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歇龍石與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為太行山的支脈。它縱長約100公裏,方圓250公裏。五台山由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主峰環抱而成,因此而得“五台”之名。其中北台鬥峰,最為險峻,海拔達3058米,是我國華北地區最高的山峰,素有“華北的屋脊”之稱。五台山的自然風光固然秀麗,然而它之所以名播國內外,基原因則是它一直被奉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另三座是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之首。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聰明”;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列在佛像兩旁。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為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身騎青獅,以表示聰明的銳利和威猛。聰明和力量是人們最需要和最尊崇的,因而文殊菩薩的地位最尊,最受人敬仰,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也最高。

  據當地百姓相傳。從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氣候終年酷熱,赤日炎炎,久旱無雨。文殊菩薩來此傳教,見百姓受苦決定用法除災,造福萬民。於是他變成一個化緣和尚,跑到東海龍宮向龍王借寶。龍王領他遍覽宮內,奇珍異寶任他選。文殊菩薩看了隻是搖頭,一樣也看不中,最後,他提出隻要龍宮外麵那塊又大又黑的石頭。龍王聽了有點為難,想道:此乃歇龍石,若被他拿走我兒如何歇息?”龍王打算推托,但轉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這老和尚也搬不動,不如作個人情,免得讓人笑我小氣。”於是假裝點頭答應,站在一旁,看這老和尚如何處理。不料話剛出口,老和尚立即雙手合十作謝,然後用手指輕輕一指,歇龍石竟然由大變小,裝進和尚的袖筒裏去了。龍王見狀,後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

  歇龍石就這樣被文殊菩薩帶回了五峰山。說也稀奇,歇龍石一落地,整個山區頓時就清泉潺潺,草長花開,氣候變得涼爽舒適起來。此後,人們就把這塊歇龍石叫做清涼石,五峰山叫做清涼山。

  再說龍王的五個兒子回到龍宮,見沒有了歇龍石,問明緣由後,就一起趕到五峰山想找回去。隻見五峰高聳,霧海蒼茫,哪裏還找得到歇龍石。五位龍子氣得揮動龍爪,橫衝直撞,亂挖亂翻,不僅削掉了五峰的尖頂,使它成為五座平台,還在每座台頂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亂石,大小參差,飛棱鬥角,這就是俗稱的“龍翻石”。其實,歇龍石就安安穩穩地躺在台懷西南18公裏的清涼穀中的清涼寺內。石長5米,寬2米,麵平而下銳。石麵上好像銘刻經文,但又模糊不清。據說,當年文殊菩薩經常端坐在石上講經說法,四周能容納數百僧徒聚坐聆聽。《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載: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中國古稱震那國,佛教徒認為中國在佛經中所說的南贍部洲,五台山的五台如同五頂,地理和地理形勢與經中描述的文殊菩薩的住處極其相似,這是五台山被視為佛教聖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據《華嚴經》中所記述的文殊菩薩的住處也非常相似,這是五台山被稱為佛教聖地的又一原因。

  五台山作為佛教聖地,曆史上曾有佛寺數百座,真可謂寺院遍及群山,鍾磬不絕於耳。現幾經興廢,仍留有龐大的寺廟建築群。其中不少建築中的殿堂樓閣、古塔經幢,以及附屬於這些建築的雕塑、壁畫、碑記、匾額等,已經成為佛教文物中的瑰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