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爭奪北極航線

  蘇聯戰場上越來越多的英美武器裝備引起了德軍的警惕,希特勒敏銳地意識到北極航線的價值,尤其令希特勒擔心的是若英蘇聯手進攻挪威,切斷對德國的鐵礦石供應,後果將不堪設想。鑒於此,德軍開始向挪威調集兵力,一方麵加強挪威的防禦,一方麵切斷北極航線。

  1941年12月下旬,德軍首次在熊島以南展開一個由3艘潛艇組成的“烏蘭”艇群,用於攻擊同盟國的北極航線運輸。

  同月月底,PQ-7護航船隊的第一部分PQ-7A船隊2艘運輸船從冰島起航。

  兩天後,德軍烏蘭艇群中的U-134號潛艇在北極海域發現並首次攻擊了PQ-7A船隊,擊沉英國“瓦齊裏斯坦”號運輸船,這是同盟國在北極航線上損失的第一艘運輸船。船隊另一艘運輸船安全到達目的地。

  為了打擊盟軍的運輸活動,1942年1月12日,希特勒召集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空軍參謀長耶修尼克上將和戰鬥機部隊司令加拉德中將舉行秘密軍事會議,討論在法國布勒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突破英國海空軍的封鎖,轉移到挪威的計劃。盡管與會者認為這一行動非常冒險,一旦行動走漏風聲,這3艘軍艦不但會遭到英國本土空中力量猛烈打擊,還將受到屯兵北海強大的英國本土艦隊迎頭攔截,後果難以設想。但在希特勒的堅持下,還是經過周密研究,製定了作戰計劃。

  具體分工是:空軍負責對艦隊的空中掩護;海軍任務則相當艱巨既要進行掃雷、護航、防空甚至海戰,還要進行戰役欺騙。雷德爾指派西裏西阿科斯海軍中將為戰役總指揮,作戰代號“瑟布魯斯”,瑟布魯斯是希臘神話中地獄的看門狗,長著三個頭和龍的尾巴,凶猛無比,最後由大力士赫爾克裏斯把它製服並從地獄帶回了米克涅,使用這一名稱的潛台詞就是完成了被認為是無法完成的事情。從布勒斯特到挪威主要有兩條航線,一條是經過愛爾蘭的西航線,另一條則是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東航線。西航線距離較遠,如果沒有強大的空中掩護,將會長時間遭到英國海空軍的大力圍剿,危險較大;東航線距離雖短,但要穿越英國海軍的禁區——英吉利海峽,海峽中英軍布有大片水雷區,英軍在多佛爾部署有大口徑岸炮,可有效封鎖海峽,而且沿海峽港灣中英軍還駐有大量的驅逐艦和魚雷艇部隊,可隨時出動攔截,但德軍考慮到英軍認為英吉利海峽設防嚴密,德軍不敢輕易穿越,思想上比較麻痹,隻要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和偽裝欺騙,達成隱蔽性和突然性,不等英軍作出反應,艦隊就已突破封鎖了,因此選擇東航線。

  計劃實施當天,德國空軍投入第2和第26戰鬥機大隊,共180架ME-109和FW-190戰鬥機,還有60架ME-109和30架ME-110戰鬥機為預備隊,保證艦隊上空時刻有36架戰鬥機掩護。並將整個航行區域劃分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機場配備了足夠的地勤人員和設備,以便使飛機能在著陸後半小時內完成加油加彈重新起飛,各機場之間采用多線路通訊網聯係,並加強配備了一部帶高速密碼機的長波電台。加拉德中將還派通訊業務能力過硬的依貝爾上校隨艦隊旗艦“沙恩霍斯特”行動,擔任海空聯絡組長,並在每艘軍艦上加裝對空、對岸電台,以加強海空、海岸聯係。

  1月17日,德國海軍最大的軍艦,滿載排水量達4.8萬噸的“提爾比茲”號戰列艦,從德國基爾到達挪威阿爾塔峽灣。

  1月中旬起,德國海軍出動第1、第2、第4、第5和第12掃雷支隊及第2、第3和第4摩托掃雷艇支隊,共約80艘掃雷艦艇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南部海域進行持續近一個月的掃雷作業,共清掃出98枚錨雷和21枚磁性水雷,在此過程中,德軍損失驅逐艦和掃雷艇各一艘。

  為了獲取準確的氣象信息,德軍還專門派出3艘潛艇偵察海峽天氣、水文和潮汐,隨後根據取得的天氣、水文和潮汐情況,分析確定突圍行動隻能在2月11日至13日3天中,又因為2月13日是星期五,是黑色的倒黴日,所以德軍確定2月11日晚8時開始行動,12日白天通過海峽。

  1942年1月底至2月初,戰鬥機部隊和三艦進行了為期8天的聯合演習。

  為了使盟國不致於識破軸心國的作戰意圖,德軍散布消息聲稱三艦將開赴大西洋或太平洋作戰,西裏西阿科斯還煞有其事在巴黎采購大批熱帶軍服和遮陽墨鏡,並委托法國海軍準備熱帶使用的火炮潤滑油。

  2月11日,德軍在布勒斯特實行戒嚴,淡水、食品、燃料和彈藥被秘密運上軍艦,在大批卡車開足馬力的噪音中三艦開始試車。而作為欺騙計劃的一部分,德國海軍舉辦盛大宴會,邀請布勒斯特各界名流參加。

  黃昏時分,西裏西阿科斯向設在各地的海空軍指揮部發出密碼電報:“一切準備就緒!”

  晚上20:30時,三艘軍艦起錨緩緩出港,“沙恩霍斯特”號(以下簡稱沙艦)為首,“格奈森瑙”號(以下簡稱格艦)居中,“歐根親王”號(以下簡稱歐艦)斷後,由於長期沒有出海,歐艦的錨鏈升起一半就被卡死,艦長林克曼上校隻得下令砍斷錨鏈。當時天黑霧濃,能見度很低,沙艦出港後不久就迷失了方向,艦長霍夫曼上校隻好憑著友艦的發動機聲音來航行。

  艦隊還未駛遠,20餘架英軍轟炸機飛臨布勒斯特進行轟炸,三艦趕緊返回港內,並打開探照燈組織對空射擊,造成三艦還在港內的假象。

  當英機返航後,三艦再重新出港,經過這一番折騰,比預定計劃延遲了兩個多小時。但總算一切順利,出海後三艦都以31節的高速航行,在這三艦的側翼,6艘驅逐艦和14艘魚雷艇擔負警戒,空中德軍戰鬥機也按時趕到,提供空中掩護,所有軍艦和飛機都保持著嚴格的無線電沉默。由於魚雷艇噸位較小,攜帶燃料也少,所以不斷有新的魚雷艇趕來換班,一切都井然有序。

  2月12日晨8:50時,經過大半夜的高速航行,又是順風順水,三艦竟把出海時耽誤的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全都補了回來,按照原計劃駛過科湯坦半島的阿格角,而英軍此時還蒙在鼓裏一無所知。

  天亮後,厚厚的雲層低垂,能見度依然很低,使德軍成功地逃脫英軍的雷達監視,大模大樣地行馳在英吉利海峽。

  敵方艦隊大白天在英吉利海峽航行,這是自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進犯英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雖然如此英軍最近布設的水雷區,仍使德艇提心吊膽,德軍緊急出動4艘掃雷艇為艦隊開路。

  10:14時,三艦駛過塞納河口,接近多佛爾。

  10:42時分,一架英軍偵察機掠過艦隊上空,飛行員向基地報告:3艘戰列艦和20多艘其他艦艇正高速逼近多佛爾。西裏西阿科斯下令升起防空警戒旗,並進入最高戒備,準備戰鬥,同時向海空軍各指揮部通報被英機發現。德軍部署在沿海機場的大批戰鬥機迅速進入高度戒備,飛行員全部進入坐艙,發動引擎,隨時準備升空作戰。

  然而英軍指揮部接到偵察機報告,卻根本不相信德軍艦隊敢於白天進入海峽,認為是飛行員看錯了,因此不以為然。

  11:25時,三艦駛到多佛爾海峽最窄處,此時因為海峽水淺,德艦不得不降低航速。三艦經過布格涅時,德軍又有15艘魚雷艇加入艦隊,而且德國空軍的電子對抗也達到最高潮,不但沿海地麵幹擾站開足馬力施放幹擾,還有多架帶有幹擾設備的轟炸機在海峽上空實施強電子幹擾,使英軍雷達站徹底癱瘓。

  當德艦駛到勒圖蓋時,終於被英軍岸炮目視發現,隨即遭到英軍岸炮的猛烈炮擊,但沒有任何損失。

  直到此時,英軍才終於清醒過來,但為時已晚!為了維護大英帝國的海權尊嚴,英國海軍采取一切措施實施攔截,首先從多佛爾和拉姆斯蓋特兩地分別出動5艘和3艘魚雷艇,但德軍驅逐艦擊傷3艘魚雷艇,成功擊退英軍魚雷艇的攻擊。接著英軍第825中隊的6架“劍魚”魚雷機從曼斯頓機場緊急起飛,領隊長機是曾經參加過攻擊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埃斯蒙德少校,他深知戰況緊急,所以沒有等護航戰鬥機起飛就匆匆率隊投入攻擊,這些時速僅225千米的老式飛機在德艦密集對空火力和德軍戰鬥機的聯合打擊下,剛一接近德艦就有4架被擊落,隻有2架投下了魚雷,也被德艦輕易規避過去,而這2架飛機也沒逃脫被擊落的厄運。——埃斯蒙德少校在戰鬥中陣亡,因他在此次戰鬥中英勇表現,被追授英國最高榮譽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盡管德艦接連成功擺脫英軍的海空攻擊,但西裏西阿科斯處境仍很艱難,艦隊正航行在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西側是英軍的岸炮,東側又是危險的水雷區,而西北方英軍密布的軍港裏大批艦艇也隨時可能出海攔截,形勢並不容樂觀。

  英軍接下來從康沃爾、樸茨茅斯、曼斯頓、諾福克等地出動一切可以出動的飛機,竭盡全力進行攻擊,力求擊沉德艦。但英軍從指揮員到飛行員,根本沒有想到德艦會在白天闖入英吉利海峽,既沒有預先計劃,又沒有應急方案,準備倉促,先後出動550架次轟炸機、360架次戰鬥機,卻隻有39架轟炸機實施了攻擊,投擲炸彈千餘噸,僅擊沉1艘巡邏艇,擊傷2艘魚雷艇,3艘主力艦毫發無損。反觀德軍,早有充分準備,海空聯絡通暢,戰鬥機在軍艦上的聯絡組準確引導下,及時占據有利陣位,與德艦高射火力形成有效的艦空協同火力,給予英機沉重打擊。在激戰中,英軍損失飛機49架,德軍僅損失飛機17架。

  中午過後,德艦從距比利時海岸18海裏處通過多佛爾海峽,進入開闊的荷蘭海域,三艦航速恢複到27節,勝利在望!

  但英軍仍不放過最後機會,正在多佛爾以北60海裏哈裏奇港進行戰備訓練的驅逐艦編隊是英國海軍水麵艦艇部隊中唯一來得及截擊德艦的部隊,編隊指揮員皮茲海軍上校明知荷蘭海域密布水雷,而且德艦主炮火力比英艦強得多,仍毫不猶豫地率領編隊出海,並成功趕上了德艦,畢竟德艦火力要比英艦強得多,在德艦猛烈火力反擊下,英艦的最後攻擊還是以失敗告終,英軍“伍斯特”號驅逐艦遭重創,艱難返回哈裏奇港。

  正當德軍3艘主力艦安全突出英軍封鎖,眼看大功告成之際,沙艦突然觸雷,喪失動力,西裏西阿科斯隻得率領其指揮部人員轉移至Z-29號驅逐艦。轉至Z-29號驅逐艦上不多時,驅逐艦的主機卻因長期高速行駛而損壞,速度逐漸慢下來,直至完全停車。急不可待的西裏西阿科斯換乘汽艇追趕艦隊,不料沙艦卻經過搶修恢複了正常航行,從汽艇旁駛過,令西裏西阿科斯哭笑不得,經過這番折騰,西裏西阿科斯再次回到沙艦。

  19:55時,艦隊行駛到荷蘭西北西弗西亞得群島海域,沙艦和格艦相繼觸雷,沙艦已經是第二次觸雷了,傷勢相當嚴重,好在經過搶修,兩艦又很快恢複了航行。

  1944年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在執行戰鬥任務。2月13日淩晨,德艦駛入德國海域,沙艦和格艦前往傑得灣船廠修理,隻有福星高照的歐艦毫發無損,經基爾運河前往挪威。

  這一事件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朝野上下紛紛指責英國海軍的無能,因為自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國以來,數百年間還沒有任何力量敢於如此挑戰大英帝國的製海權!但是從戰略上而言,這一使英國海軍蒙受奇恥大辱的行動,卻是一次糟糕的行動,因為德國海軍碩果僅存的大型水麵艦艇調往挪威,離開了大西洋這一主要戰場,在天寒地凍的挪威海,即使盡顯神威,對整個戰爭的影響和作用也大為降低。盡管德國海空軍在此次作戰行動中,表現出了少有的足智多謀。

  2月21日,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從德國布龍斯比特爾科克港起航,前往挪威。德軍艦隊剛一出航就在北海南部被英軍偵察機發現,英軍隨即出動轟炸機進行攻擊,卻隻有1架轟炸機找到德艦,在對“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投下炸彈後被德艦高炮擊落。

  次日,德軍艦隊駛入挪威格裏姆斯坦峽灣錨泊,進行短暫休整後於當天黃昏再次起航。

  不久,部署在特隆赫姆海域的英軍4艘潛艇組成的潛艇群發現了德軍艦隊,“三叉戟”號潛艇對德艦實施了攻擊,擊傷“歐根親王”號。

  英軍本土艦隊司令托維海軍上將聞知德艦出海的迅息後,親自率領“勝利”號航母、“英皇喬治五世”號戰列艦、“貝裏克”號重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但海前去截擊德軍艦隊,也未獲成功。

  終於,“沙恩霍斯特”號修複完畢,也北上進入挪威,而她的姐妹艦“格奈森瑙”號在船塢修理中又遭英軍空襲,被一枚454千克穿甲彈命中上甲板,死112人,傷21人,軍艦也遭到了重創,隻好在船塢中繼續修理。此後多次遭到空襲,修理工程一拖再拖,直至1943年2月,因戰局惡化,海軍總司令鄧尼茲下令終止了修複工程,將修複的原料轉用於其他工程,並拆除艦上的火炮和裝備。

  至此,德軍在挪威共集結了包括“提爾比茲”號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希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等主力水麵艦艇在內的大批軍艦,還有4個潛艇群約20艘潛艇。航空兵為第5航空隊,擁有各型飛機約200架,並於1942年3月成立北方海軍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所有在挪威的海空兵力,盟國的壯極運輸線麵臨嚴峻考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