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曲藝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的一種門類。說與唱結合並同時用樂器伴奏以說唱人為中心演繹民間傳說、故事,交代情節、描寫人物的音樂樣式。廣泛流傳於全國城鄉,有繁多的種類,其中漢族曲藝音樂所占比例較大,少數民族曲藝音樂在近現代亦有較快發展。“曲藝”一詞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今已習慣作為古今專業說唱藝術形式的總稱。

  曲藝音樂萌芽於先秦,形成於唐代,興盛於宋元,發展於明清。現存荀子(約前313~前238)的《成相篇》,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說唱性唱本。漢魏時期,進入“相和歌”、“清商樂”中的敘事性作品《王昭君》、《秋胡行》、《楊叛兒》,以及長篇敘事歌曲《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都具有可供說唱的曲詞特征。四川彭山出土的東漢說唱俑和成都出土的東漢說唱俑,表明當時已有專門從事說唱藝術表演的伎人。至唐代,寺院僧人在民間說唱藝術形式基礎上創造出可供說唱的佛經故事和釋講教義的“變文”。“變文”亦作“變”,說唱藝術形式“轉變”的底本。“轉”有又說又唱的含義;“變”即奇異,故“轉變”可釋為“說唱奇異故事”,這是已知中國最早形成的曲藝音樂形式之一。宋元時期,城鄉工商業逐漸發展,城鎮經濟和市民文化生活空前繁榮,與之相適的曲藝音樂,亦隨之興盛,專供曲藝藝術和其他表演藝術演出的場所“瓦舍”、“勾欄”,大量出現,職業和半職業曲藝藝人不斷增加,他們以藝謀生,相互競爭,推動了曲藝音樂進一步向前衍進。此期曲藝音樂樣式既有小型的“陶真”、“涯詞”、“小唱”、“貨郎兒”、“鼓子詞”,又有較大型的“唱賺”和“諸宮調”。明清以來,曲藝音樂繼續分化、衍生,新品種大量湧現,至近現代,獨立曲種已積累數百餘種。分類上,漢族曲藝品種基本上已形成彈詞、鼓詞、牌子曲、道情、琴書等五大類格局。

  據1982年調查統計,曲藝品種有341個。其中漢族曲藝品種參照曆史淵源、表演特征和音樂格調,除繼續遵循上述五大類分法外,另還從中劃分出雜曲、走唱和板誦等類。少數民族曲藝品種情況較為特殊,一般單列類別,其中侗族“嘎窘”、布依族“彈唱”、傣族“讚哈”、白族《大本曲》和《本子曲》、藏族《析朵》、蒙古族“好來寶”等音樂性較強的曲種,比較成熟並具有代表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