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斯赫爾大樓

  1940年4月9日淩晨四點,德軍毫無預警地越過了丹麥國境,還有一些德國部隊在數個港口登陸,其中包括哥本哈根。一小時之後,當轟炸機不祥地飛行在丹麥上空時,德國駐丹麥公使呈交給丹麥政府一份備忘錄,要求其投降。德國人聲稱,他們沒有任何敵意,僅僅是為了保護丹麥免受盟國入侵。他們答應尊重丹麥的中立,不幹涉其內政。

  丹麥政府投降了,但是,四百五十萬頑強而獨立的丹麥人民卻拒絕接受這一侮辱。不久之後,一個又一個的抵抗戰士小組便自發組成了。和波蘭一樣,這些小組裏沒有政治矛盾,共產黨人和保守黨人並肩戰鬥的現象非常普遍。它們的領導人來自各個階層,其中有大學教授、商人、工人和專業人員――甚至還有一位文學代理商。

  丹麥人並不局限於傳統的破壞活動和怠工,他們還發起了一場富有想象力的心理戰。起初,他們從德國人身邊走過時,假裝出德國人並不存在的樣子;很快,一些故事便流傳開來了――很可能是虛構的,但仍然反映了丹麥人的態度――比如下麵這個: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一個德國衛兵在一個很小的齊肩高的圓形掩體裏站崗,他驚奇地發現,所有過路人最後都會注意到他。他們是在笑一個標語牌,那是一個聰明人掛在掩體外麵的:“他沒穿褲子。”一場嘲笑的運動開始了。

  到1943年8月份,每一天都要發生六七起大規模的破壞事件,而德國人則以占領工廠作為回敬,這導致了波瀾壯闊的自發的罷工活動。德國人絕望地將部隊派上街頭,實行了宵禁,並威脅說要扣押人質。然而,這隻是進一步惡化了局勢。

  納粹的行政首腦瓦爾納・貝斯特博士飛回柏林,懇求上級耐心等待,並製定更為寬厚的政策。他說:如果能作出一些讓步的話,正在萌芽的叛亂就可以被控製住。但是,元首是無法被勸阻的。8月28日,他給丹麥政府發去了最後通牒,要求實行戒嚴令,直接由德國進行審查,完全禁止罷工和集會,並且將破壞分子處以死刑。第二天,丹麥政府在取得國王克裏斯蒂安十世的完全同意之後,拒絕了這些要求。當天晚上,德國士兵公開奪取了丹麥的控製權。然而,希特勒的麻煩隻是剛剛開始,因為此時整個丹麥已經在抵抗運動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德國人下令逮捕丹麥猶太人。但是,當特別警察執行這一命令的時候,除了四百七十七名上了年紀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猶太人都神秘消失了。大約六千名猶太人在丹麥起義者的幫助下秘密地渡過海峽轉移到了瑞典。納粹分子的“最後解決辦法”,第一次遇到了整整一國人民的堅決抵抗。

  秘密的大規模轉移行動激起了丹麥人進一步抵抗。在自由委員會――一個代表各個主要抵抗組織的七人聯合體――的計劃下,鐵路沿線的破壞活動不斷增加,使得德國部隊的運動比平時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遊擊隊員非常富有進攻性,所有的工廠都被炸毀了,其中包括生產V-2型火箭重要部件的哥本哈根的格洛布斯工廠。

  如果說丹麥人沒有正式和德國交戰的話,那麽,他們表現得確實好像是一個交戰國一樣。而且,盡管已被占領,他們仍在為希特勒政權的垮台作出自己的貢獻。1944年秋天,抵抗運動的領導人要求英國皇家空軍來摧毀蓋世太保存放在奧胡斯大學的檔案材料。空襲十分成功,因此,抵抗運動請求再來一次,這次的目標是哥本哈根的斯赫爾大樓。這裏存放著大部分蓋世太保檔案。但是,斯赫爾大樓的最高一層已經變成了囚禁丹麥重要人士的監獄,因此,英國人不太願意答應這一要求。

  一個月後,抵抗運動通過無線電再次呼籲:斯赫爾大樓裏的檔案破壞性極強,必須摧毀它們,不管丹麥戰俘可能會遇到什麽危險。在長時間的商議之後,英國空軍最終放棄了它的決定,開始計劃空襲。轟炸目標方圓一公裏以內的建築物以及丹麥景觀都用模型複製了下來。在丹麥新聞界工作的抵抗運動成員向英國人提供了該地區的最新照片。這些泄密的照片刊登在哥本哈根的《貝林時報》上,是一篇乏味的特寫故事中的插圖。納粹的新聞審查人員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第二天,這份報紙便經過斯德哥爾摩轉到了倫敦。

  3月19日,在諾福克機場的設備控製室裏,鮑勃・巴特森空軍上校向大約七十名英國飛行員宣布,第二天中午,他們將連續三次轟炸斯赫爾大樓。斯文・特魯爾森向他們介紹了目標的情況。特魯爾森不僅身屬丹麥地下諜報網,同時還是英軍情報處的一名少校。他說,這是一座U字形大樓,有四層高,按慣例用栗色和綠色條紋偽裝了起來――城裏隻有一座這樣醒目的大樓。特魯爾森指示飛行員們低空飛行,將炸彈投往建築物前麵的地基。這樣可以給頂層的犯人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從後麵的樓梯逃出去。

  第二天,天氣非常不好,因此行動被推遲了。但是,3月21日的黎明非常晴朗,一架“蚊”式轟炸機在強風中從諾福克機場起飛了。駕駛員史密斯中校發出了信號,隨後,另外十八架“蚊”式飛機開始兩架兩架地起飛,接著,二十八架P-51“野馬”式戰鬥機也飛上了天空。

  “史密斯”就是空軍少將巴茲爾・恩布裏,他曾親自指揮了對奧胡斯的空襲。他將把整個機隊帶到目標區域,然後交給巴特森上尉。轟炸機群貼著海麵飛過北海,浪花飛濺在它們的擋風玻璃上,給玻璃覆上了一層鹽霜。然而,轟炸機仍舊低飛,希望能夠秘密躲過德軍的雷達。

  在斯赫爾大樓的頂層關押著三十二個人,其中一位是克赫裏斯滕・呂斯特・漢森,丹麥的警察總監。有人把他帶下樓梯。他問他們要帶他去哪兒。

  “他們不許我告訴您。”看守說。接著,他又低聲說道,“去弗勒斯萊夫。”這是一個靠近德國邊境的集中營。據說,重要的犯人都將在那裏被處決。但是,漢森剛剛走到大門口,本打算帶他去集中營的汽車就開走了,於是,他又被重新押回了牢房。

  九點左右,一批新犯人被帶進了斯赫爾大樓三層的一個房間裏。整整兩個小時,一位德國法官和一位丹麥翻譯都在審問一個名為延斯・倫德的犯人。每當他拒絕回答問題時,兩人就一起動手打他。大約十一點十五分的時候,有人取來兩根背機槍用的皮帶。倫德知道,他將被狠揍一頓了。現在,他隻能記起一件事,那就是在奧胡斯空襲期間,哈拉爾德・桑德巴克牧師奇跡般地逃出了蓋世太保的魔掌。他祈禱這一幕能夠再次發生。

  “蚊”式飛機以一百五十英尺的高度接近哥本哈根。透過結著霜的擋風玻璃,巴特森上尉看見了一個很大的鐵路調車場。過了一會兒,他又看見了他正在尋找的目標――一個恰好位於斯赫爾大樓後麵的湖泊。

  在大樓頂層的牢房裏,莫根斯・福格教授也在囚犯之列。他是一位神經科醫生,也是爭取自由委員會的成員。他認為這些轟鳴聲來自德國戰鬥機。它們為了嚇唬犯人們,正在向屋頂俯衝。甚至連機槍的噠噠聲也沒能使他相信這是一次真正的空襲。他爬到上鋪,透過狹小的窗口向外窺去。飛機正好朝他飛來!他猛地縮回頭,跳到地上。炸彈帶著刺耳的尖叫落了下來。他爬到床鋪底下,用一個手提箱擋住了自己的臉。

  在大樓的下一層,倫德也聽到了機槍射擊的可怕響聲,他問發生了什麽事情。法官大張著嘴,沒有回答。倫德認為,這隻是德國人在演習。突然,一聲撞擊聲傳來,房間傾斜了。法官一把抓住倫德,把他拉到樓梯上。與此同時,牆壁倒了下來,被震得粉碎,一時塵土升騰,人們恐慌地從樓梯上急忙往下跑。倫德掙開法官的手,騎著樓梯扶手,從一群男人和尖叫的女人身邊滑了下去。二樓的樓梯上擠滿了人,他隻好從樓梯扶手上下來了。一部分樓梯已經倒塌,他看見一個人就在他的麵前消失在一團黑暗的煙塵之中。他發現一側的牆上有個大洞,大街就在下邊。於是,他跳到了人行道上。

  第一批六架“蚊”式飛機成功地將炸彈扔到了斯赫爾大樓的地基上。然而,直到第二批飛機開始轟炸時,警報才拉響了。有一架飛機衝得太低,機翼碰到了調車場裏的一個信號所。它剛把炸彈扔下來,就一頭撞進了貞德學校。飛機上含有大量辛烷的航空燃料濺落在學校各處,學校燃起了熊熊大火。另外五架“蚊”式飛機繼續轟炸:一架掉頭向東,飛向達格瑪爾胡斯大廈,德國人的另外一個總部就設在那裏;其餘的幾架則將炸彈向斯赫爾大樓傾瀉下來。第三批飛機被調車場附近升起的濃煙吸引了。他們把炸彈都扔進了煙霧之中,然後徑直向英國返航。駕駛員們以為自己已經命中了目標。當然,滾滾濃煙來自燃燒著的貞德學校。

  第一次攻擊剛結束,福格教授便從床下爬了出來,向鎖著的牢房門口衝過去。門當然打不開。這時候,他聽到了第二波的轟炸聲,連忙又爬回床下。幾間牢房開外,警察總監漢森絕望地抓著一張小床,大樓似乎正在搖晃,他擔心自己會透過樓板掉下去。轟炸機的隆隆聲一停,他便向牢房的木門衝了過去。門也打不開。他抄起一把凳子,把門砸開了。跑到走廊上之後,他抬頭看去,頓時大吃一驚,已經看到天空了。整個屋頂都被炸飛了。此時,他聽到福格和其他犯人都在叫喊,並敲打著他們各自牢房的門。“我們必須讓他們出來!”他向孤身一人的德國看守喊道。

  福格聽到了他的喊聲,於是立即在門板後麵叫了起來:“你們是不是嚇瘋了?”

  看守被嚇得呆若木雞。漢森從他的口袋中抓出了鑰匙。被釋放的犯人們逃到了後麵的樓梯上,這裏遠離前門的大火。起初,福格跟在其他人後麵,但是不久,他突然想到,德國人肯定也走這條路,他們會在下麵等著抓這些犯人。於是,在二樓,他跑向了前麵的樓梯。在那裏,他碰上了另一個犯人,布蘭特・雷伯格博士。真有趣,他想,所有的犯人中,隻有兩個教授想到了要向正門走。

  然而,雷伯格卻隻是震驚地站在那裏,他的周圍橫躺著十幾具屍體。福格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說道:“還不快走?”他們艱難地從瓦礫裏穿過去,來到大門口。這時,他們發現一個受傷的姑娘躺在地上。福格正要拉她向大街跑的時候,警報器響了。“希波斯”――投靠德國的丹麥警察――趕來了!他們扔下那位姑娘,匆匆跑到街上,遠離了警報區。在三十二名犯人中,隻有六人在大火中喪生,其他人都重獲了自由。

  J。亞爾瑟率領六輛消防車對準烈焰滾滾的斯赫爾大樓噴射。他準確地推測出大樓頂層的犯人們會試圖從樓房後麵逃走,於是向那裏走去,以便營救他們。在一道柵欄前,他被一名德國軍官攔住了。德國軍官命令他帶領消防車回到大樓前麵去,熄滅主要的大火。亞爾瑟假裝聽不懂德語,他希望看見大火燒毀蓋世太保的所有檔案。

  一個穿著橡膠長靴的誌願消防隊員跑了過來,提出要給他們當翻譯,但是,亞爾瑟踢了一下他的踝骨,他頓時明白了過來,轉身離開了――那個令人反感的德國軍官也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幾輛德國救火車開了過來。亞爾瑟指著一個混凝土掩體,大叫道:“爆炸物!爆炸物!”所有的人都四散而去,包括把守柵欄的衛兵。

  亞爾瑟終於自由了。他帶著手下來到了斯赫爾大樓的後邊,開始用水龍頭滅火。這時,大樓正麵的火勢越來越旺,徹底沒法控製了,蓋世太保的檔案就放在那裏。一個小時之後,這座建築隻剩下了幾堵空牆。

  亞爾瑟帶著他的救火車來到貞德學校時,大火還在燒著。消防隊員和修女們試圖將上百名被困在著了火的地下室裏的孩子拉出來。亞爾瑟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混凝土、椅子、磚頭和孩子們混在一起――他聽到一位消防隊員不停地說:“太殘酷了!太殘酷了!”

  一個絕望地被壓在磚頭底下的女孩子大叫著:“我媽媽不知道我在哪兒!”

  為了安慰她,一位消防隊員說:“我給你媽媽打過電話了。”

  “可是我們家沒有電話。”小女孩喃喃地說。

  另一個消防隊員和孩子們一起被壓在了瓦礫底下。他大聲喊道:“快把我拉出來!”但是,他的同伴們被灰塵、濃煙和烈火逼了回去。

  從這個地獄裏被搶救出來的大多數孩子都嚇呆了。可是,一個小女孩卻不停地說:“我的裙子真髒!”並且非常講究地撣去自己身上的塵土。而一個男孩隻知道要點東西吃。

  丹麥人非常高興地看到斯赫爾大樓已葬身火海,而裏麵將會導致數百名抵抗運動戰士被處決的證據也已隨之消失。這時,他們聽說了貞德學校的悲劇:八十三個孩子、二十名修女和三名消防隊員喪生。

  第二天,地下報紙《北歐新聞》代表全丹麥宣布:

  ……飛行員們摧毀了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斯赫爾大樓――納粹德國的無恥罪行以及蓋世太保的恐怖活動的紀念碑,為此,我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不幸的是,除了原定的目標,轟炸還致使很多丹麥人喪生,尤其是弗雷德裏克斯貝格・阿雷法語學校的孩子們。

  ……對那些失去了摯愛之子的家長們,沒有什麽可以慰藉他們。我們隻能在此向他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

  然而,他們間接地為丹麥的戰鬥而作出的犧牲,將激勵我們竭盡全力去為其他的丹麥兒童創造一個機會,使他們不僅能生存下來,而且能生活在一個自由、安全的丹麥。那裏的大街小巷再也不會因為侵略成性的國家的意誌和野蠻人執行的鎮壓政策而被戰爭摧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