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隋唐的宮殿

  隋朝建大興城,宮城也叫大興宮,位於都城之北中軸線上。可是隋朝時間甚短,不久就被唐朝所取代。唐朝開國,定都就在隋之大興城,坐享其成,改名長安。唐長安之皇宮,也在隋大興宮原址,經改建後易名太極宮。太極宮在長安城的正北,東有東宮,西有掖庭宮,掖庭宮為嬪妃所居。整個太極宮規模甚大,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米,是今北京故宮麵積的三倍。宮之四周設十座門,南五(中間承天門,東為長樂門、永青門,西為廣運門、永安門)東一(通訓門),西二(通明門、嘉猷門),北二(玄武門,安禮門)。宮中建築,按前朝後寢製規範而設,顯示出大國氣度。宮中三大殿為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在南北中軸線上。兩側殿宇眾多,大吉殿、百福殿、武德殿、承慶殿、萬春殿、立政殿、千秋殿、神龍殿、功臣殿、歸真觀、望雲亭等等,殿宇亭閣不勝枚舉。在宮中還有山石池水苑囿,氣度非凡。

  太極宮北玄武門,這是宮中出入之要地,有重兵把守。唐初李世民發動宮廷政變,迫使李淵交出政權,爭得帝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玄武之變”,其事就發生在玄武門處。後來李世民掌政,並為高祖李淵造了一座豪華的宮苑,位於長安東北。貞觀八年(634),宮殿建成,初名永安宮,次年改為大明宮。後來唐高宗李治因患風濕,覺得太極宮太潮濕,所以於龍朔二年(662)對大明宮進行改建、擴建,然後皇宮就遷入大明宮去了。

  大明宮如今基址尚存。此宮建於長安城東北的龍首高地,幹燥而涼爽,本是李世民為李淵所造的避暑的宮苑,讓他年邁享清福,所以宮內布局也就不甚規整。全宮基本上有一條南北的中軸線,最南端為丹風門,向北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然後是禦花園、太液池、蓬萊山等,北端為玄武門。大明宮主殿是含元殿,高大雄偉。在另外的建築中,要數麟德殿為最大,也最豪華。

  含元殿為大明宮的正殿,唐高宗李治遷宮後,這個殿就成了他的“金鑾寶殿”。含元殿位於大明宮中軸線上,大明宮正門丹風門向北610米處。整座建築建於高高的龍首原上,並有3米多高的夯土台基。登上含元殿,向南俯瞰,是丹風門內廣場;遙望遠處,則是長安城和蒼翠的南山,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可說是好風水了。

  含元殿遺址至今尚在,還高出周圍地麵十餘米之多。經勘測、查實,含元殿東西寬十一間,南北進深四間。這座建築的特點不隻是大,更在於建築兩側的處理。在殿前方兩側相距約150米處,對稱地建有翔鸞(東)、棲鳳(西)兩閣。高聳入雲的兩閣與大殿間曲折的長廊相連,形成圍護烘托主殿之作用,使殿宇輝煌無比,而且更富有個性。後來如北京故宮午門上麵五鳳樓的做法,也有仿效之意象。

  含元殿前有三條長達75米的“龍尾道”,自地麵直升大殿,這就是所謂“百步金階”,後來紹興的禹王廟也仿此做法。中間的一條龍尾道寬25米,兩側的略狹一點。整個龍尾道坡度是有變化的,並有意拉長。自殿下仰視整個宮殿宛如在天上雲端,真是顯現出大唐鼎盛的雄姿。含元殿是唐高宗以後曆代皇帝舉行“外朝”的殿宇,唐代詩人王維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其中“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寫這裏的盛況。

  麟德殿不在宮的中軸線上,而位於太液池西側的高地上。這裏是唐朝皇帝賜宴群臣、大臣奏事、藩臣朝見的地方。據考古發掘和研究,這裏還有觀看伎樂和設佛事道場活動的場所。整個殿宇有前、中、後三座殿堂組成,平麵進深為前殿四間,中殿四間,後殿三間,麵闊均為九間。此建築因為是三殿並接,所以深度大於寬度,深835米,寬585米,故總麵積約5000平方米,是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三倍。在殿的周圍繞有一圈回廊,廊闊3米餘。在殿的兩側,東為鬱儀樓,西為結鄰樓。樓之前還設有東、西兩亭。據考古學家臆複,認為前殿是單層的,中殿和後殿均為二層的。其左右各有一亭、一樓,建於高台上,與中殿的樓上用飛廊連接。整座建築高低錯落,交接方式多樣而統一,真可謂“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建築體型複雜,但多樣統一,具有建築造型美,充分體現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文化精神。麟德殿形態,當然是後人臆複的,但根據遺址和諸文獻資料,相信基本如是。

  興慶宮坐落在唐長安城東春明門內。這是一座供皇家使用的宅邸,原是唐玄宗為太子時的住地。後來他登基當了皇帝,次年便立名為興慶宮。宮的正門朝西,叫興慶門。宮內多設自然之物如山石、池水、林木之屬,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座園林。宮中以牡丹花最有名,全長安城的牡丹數此處最佳。據記載宮中龍池的東北有沉香亭,這是專為唐玄宗與寵妃楊玉環觀賞牡丹花而建造的。這不免令人想起李白的《清平調》,其中第三段曰: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如今興慶宮已改為一座公園,即興慶公園,其實隻是原來興慶宮西南部的一部分。

  唐代的另一座皇家宮苑是近臨潼驪山北麓的華清宮。當時這裏是唐玄宗與楊玉環洗溫泉浴的地方。“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長恨歌》)華清宮設四門,北門津陽門為宮之正門,南門朝陽門可通南之驪山。東為開陽門,西為望京門。宮內中軸線對稱布局。雖為溫泉苑囿,但充滿皇家氣度。宮內洗溫泉浴之所曰“湯”,如宜春湯、尚食湯、太子湯、長湯、九龍湯、蓮花湯、星辰湯等等。如今華清池及其中諸建築湯池等遺址多已被發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