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五回 搖斥奸賊世忠賭生死施妙計李綱救賢良

  且說當時倪完見嶽飛父子三人歸天,痛哭了一場。那王能、李直得知此事,暗暗買了三口棺材,抬放牆外。獄卒禁子俱是一路的,將三人的屍骨從牆上吊出,連夜入棺盛殮,寫了記號,悄悄抬出城,到西湖邊扒開螺獅殼,將棺材埋在裏邊。那倪完也不等天明,當夜收拾行囊,挨出城門而去。

  再說彥直,非止一日,回到鎮江,對父母兄長說了備細。世忠見說,大怒道:“奸賊如此殘害忠良,如何了得!”遂要披掛上馬,去救嶽飛父子。紅玉在旁道:“這個使不得,這樣恐火上澆油,促嶽元帥速死哩!”世忠踱足道:“那,那如何是好!”紅玉又道:“不如我夫妻上殿麵君,看那奸賊有何道理?”世忠道:“就依夫人。”

  且說世忠和紅玉二人騎上馬徑往臨安,路上無人敢擋。將近臨安城下,忽見有一群人看一告示,有一老者從人群中走出,口中念念有詞道:“可惜,可惜!”世忠跳下馬,抓住老者問道:“何言可惜?”老者道:“嶽飛父子三人已在風波亭上遇害。”世忠見說,火氣衝天,騎上馬直奔午門,就要上殿麵君。紅玉在後追道:“聽說李太師已官複原職,何不去商量一番?”韓世忠不聽勸阻,大罵道:“那李太師也不是好東西,怎能眼看著忠臣慘遭殺害!”言罷,徑上金鑾寶殿去了。紅玉見時法不好,趕忙跑到太師府去找李太師,請他趕快上殿,以防韓世忠言語莽撞,惹出禍來,也好有個大臣出麵搭救。

  且說韓世忠怒氣衝衝上得金鑾寶殿,見那奸賊秦檜正和高宗麵對麵坐著說些什麽。高宗見無人傳宣,韓世忠就從外麵闖了進來,不由大吃一驚,忙道:“韓愛卿有何事?這樣急衝衝地進來⋯⋯”言猶未了,韓世忠已挺身站在龍案前,立眉豎目,用手指那秦檜道:“你說!嶽飛父子何罪之有?你憑啥要殺他父子?”

  那奸賊秦檜無言以對,隻用兩眼緊緊盯住韓世忠,看他會不會伸手去抽寶劍動武。正在這時,梁紅玉和李綱等眾文武大臣也匆匆忙忙地上殿來了。世忠見秦檜並不說話,隻用眼珠子盯著自己,便氣不打一處來,怒聲喝問:“丞相爺,你怎不說話哩?嶽飛父子死得不明不白,你身為丞相,總得對滿朝的文武臣子和黎民百姓,有句交待的吧!”

  秦檜見高宗也不言語,這樣下去恐無好處,便硬著頭皮道:“莫須有!也莫須你韓元帥來過問!”

  “莫須有?!”韓世忠不聽則罷,一聽如此說法,越發惱火,伸手直指秦檜的鼻子,大聲斥責道:“這‘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我韓世忠偏要過問!”韓世忠氣得直打哆嗦,真想當著眾大臣的麵將那奸賊秦檜臭罵一頓。隻見梁紅玉和李綱等一班老臣給他使眼色道:“元帥,有話慢慢說,萬歲爺聖明無比,嶽飛父子之死,自然會有萬歲過問哩!”孰料,那奸賊秦檜眼珠一轉,當眾翻臉道:“韓世忠!你身為元帥,私自著甲佩劍,咆哮金鑾寶殿,如此欺君罔上,又該誰過問?”

  韓世忠急忙爭辯道:“欺君罔上的是你!謀害嶽飛父子的罪魁禍首也是你!本帥趕著進京,沿途路上不斷有人為嶽飛父子鳴冤。有膽量,你就當著眾大臣的麵說說,為什麽要殺嶽飛父子?”

  不料,那奸賊秦檜突然之間“撲騰”一聲跪倒在龍案前,痛哭流涕道:“萬歲爺!這金牌調將,自古以來出於萬歲天子之手,這道理韓世忠能不懂?韓世忠膽敢私自回京闖宮,當著眾朝臣蔑視朝綱,威逼君王,必定有謀反之心!如此亂臣賊子,罪該當誅!萬歲爺如不正視,臣秦檜也隻好一頭撞死,一表為臣的一片忠心!”說著,就伸長脖頸去撞那龍案。

  李綱等大臣怕事情鬧大,慌忙上前將秦檜拉住。秦檜這麽一逼,高宗麵上也不好看,遂手指韓世忠,大喝道:“大膽!宣刀斧手上殿,將韓世忠押下金殿,推出午門斬首!”

  梁紅玉一聽,猶如五雷轟頂,“撲騰”一聲跪於龍案之前,兩眼流淚道:“萬歲爺聖明!憐念韓世忠大半生的一片報國之心,留他一條性命!為臣梁紅玉甘願當著眾位大臣的麵,以全家老小的性命擔保,擔保韓世忠絕無欺君罔上,反叛朝廷之心!”李綱等大臣,聽梁紅玉這麽一說,也一齊慌忙跪倒,異口同聲道:“為臣的願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來擔保,擔保韓世忠絕無欺君罔上反叛朝廷之心!”

  眾大臣這麽一跪,把個高宗給難住了。自古以來,凡是皇帝所說,皆是金口玉言。高宗想,不殺韓世忠吧,這已說出口的話,又怎往回收哩?殺吧,有這麽多大臣求情,又怎能殺得下去。左思右想,想不出個道道來,急得在金殿上踱來踱去。李綱見高宗左右為難,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道:“萬歲爺有旨,立斬韓世忠於午門,可見這韓世忠‘罪該當誅’,也是天意如此!既是天意,莫若依天意而行,免得在後世書上還要給萬歲爺留下一筆‘斬殺功臣’的文字!”高宗道:“李愛卿,何謂依天意行事?”李綱道:“謝萬歲爺準奏!俗語道:‘聽天由命’。天子萬歲爺之旨,蒼天有知,不妨就此密令內宮去製兩個生、死紙丸,讓韓世忠自己去抓,或生或死,依天意而定!”高宗見說,道:“就依卿奏。即請秦丞相速回內宮去秘製生、死紙丸,明晨一並送上金殿來!”

  翌日早期,高宗將文武大臣一並宣上金鑾寶殿。秦檜即將兩顆密製蠟丸拿出,送到韓世忠麵前,道:“請韓元帥抓一個當眾開封。”眾文武大臣都暗自為韓世忠捏著一把冷汗,隻盼他能抓個“生”字。

  再道那奸賊秦檜,在旁暗暗得意。心裏暗道:待會就能看到韓世忠人頭落地,血濺午門。哼,看眾位大臣到時還有何話可說?原來,在炮製這兩顆生、死蠟丸時,秦檜動了一番腦筋,他在兩塊小方紙上都寫了個“死”字,當著高宗貼身侍奉太監的麵,用蠟丸封好,交給那太監去保管。今天,不論韓世忠抓著哪一個蠟丸,也隻有“死”路一條!眾大臣被蒙在鼓裏,還隻盼韓世忠能抓個“生”字蠟丸呢。韓世忠思量了半天,竟不慌不忙抓了一個蠟丸,按入口中,當即一咽,便咽到肚裏去了。眾大臣均兩眼大瞪,解不開韓世忠為什麽要這樣?那秦檜一看,當即慌作一團,連忙道:“剖腹驗丸,剖腹驗丸!”此時,隻見李太師已將那另一顆蠟丸搶在手中,呈給高宗道:“萬歲爺,驗過這一顆蠟丸,也可知天意如何!”高宗見說,就當著眾文武大臣的麵,將蠟丸打開,隻見一方皺巴巴的紙上寫的是一個“死”字。李綱道:“萬歲爺,這證明韓世忠咽進肚裏的隻能是一個‘生’字。天意難違啊。”看官道,那韓世忠又怎會想到吞咽那顆蠟丸呢?原來,昨天晚上,李綱用重金收買了高宗的那位貼身太監,得知了兩顆蠟丸內中的秘密,便搶在今天上朝抓閹之前,告訴了韓世忠。方才使他幸免於難,保住了一條老命。

  韓世忠見事已至此,便跪下道:“世忠不才,願將所兼各職辭去,望萬歲爺恩準!”高宗隻是不允,道:“韓愛卿多慮了。”

  世忠辭駕出朝,同著梁夫人回到鎮江。紅玉見世忠整日愁眉不展,便勸慰道:“所幸有李太師搭救。”世忠尚帶怒容,道:“奸臣當道,尚有何幸?”紅玉道:“妾為相公計,不如見機而作,明哲保身罷。”世忠道:“我亦早有此意,隻因受國厚恩,不忍遽去,如今朝綱紊亂,徒死無益,也隻得歸休了。”言罷,提筆,表奏乞休。過了數日,欽差前來宣旨,詔命世忠為醴泉觀使,封福國公。世忠山呼萬歲,謝恩畢,送欽差回朝,便於是夜攜梁夫人離開鎮江,到西湖邊置一小屋,隱居下來。這教:

  搖搖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搖搖雙手撇開生死路,翻身跳出是非門。

  未及半月,有人便認出了韓世忠,隻見他頭戴角巾,身著布衣,經常帶一二童仆和一酒葫蘆,騎著毛驢,在西湖邊散心,欣賞西湖的山水風光。有那成閔、呼延通、王德等將前來問候,韓世忠一概不理,道:“你認錯人了,我乃清涼居士是也!”

  一日,韓世忠甚覺苦悶,便騎驢去會顯忠。顯忠見世忠到來,吩咐下去,殺豬宰羊,款待世忠。兩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再談些陝北之事,胸中塊壘頓消。說到歡快處,世忠隨口吟出一首《臨江仙》:

  冬日青山瀟灑靜,春來山暖花濃。少年衰老與花同。世間名利客,富貴與窮通。

  榮華不是長生藥,清閑不是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公,單方隻一味,盡在不言中。

  顯忠見世忠才氣頗高,甚覺詫異,遂問道:“賢兄還能吟否?”世忠想了想,又吟出一首《南鄉子》:

  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閑。自古英雄都是夢。為官,寶玉妻兒宿業纏。

  年事已衰殘,鬢須蒼蒼骨髓幹。不道山林多好處。貪歡,隻恐癡迷誤了賢。

  吟罷,已是淚流滿麵。

  且說那日秦檜下得朝來,鬱鬱不歡。王氏道:“相公所愁何事?”秦檜道:“不想那韓世忠,死罪得脫,被他去了。”王氏道:“去便去了。當今還有一樣重要的事要辦?”秦檜道:“何事?”王氏道:“相公何不假傳一道聖旨,差人前往湯陰,捉拿嶽飛的家屬來京,一網打盡。免得斬草留根,來春又發。看那韓世忠還為誰去鳴冤叫屈?”

  秦檜見說,把“斬草留根,來春又發”幾個字在心中默念了幾遍,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忙叫來馮忠、馮孝,吩咐道:“你二人起身速往相州,捉拿嶽飛的家眷,一個也不許放走。”二賊領命出府,徑往相州湯陰縣而來。誰知,這一捉不要緊,卻捉出一段故事來了。有分教:

  搖搖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秋霜。

  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