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司馬炎賣官

  十二月,壬戌,魏帝禪位於晉;甲子,出舍於金墉城。太傅司馬孚拜辭,執帝手,流涕欷不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為陳留王,即宮於鄴。優崇之禮,皆仿魏初故事。

  魏氏諸王皆降為侯。追尊宣王為宣皇帝,景王為景皇帝,文王為文皇帝;尊王太後曰皇太後。封皇叔祖孚為平王,叔父斡為平原王、亮為扶風王、為東莞王、駿為汝陰王、肜為梁王,倫為琅邪王,弟為汝陰王、鑒為樂安王、機為燕王;又封群從司徒望等十七人皆為王。以石苞為大司馬,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何曾為太尉,賈充為車騎將軍,王沈為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增位晉爵有差。乙亥,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未幾,又以車騎將軍陳騫為大將軍,與司徒義陽王望、司空荀,凡八公,同時並置。帝懲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職任。又詔諸王皆得自選國中長吏;衛將軍齊王攸獨不敢,皆令上請。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約一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麵,這在曆史上是有一定功績的。但是他還有另一方麵,就是生活十分奢侈腐化。他為祖宗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太廟,建築材料用的是荊山上采來的木材、華山上采來的石料,正殿上的十二根柱子用銅鑄成,外麵鏤刻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再塗上黃金,點綴上大大小小的明珠。晉武帝修建太廟的目的,表麵上看是孝敬祖宗,其實是為他自己鋪張浪費開路。修好太廟以後,他就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宮殿,搜羅了一萬多名年輕美貌的宮女來服侍他。這一萬多名宮女,光是每天胭脂粉的費用,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皇帝帶頭過奢侈腐化的生活,大臣們也就紛紛跟著他學。太尉何曾家裏的門簾、帳子、車篷,全用上等的絲綢做成。他家廚房裏做出來的飯食十分講究,每天的夥食花費一萬個錢,還說沒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何曾的兒子何劭比父親更奢侈,他每天的夥食費要花兩萬個錢,天天都吃山珍海味。他的衣服,單、夾、皮、綿做了好幾大箱,新的壓舊的,就是一天換上兩三件,一年到頭也穿不上一遍。有些衣服做好以後壓在箱子底下,一次也沒有穿過;等到想穿的時候,拿出來一看,已經被蛀蟲咬破,就當廢物扔掉。

  司馬炎還包庇高級士族,讓他們胡作非為。劉友、山濤、司馬睦、武陔四人,倚仗自己的勢力,各人都私自霸占了一大片屬於官家的稻田。有個叫李熹的人實在看不下去,就告發了他們。司馬炎接到控告的文書,了解到山濤、司馬睦、武陔三人都是高級士族,權勢很大,名氣很大,不敢得罪他們,就拿地位較低的劉友開刀。他下詔書說:“有人控告山濤等三人私占官家稻田,經過派人調查,查明是劉友幹的壞事。劉友侵奪百姓,欺騙朝廷上做官的士族,應當判處死罪,以警告那些為非作惡的人。山濤等三人可以不問罪。”皇帝包庇高級士族,高級士族也就更加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了。

  西晉初年,司馬炎還規定了一個製度,凡是做大官的人,他的親屬可以沾光,免交租稅和免服徭役,這叫做蔭庇製度。官做得越大,蔭庇的範圍越廣,可以蔭庇九族;品級低一點的官,也能蔭庇三族。三族是指父親這一族、本人這一族和兒子這一族。九族就是上起高祖、下到玄孫了。但是這也隻不過是名義上的規定,其實有些與大官毫無關係的人,隻要給大官送些賄賂,被大官認作親屬,他也能得到蔭庇。

  司馬炎為了搜刮錢財,采用東漢的辦法,規定可以用錢買取官爵,官爵的價錢根據地位高低、職位肥瘦來標定。不過東漢賣官所得的錢歸國庫,而西晉賣官得來的錢不交給國庫,全都歸皇帝司馬炎所有,供他個人揮霍浪費。

  以司馬炎為首的西晉統治集團這樣腐朽,引起了一些正直人士的極大不滿,他們勇敢地跟豪門大戶作鬥爭,並且直言不諱地向司馬炎提意見。司隸校尉劉毅,就是這樣的一位正直人士。

  劉毅是漢朝宗室的後代,早年在平陽太守杜塑那裏做過功曹。功曹是幫助太守管理記功、用人等等具體事情的辦事人員。劉毅做功曹很認真,他對太守屬下的官吏一個個進行考核,把那些光吃飯不管事的閑散人員一百多人全都給開除了。他這樣做,使得老百姓很滿意。大家都在傳說:“我們隻聽說有個劉功曹,沒有聽說有個杜太守。”後來劉毅被調任司隸校尉,負責京城的治安工作。他到任不久,很快就把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各行各業全都走上了正軌。

  劉毅做司隸校尉的時候,經常跟著晉武帝司馬炎出去搞祭祀等活動。有一次,祭祀的儀式結束以後,司馬炎問劉毅:“拿我跟漢朝的皇帝比,你看我比得上哪一個?”劉毅想了一想說,“我看陛下跟桓帝、靈帝差不多。”

  司馬炎滿心希望別人說他像漢高祖或漢光武帝,沒有想到劉毅居然說他跟桓帝、靈帝差不多。那桓帝、靈帝是東漢王朝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時候的皇帝,他們在政治上沒有什麽作為,光知道賣官、增稅、大修宮室等。這樣的比方怎能使司馬炎滿意呢?他很不高興地說:“我的道德雖然比不上古代的聖人,可是我一心想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我又平定了東吳,統一了天下。你拿我跟東漢的桓帝、靈帝相比,這未免有些不夠恰當吧!”

  劉毅看了看司馬炎,毫無顧忌地說:“桓帝、靈帝賣官,得來的錢放在國庫裏。陛下也賣官,賣官得來的錢卻歸您私人。從這一點看來,陛下實在連桓帝、靈帝還不如哩!”

  劉毅的話刺中了司馬炎的要害,司馬炎隻好哈哈大笑,替自己找個台階,說:“桓帝、靈帝的時候,恐怕聽不到這種直率的意見;如今有你這樣的正直之臣,敢於直言不諱,看起來我跟桓帝、靈帝還是不同啊!”

  劉毅如此大膽,讓大家為他捏把汗。幸虧司馬炎一向賞識他,知道他的脾氣就是如此,才沒有治他的罪。

  要大智慧,不要耍小聰明

  談到聰明對人生的影響有幾句話要講,一句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句是大智若愚,一句是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還有一句是“三個臭皮匠頂得一個諸葛亮”。從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來看,最推崇的是大智慧,最鄙視的是小聰明。我們能夠知道的是,所有成功的人必有其大智慧,而那些名噪一時的所謂神童和聰明人都毫無例外地不能成為影響曆史發展的重要人物。從三國曆史上的故事來看,有幾個最聰明的人,例如,孔融、馬謖、楊修都不得善終,這正應了那句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老話。

  而與此相反,曆史上那些低調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勾踐、孫臏、朱棣都成就了一番偉業。清代名臣曾國藩認為,作為臣子隻有胸懷遠大而又思慮精微才能成大事。特別是權重之臣,如果沒有遠大的胸懷就不能與人相處,共同輔佐朝廷,而如果思慮粗放又不能避免讒言和專權之禍,所以曾國藩一向告誡自己要以諸葛亮為榜樣,做一個清朝的好忠臣。他在曆代文章中獨對諸葛亮的奏疏“出師表”十分推崇,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特別在後期,肩負劉備托孤的重任,殫盡了心力。

  而自己受命於國家之危亂時,總理剿滅太平軍的重任,與諸葛亮是何其的相似。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諸葛亮的一番話引起了曾國藩的共鳴,曾國藩曾在日記中談到自己的感想:諸葛亮在這份奏疏中不談其任務的艱巨,隻談其誌氣應當恢弘,刑賞應當平允,君主應當以親賢臣遠小人虛心納諫為主要任務,做大臣的應當以討賊進諫為其職責而已。由此可知,不朽的文章,必須是從胸懷遠大,思慮精微開始的。

  當年諸葛亮先生鑒於桓帝、靈帝時期的宦官專擅之禍,對宦官深惡痛絕,所以極力向後主說宮中府中應當是一個整體,大概他害怕後主日益親近宦官、賢臣被日益疏遠,形成內外隔閡,諸葛亮以丞相身份兼任元帥,凡是宮中府中以及軍營中的事,無不兼理,他推薦郭攸之、費神、董允三個管理宮中的事,推薦向寵管理軍營中的事,大概都是指留守成都的人而說的。至於政府中的事,則由諸葛亮先生自己管理,各個機關的一切政事,都由諸葛亮在軍中親自裁決。這一些都是隻有像諸葛亮這樣胸懷遠大而思慮精微的人才能辦得到。

  對於曾國藩來講,為了自己的遠大胸懷,他不知遭了多少挫折,自率湘軍東征以來,曾國藩有勝有敗,四處碰壁,感悟到自己在修養方麵也有很多弱點,在為人處事方麵固執己見,自命不凡,一味蠻幹。後來,苦心思慮得一悔字訣。過去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大悔大悟之後,才知道思慮精微才能團結服眾,知道自己本領,但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與四十歲以前大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一年以後,當曾國藩再次出山時,他已通過磨煉將諸葛亮的“思慮精微”的心術融通於胸中,所以待人接物已經變得善於應酬,左右逢源。以前,曾國藩對官場的逢迎、諂媚及腐敗十分厭惡,不願為伍,為此所到之處,常與人發生矛盾,從而受到排擠,經常成為輿論諷喻的中心。經過多年的實踐,曾國藩深深地意識到,僅憑他一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官場這種狀況的,如若繼續為官,那麽唯一的途徑,就是去學習、去適應。此一改變,諸葛亮的大相風度,已初具一二。

  當我們談到某個成功人士時,我們常常用這人很聰明所以會成功來解釋。但其實仔細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聰明和成功之間並不存在某種必然的聯係。有時候濫用人生的智慧,不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有可能會葬送你的一生。

  曾經有一次看法褂節目,節目中有一個販毒集團的頭目,其對犯罪活動的策劃之周密、組織之嚴謹以及所用手段之狡猾,給所有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悲劇在於,他濫用了自己的聰明。

  在西方有一個故事,一位著名的畫家用自己親手畫出來的假錢幣去購物,很少被人看穿,但某一次,因為偶然的原因,畫的假錢幣沾上了水,脫了色,所以被抓住了。

  事後,人們發現其實這位畫家用來畫每一張假錢所花費的時間絕不下於自己創作一幅中檔畫所花費的時間,而他所賣出的每一幅中檔畫的價格都遠不止這張假幣所標明的麵額一百美元。

  可見,有時候麵對誘惑,許多聰明人會失去了自己的理智,而濫用智慧不僅無助於自己的成功,反而會走向更大的失敗的深淵。

  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絕對是人生中的真理,聰明人充滿自信,所以,最容易犯自以為是的錯誤,而他們或者是忽略對方的感受,或者是小看未來的困難,或者是無視法律、法規的存在。或者是以小聰明來代替大智慧。

  如此種種,都容易使他們突然麵臨生存的重大危機,麵臨突然死亡的悲劇。所以,對聰明人一生至少要有三次當頭棒喝。

  古代中醫學說認為,一個孩子要想長大,必須經過無數次變蒸的過程,所謂變蒸就是來自孩子生長動力的某種發熱現象,通過發熱而使自己長大,就好像小蛇在成長過程中采取蛻皮的方式,知了在成長過程中采取蛻殼的方式一樣。知了是一種夏天鳴叫的昆蟲,它依靠腹部特定部位的結構共鳴來發出聲音,知了由幼蟲長成成蟲需要經過蛻殼的過程,所以每到夏天,在南方的桃樹下和泥土中都能發現許多知了蛻下的殼。

  同樣,人的一生如果不遭遇某種失敗或警示就不可能產生質的飛躍,這就好像說書人常用的某種形容詞,說書人一般在書中人麵臨重大危機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時,都愛用:“萬丈高樓一腳蹬空,楊子江心斷線翻船”這樣的詞句。一個人一生要成就大事,沒有幾次嚇出一身冷汗的經曆是不可能的。

  而聰明人與一般人的不同就在於,聰明人一旦受到警告或導致了失敗,就絕對不會重蹈覆轍。佛教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警句,世俗中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名言,文人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說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