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開國元帥聶榮臻

  聶榮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於四川江津縣吳灘鎮。他八歲入私塾。後入高等小學,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學。在校內,他接觸到《新青年》等雜誌,曾與同學相約“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因參加抵製日貨運動被校方勒令退學。恰逢當時四川勤工儉學運動迅猛發展,他決定到西方去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聶榮臻到達法國,在那裏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陳毅、鄧小平等人,成為誌同道合的戰友,思想上也從“實業救國”轉變為信仰共產主義。1922年,他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二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秋,他來到莫斯科,進入東方大學學習,後來與葉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培養的寶貴軍事人才之一。

  1925年,聶榮臻回國後,先在黃埔軍校政治部任秘書兼政治教官,北伐戰爭開始後任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負責傳達黨的指示和調配幹部。1927年南昌起義前夕,他協助周恩來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特別是成功地組織了以葉挺獨立團為基礎的第二十五師,參加南昌起義。同年12月,聶榮臻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並身先士卒戰鬥在第一線。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1929年8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底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委。1932年後任紅軍東路軍政委,參與指揮漳州戰役,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與師長林彪指揮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華北方麵軍第五師一部1000餘人,取得全國抗戰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115師主力一部和黨政幹部共計約3000人,在晉察冀邊區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放手發動群眾,擴大人民武裝,開展遊擊戰爭。11月下旬,日軍兩萬餘人向晉察冀邊區八路發動圍攻,他指揮部隊采取開展廣泛的遊擊戰和集中主力尋機殲敵的方針,消耗、疲憊、打擊敵人,在友鄰部隊積極配合下挫敗了日軍的圍攻,部隊發展到兩萬餘人。

  1939年4月起他指揮主力部隊,在八路軍第120師積極配合下,接連取得大龍華、雁宿崖、黃土嶺以及晉察冀邊區冬季反“掃蕩”作戰的勝利。其中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殲滅日軍1500餘人,擊斃獨立混成第二旅旅長阿部規秀中將。同年,他寫了《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敘述了在邊區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開展遊擊戰爭的情況,總結了創建根據地的基本經驗,宣傳了八路軍堅持敵後抗戰的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到1939年底,晉察冀邊區發展到72個縣,人口1200萬,部隊有31個主力團近十萬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裝數十萬人。

  1940年8月起,奉八路軍總部命令率部參加百四大戰。先後組織指揮39個團和大批地方武裝對正太、津浦、平漢、北寧、滄石、滄保等鐵路、公路進行破擊戰,破壞了日軍占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有力地打擊了日軍推行的“囚籠政策”。

  1941年秋,在七萬餘日軍對北嶽、平西根據地大舉“掃蕩”時,他部署主力相繼轉至外線,同時率領黨政軍機關近萬人,在隻有一個團的兵力掩護下,巧妙跳出包圍圈,粉碎了日軍圍殲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及主力部隊的企圖。1942年,在鬥爭極其殘酷,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他提出“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鬥爭方針,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人占領區,以打擊和瓦解偽軍、偽政權為主,相繼襲擊和奪取日偽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遊擊區。至1943年,在敵後六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他領導晉察冀軍民挫敗了敵人一萬兵力以上的十次“圍攻”和“掃蕩”,以及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從而扭轉了晉察冀邊區的困難局麵。1943年秋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根據中共中央意圖,陸續抽調大量晉察冀的部隊和幹部支持東北戰場。

  1947年4月,他指揮正太戰役,不管來增援的敵人,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薄弱環節,殲國民黨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路沿線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的重大勝利後,又組織所在部隊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創攻克堅固設防重鎮的範例。

  1948年5月,聶榮臻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同年3~9月,先後組織進行了察南、綏東、熱西、冀東、保北、綏遠等戰役,共殲敵5.6萬餘人,有力地配合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平津戰役發起後,1949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他與林彪、羅榮桓組成平津前線總殲委,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作戰,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的重大勝利;在此期間他還參與領導和平談判,推動了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2月他兼任平津衛戍司令。9月,他任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迅速整頓了平津地區的社會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編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所屬25萬人的任務。1949年6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主持總參謀部的日常工作。1950年初,任代理總參謀長。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隊武器裝備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11月,他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科學技術工作,後又擔任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上任後首先主持製定了十二年科學規劃。1959年7月,中央決定用八年的時間製造出原子彈,接著又提出國防工業應以抓尖端為主,“兩彈為主,導彈第一”。毛澤東當時戲稱,造原子彈是造一個“大炮仗”。在蘇聯撤走專家,國內又遇經濟上的天災人禍時,原子彈研製工作是“上馬”還是“下馬”也出現了爭執。聶榮臻堅決主張“兩彈”繼續搞下去。此後,根據中央的決心,聶榮臻統一組織全國大協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終於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彈;1966年10月成功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結合;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氫彈。而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多,蘇聯用了四年,法國用了八年多,中國隻用了兩年八個月——尖端武器的研製速度讓世界驚歎不已。聶榮臻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晚年的聶榮臻仍然關心國防科研和軍隊建設,關心國家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

  1992年5月14日,這位共和國僅存的元帥,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93歲。聶榮臻元帥逝世後,根據他的遺願和家屬的意見,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導彈試驗基地的烈士陵園中,以陪伴那些在戈壁中為研製“兩彈”而獻出畢生精力乃至生命的科研人員以及參與此項工作的廣大指戰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