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承前啟後——鄖縣人遺址

  center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唐代詩人杜審言

  現代人(Homo sapiens)起源的時間、地點問題,以及該種是否由直立人演變而來,是目前學術界爭議最大,也是公眾最感興趣的一個熱門話題。因而,對更新世中期,這一現代人首次出現的大體時間範圍內的人類化石的研究,在論證直立人(Homo erectus)演化及早期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的起源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人類研究室主任劉武研究員等介紹說,“直立人(Homo erectus)作為人屬(Homo)內一個種的觀點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但近年來,一些國內外學者不斷提出無論在生存時間上還是在化石形態特征上,直立人與早期智人都沒有明確的界限,因此,應該把人屬中的兩個種,即直立人種和智人種合並為一,取消直立人種,將直立人並入智人種。此外,在關於直立人在人類演化上係統地位的討論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爭論點是關於直立人是單一物種或多物種,及直立人與智人是否曾經同時存在。一些國外學者通過分支係統學的研究辨識出一些亞洲直立人特有的自近裔特征(autapom orphic features,隻為某一分支所獨有的、由祖征派生而來的新特征。——筆者注),認為亞洲直立人與非洲直立人分屬兩個不同的種,亞洲直立人是一個絕滅的旁支,應該被排除在人類演化的主幹之外。如果已經提出的某些觀點得到證實,直立人與智人之間年代和形態上的界限將重新修訂,或者將直立人置於人類演化的主幹之外,成為一個絕滅的旁支。而現代智人的祖先是直立人以外的另一人屬成員,從而導致對現存的人類進化理論作出重大的修正。”

  南非著名古人類學家托拜厄斯(Phillip V。Tobias)也介紹說咱20暫:“直立人的地位目前至少有三種相互較量的觀點:一個學派是把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看做為一個合適的多型種,這個種從距今大約180萬年至距今50-40萬年期間分布到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第二個學派是嚴格的分支係統學者,將人屬直立人種這一幾乎是世界範圍的種代之以二個甚至三個不同的種,即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人屬匠人種(Homoergester)以及人屬海德堡種(Homo heidelbergensis)。另有一些學者,即第三個學派,有根有據地要把人屬直立人種並入人屬智人種(Homo sapiens)。亞洲和非洲的直立人標本腦顱容量的變異性不支持某些非洲直立人應另成一新種的這一主張。直立人的係統地位仍有兩種概念:直立人是一合適的多型種;直立人與智人是同一個物種,應並入智人種”。托拜厄斯從前曾支持第一種概念,但根據新近的古生物學證據和分子證據,現在日益向第二種概念靠近。

  關於直立人演化及直立人與智人的關係,我國學者根據對一些化石地點的年代測定數據及化石形態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直立人與早期智人在中國並存的可能性。劉武研究員認為咱3暫:“對中國境內不同時代現代人類牙齒測量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古人類牙齒尺寸的總體演化趨勢與世界其他地區人類一致,呈縮小變化,其中一個表現特點是中國直立人與早期智人在牙齒尺寸上區別不大。中國直立人在化石形態、生存年代等方麵均與智人有明顯的不同,取消直立人,將其並入智人意見的證據還是不夠充分的。目前仍宜將直立人與智人作為人屬內兩個不同的種來看待,兩者在演化關係上是一種係統漸變的過程,中國古人類演化的階段性在總體上是明顯的。”

  有一些歐美學者主張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轉化是距今約60萬年前在非洲完成的。劉武研究員說咱4暫:“1976年發現於埃塞俄比亞中阿瓦什(M iddle Awash)地區Bodo地點的6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類化石。由於Bodo頭骨化石在形態特征上兼有直立人與智人的特點,多年來學術界對其分類地位一直存在爭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菲利普·萊特邁(Philip Rightm ire)認為:Bodo頭骨化石在分類學上與屬於早期智人的中更新世人類更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萬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轉變的成種事件在非洲就已發生。以Bodo頭骨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歐洲人類化石構成了可能是後期人類祖先的人屬海德堡種(Homo heidelbergensis)。這些觀點導致了近年來學術界對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歐亞出現時間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歐亞地區古人類相互之間演化關係的關注。Bodo頭骨化石具有與周口店直立人相似的一些典型直立人特征,但同時在腦容量等其他一些特征的表現上呈現出與後期化石智人相似的特點。這種化石形態特征鑲嵌性進化的現象反映了前後兩個階段的人類在演化關係上的密切關係。這種進化上的鑲嵌現象在中國古人類化石記錄上也廣泛存在。”

  但是,也有一些歐美學者認為現代人(Homo sapiens)不一定是由直立人(Homo erec原tus)直接演變過來的。比如,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克裏斯托弗·斯特靈厄(ChristopherB。Stringer)就主張:在非洲和歐洲超過6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曾存在過一種叫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的早期人類。這個人種起源於非洲,擴散到歐洲後在距今30萬年前後經曆了一個逐漸的演化分裂,導致了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在地中海以北的起源,而且在南部的非洲演化出了現代人(Homo sapiens)。菲利普·萊特邁則認為,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是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現代歐洲人的直係祖先。

  20世紀末,分子生物學家通過計算機分析從各大洲獲得的現代及遠古人類的基因數據,主張現代人(Homo sapiens)大約於10萬年前走出非洲,然後相繼“取代”了其他州的處於不同演化階段的遠古土著人類。最近,科學家們重新分析了那些基因數據,發現其結果並不如以前認為的那樣可靠,“第二次走出非洲”理論最近再次受到強烈挑戰。由於得到了更多的化石證據的支持,與“第二次走出非洲”理論相抗衡的另外一個理論——“多地區起源學說”再次占據了上風。這些同時具有直立人和現代人形態學特征的化石來自於亞洲,表現出明顯的形態鑲嵌現象,處於直立人向現代人的過渡和轉換階段,強烈地支持了“多地區起源學說”。

  這些重要的人類化石發現於長江以北、秦嶺南坡的湖北省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曲遠河口西邊的學堂梁子。1989年5月18日,湖北鄖縣博物館館長王正華和鄖西縣文化館的屈勝民在曲遠河口一帶進行文物普查工作時,發現了一具基本完整的直立人顱骨化石(EV 9001)。接著,分別於1990年、1991年和1995年,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聯合鄖陽地區博物館、鄖縣博物館,先後進行了4次發掘,在1990年又發現了另一具更為完整的直立人顱骨化石(EV9002)。同人類顱骨化石伴出的還有一批動物化石和石製品。

  化石地點處於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水中遊上段左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0°35′5″,北緯32°49′5″。含化石的堆積物由漢水侵蝕形成的基座階地組成。該處階地共4級,其中含鄖縣人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及石製品的第Ⅳ級階地海拔高度為200米,附近水麵高程為150米。鄖縣人遺址(Y unxian H om inid Site)中含人類化石的地層的地質時代,據ESR法測定,為距今58.1萬年咱21暫。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李天元研究員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尼斯·埃特勒(D ennis Etler)教授,1992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撰文,對1989年和1990年兩次在鄖縣境內發現的兩個比較完整的頭蓋骨標本及其豐富的動物群化石進行了描述和討論咱22暫。他們認為:“盡管鄖縣人EV 9002頭骨標本在一定程度上被擠壓變形,並且缺失下頜骨,但他比中國發現的同時代的任何其他人類化石都相對更完整。他比較罕見地保存了顱底、上齶、麵部和顱骨穹隆的主要部分。鄖縣人顱骨化石很大,推測為男性成年個體。這兩個頭蓋骨標本顯示出直立人(Homo erectus)和早期智人(archaic Ho原mo sapiens)的混合特征。這兩件標本顯示出許多麵部和顱底的解剖學特征,這是在同時代的人類頭骨化石上很難見到的。它們是迄今所發現的有如此古老的年代的亞洲最完整的頭骨標本,因此為我們研究中更新世時期不同區域裏人類的多樣性及其相互關係帶來了新的曙光。在此之前,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隻有來自於北京周口店、陝西藍田、安徽和縣及大量其他地點的頭蓋骨、顱麵碎塊、下頜骨、單個牙齒和破碎的頭後骨骼。時代上稍微更晚的、相對完整的早期智人頭骨化石則來自於陝西大荔、遼寧營口金牛山和廣東馬壩。因此,鄖縣的顱骨化石,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早期東亞地區人類的多樣性及其自然特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比較材料,也有利於進一步確定亞洲與亞洲以外地區該時期人類之間的關係。”

  “鄖縣人顱骨化石提供的東亞地區的人類多樣性信息,顯示中更新世人類是多型的,(或許甚至在地方居群的級別上)存在明顯的地區性差異。但是,與不同區域裏中更新世人類居群相關聯的智人特征的差異性分布,表明導致現代人類出現的事件並不隻是局限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單一的地區。此外,鄖縣人顱骨化石顯示出的混合特征表明,直立人這一分類單元是建立在一係列更古老的祖先人類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地域上的多型性基礎之上的,因此對於分支係統學構架來說沒有什麽意義。基於如上考慮,我們認為最好是將所有中更新世的人類都在廣義上看做是直接演化出了現代人類的一個人類世係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兩件鄖縣人顱骨化石標本上,既有類似於在後期的智人(Homo sapiens)中常見的扁平的麵部,也有類似於在隨後絕滅了的直立人中常見的顱腔。與東亞地區其他更破碎的頭骨化石相比較,李天元和丹尼斯·埃特勒(D ennis Etler)認為這種形態鑲嵌現象可能是該地區該時間段裏遠古人類的一個普遍特征。經複原測量,“鄖縣人”的腦量值約為1065毫升,接近“北京人”的平均值1075毫升,這為“鄖縣人”處於比較原始的直立人階段的推測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有人認為“鄖縣人”屬於智人範疇,理由是其頭骨相當大,腦量很可能不小,具有進步特征。李天元研究員表示:由於顱骨壁厚,“鄖縣人”雖然頭骨很大,但腦容量小,這是明顯的原始特征之一,因此“鄖縣人”是晚期“直立人”,而非後來出現的“智人”。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銀運研究員則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咱23暫:鄖縣人類頭骨化石與周口店直立人頭骨的形態比較表明,如果認為鄖縣人類頭骨化石具有直立人特征的話,則這些特征中的一部分由於頭骨斷裂和變形的緣故而難以認定,而其餘的則很大可能應是(早期)智人的特征。從形態學上講,鄖縣人類頭骨化石目前還很難肯定是屬於直立人,而有可能屬於智人,如果認為“直立人”和“智人”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的話。

  鄖縣出土的這兩具顱骨化石的形態學特征比較複雜,既有明顯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早期智人的性狀。綜合觀察分析表明,直立人的特征占主要,歸入直立人範疇更合適。與中國已發現的人類化石比較,有諸多的相似特征,說明中國古人類化石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和傳承發展關係。李天元研究員等對鄖縣人頭骨化石進行進一步研究後指出咱24暫:“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的彼得·安德魯斯(PeterAndrews)認為,人類的演化繞過了亞洲的直立人,其演變順序是從能人依次經由ER 3733人、ER 3883人、O H 9人和O H 12人而導致中更新世的早期智人;東亞直立人隻是人類演化中的一個旁支,而不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對鄖縣人顱骨化石與東亞直立人之間進行的對比研究,否定了安德魯斯的觀點,而支持了‘多地區起源學說’或‘連續演化附帶雜交學說’。鄖縣人顱骨化石既有漸進性變化的特征,同時又表現出進化的趨異性質,反映出鑲嵌進化現象的存在。鄖縣人顱骨化石所表現出的形態特征主要是與中國古人類化石的特征一致,這是地區連續演化的結果;同時在標本上反映出某些性狀與非洲和歐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有相似之處,這是基因交流的結果。”

  在鄖縣人顱骨化石被發現之前,印度的納爾墨達河(N arm ada river)流域曾經發現過一件印巴次大陸上最古老的、很可能屬於18-10萬年前的一位三十多歲女性的人類化石。這件標本幾乎隻包括頭蓋骨的右半部分,最初被鑒定成直立人(Homo erectus),並作為該種不斷地從非洲向東亞擴散的證據。德裏大學(University ofD elhi)的人類學家巴達查裏亞(Bhattacharya)則認為納爾墨達人(Narm ada M an)更接近於智人(Homo sapiens)的早期類型。無論將其歸入哪一類,這件頭骨標本都顯示出了既似直立人又似智人的混合特征。巴達查裏亞(Bhattacharya)說:“這件人類化石屬於這樣一個個體:她有一個顯著的顱骨穹隆,腦容量遠遠超過直立人的,介於1200-1400毫升之間。換句話說,納爾墨達人(N arm ada M an)的腦容量已接近現代人腦容量的平均值(1400毫升),而其他直立人化石所顯示出的腦容量則要比該值小得多。這件頭骨標本的高度與寬度也比其他直立人的顯得更大;但就頭蓋骨的厚度而言,這件標本更接近直立人,而非智人。”

  中國鄖縣和印度納爾墨達(N arm ada)的人類頭骨標本看起來支持了一些學者的觀點。這些學者認為:作為一個廣泛分布的物種,直立人通過居群的遷移(M ovem ents ofPopulation)和基因的流動(G ene-flow),始終保持著形態上的一致性。這就導致了他們可能同時具有在不同地區分別演化出的一些形態學特征,如在東亞地區演化出的臉部特征和在非洲演化出的現代類型的頭蓋骨結構。現代人(Homo sapiens)因此很可能起源於這種幾乎沒有間斷的逐漸變形過程,而不是某一個地方性的居群(Population)在突然之間演化成一個強勢的新類型,然後將其他地區的原始類型先後取而代之。

  有趣的是,早在距今58萬年時,鄖縣人中就出現了高聳的鼻梁,這或許是世界上具有高聳鼻梁這一特征的最早人類記錄之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銀運研究員等研究後認為咱25暫:“現代人類的鼻梁的高低,即鼻梁的外突程度,通常被作為判斷種族的依據之一。黃色人種的鼻梁一般要比白色人種的低。長期來,中國發現的遠古人類被認為不會是高聳鼻梁的,因為他們是包括現代中國絕大多數人群在內的黃色人種的遠祖,理所當然地具有黃色人種的‘非高鼻梁’特征。支持這一看法的最古老的化石證據就是出自周口店第一地點的人類頭骨化石。對非洲、歐洲和亞洲的遠古人類的鼻骨的觀察表明:在距今約180-20萬年期間,非洲尚未有高聳鼻梁的遠古人類的化石證據;距今20萬年前的歐洲也無高聳鼻梁的遠古人類的化石證據。鄖縣人9002號頭骨的鼻梁外突程度達到‘高聳’級,即使有變形因素影響,還不至於是從‘中等’或‘低矮’級別變成的,何況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可以認為這個高聳的鼻梁是變形所致。不少人也已經注意到鄖縣人9002號頭骨的鼻骨形態。W olpoff認為該頭骨的鼻骨外突情況如南京直立人的。吳新智和尚虹認為該頭骨的鼻梁前端向上翹起,與歐洲尼安德特人較相似。但是,鼻梁高聳,意味著鼻腔的擴大,有利於對吸入空氣的增溫和增濕,是對寒冷和幹燥氣候的適應,類似於同功特征(analogies),具有這一形態特征的東方人群與西方人群不一定有親密的血緣關係,可以是血緣上不相近但在各自譜係上都有過對某種氣候的適應。”

  除了猿人的頭骨化石外,鄖縣人遺址還出土了二百多件石製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炎賢研究員等對此進行了研究咱26暫:“鄖縣人石器工業顯示出如下特點:所用原料基本相同;打片以錘擊法為主,可能也使用砸擊法;未見係統修理台麵的石片,但存在有疤台麵和多疤台麵的石核;礫石石器居多數,石片石器少;類型以砍砸器為主,刮削器次之;在采集的標本中有零台麵石片;有兩麵加工的帶尖的礫石石器,其中一件使人聯想到加工未完的手斧。礫石石器占優勢是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鄖縣人石器工業比較接近南方廣大地區發現的時代較早的石製品,但亦具備一些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特點,就是說,它同時兼有南方和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特點。從哺乳動物群的研究可知其具有南北混合的過渡地區的性質,文化遺物的這一特點也許是鄖縣曲遠河口學堂梁子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反映。”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馮小波認為咱27暫:“在鄖縣人遺址中發現的石核占整個遺址石製品總數的26%。雖然數量僅77件,但從石核上可以看出打片以錘擊法為主,采用硬錘直接打擊,其利用率不高。石核的打片長度基本上隻占該台麵周長的一半以下,多在台麵的一個邊打片,剝片麵上的石片疤多為單層,有些打下一塊石片後就不再繼續打片了。從台麵利用率、打片邊數、剝片麵上所遺留的石片疤的層次及剝片麵上的產片率等幾個方麵來看,鄖縣人遺址的古代居民的打片技術雖不是最古老的,但也說不上有多麽先進和進步,基本上處於人類打製石製品技術的早期階段。”

  鄖縣人遺址中與人類化石和石製品伴出的還有23個種類的哺乳動物化石咱26暫,包括劍齒象、金絲猴、豪豬、似劍齒虎、虎、豹、豺、獾、黑熊、鬣狗、貓、大熊貓、馬、貘、犀、野豬、小豬、黑鹿、水鹿、麂、大角鹿、麗牛、水牛等,顯示出南北混合的過渡地區的特色。其中,屬於典型的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成員有大熊貓、劍齒象、中國貘、中國犀、黑鹿、水鹿、水牛、金絲猴、麂、豪豬等;屬於典型的北方動物群的成員有三門馬、李氏野豬、短角麗牛、大角鹿等。整個動物群顯示以森林動物種類為主,也有少數屬草地生活(如三門馬)及多水地區生活者(如大角鹿、水牛)。可以推測,鄖縣人及鄖縣動物群生活的時期,在學堂梁子附近有較為茂密的森林,在森林邊緣有草地及河流。這裏氣候炎熱,雨量充足,林草茂盛,是鄖縣人的生息之地。既是他們的石器製造場,也是他們的狩獵場所,甚至還是他們的最後歸宿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