誠和嚴肅。我們由這一浮雕畫麵的處理可以看出巴比倫繪畫藝術成就的端倪。

  3,亞述繪畫藝術(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12年)

  亞述人是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高原上的一支遊牧民族。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12年,亞述人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帝國,統治兩河流域。其間於公元前817年,將埃及北部並入亞述帝國的版圖。

  亞述的文明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亞述王國本身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它對古代世界文化卻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跡。

  亞述人的藝術為世俗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其主要類型是浮雕和壁畫,由於其浮雕具有很強的繪畫性,並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亞述繪畫,在此也作簡單的介紹。

  亞述人不重來世,不修築陵墓,他們的建築藝術僅見於豪華的宮殿。圍繞著宮殿建築,浮雕和壁畫發展起來。

  亞述王宮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來裝飾,每一個王宮都有高達2米的浮雕來記載曆代亞述王的軍事討伐、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後排列,表現了美術史上最長的曆史浮雕場麵。既有紀念意義,又有裝飾牆麵的作用。

  亞述壁畫也像浮雕一樣是五彩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00年在特勒·巴爾喜布修建的宮殿內的壁畫,可以作為範例。壁畫上所描繪的題材是國王的生活與戰爭場麵,色彩用得比較誇張。壁畫與瓷磚裝飾一般都在牆壁的上部。在霍爾薩巴德的薩爾貢王宮的小廳堂內,有一些壁畫的殘跡,反映了亞述壁畫的內容和風格。其中有一幅裝飾壁畫畫了一些帶翅膀的人物,被整齊地排列在上下兩行,中間是一些圓形的植物圖案夾雜著動物形象。這些圖案或帶翅膀的人物圖像如二方連續圖案一樣,做橫向展開。最上麵是一幅帶拱形花框的彩畫,國王站在亞述神的跟前。這幅畫用的顏色是紅、藍、白、黑四種,用黑色勾勒輪廓。可惜這些壁畫絕大多數都未能保存下來。

  亞述的美術,從浮雕到壁畫,都給以後的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養料和堅實的基礎。

  4.新巴比倫繪畫藝術(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倫的建立雖然不過百年,卻建造了兩河地區最豪華的都城。其美術成就也集中體現在巴比倫城的建築上。

  新巴比倫王國建築的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城市。新巴比倫的主要藝術遺物是附屬於這座建築上的裝飾,如浮雕和上釉的彩色瓷磚。

  著名的以釉麵彩磚砌成的“伊斯達爾城門”是巴比倫城最重要的主門,它由四座方形高大望樓組成,望樓與望樓之間用拱形過道相銜接,用有浮雕的瓷磚來修飾大門的牆垣,瓷磚上的浮雕刻畫著處於深藍色背景上的獅子、野牛,還有幻想出來的黃色與白色的生物。牆垣上部是瓷磚構成的飾帶和製作釉瓦與精密的繪畫,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城內王宮內牆同樣用彩色瓷磚裝飾,並鑲嵌著植物圖形和獅子圖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