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年(己卯、前102)

  三年(己卯,公元前102年)

  [1]春,正月,膠東太守延廣為禦史大夫。

  [1]春季,正月,膠東太守延廣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2]上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皆無驗,令祠官禮東泰山。夏,四月,還,修封泰山,禪石閭。

  [2]漢武帝向東巡遊海邊,考查對神仙蹤跡的尋訪情況,發現都沒有著落。命令祀官以禮祭告東泰山。夏季,四月,漢武帝返回長安,途中在泰山祭天,在石閭祭地。

  [3]匈奴兒單於死,子年少,匈奴立其季父右賢王犁湖為單於。

  [3]匈奴兒單於去世,因其子年紀小,匈奴部眾共立兒單於的叔父右賢王湖為單於。

  [4]上遣光祿勳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裏,遠者千餘裏,築城、障、列亭,西北至廬朐,而使遊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其旁;使強弩都尉路博德築居延澤上。秋,匈奴大入定襄、雲中,殺略數千人,敗數二千石而去,行破壞光祿所築城、列亭、障;又使右賢王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會軍正任文擊救,盡複失所得而去。

  [4]漢武帝派光祿勳徐自為從五原出塞數百裏,最遠處達千餘裏,修築城牆、要塞、亭燧等,向西北直到廬朐,命遊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兵廬朐附近;命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澤築城鎮守。秋季,匈奴大舉侵入定襄、雲中二郡,殺掠數千人,打敗漢朝好幾名二千石官後方才離去,沿途破壞光祿勳徐自為所築城牆、要塞、亭遂等;又派右賢王侵入酒泉、張掖二郡,擄掠數千人。正好漢軍軍正任文率兵前來救援,右賢王兵敗,喪失了全部擄掠所得後退走。

  [5]是歲,睢陽侯張昌坐為太常乏祠,國除。

  [5]這一年,睢陽侯張昌被指控身為太常官,掌管祭祀事務有不到之處,被廢除封爵食邑。

  初,高祖封功臣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時兵革之餘,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及高後時,盡差第列侯位次,藏諸宗廟,副在有司。逮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多抵法禁,隕身失國,至是見侯裁四人,罔亦少密焉。

  起初,漢高祖分封功臣為侯,共一百四十三人。當時正是戰亂之後,大城和著名都會的百姓散失,國家掌握的戶口數字,隻有從前的十分之二三。所以漢初所封列侯,其食邑大的不過一萬戶,小的隻有五六百家。分封時,漢高祖曾經立誓說:“既使黃河變得像腰帶一樣狹窄,泰山變得像砥石一樣矮小,各位列侯的封國食邑也將永存,傳給後世子孫。”並將誓言用朱砂寫下,殺白馬祭告上蒼,表示守信和鄭重。到高後時,厘訂全體列侯的位次高低,將記錄存在宗廟之內,副本存於有關官署。到漢文帝、漢景帝時,已過了四五世,流民已經回歸故裏,戶口也有增加,列侯中,大的食邑達到三四萬戶,小的也增加了一倍,財富的增長也與食邑相同。列侯的子孫們驕奢淫逸,多觸犯國家法律,不僅本人喪命,祖宗留下的食邑也因而失去,到如今,現存的功臣侯隻剩下四家,而法網也稍微嚴密了。

  [6]漢既亡浞野之兵,公卿議者皆願罷宛軍,專力攻胡。天子業出後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台易苦漢使,為外國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赦囚徒,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屯兵以衛酒泉,而發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贅婿、賈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者市籍者凡七科,適為兵;及載給貳師,轉車人徙相連屬;而拜習馬者二人為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6]漢朝喪失了趙破奴這支部隊後,議論此事的公卿大臣們都希望停止征討大宛,集中全力對付匈奴。而漢武帝則認為,既已出兵征討大宛,如果連大宛這樣一個崐小國都不能征服,那麽大夏等國將逐漸輕視漢朝,大宛的好馬不會來,烏孫、輪台等國將隨意虐待漢朝使團,從而使漢朝遭到外國的恥笑。於是漢武帝處罰了認為征討大宛不利的鄧光等人。赦免正在服刑的囚徒,征發品行惡劣的青年和邊塞地區的騎兵,一年多的時間裏,派到敦煌增援貳師將軍李廣利的人達六萬多人,背負私人裝備而跟從的人未計算在內。另外,又征調了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等數以萬計,以及十分充足的糧食和兵器弓弩。全國都受到震動,從各地調到征討大宛部隊中的校尉軍官也達五十餘名。因大宛城中無井,靠汲引城外河水使用,所以漢武帝派水工隨軍前往,準備將大宛城外河水引向別處,利用舊水道挖洞攻城。又增調了十八萬戍卒進駐酒泉、張掖以北地區,並在居延、休屠兩地屯兵以衛護酒泉。漢武帝下令:全國犯罪的官吏、逃亡者、入贅婦家的男子、商人、原屬商人戶籍者、其父母或祖父母屬商人戶籍者,共七種人,一律謫罰為兵。為貳師運送糧食的車輛和役夫絡繹不絕。漢武帝還任命兩名熟悉馬匹情況的人充當執馬校尉和驅馬校尉,預備在攻破大宛後挑選好馬。

  於是貳師後複行,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至輪台,輪台不下,攻數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萬。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貳師欲攻鬱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詐,乃先至宛,決其水原移之,則宛固已憂困,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宛貴人謀曰:“王母寡匿善馬,殺漢使,今殺王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戰而死,未晚也。”宛貴人皆以為然,共殺王。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宛大恐,走入城中,持王母寡頭,遣人使貳師約曰:“漢無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孰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尚盛,不敢進。貳師聞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計以為“來誅首惡者母寡,母寡頭已至,如此不許則堅守,而康居候漢兵罷來救宛,破漢兵必矣;”乃許宛之約。宛乃出其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而立宛貴人之故時遇漢善者名昧蔡為宛王,與盟而罷兵。

  貳師將軍李廣利得到巨大的人力物力增援後,再次率兵出征。由於漢軍兵多,所到之處,西域各小國無不迎接,為漢軍提供糧食供應。行至輪台,輪台國不降,漢軍攻城數日,在城中進行了一場大屠殺。自此向西,漢軍一路平安推進,直抵大宛城下,到達的士兵共三萬人。大宛軍隊出城迎擊漢軍,漢軍以箭射殺,大宛軍大敗,逃入城中拒守。李廣利本想攻取鬱成城,又恐怕一時難於攻克,反使大宛生出其他計謀,於是先到大宛城,挖開水源,引向別處。城中的大宛軍民本已憂愁困擾,漢軍再將全城包圍,攻擊四十餘日。大宛貴族密謀道:“大王母寡將好馬隱藏起來,又殺死漢朝使臣,如今我們將大王殺死,把好馬獻出,漢軍就會解圍而去;如仍不解圍退兵,我們再拚死力戰,也為時未晚。”大家都表示同意,於是一起行動,將大宛王殺死。此時大宛的外城已破,大宛的貴族猛將煎靡被漢軍俘獲。大宛極為恐慌,逃入內城,派人手持大宛王母寡的人頭,前去見李廣利,相約說:“漢軍如不進攻我們,我們將把所有的好馬都拿出來,任憑漢軍隨意挑選,並為漢軍提供糧食。如不接受我們的建議,我們將殺死所有的好馬。康居的援兵又即將到達,援兵一到,我們居內,康居兵居外,兩麵夾擊漢軍。請將軍仔細考慮,怎麽辦好?”此時,康居探知漢軍還很強盛,不敢前進。李廣利聞知大宛城中新近抓到一些漢人,懂得了鑿井技術,且城中糧食尚多,因而考慮:“此次前來主要是為了誅殺罪魁禍首母寡,而今母寡的人頭已然送到,這樣再不接受他們的請求,他們必定會堅守城池,而康居等到漢軍疲憊來援救大宛,漢兵必為其所敗。”所以接受了大宛的求和條件。於是,大宛將馬獻出,讓漢軍自己選擇,並拿出大批糧食供給漢軍。漢軍挑選了數十匹好馬,中等及以下的雌、雄馬三千餘匹,又扶立過去對漢朝態度友好的大宛貴族昧蔡登上大宛國王位,與其訂立盟約後罷兵而還。

  初,貳師起敦煌西,分為數軍,從南、北道。校尉王申生將千餘人別至鬱成,鬱成王擊滅之,數人脫亡,走貳師。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鬱成,鬱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出鬱成王與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貳師。上騎士趙弟恐失鬱成王,拔劍擊斬其首,追及貳師。

  當初,李廣利自敦煌起兵西進時,分兵數路,分別從南、北兩條道路進兵。校尉王申生另率一千餘人到鬱成,被鬱成王消滅。隻有數人得脫,逃到李廣崐利大軍。李廣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兵前往攻打鬱成,鬱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也追到康居。康居王聽說漢軍已打敗大宛,便將鬱成王獻給上官桀,上官桀命四名騎兵將鬱成王捆綁押送李廣利軍營。上騎士趙弟怕鬱成王在半路上逃跑,拔劍將鬱成王人頭砍下後,追上李廣利大軍。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