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清朝時期(四)

  慈禧

  慈禧本姓葉赫那拉氏,1835年生,為滿洲鑲黃旗人,葉赫家族是滿洲八大世家之一,地位和權勢都極為顯赫。入宮後,為鹹豐帝的妃子,由於她聰明伶俐,善解人意,鹹豐帝對其十分寵愛,封為懿貴妃。

  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去世,同治即位,葉赫那拉氏被封為慈禧皇太後。臨終前,鹹豐帝為了不讓大權旁落,任命八位顧命大臣“讚襄政務”,以相互牽製。但盡管其設計周全,但八位顧命大臣仍舊企圖控製諭旨的頒發。聽到消息後,27歲的慈禧迅速從熱河趕回京城,聯絡皇後鈕祜祿氏、太監安德海等人,組成後妃勢力集團,又聯合恭親王奕果斷發動了“辛酉政變”,一舉推翻了南八大臣輔政的製度,改由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

  慈禧聽政之初,恰逢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慈禧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對外向侵略者讓步,對內殘酷地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和其他各族人民的起義。之後,她利用清流黨的力量牽製了恭親王的權利,然後又巧妙地利用侍讀學士蔡壽祺的劾疏,罷免了奕議政王的職位,隨後,又將諸軍機大臣全部換掉。解除了奕的限製後,慈禧就迅速將顯赫一時的清流黨肅清殆盡。但心狠手辣的慈禧仍舊不肯罷休,最後,用毒餅毒死了慈安太後,掃清了她獨攬大權的最後一道障礙,從此,獨掌朝政。

  慈禧是個嗜權如命的人,當國家民族利益與她個人的權力發生衝突時,她絕對不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一點點權益。中法戰爭失敗後,中國海軍急需整頓和建設,但她卻拿了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甲午戰爭時,清政府竟然沒錢備戰,原因是要籌備她的六十大壽;麵對八國聯軍,她坦然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條件是列強要繼續承認她的統治地位。

  1908年,光緒帝死後,慈禧立幼主溥儀為帝。不久,慈禧病逝於頤和園,臨終前,仍舊緊緊握著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

  康有為

  康有為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是清末維新運動的發起者。

  1858年,康有為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11歲時父親去世,之後,隨祖父讀書,深受程朱理學的熏陶。他從小博覽群書,敏思好學,深得鄉人的喜歡,都稱他為“康聖人”。

  1895年初。清政府卻派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5月,康有為和粱啟超等人召集了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力陳時局,並提出“變法成天下之治”的主張。堅決請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請求皇帝辦工廠、築鐵路、廢除八股考試等,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

  “上書”第二天,會試揭榜,康有為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但他並未到任,而是借機第三次上書皇帝,再次闡述變法必要性和具體的步驟方法,這次上書終於傳到了光緒帝的手中,光緒帝看後,對其大加讚賞。隨後,康有為又上“第四書”,正式提出“設議院以通下情”的主張,並要求迅速變法。

  1897年,德國強占我國膠州灣,民族危機日益加劇,康有為第五次上書光緒帝,即著名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年輕的光緒帝終於決定變法求存。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下詔變法,康有為深得倚重。正當維新運動逐步走向深入的時候,卻遭到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極力阻撓。很快,維新變法在血泊中宣告失敗。變法從開始到失敗,僅僅持續了103天。故史稱“百日維新”。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在海外度過了16年之久的流亡生活。1900年,康有為積極籌備軍餉、購置軍械,幫助唐才常組建“自立軍”,準備發動起義。

  由於康有為的思想未能追隨曆史的潮流與時俱進,於是有了保皇和複辟的荒唐。他還在海外組織保皇會,與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展開了論戰。1917年,康有為來到北京。直接參與支持“張勳複辟”的醜劇,寫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秋瑾

  1875年11月8日,秋瑾出生於福建一個小官僚家庭。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州、縣一級的地方官員。優裕的家庭環境讓秋瑾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秋瑾自幼喜好習武,身帶豪氣。

  1904年5月,秋瑾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首飾作為路費,隻身東渡日本求學。初到東京,秋瑾先在中國留學生會館辦的日語講習所學習日語,然後進入青山實踐女校。

  1905年,秋瑾回到祖國,由徐錫麟介紹參加了由徐錫麟和蔡元培共同領導的光複會。7月,秋瑾再次東渡日本。8月,加入了孫中山在日本組織的中國同盟會。並被推選為評議部的評議員和浙江省的主盟人。

  1906年冬天,光複會會員在上海召開會議。會上。徐錫麟與秋瑾約定,由秋瑾負責聯合浙江光複會會員,並組織領導浙江起義;徐錫麟則負責在安慶發動安徽起義。時間是1907年9月9日,兩地同時進行,彼此呼應,互相配合。不料風雲突變,起義的消息被過早暴露,徐錫麟被迫於7月6日在安徽提前起義,由於事發突然,起義失敗,徐錫麟被殺。秋瑾聽到消息時已經來不及撤退,他帶領來不及撤走的學生奮力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不幸被捕。

  清政府妄圖從秋瑾的嘴裏得到其他革命黨的消息,對她用盡了各種殘酷的刑法,但依然沒有任何作用,遂於7月15日清晨在紹興古軒亭口將秋瑾殺害。那一年,秋瑾隻有32歲。

  秋瑾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史上第一位為革命而流血犧牲的奇女子,也是第一個能獨當一麵組織武裝起義的革命女烈士。於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挽救國家危亡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史上巾幗英雄的典範,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

  《古文觀止》

  先秦至明末的古文選本。匯編者吳楚材、吳調侯為叔侄,生活在清初。他們本身沒有功名,編選《古文觀止》的初衷想為初習寫作的人提供一個好的範本。“觀止”二字,出自《左氏傳》;吳國公子季劄雲:“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即觀賞到此為止,已盡善盡美。古文選本“觀止”作名,意謂他們的選錄內容都是古文精華。客觀來說,《古文觀止》收錄的文章確實很有特色。首先絕大多數是千古傳誦的名篇,適合初學者反複體味、揣摩;其次,它一反過去選文的標準,駢文、散體文兼收,經史雜陳,各色文體相對全麵;另外,選錄的二百餘篇文章中,分量適中。這都很適合初學古文者。因此,《古文觀止》一問世,即暢行不衰。需要說明的是,吳氏叔侄的時代,科舉盛行。凡是考生都要會寫“八股文”。“八股文”在語言、結構、文體等方麵都有特殊的要求。故《古文觀止》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幫助研究八股文,因此書中的評點也很有時代特色。到了近代,有學者批評《古文觀止》的選編缺少古代散文發展的線索,沒有照顧到各家流派雲雲,但若麵麵俱到了,也就未必是人們熱愛的《古文觀止》了。

  《全唐詩》

  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唐詩總集。共九百卷,收入近五萬首詩,錄作者兩千餘人。《全唐詩》由康熙帝下令編修,由江寧織造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負責刊刻。參與編修的人都是當時的名士,如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狀元,楊中訥是康熙三十年傳臚,汪繹是康熙三十九年狀元。由於編撰《全唐詩》以前,曆代學者已經做過很多工作,如明代胡震亨編有《唐音癸簽》,清初季振宜編有《唐詩》等。因此,從康熙帝下令始,到編修完成,僅用了一年零五個月,十分迅速。雖有前人珠玉在前,但《全唐詩》還是後來者居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全唐詩》規模宏大,難免也有其不足,比如在體例編排上,以帝王、後妃作品居首,其次是郊廟樂章(宗教祭祀歌詩)、樂府、各家詩人,附作者小傳;再往後,是聯句、殘句,名嬡、僧、道、仙、神、鬼、怪及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等韻文等,最後以詞壓卷。其編排體例缺陷非常大,或以人為綱,或以詩體、內容為綱的,給查閱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李白的《將進酒》沒有出現在本人的詩卷中,卻在樂府或詞卷中占了一席之地。此外,張冠李戴的錯誤也不時出現。到了近代,有不少學者在做輯補的工作,在訂正了一些謬誤的同時,也擴增了《全唐詩》的內容。

  《儒林外史》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安徽全椒縣人。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到他父親吳霖時,家道開始衰微。吳敬梓少時刻苦研書,熱衷科舉,23歲中秀才,久困科場。其父死後,由於他對家產置理不當,致使晚年生活貧困不堪。由富變貧的生活變故。使他嚐盡世態炎涼,從而棄絕功名。他由自身經曆和觀察所得,對八股取士製度和官僚製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認識,乃集畢生精力寫就《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諷刺小說。它通過對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的描繪,深刻揭露科舉製度的罪惡。小說以冷峻鋒利的筆觸、白描寫實的手法、不動聲色而實為皮裏陽秋的敘述語氣和流暢生動的白話語言,列述了一個個頭戴方巾、口誦聖賢之書的儒生的故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實為最高原則,人物性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變化而處於流動發展的狀態。如範進、苟玫因地位升遷而變異,匡超人由一個樸實的青年變為寡廉鮮恥的假文人,都充分暴露了科舉製度戕戮人性的罪惡。作者通過細致人微的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洞察幽微、入木三分。如嚴監生臨死見燈盞裏點了兩根燈草,伸著兩根指頭遲遲不肯落氣,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吝嗇鬼形象。

  《儒林外史》的問世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開創了近世譴責小說的先河,它標誌著諷刺文學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它之後,出現了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等一大批譴責小說,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會的潮流,這股潮流一直影響到五四以後的新文學。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係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作者劉鶚(1857~1909年),字鐵雲,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劉鶚知識廣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做過官,創辦過實業。1900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穀倉裏的糧食)為俄兵所據,劉鶚向聯軍以低價購得的太倉粟賑濟饑民,結果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最後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老殘遊記》共二十回,作品通過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行醫時的所見所聞,暴露了當時官場的醜聞。尤其是對所謂的清官,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認為他們是實際上的酷吏。小說的結構較為鬆散,但有些片段寫得相當成功。全書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昧。寫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可以當作一部優美的散文來讀。

  該書的寫作動機很值得一提:在義和團亂後,京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藥雨為好友,一天,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藥雨。方氏將其披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無以為生,勉強以賣文糊口。劉鶚有心資助他,因此寫小說送他,以增其稿費收入。寫作的動機雖然是為助人,但時值亂世,國事糜爛不堪,加上自身事業的失敗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遊記》實際上也成了他個人的情感的寄托。劉鶚曾在書中自敘道:“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鐮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老殘遊記》的影響巨大,魯迅先生評其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因內容豐富,意蘊深邃,該書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發行,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中國第一所外國語學校

  1842年《南京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時,“大清帝國”很難找到一個熟悉外語的人,因此經常受外國侵略者的欺騙、蒙蔽。1861年恭親王奕等上奏朝廷,請求北京設立一所外語學校,培養各種翻譯和外交人才。於是1862年8月在北京開設了同文館,聘有外籍教師。

  學校創辦時,隻招收英語、法語和俄語三個班,每班10名學生。後來又增加了德語班和日語班。1867年增加了兩個學科:天文和算學。後來在以學習外語為主的基礎上,又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醫學等課程。同文館學生最多時有120多人。1902年,同文館合並入京師大學堂,改名譯學館。

  揚州八怪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揚州有一批賣畫的怪畫家,他們的畫風奇異,打破“正統”派摹古、追求筆墨形式的桎梏,新意迭出,而他們的思想行為也超脫於常人常理,因而後人稱他們為“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具體指哪八位畫家,曆來說法不一。《天隱堂集》記載為:鄭燮、金農、高鳳翰、黃慎、李蟬、邊壽民、楊法、李方膺。《古畫微》記載為: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邊壽民、鄭燮、李蟬、陳撰、羅聘。《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記載為:金農、鄭燮、黃慎、李蟬、羅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揚州八怪”大都是失意的官吏和隱居的文人。他們的繪畫主要是寫意花鳥,其次是人物和山水,但對於花卉,他們無人不擅長。

  指畫

  所謂指畫,就是用指頭蘸墨作畫。據說為清初畫家高其佩夢中所創。高其佩從小喜歡作畫。他發明指畫後,曾說過他作指畫運用了手的各個部分,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可見指畫不單用指頭。高其佩作品頗豐,代表作有《漁舟鸕鶿圖》。該畫隨意勾抹,奇趣畢具,特別是畫線,粗細相延,恰好體現了指墨畫的特點,被後人廣為引用。高其佩之後繼者也很多,逐漸形成了“指頭畫派”。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在沈陽市舊城中心。是清王朝確立全國統治之前(1625~1644)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宮殿。為清初皇宮,名盛京宮闋。清政府把都城遷到北京後成為“留都宮殿”,亦稱“奉天行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竣工。乾隆、嘉慶時又有增建。清順治元年(16441,順治帝在此即帝位。沈陽故宮雄偉壯觀,是漢滿蒙三族文化交流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以民族特色而著稱。從整體設計到局部建築,從造型到工藝,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沈陽故宮是我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

  頤和園

  頤和園是保留至今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是中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之一。位於北京市西北郊。頤和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落成。占地4000多畝,由宮殿區和園林區兩部分組成。園林區主要以昆明湖和萬壽山為主體。昆明湖在頤和園南部,麵積3300餘畝,主要景點有西堤、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萬壽山原名甕山,在頤和園北部,乾隆十六年(1751)為慶祝皇太後60壽辰,改名為萬壽山。倚山而建的佛香閣是全園的核心建築,為八麵三層四重簷,高41米,氣勢宏偉。萬壽山南麓、昆明湖畔有728米的長廊,梁柱上有精美彩畫八千多幅。自東宮門至仁壽殿的一組建築,為政務活動區。頤和園兼有山水之美,具有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的特色,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傑作。

  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是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的合稱。它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占地5200餘畝,外圍總長約10千米,南臨北京大學、西接頤和園。圓明園原是明代故園,當時隻有300畝。康熙皇帝於1709年把它賜給了四皇子胤禎(雍正)。雍正即位後,從1725年起大加擴建,占地3000畝,造景28處。乾隆登基後再次擴建,至1745年又造景40處。乾隆在位60年,修建圓明園的工程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六下江南,遍訪名勝,見到名園美景,便立即讓人記下,回京後便在圓明園內一一仿造。1749~1751年,乾隆又於圓明園東建成長春同,園內湖堤交錯。周圍建有倩園、茹園等30處景點。1760年,又在長春園北端按歐洲巴洛克風格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稱西洋樓。1772年長春園以南諸家私園建成綺春園(後改萬春園)。嘉慶14年(1809年)又命收西路幾個賜園,合成著名的綺春30景,同時建成綺春園大宮門。至此,曆時100多年,三園基本建成。

  圓明三園全部是由人工建造的,近百座建築散落在河湖周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水多,約占園麵積的1/2以上。河道成了聯係全園的紐帶,河中的假山、島嶼等構成了多變的山水景觀。園內先後構築各類木石橋梁100多座,園林景區140多處,樓台、殿、閣、亭、榭、軒、館、廊等建築16萬多平方米,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

  圓明園在北方園林傳統藝術的基礎上,融入江南園林的藝術精華,成為一座具有極高藝術水平的大型皇家園林。它在世界園林建築史上久負盛名,曾被譽為“萬園之園”。遺憾的是,這樣一座偉大的皇家園林,卻在1860年被攻入北京的英法聯軍焚掠殆盡,隻剩下斷壁殘垣。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五十七年(1792)竣工,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處獅子嶺、武烈嶺、廣仁嶺之間,占地560餘萬平方米。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比頤和園還要大一倍,是北海公園的8倍,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原名“熱河行宮”。因康熙親筆題寫了“避暑山莊”的匾額而得名。

  避暑山莊倚山瀕湖,由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組成。整個山莊的南部為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有正宮、鬆鶴齋、萬壑鬆風、東宮四組建築。建築風格樸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宮殿的莊嚴。苑景區屬於山莊的後部。它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融會北方草原和江南水鄉的特色,形成了東南湖區、東北平原區和西北山區,長達10千米的宮牆起伏跌宕,曲折連綿地環繞著山莊。山莊內有康熙36景和乾隆36景。均采用散點布景的構圖方法,每一景都是自成一個單元的建築群。

  山莊外還建有廟宇12座。通稱“外廟”。其中的殊像寺、普陀宗乘廟等8座寺廟地處塞外。故人們俗稱“外八廟”。

  辛亥革命

  1911年爆發了以武昌起義為代表的一係列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起義。因為1911年是中國農曆的辛亥年。所以稱之為“辛亥革命”。1911年春夏之交的黃花崗起義、四川保路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同年9月,文學會和共進會的革命黨人在武昌宣傳革命,為起義做準備。由於反動勢力的破壞,革命黨人決定提前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在這次起義中,廣大新軍士兵一舉解放了武漢三鎮。隨後。各省相繼發起武裝起義,紛紛宣告獨立。1912年3月,革命黨人逼宣統退位,推翻了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清政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