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泰山岱頂無字碑

  文韜武略兼具一身的漢武帝,豎立無字碑,實際是要留給後人一個謎麵,而謎底恰是“四方無跡”,既顯示了他的才學深邃,又表達了他心中治國、統一的最高境界。

  岱頂無字碑,為漢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巡遊、封禪後,在泰山之巔所立。從形狀上看,呈直四棱柱形;碑體在宏偉磅礴的泰山輔襯下宛如一棵高大壯碩的擎天巨柱,直插雲霄,讓後世的人們不免流連忘返,意欲解讀出漢武帝當年所要傳達的旨意和宏願。然而碑體四周青石溜光,未鐫一字,它引來多少代人屢屢試解其謎,卻又始終難斷其故。

  有人依據秦始皇封禪後刻碑立傳為自己歌功頌德之舉,推想漢武帝樹立碑石卻又一字不刻,應當是認為自己功德無量,難以言述之意。但此說不足以服人。秦始皇封禪,是在完成天下一統的宏偉霸業之後進行的,統一六國,君臨天下,確有功高蓋世之感,選在當時被認為是五嶽之首的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並先後在鄒驛山、泰山、芝罘山、琅琊、會稽、碣石等六處刻石立碑,撰文書寫自己的功德,完全可以理解。漢武帝則不同,他雖治國有方,但屬繼承父業,從功績上講,尚未達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高度,他雖不斷擴充自己的版圖,屢戰屢勝,但這些勝利大都是在對付匈奴進攻的戰事中取得的。在國泰民安的情況下,他統帥十八萬大軍,巡幸邊防,封禪泰山,目的主要是揚顯軍威,要先從心理上消滅敵人進攻的野心。況且,與秦始皇專製粗暴的性情、焚書坑儒的政策相比,漢武帝文雅知禮、獨尊儒術,打通舉世皆知的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由此可以推想,漢武帝築無字碑當不會是為了宣揚自己無以言喻的功德,他定有更深邃的意義要表達。

  也有人以武則天的“無字碑”來揣測,認為岱頂無字碑同樣是“功過留待後人評說”之意。姑且不論武則天“無字碑”所要表達的意願究竟如何,單從漢武帝的角度來審視,立碑之時,他正值年富力強,建功立業之際,以這樣一種胸懷高遠誌向的心情登臨泰山之巔,俯瞰周際青巒疊翠、壯美山河,他心中升騰的、渴望表述的當隻有身為真命天子,要奉天行事,征伐四夷,富國強民,再建功勳的決心,而非悔過贖罪的愧疚。

  另有一種比較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觀點,即文韜武略兼具一身的漢武帝,豎立無字碑,實際是要留給後人一個謎麵,而謎底恰是“四方無跡”,既顯示了他的才學深邃,又表達了他心中治國、統一的最高境界。漢武帝對詩詞歌賦、儒學典籍有很高的造詣,身邊的文人騷客也頗多,他非常喜愛設置謎麵讓大家來猜,大文學家東方朔就因為常常能夠正確解讀漢武帝的謎語,而大受賞識。其實不僅漢武帝喜愛謎語,在當時,謎語作為一種獨特、含蓄,又可寓情理於情趣之中的交流形式,在皇宮、民間風靡一時。所以,有人結合這一特定的情況,認為岱頂無字碑,四方的形狀,又未著一字,恰是漢武帝巧設的一個謎麵,直譯為“四方無記(記載)”,“記”諧音為“跡”,故真正的用意在一代君王“四方無跡”、天下一統的宏大治國理想。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