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河北滄州鐵獅子

  鐵獅子通高約5.3米,通長約6.1米,其中身高約3.8米,頭部高約1.5米,身軀寬約3.17米,總重量近30噸。

  “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說的是“華北四寶”,這“四寶”是我國鑄鐵、木建築、鑄銅和橋梁工藝的傑出典範,被列入國家著名文物的範疇。

  作為“四寶”之首的滄州鐵獅子,被譽為滄州的市徽,也的的確確是一件令滄州、令華北,甚至令全中國人民都為之驕傲的一件偉大而精湛的鐵鑄藝術珍品!令人嘖嘖稱奇的不僅僅是其逼真雄偉的藝術造型,還有其至今也未曾說清的身世緣由。

  滄州鐵獅子位於滄縣舊州鎮東關(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體形龐大,恢弘威猛的雄壯氣勢不愧其獅子王的美譽。清代李雲崢在《鐵獅賦》中讚歎其威武雄姿時寫道:“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澱,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

  鐵獅子的牙周及頸項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公元953年)的字樣,算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鐵獅子通高約5.3米,通長約6.1米,其中身高約3.8米,頭部高約1.5米,身軀寬約3.17米,總重量近30噸。這個龐然大物采用“泥範明澆法”(該工藝主要分為五個步驟,1.塑泥模:先用泥土按照設計方案塑成泥模。2.製外範:在泥模外覆蓋一層泥片,反印出泥模的表麵紋飾,帶泥片半幹後,按照獅子的首耳足尾燈的對稱點,劃分成若幹塊範,剝離,在拚接,而後兩杆,修補範內留下的花紋。3.製內範:將原有的泥模均勻地刮掉一層,刮掉的厚度就是所要鑄造的鐵器的厚度。4.合並內外範:將內外範相套,在合攏的外範上留有一個帶澆注孔的範蓋。5.澆鑄:從澆鑄孔注入鐵溶液,冷卻後,清空內外範。)鑄成,範塊痕跡從腳到頭共計21層,五百餘塊,規模宏大,技藝精湛。

  鐵獅子是公認的鑄鐵藝術瑰寶,而其鑄造原因卻一直存在爭議,主要論點有三:

  1.鑄獅罰罪人說。民國《滄縣誌》(卷十三)上記載: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

  2.開元寺佛座說。民國《滄縣誌》(卷十六)載:獅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即寺中物。雖然鐵獅子左肋的“山東李雲造”,以及頭部的“竇田、郭寶玉”等字跡清晰可辨,但位於其腹內和牙周的眾多字跡卻已經殘毀不全或模糊不清了。後有人指出該模糊的字跡實為《金剛經》文,加之鐵獅子背上的巨盆成蓮台狀,而文殊菩薩駕乘的就是一頭象征智慧的獅子,故有人推斷巨盆上很可能原來塑有佛像,而滄州的鐵獅子就是類似文殊菩薩坐騎的寺院佛座。

  3.鑄獅鎮海神說。乾隆《滄州誌》卷十六李之崢《鐵獅賦》中記載:鑄此狻貌,為馴海若(海神名)。滄縣為水陸要衝,北達津沽,南通齊魯,瀕臨海洋,自然經常受到海嘯危害,遂鑄鐵獅,求平安,鎮水患。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滄縣原本人傑地靈、生活富足,突有一天烏雲翻滾,惡浪滔天,屋倒船傾,民眾四散逃生。就在惡龍揚妖施惡為所欲為的時候,一頭雄獅拔地而起,怒奔惡龍,獅龍爭霸,獅躍龍騰,一直激戰到轉天黎明,雄獅才終於把惡龍趕回東海深處。險些淹沒了滄州城的汪汪海水也漸漸退去。為了震懾邪惡的妖龍,也為了紀念威武正義的雄獅,滄州的人民自願捐款,請來打鐵名匠李雲師傅,帶領九九八十一位高徒,曆時九九八十一天,耗用九九八十一噸鋼鐵,終於在雄獅憤然躍起的地方,鑄起了這尊威震四海的巨獅,人稱“鎮海吼”。

  三種說法各有憑證,又都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這是曆史的遺憾,也是文物的魅力。無論其確切的來曆身世如何,作為我國現存的最大鑄鐵件,他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古代鑄鐵工藝的奇珍瑰寶。千年的風雨侵蝕已經在它的身體上留下了斑駁創痕,讓我們共同珍視它,保護它,讓這尊威武雄獅永遠屹立在滄州,永遠為善良的人們帶來平和安康的富足生活。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