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唐朝時期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唐太宗即位時。取年號為貞觀。在整個貞觀年間,李世民推行了一係列對發展社會生產有利的政策。如實行均田製,獎勵墾荒;通過租庸調法,均平了賦役;注意增殖人口,賑災備荒;興修水利,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由於這些措施的實行和當時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使廣大農民群眾有一個生產的和平環境,於是勞動積極性得到發揮,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貞觀政要》描繪當時的情景說:“商旅野次,無複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這種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唐太宗卓越的政治才能是分不開的。他親眼目睹了強盛的隋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頃刻而覆,而且“惕焉震懼”,常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古訓警示自己,大臣也不斷用這些話進諫。君臣同舟共濟,勵精圖治,使得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從貞觀年間起步的這股經濟發展勢頭,一直保持到百年後的唐玄宗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即位後,厲行均田製度,改革吏治,使一度中斷的清明政治得以繼續,從而促使社會經濟、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麵,因為這種情形主要持續在玄宗前期的開元年間,因此被稱為“開元盛世”。

  文成公主入藏

  7世紀上半葉,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個強盛的吐蕃政權,在讚普(國王)鬆讚幹布的統治下,國力強盛。鬆讚幹布渴慕唐風,希望能和大唐和親,三次遣使入唐進貢請婚。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感其誠意,讓宗師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次年初,文成公主在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前往吐蕃。鬆讚幹布在吐蕃邊境柏海(今劄陵湖)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為示友好,鬆讚幹布特按唐朝禮儀舉行了迎親儀式,與李道宗相見時執子婿之禮,以示敬意。

  文成公主人藏帶去了大量技工、書籍、種子等,把先進的唐文化傳入吐蕃,促進了西藏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漢藏關係的友好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朝的科舉製度

  科舉製度在隋朝興起和發展,到了唐朝得到了進一步地鞏固與完善,考試科目有常科、製科之分。每年舉行的科舉叫常科,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稱製科。

  常科的考生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徒。生徒出自於從中央的國子監弘文館到地方州縣學的學生。另一種叫鄉貢,這些人自學成才“投牒自舉”,經考試合格後可參加常科考試。常科考試科目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十多種,其中最為重要是明經、進士兩科。時人有“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終不為美”的感歎。但這時的進士和後來經殿試而成的進士並不相同,程度也不同。唐睿宗載初元年(689年)二月“策問貢人於洛城殿,數日方了”。這是殿試的最初記載。但這時的殿試隻是偶或為之,並未形成製度。

  常科考試後,考中的人稱“進士及第”,時人稱之為“登龍門”。這時為了慶祝考試圓滿,會舉行曲江會、杏園宴、雁塔題名等活動,達官貴人,甚至皇帝也會來“登紫雲樓垂簾觀看”,非常熱鬧。

  製科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參加的人可以是在職官員、常科第的人,也可以是庶民百姓。和常科出身的人相比,製科出身的人“名望雖高。猶居進士之下”,被稱之為“雜色”。“糊名製”最早出現在製科考試中。常科、製科之外還有武舉,但一般不受重視。

  均田製

  武德七年(624年),為了使社會經濟得到恢複,唐朝大規模實施均田製。

  均田製度是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建立的土地製度,隋朝沿襲下來。隋末唐初,由於連年征戰,造成大量土地荒地,全國不足300萬戶,促使唐政府實行均田製度。均田製規定,丁男及中男受田百畝,其中20畝為永業田,可傳子孫;80畝為口分田,死後還官。老男、殘疾者授田40畝;寡妻妾授田30畝,若為戶主者再增20畝永業田。凡道士、和尚給田30畝,冠、尼20畝。官戶受田等於良丁之半,工商業者和官戶相同。有封爵貴族和五品以上官吏可授永業田500~1000畝。因戰功受勳者,按勳級授田600~3000畝。各級官吏有職分田2頃至12頃,以為薪俸。各級官府有公廨田1頃至26頃,以為辦公費。授田有寬、狹鄉之別,狹鄉口分田額減寬鄉之半。唐均田令與前代相比,取消了奴婢、普通婦女授田,農戶授田額有所降低,受田對象廣泛;對土地買賣的限製不是那麽嚴格了。均田製的實施取得了開墾荒地、增加戶口,穩定兵源等效果,使唐初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恢複和發展。

  垂簾聽政

  在封建社會裏。皇帝親臨金鑾殿處理政務大事。當皇帝不能上朝親政時,就由皇後或太後臨朝聽政。皇後在大殿皇帝禦座後麵,用簾子遮擋的方式聽政,是從武則天開始的。《舊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後(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與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節度使

  唐太宗、高宗之際。唐對周邊各族主動出兵,一則力圖解決邊患,一則為了開疆拓土。由於疆界不固定,戰事十分頻繁,很少有固定的駐防軍鎮。自從西突厥被打敗以後,疆界基本上固定下來了,如此一來,防禦線大大拉長,再調兵遣將東征西討已經很不方便了,而且原有的鎮、戍亦不足應付新的備禦形勢,需要有經常性的軍事設置,因而就形成了軍區。行軍大總管及都督就發展成了這種軍區的固定長官節度使。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賀拔延嗣任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至此就有了節度使的稱號。玄宗開元、天寶之際,緣邊陸續設置了安西、北庭、河東、河西、朔方、範陽、平盧、隴右、劍南節度使和嶺南五府經略使。節度使官署稱為使府、幕府。幕職有節度副使等文職和都知兵馬使等武職,總轄區內的軍、政、財大權,轄區內州縣歸其統屬。安史之亂中,內地也設置節度使,形成藩鎮林立的局麵。一些強藩,擁兵自大,父死子襲,成為割據勢力,如河北、山東等鎮。其他節度使也與朝廷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節度使勢力進一步膨脹,中央政府不僅喪失了對藩鎮的控製能力,還往往受其挾製。各藩鎮不斷發生戰爭,演成北方五個朝代更迭、南方九國(北漢除外)政權紛立的分裂割據局麵。北宋初,節度使成為榮譽之職。

  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期朝臣間的一場黨派之爭。牛黨的黨首是牛僧儒,他和李宗閔等人是進士出身的官僚的代表。李黨的首腦是李德裕,是門蔭出身官僚的代表。

  從表麵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權力鬥爭,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兩黨分歧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什麽途徑來選拔官僚。牛黨主張通過科舉取士,因為他們多科舉出身;李黨主張門蔭入仕,因為他們多門蔭出身。二是對待藩鎮的態度不一樣。李黨主張對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用兵,以加強唐朝中央的地位;牛黨則主張姑息遷就。兩黨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牽扯進個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閔因評論時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貶斥,而李吉甫的兒子正是李黨的首腦李德裕,因此雙方結怨甚深,一旦大權在握,就會對對方加以打擊、排擠。唐穆宗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牛僧孺做宰相時。就把李德裕排擠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節度使時。接受吐蕃將領的投降,收複了重鎮維州。牛僧孺卻感情用事,強令把降將和城池交還吐蕃。而唐武宗時(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後,宣宗即位,牛黨成員白敏中擔任宰相。牛黨又紛紛被重新啟用,李黨全遭罷斥。李德裕被趕到遙遠的崖州,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

  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鬥爭。加深了唐朝的統治危機,加劇了唐朝統治的滅亡。

  黃巢起義

  公元780年,由於均田製瓦解,唐以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征收戶稅和地稅,地稅按畝收穀,戶稅按戶等高低征錢。由於稅額不斷增加,農民負擔也越來越重。統治者還巧立名目,橫征暴斂。苛捐雜稅中對人民影響最大是鹽稅。玄宗開元時,鬥鹽10文錢,而至788年猛增到370文。百姓無力買昂貴的官鹽。隻能吃價廉的私鹽。對販私鹽的人,政府將進行殘酷鎮壓。鹽販以武裝對抗。鹽販武裝後來成為唐末農民起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朝後期,北方一帶連年水旱災害。關東地區幾乎顆粒無收,政府不但不體恤百姓,反而派人催交賦稅,廣大人民幾乎被逼上了絕境。875年,濮州(今河南範縣)人王仙芝領導數千人在長垣(今河南長垣)起義,黃巢在家鄉帶領數千人響應,唐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黃巢是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縣)人,與王仙芝同販私鹽,他們很快會合在一起,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878年,王仙芝戰死。黃巢被義軍共推為王,稱“衝天太保均平大將軍”。黃巢揮軍渡江,轉戰江南。然後又揮師北伐,途中不斷有農民加入,起義軍很快就發展到60萬之眾。880年十二月,起義軍攻占長安。黃巢稱帝,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大齊,以金統年號。大齊以朱溫等為大將,尚讓等為宰相,留任唐朝四品以下官員,安定社會秩序,打擊頑抗之敵。嚴厲禁止濫殺無辜,但嚴厲鎮壓了一大批大官僚、大貴族。

  然而可惜的是,起義軍沒有乘勝追殲唐軍。唐僖宗逃往成都後,糾集殘部和藩鎮兵力卷土重來,包圍了長安。882年,朱溫叛變,投降唐朝,僖宗賜名“全忠”,起義軍受到很大損失。883年,唐為了有力鎮壓起義軍,於是便請沙陀貴族李克用領4萬強悍軍隊協助,唐王朝力量大增。黃巢帶15萬義軍撤出長安。其後尚讓等將人又投降唐軍。884年,黃巢在泰山狼虎穀的襄王村(今山東萊蕪境)戰敗自刎而死。曆時10年的黃巢大起義最終失敗。

  李世民

  公元599年1月,李世民出生於隴西成紀,家庭背景十分顯赫。其曾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八大柱國之一,受封為唐國公;祖父襲封唐國公,曾任隋朝安州總管;父親李淵是隋文帝獨孤皇後的姨侄;母親是神武功竇毅的女兒,是位出色的才女。

  李世民自幼聰慧過人。寫得一手好字,又武藝嫻熟,擅長騎射,深得李淵的寵愛。7歲時就被封為唐國公,後來又做了太原留守。

  617年5月,李淵在晉陽(近太原)起兵,李世民為統帥,11月李世民率兵攻占長安。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武德元年(618年)5月,李淵稱帝,建國號為唐,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任尚書令,弟弟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唐王朝建立之初。劉武周侵占並州,李世民掛帥出征,大破劉軍,收複了並州。然後,又領兵向東,先後討平河北竇建德、洛陽王世充以及瓦崗軍、江淮杜伏威以及李軌、薛舉等割據勢力,到623年,李世民東征西討,用了4年零1個月逐步平定了天下。

  李世民與日俱增的威望和地位逐步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寶座,同時也引起了齊王李元吉的嫉妒。武德晚年,李氏兄弟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而且愈演愈烈,終於於武德九年(626年)演出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也在兩個月後,被迫退位,改稱太上皇。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即帝位,次年改元貞觀,是為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後,虛懷納諫,采納魏征的意見,定出“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即安,遠人自服”(《舊唐書·魏征傳》)的方針,積極推行均田製等有效措施,恢複生產,勵精圖治,使得社會穩定,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國勢強盛,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

  唐太宗從20歲登基到51歲去世,在位23年,政治開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譜寫了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

  魏征

  魏征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酷愛讀書。但由於父親去世較早,魏征青少年時期生活十分清貧。然而,生活的窘困並沒有將魏征壓倒。他更加地勤奮好學,很快就成為當地頗負盛名的文人。

  隋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天下大亂,其中聲勢最大的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農民起義,魏征掌管文書。李密失敗後,於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投降唐朝。後太子李建成欣賞魏征的才華,招他做太子洗馬。魏征對太子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從此對李建成忠心耿耿。

  在太子與秦王的政治角逐中,魏征一直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算計李世民。他早就在暗中勸太子李建成要早做準備,以免事出不備,但李建成一直猶豫不決,未做果斷的決定,致使秦王李世民的力量越來越壯大。終於在武德九年,先發製人,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後,秦王李世民穩坐了太子寶座,他將魏征叫到跟前,責問他說:“你一個臣子,竟然挑撥我們兄弟間互相爭鬥,到底什麽用心?”魏征從容答道:“如果太子早聽我的話,也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人各為其主,我也不過是忠於我的主人,這也有錯嗎?”李世民聽後,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他的應對如流非常賞識,更對他的敢於直言佩服有佳,因而,不計前嫌,任命他為詹事主簿,掌管文書。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又將魏征提升為諫議大夫,專門負責給皇帝提意見。

  魏征勇於犯顏進諫,不計個人安危,匡正唐太宗政治上的不少失誤,使本來還對他存有戒心的唐太宗逐漸認識到了魏征的可貴。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傷心欲絕,他感歎地對朝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征一生,“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其思想和行為,千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封建政治家的典範和規範,傳為千古美談。

  武則天

  武則天本名武媚娘。生於公元624年。其父因參加李淵的晉陽起義有功,被封為應國公,任工部尚書。其母為隋朝宗室楊達的女兒。武則天是他們的二女兒,自幼才貌出眾。聰慧機智,又精通文史,因而聞名京師。

  637年,武則天應召進宮,入宮後,太宗見其嫵媚動人,遂賜號“武媚”,封為才人,深得太宗寵愛。649年,唐太宗駕崩,所有未生育的嬪妃都要出宮到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武則天也一樣到感業寺當了尼姑。

  654年,武則天重又進宮,被高宗封為昭儀。她先利用王皇後打擊了蕭淑妃,然後又趁王皇後來探望的機會,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後。大唐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被蒙在鼓裏的高宗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為庶人。十月十九日,正式冊立武則天為皇後。

  武則天利用高宗的懦弱無能,逐漸幹預朝政,確立自己的威信,很快她的權勢就淩駕於高宗之上。660年,高宗正式委托武後授理朝政,從此武則天獨掌大權,在宮中與高宗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然而,武則天隻讓李顯做了54天的皇帝就將他廢黜為廬陵王,軟禁在宮外。又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但睿宗是個十足的傀儡皇帝。

  690年,武則天踢掉傀儡皇帝李旦,自立為帝,上尊號為“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

  從大唐永徽六年被立為皇後到神龍元年中宗複位,武則天前後執政達50年之久,充分展示了她不凡的魄力和出色的政治才能。

  神龍元年(705年),五王在宰相張柬之的帶領下發動宮廷政變,率領禁軍入宮,逼迫武則天退位。還政中宗。是年一月,武則天病逝,遺詔“袱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叱吒政壇幾十年後,終於又回歸女人。繼續享受李氏子孫的香火。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