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

  檔案:

  A142鄧誠的檔案

  PB00686鄧誠烈士

  鄧惠中

  鄧惠中,原名張惠中,又名張蘭君,女,四川嶽池人,1904年出生。中共黨員,民盟盟員。嶽池女師學校畢業,曾擔任小學教員、小學校長。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嶽池縣婦女特支書記。1946年加入民盟,從事統戰工作。她以教員身份作掩護,不僅動員全家從事革命工作,還克服纏過腳和年齡大行走不便的困難,常步行數十裏到外縣去做群眾工作,根據黨的要求在四川華鎣山一帶發展黨的地下組織和地下遊擊隊,組織婦女做地下活動。在她的直接培養教育下,曾介紹了七八個婦女加入中國共產黨。嶽武起義時,做部隊之間的聯絡,傳遞情報等工作……1948年9月被叛徒出賣,與兒子、女兒、兒媳同時被捕入獄。獄中多次受刑,敵人審訊她時,曾勸她“自新”,她狠狠地打了特務頭子的耳光,始終堅貞不屈。

  1949年11月27日和兒子鄧誠同時殉難於渣滓洞監獄,時年四十五歲。

  文物:

  W00336鄧惠中生前給楊英的信

  W00337鄧惠中生前曾穿過的衣服

  檔案:

  A141鄧惠中的檔案

  PB00684鄧惠中烈士

  PB00685鄧惠中烈士穿過的衣服

  圖書:

  《〈英烈傳〉——梅傲霜雪香愈濃——記鄧惠中烈士》劉邦成侯讓之羅純一內刊1986年8月《〈紅岩女英烈〉——巍巍青鬆聳華鎣——記鄧惠中烈士》劉邦成馮開文(內刊)1986年10月《〈四川革命烈士傳〉——巍巍青鬆聳華鎣——記鄧惠中烈士》羅純一馮開文祖成章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4月《〈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下)——她和她的一家》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紅岩精神永放光芒——紅岩英雄譜〉——鄧惠中》中華兒女編輯部中華兒女雜誌社1997年3月鄧積玉鄧積玉,男,重慶梁平人,1899年出生。中共黨員。1930年7月,土地革命的浪潮席卷川東,太平鄉的群眾紛紛參加由本鄉人李光華做總指揮的四川紅軍第三路遊擊隊,鄧積玉由此步入武裝鬥爭的行列,在遊擊隊中擔任分隊長。8月中旬,遊擊隊東征失利,總指揮李光華英勇犧牲,鄧積玉返回老家隱蔽。1947年秋,人民解。

  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黨的地下組織決定到大平寨進行武裝鬥爭。鄧積玉立即行動起來,跟黨鬧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做了黨小組長。根據黨組織的部署,以國民黨保長的合法身份,積極領導群眾進行抗丁、抗糧、抗稅的鬥爭,並負責掩護接待和安排從其他地方撤退到太平鄉來的黨員和革命群眾。還準備在大平寨荒涼偏僻的轎頂山造槍械,支援武裝鬥爭。1948年12月10日,鄧積玉在大平寨因掩護武裝起義人員被捕,關押在重慶“中美合作所。”

  渣滓洞監獄,麵對敵特的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監獄,時年五十歲。

  檔案:

  A145鄧積玉的檔案

  PB02710 PB02580鄧積玉烈士

  圖書:

  《〈梁山英烈〉——隱蔽根據地的“三抗”領導者——渣滓洞烈士鄧積玉傳略》

  王永清楊錄升內刊1987年5月

  《〈碧血丹心〉——鄧積玉烈士簡介》楊錄升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渝東壯歌〉——萬州革命傳統教育資料——鄧積玉》杜之祥內刊2000年6月鄧興豐鄧興豐,又名鄧新風,化名餘天,男,四川達縣南嶽人,1917年出生。中共黨員……重慶華西專科學校會計係畢業後,在重慶市電力公司工作。1945年2月,參加“胡世合運動”,在這場鬥爭中顯示出驚人的活動能力和高超的組織能力,受到工人群眾的敬佩。1946年,黨組織根據鄧興豐在工人運動中的積極表現,決定派他回到達縣南嶽鄉,以辦教育為名,搞農村武裝鬥爭。回鄉不久,接任了南嶽中心小學校長職務,以此合法身份為掩護,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南嶽特支書記。同年冬,上級決定成立上川東第一工委,以加強黨在農村的工作。在工委的領導下,以南嶽鄉地下黨控製的武裝力量為基礎,正式成立了川東遊擊縱隊第十三支隊,鄧興豐擔任支隊政委,領導武裝起義。1948年2月,他參與並領導了著名的“虎南農民二月暴動”。起義受挫後,他化名餘天,擔負起護送起義同誌離開重慶的任務。1948年4月因叛徒劉國定出賣被捕。先後關押於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在獄中他雖經敵人的殘酷審訊,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殉難於電台嵐埡刑場,時年三十二歲。

  文物:

  W00339-W00340鄧興豐當年為人鐫刻的畫匾(正方形)長方形)

  W00341鄧興豐任南嶽鄉長時戴過的呢帽

  W00342鄧興豐領導南嶽起義時捐資購買準備用作救護傷員用的針藥檔案:

  A143鄧興豐的檔案

  PB00687鄧興豐烈士解放戰爭時期任南嶽鄉時戴過的呢帽

  PB00688鄧興豐烈士住家地

  PB01327鄧興豐在南嶽起義時捐資所購的藥品

  PB02692達川南嶽偽鄉公所舊址(鄧興豐建立根據地的所在地)

  圖書:

  《〈烈火映紅的青春〉——勳績著虎南碧血映紅岩——記鄧興豐烈士》賀正華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上)——南嶽英傑》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鄧致久鄧致久,又名鄧世群,化名一江,男,四川廣安人,1909年出生。1928年在上海中國公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返鄉後,從事教育工作,先後擔任中共廣(安)嶽(池)聯合縣委東城小學和觀閣場支部負責人、地下黨觀閣特支支委……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第五支隊觀閣總隊隊長等職。一直堅持革命鬥爭,積極從事統戰工作,組織和發動群眾進行武裝鬥爭。1948年秋,廣安觀閣“七·八暴動”失敗,他輾轉華鎣山區,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鬥爭數月,同年冬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14日犧牲於電台嵐埡刑場,時年四十歲。

  檔案:

  A144鄧致久的檔案

  PB00689鄧致久烈士青年時代像

  圖書:

  《〈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下)——他“保護了我們這些幸存者”》

  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華鎣魂〉——黨沒有忘記他》劉祖萬內刊1988年7月

  狄文海

  狄文海,男,四川成都人,1927年出生。當過國民黨憲兵。1947年2月國民黨強迫《新華日報》撤返延安時,查出他寫給《新華日報》的一封“讀者投書”而被捕……1949年秋病逝於渣滓洞監獄,時年二十二歲。

  檔案:

  A264狄文海的檔案

  刁俠平

  刁俠平,原名刁錫金,男,重慶人,1911年出生。1926年,15歲的刁俠平經人介紹,進了《商務日報》印刷廠當學徒。16歲時離開故鄉輾轉於貴州、湖南、湖北……河北、陝西各地,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涯。抗日戰爭爆發後,刁俠平在陝西參加八路軍,在八路軍《戰地報》當排字工人。抗戰勝利後,從陝北回到四川,在成都蓉興印刷廠當排字工人,1945年冬,成都印刷行業的工人舉行全市大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刁俠平積極參加罷工,並擔任各報館的聯絡員。這次罷工後,刁俠平引起了特務的注意,經工友們幫助,他來到成都《新民報》當排字工人。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入獄,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時年三十八歲。

  檔案:

  A297刁俠平的檔案

  PB02531《國民公報》1947年6月3日刊登“關於刁俠平等人被捕。”

  圖書:

  《〈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上)——一個覺醒的印刷工人》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丁地平丁地平,原名丁青雲、丁誌誠,男,四川仁壽人,1911年出生。中共黨員。1931年在成都讀高中時,因參與抵製日貨運動而休學回鄉種地。1938年在私立金陵大學農業部藉田農業推廣區附屬農業補習學校半公半讀。194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員……因常看《新華日報》而結識地下黨員。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他負責藉田鄉、煎茶鄉地下黨支部工作,組織了各種“讀書會”,並與地下黨員蘇世沛一起恢複了被破壞的中共仁(壽)彭(山)華(陽)特區區委。1943年初,奉上級派遣來到彭縣工作,同年秋返回藉田,領導藉田、煎茶、劉公等地的支部工作……並把“青年會”“讀書會”擴大到仁壽縣的視高鄉、老君場、二峨山一帶,派人打進這些鄉保機構和袍哥組織,分化瓦解敵人,他本人出任藉田鄉十九保副保長,領導和發動農民開展抗丁抗糧運動。1947年領導藉田地區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轉移到重慶中央醫院,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49年5月被捕,先後關押於重慶長官公署二處和白公館監獄,是白公館“獄中紅旗”的製作者之一。同年11月27日殉難於白公館大屠殺,時年三十八歲。

  文物:

  W00580丁地平獄中借書卡

  W00581丁地平的日記本

  W00582丁地平所在學校的錦旗

  檔案:

  A252丁地平的檔案

  PB01122丁地平烈士(1947年攝)

  PB02607丁地平在溫江公園與金陵大學合辦的農業技術講習會的幾個學員留影圖書:

  《〈錦江忠魂〉——黎明前的槍聲》朱朝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中共樂山市黨史資料選編〉——獻身革命鞠躬盡瘁》中共仁壽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內刊1987年10月《〈中共仁壽縣黨史資料選編〉——農民的貼心人黨的好戰士》宋欽和內刊1993年8月《〈英烈們的囑托〉——獄中繡紅旗的人》丁基鏡群眾出版社1999年5月《〈四川革命烈士傳〉(第二輯)——農民的貼心人黨的好戰士——丁地平烈士傳略》宋欽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4月。

  丁鵬武

  丁鵬武,男,四川嶽池人,1914年出生。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21年在家鄉小學讀書,畢業後進入嶽池中學讀書。1930年在嶽池中學黨組織的領導下,與進步同學組織“讀書會”。1932年在嶽池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成立河東地區黨支部,丁鵬武擔任交通員。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丁鵬武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動中。1938年,丁鵬武以陽和鄉第一保保長的身份為掩護,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1943年,丁鵬武在陽和發起組織“蘭交會”。經地下黨組織同意,把“蘭交會”變成黨的外圍組織。1945年丁鵬武按照黨的指示,積極發動群眾抗丁抗糧。丁鵬武的革命行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黨組織決定他暫時轉移到重慶。1948年1月回到嶽池,因策劃武裝起義於同年7月被捕,獄中備受酷刑,堅不吐實。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時年三十五歲。

  文物:

  W00583丁鵬武受刑後鮮血浸透的床單

  檔案:

  A253丁鵬武的檔案

  圖書:

  《〈廣安文史〉(第二輯)——丁鵬武烈士傳略》白瑞林內刊2000年12月《〈華鎣春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丁鵬武烈士傳略》白瑞林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四川革命烈士傳〉(第四輯)——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丁鵬武烈士傳略》華聞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4月杜文博杜文博,男,四川廣安人,1921年出生,大學肄業。解放前在蜀光實業公司、廣安田糧處等處工作。1947年3月在重慶參加“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後任民聯西南負責人楊傑的秘書。1949年因籌劃武裝起義被捕,10月被關押在白公館看守所……大屠殺時脫險。解放後在稅務部門工作,1952年7月調民革重慶市委工作。1986年2月離休,已去世。

  檔案:

  D004杜文博檔案

  K24.080008杜文博文章《獄中酷刑及白公館脫險人員情況》杜文博1972年8月提供材料K24.030010“11·27”大屠殺及部分同誌脫險經過劉德彬、付伯雍、杜文博……任可鳳等人供稿K24.060011杜文博脫險誌士自傳1995年5月K24.060032杜文博材料杜宜森。

  C369-10杜文博頭像

  圖書:

  “紅岩魂紀實係列”《〈來自歌樂山的報告〉——白公館脫險誌士杜文博》厲華重慶出版社1999年11月段定陶段定陶,男,四川射洪人,1923年出生。中共黨員。1939年至1941年在遂寧紡紗合作社工作,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白天紡紗,晚上學習文化理論,同時還要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皖南事變後,紗廠解體。段定陶在遂寧巴川銀行當實習生,1946年,經組織安排在巴川銀行做會計主任,後又被派作交通工作,為武裝起義籌集資金、準備軍需品。1948年8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渣滓洞監獄。在獄中,他身受酷刑,卻毫不畏懼,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監獄,時年二十六歲。

  檔案:

  A289段定陶的檔案

  PB01194-PB01195段定陶烈士

  圖書:

  《〈英烈的足跡〉——赤膽忠心,堅貞不屈——記段定陶烈士》永行(內刊)1986年8月段文明段文明,男,四川德陽人,1889年生。家庭清貧,世代耕農為生。畢業於清末四川軍官速成學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討袁之役。抗戰期間,眼見蔣介石居心叵測,將各省收編的武器腐舊不堪之軍隊,驅至前線充當炮灰;而嫡係的部隊卻躲在其後。好不容易抗戰勝利了,又不顧國家民族之大義發動內戰。因而段文明積極投身到推翻蔣介石腐朽政權的鬥爭中。在與劉伯承通訊聯絡時被蔣匪特務察覺,於1946年1月23日在重慶信義街被捕,關押在白公館監獄近三年。1949年11月27日脫險,與同牢難友十餘人撞門逃出。現已去世。

  檔案:

  K24.060020段文明自傳1999年1月12日重慶市檔案館複印圖書:

  “紅岩魂紀實係列”《〈來自歌樂山的報告〉——白公館脫險誌士段文明》厲華重慶出版社1999年11月董定盛董定盛,男,四川渠縣人,1912年出生。二十九兵工廠技工。1949年11月30日,為保護工廠免遭破壞而壯烈犧牲。

  檔案:

  A303董定盛的檔案

  PB01306董定盛烈士

  費鞏

  費鞏,原名費福熊,字香曾,男,江蘇吳江人,1905年出生。民盟盟員。18歲考入複旦大學,次年被複旦學生會推為學生評議委員會主席,是複旦附屬義務小學董事長。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時,費鞏發動義務小學師生在江灣一帶演講,遊行……配合罷工,罷課鬥爭。1926年畢業於複旦大學社會科學政治學係。1928年秋自費出國赴英留學。1931年夏以優等成績畢業於牛津大學,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北平日報》社評委員,由陳望道先生推薦進中國公學任教,常為鄒韜奮的《生活周報》撰文,主編《複旦同溫室會會刊》。1932年在複旦大學任教……講授英國政治製度。1933年任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兼注冊課主任。1940年應竺可楨校長的邀請,出任浙江大學訓導長,因倡導民主而被迫辭職。積極投身倒孔(祥熙)等愛國民主運動,抨擊國民黨腐敗統治,要求廢止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贏得了“民主教授”的稱譽。麵對特務威脅,他堅定地表示:任刀斧加身,決不出賣靈魂。1945年3月,在重慶遭特務綁架殺害,時年四十歲。

  檔案:

  A308費鞏的檔案

  PB01310費鞏烈士1938年攝於上海

  PB01311費鞏烈士

  PB013121979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紀念費鞏烈士,王淦昌同誌在大會上發言C0183費鞏教授塑像圖書:

  《費鞏文集》費鞏文集編委會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費鞏烈士紀念文集》浙江大學校史編輯室內刊1980年

  《費鞏傳》浙江大學校史編輯室內刊1980年

  封忠孝

  封忠孝,又名封浩,男,重慶南川人,1925年出生。1933年入南川南城小學讀書……1939年後到鄰近的綦江渝南中學和巴縣輔仁高中讀書。抗戰勝利後,在本鄉金花小學和神童小學教書,因積極宣傳愛國民主,被國民黨以“共產黨分子”名義在全縣通緝,被迫於1947年到江北縣躲避。經其兄托人介紹,在江北縣法院看守所當了幾個月看守。1948年又經人介紹,轉到重慶衛生試驗所做庶務文書工作。由於他思想進步,心向共產黨,在此期間同地下黨封致君(騾馬店派出所所長)取得了密切聯係,積極參加我黨領導的地下鬥爭。他白天上班,夜間冒著風險,為我黨秘密傳遞文件。他利用休息時間去一些中小學校,與進步教師和學生秘密串聯,進行革命活動。平時,則在所內向職工進行革命宣傳。1949年重慶“九·二”火災後,國民黨誣蔑“共產黨殺人放火”,他當即在群眾中進行宣傳。他特別接近所裏的窮苦工人,經常給他們講述革命道理,並把表現好的工人介紹給封致君,領導他們為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積極進行鬥爭。1949年11月因“共黨嫌疑”罪名被捕,先關押在羅漢寺,後轉入新世界看守所。同年11月29日殉難於歌樂山鬆林坡刑場,時年二十四歲。

  檔案:

  A211封忠孝的檔案

  圖書:

  《〈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上)——一個渴望解放的小職員》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解放戰爭時期的南川〉——封忠孝烈士簡介》張麗瓊內刊1991年豐偉光豐偉光,男,四川廣安人,1918年出生。中共黨員。1938年由團轉黨,中學畢業後,在廣安縣銀行任職。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了以銀行為中心的革命活動。為了增加活動場所,豐偉光利用父親的社會關係,出資成立廣安印刷所,以掩護同誌來此活動。他與聶士毅等人開設“四友書店”,秘密出售進步書籍。皖南事變後,又成立大華湛油廠為川東地下黨籌措活動經費。由於廣安地方勢力的鬥爭,組織決定另組華豐銀行作為黨的活動據點,豐偉光動員父親把家裏的財產全部拿出來作活動經費。1942年,廣安地下黨領導人撤走後,為了找黨,他千裏迢迢到了成都,任《民眾報》編輯。1946年回到廣安,在代市紙業社工作。恢複黨的關係後,任廣安代市特支書記,積極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準備武裝起義。1948年8月10日豐偉光在廣安被捕,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時年三十一歲。

  文物:

  W01289豐偉光烈士私章

  檔案:

  A210豐偉光的檔案

  PB00870-PB00872豐偉光烈士

  PB02788豐偉光單人像(1937年11月16日18歲時攝)

  圖書:

  《〈華鎣魂〉——碧血丹心衛真理記豐偉光烈士》劉祖萬內刊1988年7月《〈華鎣怒濤〉——華鎣英烈簡介——豐偉光》中共廣安縣委黨史辦公室編內刊1991年6月《〈英烈頌〉(第三集)——碧血丹心衛真理——豐偉光烈士傳略》劉祖萬王昌漢重慶出版社1987年4月馮傳慶馮傳慶,男,北京人,1913年出生。中共黨員。1937年畢業於國民黨廬山無線電訓練班,曾任重慶軍統電訊總台報務主任。因不滿國民黨政府的消極抗戰政策,多次冒險主動與南方局聯係。1939年10月,經葉劍英、曾希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馮傳慶通過張蔚林與從延安派來重慶做秘密工作的共產黨員張露萍取得聯係,將軍統情報資料綜合後,利用軍統電台拍發延安,或由張露萍轉遞。1940年因“電台特支”案被捕,關押於貴州息烽監獄。在獄中,他積極參加學習和鬥爭,經常向難友談論抗日必勝,堅決主張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並認為自己做的事是對的,被捕坐牢決不後悔,是獄中臨時支部黨員。1945年7月殉難於貴州息烽快活嶺,時年三十二歲。

  文物:

  W00515-W00516馮傳慶自刻的印章

  檔案:

  A235馮傳慶的檔案

  06008 R馮傳慶(1913-1945)

  《〈息烽英烈〉(息烽黨史叢書第二輯)——拂去塵埃見明珠——記張蔚林、馮傳慶、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錫珍六烈士》盛年(內刊)1987年5月馮鴻珊馮鴻珊,男,山東陽穀人,1922年出生。國立六中學生。讀書期間,受該校地下黨員的影響,閱讀了大量進步刊物和理論書籍,同時在他們的幫助和教育下,思想政治覺悟提高很快。對國民黨政府和學校當局非常憎恨,繼而決心離開學校。

  1941年3月與同學一起從璧山來渝,準備經三峽去解放區,在磁器口被軍統逮捕,輾轉關押於貴州息烽監獄、重慶白公館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白公館,時年二十七歲。

  文物:

  W00514馮鴻珊獄中借書卡

  W00513馮鴻珊獄中遺稿

  檔案:

  A234馮鴻珊的檔案

  PB00999馮鴻珊烈士

  傅伯雍

  傅伯雍,男,四川墊江人,1919年生,中共黨員。從小喜歡文藝和詩歌創作,讀書時經常購買進步書籍、發表短小的詩歌作品,運用詩歌抨擊社會黑暗現象。他追求進步,向往光明,19歲在成都讀書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因“思想左傾。形跡可疑”被勒令退學。20歲時,在成都東方中學讀書期間,積極參加社會進步文化活動。1940年,傅伯雍因躲避特務的監視來到重慶讀書。1941年期間,他冒著危險去曾家岩聽“皖南事變。”

  真相的報告。傅伯雍在成都光華大學讀書時,繼續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在學校門口開設書店,發行《新華日報》。1942年暑假時被特務學生陷害入獄,在成都西勝街集中營關押50餘天,後由一個朋友保釋出獄。出獄後,一如既往地參加各種社會進步活動。他參加了聲援“重慶滄白堂事件”受害者的活動;組織同學參加“成都各界追悼昆明李公樸、聞一多大會”,因麵對麵地與特務鬥爭而遭到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監視。傅伯雍被迫離開成都,返回墊江。1947年8月,傅伯雍在墊江女中任教時入黨,主要做掩護地下黨人員和籌集經費支援武裝鬥爭的工作。1948年10月,特務機關逮捕了鄰水的地下黨員遊宗相,在遊的筆記本上發現有傅伯雍的名字,於是就將傅伯雍逮捕起來進行審訊。特務搞了個假釋放,妄圖以此釣“大魚”,結果一無所獲。特務機關隨即再次將傅伯雍逮捕,並與其他被捕者一起押送到重慶渣滓洞監獄關押。在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中脫險。解放後,在墊江縣文教局、墊江第三中學工作。根據自己的經曆寫了《獄中鬥爭》一書,1979年離休。

  文物:

  W00590-W00593傅伯雍從渣滓洞托人帶出的信件

  W00594傅伯雍從渣滓洞監獄托人帶出的信件說明

  檔案:

  K24.010008傅伯雍談獄中殉難者及50年未定烈士情況傅伯雍K24.090005傅伯雍關於渣滓洞獄中的回憶傅伯雍楊以凡1980年11月提供材料K24.090005傅伯雍關於渣滓洞獄中的回憶傅伯雍K24.090006傅伯雍關於獄中生活的回憶傅伯雍1974年2月提供材料K24.140104棉衣浸滿烈士血虎口餘生傅伯雍(重慶新民報日刊1949年12月8日第四版)

  K24.140035一年了——“11·27”周年紀念傅伯雍(大公報1950年11月27日第二版)

  C368-10傅伯雍

  C0368渣滓洞脫險者

  C0394傅伯雍同誌從獄中寫出的信

  圖書:

  “紅岩魂紀實係列”《〈來自歌樂山的報告〉——渣滓洞脫險誌士傅伯雍》厲華重慶出版社1999年11月傅立誌傅立誌,男,重慶人,1922年出生。因生活貧困,無錢上學讀書,從小就和一群小夥伴,到街上武術館,偷偷學習打拳,並練出了一身健壯的體魄,養成了剛強耿直的性格。抗戰爆發後,15歲的傅立誌,到重慶南岸當清理豬鬃的學徒,三年滿師後,在寶豐豬鬃廠當工人。由於他敢於代表工人講話,與資本家作對而被開除。他先後在南岸地區的寶豐、和源、崇德、畜產等幾家大豬鬃廠做過工,很受這些廠裏工人的推崇,被選為行業工會理事。1944年,中國勞動協會在南岸地區秘密發展會員,傅立誌經師傅程仿堯的介紹,加入中國勞動協會。參加“勞協。”

  後,積極從事工運工作,把許多工人團結在“勞協”周圍,為爭取自身的利益而積極鬥爭。為了更好地團結教育工人,1946年5月,“勞協”在南岸第十一中心學校辦了一所工人夜校,傅立誌動員許多工人一起參加學習。不久,夜校遭到特務的監視和破壞,夜校老師全部被捕關押,當局派武裝軍警將“勞協”南岸分部接管。在此情況下,傅立誌等十幾名勞協會員,把青壯年工人秘密組織起來自衛,卻被當局汙蔑為“組織南岸暗殺團”。1947年5月,國民黨當局將傅立誌以組織“暗殺團”罪名逮捕。先後關押在重慶稽查處石灰市看守所,後轉移到渣滓洞監獄關押。在獄中他積極參加鬥爭和學習。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時年二十七歲。

  檔案:

  A259傅立誌的檔案

  圖書:

  《〈黨沒有忘記他們——紅岩英烈〉(上)——工人運動的英勇衛士》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紅岩英烈編寫組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傅紹裔傅紹裔,男,四川營山天池鄉人,1925年出生。中共黨員。1943年小學畢業後在安化鄉李家牌教私塾。1944年,傅紹裔結識了地下黨員李正文,在他的影響下,利用教書的空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進步刊物,使思想上傾向革命。他仇恨國民黨偽政權的反動統治,常常為被地主欺壓的貧苦農民打抱不平,並帶領鄉民反抗當地保長抽拉壯丁。1947年8月,傅紹裔參加了李正文組織的與天池鄉民代表主席陳立齋的說理鬥爭,迫使陳立齋收回改大了的度量衡器,群眾無不拍手稱快。1948年傅紹裔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師身份為掩護,擔任營山安化鄉李家牌支部書記。他白天教書,晚上到農村去教群眾唱革命歌曲,宣傳革命思想,組織群眾開展“三抗”鬥爭,準備武裝起義。“八一五”武裝暴動失敗後,駱市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便轉向天池、安化一帶進行活動,加之天池、安化一帶的農民紛紛覺悟起來,公開抗丁、抗糧,引起了偽縣府對天池、安化地下黨組織活動的注意。同年10月,特務在安化逮捕了傅紹裔等三名地下黨員。經組織營救,當天傅紹裔就被取保釋放。1949年1月,由於叛徒出賣,傅紹裔在營山再次被捕,關在城隍廟偽行轅公署。特務對他進行審訊、拷打,但傅紹裔沒有出賣組織和同誌。不久,特務將他押送南充轉重慶綏署……關押在渣滓洞。同年11月27日殉難於渣滓洞監獄,時年二十四歲。

  檔案:

  A258傅紹裔的檔案

  高明

  高明,又名高一鳴、高鵬起,男,江蘇徐州人,1887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江蘇仁慈醫院附中。青年時期曾與友人在南京編印進步刊物《藕絲周刊》,宣傳革命。1932年高明在安徽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國民黨政府以異黨罪監禁一年零八個月。抗戰爆發後,他憤而從軍,考入蕪湖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九陸軍醫院,任上尉軍醫。次年底,日寇進逼,醫院遷湖北沙市,1939年又遷重慶合川縣,高明隨醫院來到合川。1941年與人在合川天福巷合開了一家“厚鳴醫院”,服務於窮苦人民。1946年春,高明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指示,在城內天福巷“厚鳴醫院。”

  門口開辦“晨光派報社”,代銷《新華日報》和《民主報》等進步報刊,除在合川銷售外,他還向南充、遂寧等地銷售。1947年,高明離開合川來到重慶,由中共地下黨組織介紹到重慶市參議會任特約醫生。並在江蘇同鄉會及朋友的幫助下……設私人診所於七星崗,不斷地為革命工作。1949年重慶“九·二”大火後,高明被特務以“九·二火災縱火嫌疑罪”加以逮捕,先後關押於棗子嵐埡、羅漢寺……後移往新世界看守所。同年11月29日殉難於歌樂山鬆林坡刑場,時年六十二歲……

  文物:

  F0023高明烈士追悼大會通知

  檔案:

  A151高明的檔案

  PB00694高明烈士

  圖書:

  《〈合川黨史資料匯編〉(第三輯)——高明烈士傳略》江濤易複理內刊1991年6月高力生高力生,男,四川仁壽人,1911年出生。中共黨員。父親高炳誠在省師範學堂畢業後在家鄉首創“新學”(即學校)終身從事教育工作。高力生在縣初中畢業後同父親一起任教。1936年高力生離開家鄉來到重慶,在重慶自來水廠公司工作……先後任收費員,收費股副主任及公司蒲河礬廠廠長等職。抗戰勝利後,高力生進入陶行知、郭沫若、馮玉祥等在重慶主辦的“社會大學”學習。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民主活動,擔任了社大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畢業後隨即投入革命鬥爭行列,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7年高力生又與進步人士合辦“重慶育才學校。”

  ……積極參與組織仁壽縣旅渝同鄉會,作為城內活動聯絡地點,同時介紹進步青年入社會大學學習以增強革命力量。1948年,高力生調到綦江縣自來水公司任蒲河礬廠廠長。在蒲河一帶做上層的統戰工作。他與黨組織派來的同誌一起領導工人罷工,並籌劃準備在南川搞農村武裝暴動,策應解放軍解放重慶。1949年11月高力生被捕,關押在西南長官公署二處監獄。11月28日殉難於西南長官公署二處防空洞,時年三十八歲。

  文物:

  W00345高力生烈士遺詩

  W00346 W00352 W00354高力生烈士遺信

  W00347高力生寫給劉仁耀的遺詩

  W00348高力生搞革命活動的費用借條

  W00349高力生親筆寫給劉仁耀的便條

  W00350高力生寫的遺文

  W00351 W00353高力生給鄭代琪的信

  W00355高力生的血衣

  W01278-W01283高力生烈士遺信

  W01284-W01285高力生給妻子王文靜信件的信封

  檔案:

  A152高力生的檔案

  PB00695-PB00696高力生烈士

  PB00698高力生烈士血衣,白圈所示為子彈穿透處

  PB02802高力生與妻子1944年冬於重慶

  PB028031947年社會大學在《新芽》為紀念“五四”第十次常委聯合會簽名單(下左角為高力生的簽名)

  PB02804王文靜為高力生和地下同誌開會時放哨

  高精益

  高精益,男,四川遂寧人,1919年出生。中共黨員。因準備武裝起義,於1948年10月在遂寧被捕,1949年11月27日犧牲於渣滓洞監獄,時年三十歲。

  檔案:

  A155高精益的檔案

  高天柱

  高天柱,原名高宏森,男,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1915年出生。中共黨員。

  1937年考入省立萬縣師範學校,在學校他加入黨領導的進步團體“讀書會”和“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活動。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高天柱在省立萬師畢業後回到馬頭鄉以教書作掩護,從事黨的革命活動。

  1942年,高天柱在馬頭鄉黨小組的領導下,積極配合學校的宣傳工作,進行農運活動。同時,他還積極領導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1944年秋,為了更有利於開展黨的抗戰宣傳工作,馬頭鄉黨小組積極做鄉裏一些民主人士的工作,推選高天柱代理偽鄉長(兼任原學校校長)並在1947年正式當選為偽副鄉長。他利用這個合法身份,保護了地下黨組織和黨員的安全,並在全鄉發動農民,組織“中農會”,開展“二、五”減租,促進了全鄉“農運”的開展。1948年5月15日,由於叛徒塗孝文出賣,高天柱不幸被磨刀溪聯防隊逮捕,從萬縣解渝,囚於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中英勇就義,時年三十四歲。

  檔案:

  A154高天柱的檔案

  圖書:

  《〈碧血丹心〉——默默獻身舍命不渝》李英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下川東革命搖籃〉——高天柱》中共萬縣縣委黨史研究室編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渝東壯歌〉——萬州革命傳統教育資料——高天柱》杜之祥內刊2000年6月《〈黎明前的壯歌〉——默默獻身舍命不渝——記高天柱烈士》李英鴻重慶大學出版社1989年6月高元成高元成,男,重慶人,1914年出生。重慶電力公司第三發電廠工人。1949年11月29日,為保護工廠免遭破壞而壯烈犧牲,時年三十五歲。

  檔案:

  A153高元成的檔案

  苟悅彬

  苟悅彬,男,江西人,1919年出生。中共黨員。曾在成都濟川中學求學。在成都高級工業學校讀書時,帶頭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經鬥爭得以轉學到重慶高級工業學校就讀。抗戰期間,曾約初中同學北上延安,中途被國民黨軍警擋回,到雲南玉山中學任教,組織學生辦牆報和學習會。因觸及到當地的封建勢力而被迫離開回到昆明。1942年苟悅彬考入國民黨陸軍機械化軍官學校學習。後來機校遷到戰時文化中心的桂林,又再遷湖南洪江。在此期間,他寫了不少進步詩歌,並深入學校附近的農村做調查研究工作,同農民打成一片,喚醒他們的覺悟。1945年6月,又隨學校遷到重慶,同年11月進重慶21兵工廠任步槍所技術員。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4月,苟悅彬因傳遞《挺進報》被捕,關押渣滓洞監獄。被捕後,他多次經受酷刑而不屈,曾幾次托出獄的難友帶信,要親友家人不要援救他,以免逼寫《悔過書》。叮囑外麵的同誌勇敢戰鬥,囑其弟妹努力上進,並教育孩子繼承父誌。1949年11月27日犧牲,時年三十歲。

  文物:

  W00536苟悅彬生前讀過的《七大文獻》

  W00537苟悅彬生前手抄調查筆記

  W01357苟悅彬烈士生前日記

  檔案:

  A243苟悅彬的檔案

  圖書:

  《〈紅岩精神永放光芒——紅岩英雄譜〉——苟悅彬》中華兒女編輯部中華兒女雜誌社1997年3月《〈英烈頌〉(第三集)——執著追求英勇獻身——苟悅彬烈士傳略》孫瑛重慶出版社1987年4月古承鑠古承鑠,男,重慶南川人,1920年出生。中共黨員。十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家中生活全靠母親做針線活和擺小攤維持,因而讀了四所小學都未畢業,最後隻得放棄學業自謀生活來到重慶。1937年至1940年在學校、部隊做過文書工作。1941年回到南川協和中學,除刻蠟板外,還兼任音樂老師。此時南川已經有了黨的組織……南川特支書記周應培以補習文化為名,對古承鑠等一批進步青年灌輸革命思想……使古承鑠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42年古承鑠考入重慶師範學校音樂師範科。

  在這期間,他創作了《薪水是個大活寶》等革命文藝作品。1946年古承鑠在重慶師範學校畢業,到南岸南坪小學教書。古承鑠就在學校教學生唱進步歌曲。後經人介紹到江津鐵道人員訓練所工作。在江津工作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如《農村頌》、《磨房裏的瘦馬》等作品。1947年鐵道訓練所撤銷,古承鑠留在重慶,這時周應培來到重慶工作,經他介紹,古承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古承鑠到重慶川鹽銀行做文書工作。經組織安排,古承鑠以銀行職員身份為掩護,擔任《挺進報》的撰刻工作。1948年5月因《挺進報》被敵人破獲而遭到逮捕,1949年11月27日殉難於重慶歌樂山鬆林坡,時年二十九歲。

  文物:

  W00538-W00541古承鑠遺作原稿

  W00543-W00544古承鑠少年時代的日記本

  W00545古承鑠少年時代的日記本(1943年)

  W00546-W00548古承鑠的日記本

  W00549-W00550古承鑠重慶師範生活周記

  W00551古承鑠獄中寄妹書

  W00552-W00553古承鑠給友人李文安的信

  W00554古承鑠給友人譚重威的信

  W00555古承鑠遺作《農村頌曲》

  W00556古承鑠遺作《四川民歌》

  W00557古承鑠寫給楊家珍的信

  W00558古承鑠給王紹餘的信

  W00559古承鑠遺物《張猛龍》碑帖

  W00560古承鑠遺作原稿《薪水是個大活寶》

  W00561-W00562 W00569-W00570古承鑠遺作原稿W00563-W00564古承鑠肄業重慶師範作文本(1931年)1943年)

  W00565-W00567古承鑠肄業重慶師範作文本

  W00568古承鑠生前給李紹秦的書信

  W00571古承鑠遺作《兒童、童謠》

  W00572古承鑠給表妹劉治容的信

  檔案:

  A246古承鑠的檔案

  PB01039古承鑠烈士

  PB01041古承鑠與南川旅碚學會會員留影

  PB01042古承鑠遺作《小英雄》

  PB01043古承鑠遺詩《童謠》

  PB01044古承鑠遺詩《一張報紙許多人爭著看》

  PB01045 PB01048古承鑠遺詩《綦江河》

  PB01046古承鑠遺詩《愛、恨、悔》

  PB01047 PB01050古承鑠遺詩《磨房的瘦馬》

  PB01049古承鑠遺詩《穀子賣了五石五》

  PB01051古承鑠遺詩《薪水是個大活寶》

  PB01052古承鑠遺詩《在戰鬥的年代……》,作書簽用

  PB01053-PB01054黃連生寫的文章《回憶古承鑠烈士片斷》

  PB010551942年在國立重慶師範讀書的南川縣同鄉同學為歡送曹雲卿、陳茂柏二同學畢業拍攝(二排右一為古承鑠)

  圖書:

  《古承鑠》中共南川縣委黨史研究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

  《〈風雨九十年〉——把音樂、歌曲也當成向敵人戰鬥的武器——懷念古承鑠同誌》唐弘仁內刊2005年8月《〈英烈頌〉(第一集)——真理的信徒人民的歌手》梁餘重慶出版社1982年《〈南川文史資料選輯〉(第二輯)——革命者·詩人·音樂家》曹寄儂內刊1985年12月《〈紅岩精神永放光芒——紅岩英雄譜〉——古承鑠》中華兒女編輯部中華兒女雜誌社出版1997年3月古傳賢。

  古傳賢,男,四川隆昌人,1920年出生。1944年在國立中央大學畢業,後投考國民政府航空機械人員訓練班,畢業後分配到國民政府空軍署設計科,因不滿國民黨的內戰政策,辭職進入二十九兵工廠工作。1949年11月30日,為保護工廠免遭破壞而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九歲。

  檔案:

  A247古傳賢的檔案

  PB01056古傳賢烈士

  顧雪莊

  顧雪莊,男,江蘇常州人,1927年出生。1944年9月,顧雪莊進入常州城北商業職工中學高商科,專攻銀行學、會計學,曾得獎學金。在校時傾向進步,常與誌趣相同的同學議論時政,探討如何為國家和人民效力。他和同學還組織了“蓓蕾文藝研究會”,從事進步文藝活動。他還用漫畫的形式,諷刺鞭撻了國民黨反動派。抗戰勝利後,他來到上海,在大中通訊社任記者,用自己的勞動所得,到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繼續讀書,後又到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工作。1947年調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重慶分社工作,1949年7月參加新民主主義解放社,任常務委員兼文宣組長,並擔任《現代新聞》編輯,常以筆作刀槍,抨擊國民黨的統治。地下黨為了迎接解放,指派顧雪莊赴瀘縣開辦“寶城商號”,掩護地下工作同誌。“寶城商號”任務結束關閉後……他便轉到瀘縣紅十字會醫院以會計工作為掩護,奔走於瀘縣、納谿、赤水、合江四個縣,從事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1949年9月在瀘縣被捕,11月29日殉難於歌樂山鬆林坡,時年二十二歲。

  文物:

  W00735顧雪莊主辦的《學藝叢刊》第一集《種子》

  W00736顧雪莊的繪圖

  W00737顧雪莊的設計圖

  W00738顧雪莊的《遊南泉記》

  W00739顧雪莊主辦的《學藝叢刊》第二集《收獲》

  W01228顧雪莊烈士的一隻紡織品書箱

  W01230顧雪莊烈士寫給哥哥顧雪雍的信

  W01231顧雪莊烈士寫給父親的信

  W01232顧雪莊烈士學生時代的繪畫習作

  W01233顧雪莊烈士學生時代美術字習作

  W01234顧雪莊烈士生前設計的書櫃圖

  W01235顧雪莊烈士自刻“雪莊藏書”印

  W01236顧雪莊烈士獄中所寫的自傳

  W01237顧雪莊生前用過的握力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